課審會通過自然科課綱 臺灣教科書不再出現「居裡夫人」

2020-12-25 19315大視覺

以後教科書將不再出現「居裡夫人」!教育部課審大會今天通過自然科學領域課綱,在學習內容中特別提及「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要呈現不同性別、背景、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也就是教科書中寫到女性科學家時,要用她本來的名字,而不是附庸於丈夫之下。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表示,關於性別平權,不應該只是在自然領域教科書中,而是每個領域都要適用,因此國家教育研究院在審定各書商送審的教科書時,任何科目均會提醒不要用「居禮夫人」這種女性附庸於男性之下的稱呼。

教育部今天在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院區召開課審大會,由總召集人教育部長葉俊榮主持,出席委員人數為42人(全體委員共48人),出席率頗高。

戴淑芬說,今天對國中小學暨普通高中等自然科學領域課綱進行第二輪審議及表決,經決議為修正通過。目前包括國中小暨普高、技術型高中、綜合型高中等3份自然科領綱皆已完成審議,將儘速依行政程序發布。

在今天國中小暨普高的自然科領綱討論中,課審會在學習內容中,通過「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要呈現不同性別、背景、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的條文,具有重大意義。

戴淑芬表示,這個條文的精神是,以後教科書中寫到女性科學家,要用她原本的名字,不要用什麼夫人之類的稱呼。譬如原先常用到「居裡夫人」,應改為「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的原來名字。

此外,戴淑芬說,甫通過的自然領綱,強調學校自然科教學應引導學生瞭解各種科學概念、原理及原則,不要花太多時間在做計算,因此知識的內容減少許多,探究與實作的比例則提高。

教育部表示,12年國教40多份領綱中,目前已完成國中小暨普高、技高一般科目,以及綜高國語文、英語文、數學、自然科學及社會領域等30份課綱,以及2份技高專業群科課綱的審議,預計所有課綱可在9月底前審完,明年8月如期實施。

