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學習英語翻譯應該兼顧中英兩國文化的積澱和聯繫實際場景

2020-12-12 怡謀文化
黑板上的一句英文翻譯

多次看到這張照片,今天又看到。總覺得怪怪的,但也不好說什麼,因為我的英文底子並不好,至少達不到自信的地步。妄加評論,難免貽笑大方,但是實在是難以忍受現在的學習者的不求甚解,所以勉為其難,發表一下個人看法,僅做參考。

今日得閒,特意做了一下功課,才發現這個句子的翻譯就是個大大的誤區。「一座山的山頂永遠是另一座山的山底」是這句英文的字面意思,也就是沒有處理的翻譯。在中國文化裡是講不通的,當然也並非這句英文的英國文化的真正含義。至於「永遠」這個詞翻譯得是否恰當,有待商榷,不為本文重點。

這句話能夠被選擇,並且放大到黑板上。說明這句話在英文中很重要,能夠發人深省,是一句格言。凡是格言或成語,都是文化的積澱,都是多重歷史故事含義的凝聚,字面翻譯大都行不通。例如中文的成語「圍魏救趙」,外國人很難在字面上理解和翻譯的。

英文句子的網絡翻譯

這句話的網絡翻譯是:一枚硬幣的頂部總是另一枚硬幣的底部。我認為有點進步,但也不妥。畢竟這個句子中根本沒有硬幣這一單詞,更沒有描述許多硬幣疊放的語言環境,大多學者會感覺莫名其妙。

這句英文的正確翻譯應該是兼顧中英兩國文化的積澱,聯繫實際可能存在的場景,進行一寫補充和加工處理,尊重字面但又不能拘泥於字面,進行大膽的中英兩國文化的糅合,畢竟表達原作者的真正意圖才是終極目的。

所以這句話筆者認為,較為恰當的翻譯應該為:當你準備爬到另一座山的頂部時,腳下的這座山往往是這次行動的起點。結合字面意思,補充可能存在的場景,比較適合中國文化的習慣。

