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我的太爺爺劉晨光
從我記事時,奶奶就告訴我一些有關家族的故事。記憶中,我對太爺爺劉晨光的印象,也是小時候人奶奶的口中得知的。
奶奶的娘家,住在離我二十裡之外的胡寨村。在當時,該村的胡姓家族是一方大戶人家。我的舅爺是雲南的一個官員,因家境好,奶奶小時候也讀過兩年私塾。在我小時候,最喜歡聽奶奶給我講一些民間故事。比如《牛郎織女》、《寶蓮燈》、《孟姜女》、《花木蘭》等等。記得她曾告訴我,我的祖上劉氏家族本是劉邦後人的一分支。和西楚霸王打仗時,在此建立的一個小兵營。最初叫劉家兵營,近代才改叫劉營。村東頭,有一座廟,叫臥龍寺。最初,是劉家祠堂。
明朝萬曆年間,又改回臥龍寺。文化大革命後,拆廟辦學。到我太爺爺這輩,已不知多少代輩人了。我太爺爺共有兄弟三人和兩個姑太太,大太爺爺叫劉晨銘,二太爺爺劉晨曦,三太爺爺劉晨光。兩個姑太太分別嫁到店集北楊莊的書香子弟。大姑太去世的早,小姑太也於近幾年才離世。由於那時家境也不算太富,大太爺爺便在村東南處用銀幣置了一塊地,用來養家。二太爺爺和大太爺爺以種田為生,三太爺爺因學習勤奮,刻苦讀書,便去了阜陽城讀書。從那以後,除了過年,三太爺爺很少回家。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由李大釗、陳獨秀等一大批國際共產主義信仰者率先在國內傳播新思想,並創辦《新青年》雜誌。由於受新思想的影響,三太爺爺逐步開始走向革命的道路。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記得奶奶曾說過,我的祖上在我三個太爺爺出生後,在院子裡種了三棵棗樹。按老家的習俗,預示著開花結果。而在我幼年時,清楚地記得最後一棵棗樹因父親去世,家境貧困而賣了。在那時,棗樹是我家唯一值錢的東西了。
自三太爺爺劉晨光加入共產黨組織後,很少有時間回家看看。那個時候,信息不太發達,交通也不太方便。有的親人在外,回家見一次面不容易,下次見面也不知是哪年。後來,奶奶也得知三太爺爺在外讀書期間,參了軍。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找個人稍信都難找。後來,我才知道,奶奶說的參軍的部隊是北伐軍。一九二八年正月,三太爺爺從外地回來,和大太爺爺、二太爺爺秘密地說起土改,及配合魏野疇的部隊打土豪,分田地,組織村裡貧困的青壯年加入赤衛隊,在王官集配合農民起義等大事。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聽後,心裡很害怕,擔心三太爺爺的安全。但三太爺爺態度很堅決,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扭不過三太爺爺,最後就默認了。三太爺爺,以村東頭的臥龍寺廟為活動地點。託人從十多裡外的鐵匠鋪子裡打造了幾把劍、長矛、大刀、庫刀及自製幾杆的土槍。
白天,他們把這些武器偷偷地藏在廟裡,不影響幹農活。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傳達要做的事。奶奶說,三太爺爺經常提著舊馬燈在廟裡和赤衛隊員傳播農民翻身作主、分田到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而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天天整天擔心三太爺爺安全,經常睡不好,也吃不好。正當起義準備就緒時,未料,在內部出現了叛徒,走漏了風聲。四月九日,由昌紹先、杜聿德等率起義部隊到達王官集,與農民赤衛隊會合。下午,在王官集大寺廟召開了皖北工農兵起義大會。經歷兩天後,到11日,因敵眾我寡,被敵人打散了,死傷慘烈。而,我的三太爺爺也身負重傷,帶著一部分赤衛隊僥倖逃脫。未逃掉的十多人,被地主武裝和國民黨兵一路追趕,最後圍堵在太和縣草帽子集(現草集)西,最後全部被活埋了。
四九起義失敗後,我的三太爺爺便沒有了消息。由我的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從內心認定三太爺爺有可能不在人世了。時間久了,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差起來。後來,聽奶奶說,三太爺爺傷養好後,又回到阜陽中心縣工作。在工作期間,也很少回家。經常不固定地在湖北、河南和安徽工作。
1932年,從家回去開會。不料,在開會時,被白狗子的軍(白崇禧的部隊)包圍,最後壯烈犧牲。三太爺爺犧牲的消息傳到我家後,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十分悲痛。他們倆趁夜間,偷偷地把三太爺爺的屍體用麻布包裹著放在毛驢背上馱回。由於當時處於白色恐怖時期,國共兩黨正處於矛盾階段,一行人怕走漏風聲,把三太爺的屍體連天加夜急匆匆運回村口。他們按祖輩流傳下來的風俗,男子未到四十歲去世,不管什麼原因都不能埋葬老墳地。這規矩延續了上百年,也沒有人問理由。大家都是遵守習俗。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商量好後,就把三太爺爺的屍體草草地埋在村口一條叫大溝沿的(今雪溝)河邊的時大路邊。由於當時社會環境複雜,一家人怕受到牽連,別人問起三太爺爺的下落時,大太爺爺的二太爺爺瞞著人說,三太爺爺去了外地,兵荒馬亂的,啥時回也沒準信。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從此走向富強,民主,繁榮的道路。如今,我的大太爺爺、二太爺爺、父親和奶奶都相繼去世了。而三太爺爺在世時,用的長矛、大刀、土槍也隨著歲月的變遷而丟失,只剩下一盞舊馬燈,一把破劍和一把庫刀、一個石臼。在今天的歲月裡,仿佛敘述老去的故事。
每年無論是清明節,還是過年、立秋祭祖的時節,母親都會給我準備好上墳祭奠先輩們燒的紙錢。每次,我站在先輩們的墳前,點燃紙香,跪拜,磕頭,行禮。並祝願三太爺爺及離世的親人們,一切安好。當風吹過墳前開著的白花,一朵朵的花兒迎風起舞,就像昨天的故事,被風吹,在風裡飛……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編輯:徐向東◆二審:韋多加◆三審:魏禮軍◆素材來源:中山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