相關焦點

  • 「居裡夫人」又「活」了
    臺當局官員提出今後教科書提及「居裡夫人」等女性科學家時要用本來的名字,不到一天就反悔了......真朝令夕改臺「教育部」16日通過自然科學領域課綱,有關於性別平權,規定教科書中寫到女性科學家時還有人擔心臺灣學生從此不識「居裡夫人」,也有學生向媒體抱怨,居裡夫人的原名太長,擔心自己念不出來↓
  • 「居裡夫人」被改名!臺「教育部」手太寬竟連老外起名都管
    日前,臺「教育部」課審大會通過了自然科學領域課綱的草案,在「學習內容」中提及並通過了「科學史上重要發現的過程,要呈現不同性別、背景、族群者於其中的貢獻 」條文。啥意思?就是說以後臺灣教科書中寫到女性科學家時,要用她本來的名字,而不在附屬於其丈夫之下 。臺「教育部」認為,通過的條文反映出了新課綱的與時俱進!
  • 中國史是「外國史」?臺灣正在悄悄修改歷史教科書……
    民國93年,杜正勝出任教育部長重新推動,以「普通高級中學暫行課程綱要」名稱公布,在民國95年開始暫時使用,稱為「95暫綱」。杜正勝部長同時請周梁楷教授接下歷史科召集人,繼續修定課綱。於民國97年通過新課綱,預定98學年度開始施行,稱「98課綱」。
  • 臺灣課綱刪減中國古文加入日本古文
    據海外網8月24日報導,臺灣「教育部」的「課程審議會」8月20日召開「課審大會」,提議島內普通高中文言文比例從原先的45%至55%降至30%。此前,「課審會」還通過網絡投票選出10篇推薦文言文,其中僅4篇是傳統經典,其他都是迎合所謂「臺灣主體意識」的冷僻古怪之作,甚至還有一篇是日本人所寫。島內教育界驚呼,這些方案若通過,臺灣將迎來「國文浩劫」。
  • 「課審會」——臺灣最大黑客機構
    撇開它把髒手伸入《國語日報》的操作,這個以會養會的政府,前年靠核銷發票養大了反課綱的「覺青」,去年趁勝追擊,靠著「年改會」、「司改會」先是掏空司法地基,續用「課審會」掏空教育地基,好趁著下一場「民粹暴雨」來臨時,衝垮「中華民國」這個礙眼物。正是這個原因,臺灣才會在近兩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一連串體制外的會議。
  • 臺灣課綱刪減中國古文加入日本古文 被批「文化自宮」
    此前,「課審會」還通過網絡投票選出10篇推薦文言文,其中僅4篇是傳統經典,其他都是迎合所謂「臺灣主體意識」的冷僻古怪之作,甚至還有一篇是日本人所寫。島內教育界驚呼,這些方案若通過,臺灣將迎來「國文浩劫」。詭異篇目民進黨上臺之初,就忙著安排反「課綱微調」有功的學生代表加入「課審會」。現在,這個貫徹民進黨意志的「課審會」終於「發威」了。
  • 「文言文」「白話文」之爭?根本是假議題!
    就算課綱不改,現在中學裡許多第一線教國文、歷史、公民的年輕老師,根本也已經是被製造出來的「人工獨」,你放心把孩子交給他們洗腦嗎?媒體要我談「文言文與白話文之爭」,其實這根本是假議題,現在他們在吵的,真的是文言文的比例問題嗎?說唐宋八大家是造神,國文課要多上「臺灣人」而非「唐朝人」、「宋朝人」的作品,這不明擺著就是要去 中國化 嗎?
  • 壓縮國學經典 臺課綱「去中」被批「文化自宮」
    臺課綱「去中」被批「文化自宮」  臺灣「教育部」的「課程審議會」8月20日召開「課審大會」,提議島內普通高中文言文比例從原先的45%至55%降至30%。此前,「課審會」還通過網絡投票選出10篇推薦文言文,其中僅4篇是傳統經典,其他都是迎合所謂「臺灣主體意識」的冷僻古怪之作,甚至還有一篇是日本人所寫。島內教育界驚呼,這些方案若通過,臺灣將迎來「國文浩劫」。  詭異篇目  民進黨上臺之初,就忙著安排反「課綱微調」有功的學生代表加入「課審會」。
  • 居裡夫人:攤上科學界「豔照門」被罵蕩婦,被眾人扔石頭,還有誰比我慘
    我最近看了不少居裡夫人的資料我感覺,她的一生都十分黑暗而痛苦比包括你在內的大部分人都要不幸居裡夫人原名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自從28歲那年她和皮埃爾·居裡結婚以後再也沒有人記得她的本名結婚的時候她沒有穿通常的婚紗
  • 居裡夫人的棚屋
    據2007年的統計,在中國的各圖書館中共收藏了多達一百三十六種不同的居裡夫人傳記,數量之多,令人咋舌。居裡夫人在中國的聲名幾乎可與牛頓、愛因斯坦相提並論,恐怕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此。在這些傳記泛濫的同時,背後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其一,它們都過於以居裡夫人為中心,而把她身邊的人都降到了「配角」的地位。當然,一本關於居裡夫人的傳記自然要以傳主為中心,這也無可厚非。
  • 臺灣高中課綱減文言文?媒體呼籲「救救孩子」
    臺灣《聯合報》23日發表文章指出,臺灣「教育部」課綱審查會欲將高中語文課的文言文降為10篇,平均一學期只需念1至2篇,文言文僅有陶淵明《桃花源記》、蘇軾《赤壁賦》、司馬遷《鴻門宴》、範仲淹《嶽陽樓記》四篇入選,其餘均為臺灣古詩文,其中《七星墩山蹈雪記》是灣生(日據時代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寫的文言文。
  • 居裡夫人和鐳元素的故事