這個板報上面還有「好好學習」的標語,我覺得很好。現在的學習者,真應該好好學習,不管是中國文化,還是英國文化,都應該理解、交流和傳承。

文化積澱

相關焦點

  • AI技術助力英語學習 全場景滿足實際需求
    近日,致力於人工智慧領域21年的科大訊飛面對廣大的學生群體,新近上架針對學生群體(尤其是中學生)的一款可攜式人工智慧英語學習機,充分融合了AI語音識別技術 、考試級別評測引擎、科大訊飛人工翻譯引擎等,學習內容全面覆蓋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查詞、模擬考評等各個專項,強大的AI語音一鍵查詞、AI情景對話練習、AI手寫作文批改等實現全方位英語學習輔導,實時、高效的解決英語學習困難。
  • 用中英雙語傳播中國文化
    21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中英美三國教育專家和翻譯專家聯合編寫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本網記者 吳屹桉/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吳屹桉)4月21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中英美三國教育專家和翻譯專家聯合編寫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該叢書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
  • 英國前文化官員表示 中英兩國未來文化領域合作令人期待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梁弢):從2013年起至今年3月,蘇·歐文擔任英國文化、媒體及體育部常務秘書長,任職期間,她一直致力於推動中英雙方在文化領域的合作,親自見證了多份兩國文教及創意產業合作文件的籤署。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她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國70年來的發展成就是非常了不起的,未來中英兩國在文化領域的合作特別令人期待。英國前文化,傳媒及體育部常務秘書長蘇歐文(攝影梁弢)談及近年來中英兩國在博物館領域的交流合作,現年64歲的蘇·歐文女士記憶猶新。
  • 《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 用中英雙語傳播中國文化
    4月21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中英美三國教育專家和翻譯專家聯袂編寫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該叢書是國內首套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系列圖書。值此"4.23世界圖書日"來臨之際,這套獻給青少年和英語愛好者的用雙語學習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力作正式與讀者見面了。
  • 中英美三國專家聯袂打造 中英雙語傳播中國文化
    本網訊(記者張君成)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中英美三國教育專家和翻譯專家聯袂編寫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出版座談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該叢書用中英雙語學習中國文化,今天的中國正越來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世界需要了解中國,中國需要世界理解。
  • 朗誦中英詩歌 促進文化交流
    朗誦中英詩歌 促進文化交流   湖北日報    2018-01-16  大 中 小   「黃鶴樓中吹玉笛1月14日下午,中英詩歌朗誦會在湖北省圖書館舉行,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谷劍橋國際高中、武漢英中國際學校等校師生及英語愛好者、熱心讀者共數百人,共同參與了一場文化交流活動。   本次配樂朗誦會以歌頌青春為主題,所選詩歌不僅來自中英文豪如李白、徐志摩、莎士比亞、雪萊等,還來自兩國嶄露頭角的80後青年詩人如薩拉·豪、張偉峰等。
  • 「文苑英華」展與中英文化交流的歷史記憶
    「文化交流」應該是該展覽的目的,雙方的展品加深了中英文化交流的歷史記憶,它們以具體的事實說明了兩國文化互通和互鑑的可能。同時,展覽表現出一種良好的中西合作的精神。上海圖書館館長陳超將這次展覽描述為一場文學的「盛宴」,是「中英高級別文化交流機制」下的「首次深入合作,更是兩國人民心靈上的互動。」
  • 國際視點:中英文化雙向交流再邁新步
    這些都是英國政府促進英中文化交流「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將對促進雙方文化交流、深化兩國人文領域合作發揮重要作用。賈維德還強調指出:「英中文化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鑑,而且,還有什麼比使用莎士比亞作品更好的方法呢?」
  • ​「雙語+音頻」重現三大名著 傳統文化學習再添新意
    至此,由外文出版社聯合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共同打造的「雙語誦讀中華經典」叢書正式合體亮相,《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這三部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經典著作第一次以雙語音頻書的形式共同呈現在世人面前,為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促進文化交流互鑑探索出一條新途徑。
  • 趣談英語和漢語背後的文化差異,提高英語翻譯水平
    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對於文化上的差異值得我們注意,更好地了解和學習英語這門語言的背後文化,能夠有效幫助我們提高英語翻譯水平。進行翻譯不僅是把文字翻譯為另外的一種文字,而且還必須準確地翻譯出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語言用義。
  • 賈平凹《廢都》英文版由中英兩國學者翻譯完成
    新華網西安7月25日電 著名作家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廢都》英文版,由中英兩國學者共同翻譯完成。「應該有更多出色的中國小說讓世界讀者熟知。」譯者之一胡宗鋒24日說。胡宗鋒現為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他告訴記者,翻譯工作由他和在西北大學任教的英國學者羅賓共同完成。賈平凹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著有《浮躁》《廢都》《懷念狼》《秦腔》、《高興》、《古爐》等多部長篇小說,他的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20多個國家發行。小說《廢都》已被譯成法文、日文、俄文等多國文字,1997年獲得法國費米娜文學獎。
  •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項目概覽
    2015中英文化交流年英國文化季3月在中國啟動,共有三十場英國文化活動陸續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推出。以下為活動一覽。1.創意對話:博物館對話北京 2015年3月24-25日 中英之間的一系列創意產業對話活動,重點是為兩國一流藝術機構提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涵蓋的領域包括:博物館、表演藝術、動漫和創意經濟。7.
  • 24h貼身私教 訊飛英語通用A.I.全場景助力英語學習
    除了為日常生活和職場辦公帶來便利,致力於人工智慧領域21年的科大訊飛面對廣大的學生群體,新近上架針對學生群體(尤其是中學生)的一款可攜式人工智慧英語學習機,充分融合了A.I.語音識別技術、考試級別評測引擎、科大訊飛人工翻譯引擎等,學習內容全面覆蓋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查詞、模擬考評等各個專項,強大的A.I.語音一鍵查詞、A.I.情景對話練習、A.I.手寫作文批改等實現全方位英語學習輔導,實時、高效的解決英語學習困難
  • 英國僑領:中英文化大繁榮文化元素扣成產業鏈能走更遠
    英國僑領:中英文化大繁榮文化元素扣成產業鏈能走更遠   中新網南寧12月5日電(記者 黃豔梅)英國華夏文化協會、英國廣西總商會會長貝學賢5日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表示,英國首相卡梅倫近日率領有史以來最龐大陣容的代表團訪問中國,文化成為兩國交流的重點範疇。
  • 文化部:2015 「中英文化交流年」三月啟動
    2015年是中英兩國文化關係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將是中英兩國間首個文化交流年,在此框架下一系列高水平的文化和創意活動將在兩國集中展示。    2013年12月英國首相訪華,見證兩國政府籤署新一期文化交流計劃;2014年4月在華舉辦的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二次會議以及同年6月在英舉辦的中英財金峰會都印證了兩國對文化關係的重視,中英文化和創意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兩國關係中的核心內容。
  • 兼顧雙語與中華文化教育的寶藏留學國家!新加坡!
    最好的留學環境莫過於兼顧中英雙語,但是外國的課綱往往會以當地文化教育為主。雖出國留學不需要面對殘酷的高考,高等教育的出路也更加的廣,但是小小年級就去留學的孩子們往往對於中華文化不那麼的熟悉。小翼君就在前幾日收到了來自西安3年級小學生家長的提問。
  • 東西方文化差異對商務英語翻譯的影響
    、 (二)社會文化的差異 由於東西方國家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文化傳承和不同的風俗習慣下生活。導致了人們的生活習慣有較大的差異,針對同一件事物的看法也就截然不同。商務英語的翻譯中,由於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影響,一個事物往往被翻譯成多個版本。在商務英語中,詞彙的多面性學習很重要。
  • 中英文化交流再邁新步 將把14部中國戲劇譯成英文
    這些都是英國政府促進英中文化交流「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將對促進雙方文化交流、深化兩國人文領域合作發揮重要作用。賈維德還強調指出:「英中文化可以互相學習和借鑑,而且,還有什麼比使用莎士比亞作品更好的方法呢?」
  • 中英色彩詞語翻譯對比與文化差異
    (四)藍色 blue  在漢語中的引申意義較少,而在英語中 blue 是一個含義十分豐富的顏色詞。在翻譯同這一顏色有關的表達時,我們應該注意其中的特別含義。  (五)白色 white  1.white 在漢語和英語的聯想意義中都有純潔和清白的意思,但也有一些含義上的不同。例如,漢民族文化中,白色與死亡、喪事相聯繫。如「紅白喜事」中的「白」指喪事(funeral),表示哀悼。但在英語文化中,white 表示幸福和純潔,如新娘在婚禮上穿白色禮服,代表愛情的純潔和婚姻的貞潔。
  • 用英語說歷史 中國和日本的文化如何相互影響 (6) 中英雙語
    用英語說歷史 中國和日本的文化如何相互影響 (6) 中英雙語英文字幕翻譯:英語語言和文化中國進入宋朝時期,日本沒有派遣任何官方使團,但仍通過私人貿易進行一定程度的文化交流。宋日之間的貿易非常廣泛。而忽必烈(Kublai Khan)入侵日本的原因之一,就是破壞兩國的貿易,削弱宋朝。日本設法擊退了蒙古侵略者,但宋朝被忽必烈拿下。在蒙古人統治的元朝時期,二者之間沒有太多的接觸。我想你可以想像得到其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