    鐳的發現還要感謝偉大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1867年11月7日誕生于波蘭華沙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具有父親的智慧和母親的靈巧,從小就對科學實驗發生了濃厚的興趣。1891年,她到巴黎求學。居裡夫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鈾鹽的研究中去了,接受過嚴格而又系統的高等化學教育的居裡夫人,在研究鈾鹽礦石時想到,沒有任何理由可以證明鈾是唯一能發射射線的化學元素。她猜想,一定還會有別的元素也具有同樣的力量。她依據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進行測定,結果很快發現另外一種釷元素的化合物,也自動發出射線,與鈾射線相似,強度也較接近。
  • 廢止「課綱微調」,「文化臺獨」回潮
    於是有了2014年對臺灣中學課本語文、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的微調課綱。綠營和蔡英文說,不行。因為他們要按照既有方針辦。於是2014課綱胎死腹中。2008年和2011年發布的舊版課綱捲土重來。所謂既有方針?說白了就是彰顯臺灣自主性的「臺獨「課綱。1997年李登輝強行推出「認識臺灣」教科書,邁出「臺獨」教育的第一步。
  • 臺灣高中課綱擬減少文言文爭議 4萬人聯署反對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7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島內「12年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與白話文比例引重大爭論,臺灣「中研院院士」王德威等人8月25日發起「語文是我們的屋宇:呼籲謹慎審議課綱」聯署,呼籲不要裂解限縮研修小組提出的草案,到9月5日下午4時止,共4萬4309人參與,創下文教議題聯署人數新紀錄,呈現強大民意。
  • 警惕臺灣課綱爭議背後的操控勢力
    臺灣課綱修改時間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從2019學年度開始,韓愈《師說》、諸葛亮《出師表》、顧炎武《廉恥》等經典文章,恐怕將從臺灣高中語文課本裡銷聲匿跡;師道、忠君愛國、廉恥等義理,不再是選文的標準。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近日臺灣高中語文領綱的「文言文白話文比例」爭議,領綱研修小組通過的草案是文言文選文佔45至55%、約20篇(含3篇臺灣古典選文)。但草案送進課審會高中分組時被砍成30%、10篇,臺灣古典選文佔6篇之多。  外行看熱鬧,只看到「文白比例」之爭;內行看門道,憂心一旦定案,臺灣「文化斷崖」危機四伏。
  • 小學生也能審課綱? 幼兒園小朋友表示「我不服」!
    臺灣大學學生林彥廷認為,現在課審會組成規劃校長、家長、教師代表各二人,但學生才是教育主體,若這三類代表人數不變,學生代表也應增加至六人。臺灣嘉南藥理大學學生遊騰傑指出,以年齡來限制學生能力,等同臺教育部門一開始就從本位思考來否定中小學生,也不符合國際公約精神。課審會大會的委員,要審中小學幾十科的課綱,絕對是教育專業,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還未經過完整教育洗禮,對學科內容及前瞻性沒深入了解,怎麼審課綱?
  • 臺當局欲為居裡夫人「正名」蔡英文被建議稱「張蔡英文」
    蔡正元(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中國臺灣網9月19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門課審大會近日通過自然科學領域課綱,要求未來教科書寫到女性科學家要用本名,而非附庸丈夫,並以居裡夫人為例討論,
  • 「中國」不再是「我國」,認清臺灣最「獨」教科書的真面目
    島內高一新生所拿到的《臺灣史》,公開鼓吹「臺灣地位未定論」「一邊一國」和「兩國論」。臺灣教科書變「獨」,始作俑者是李登輝。1994年3月,李登輝與日本極右作家司馬遼太郎的對話發表。當局歷史教科書課綱委員會和審定委員會聞風而動,歷史教科書率先「中毒(獨)」變質。自1997年9月新學期開始,凡臺灣初一學生都要加學《認識臺灣》。
  • 知道愛因斯坦和居裡夫人在學習時也曾遇到困難,我就放心了
    圖片來源:Reuters/Lucy Nicholson一旦孩子們了解到,即便對於愛因斯坦和居裡夫人這樣的天才而言,科學知識也不是自然而然一學就會的,他們可能就會學得更好——這是一項最新研究的結論。她解釋說,這個實驗本可能有兩種結果:了解了愛因斯坦或居裡夫人的坎坷故事以後,學生可能會想「如果愛因斯坦都做不到,我肯定就更不行了」從而喪失信心,也有可能反而受到激勵:「哪怕是偉人都曾遇到過難以克服的困難,我還是不要輕易放棄。」顯然,最終的結果是後一種。
  • 居裡夫人和她的中國學生
    但你已經通過了國內的考試,所以,可以直接來此工作」。[3]遇到一個信任自己的老師,恐怕是一個學生最大的信任。居裡夫人的第二課,是關於求真的。進入實驗室以後,居裡夫人先為施士元安排了一些課程,然後讓他做一些基礎實驗、練練手。其中一個實驗,是關於布拉格曲線(Bragg曲線)的。放射性物質最大的特定是放射,也就是可以發出高能粒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