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太爺爺的故事在風裡飛

2020-12-11 文棚

憶我的太爺爺劉晨光

從我記事時,奶奶就告訴我一些有關家族的故事。記憶中,我對太爺爺劉晨光的印象,也是小時候人奶奶的口中得知的。

奶奶的娘家,住在離我二十裡之外的胡寨村。在當時,該村的胡姓家族是一方大戶人家。我的舅爺是雲南的一個官員,因家境好,奶奶小時候也讀過兩年私塾。在我小時候,最喜歡聽奶奶給我講一些民間故事。比如《牛郎織女》、《寶蓮燈》、《孟姜女》、《花木蘭》等等。記得她曾告訴我,我的祖上劉氏家族本是劉邦後人的一分支。和西楚霸王打仗時,在此建立的一個小兵營。最初叫劉家兵營,近代才改叫劉營。村東頭,有一座廟,叫臥龍寺。最初,是劉家祠堂。

明朝萬曆年間,又改回臥龍寺。文化大革命後,拆廟辦學。到我太爺爺這輩,已不知多少代輩人了。我太爺爺共有兄弟三人和兩個姑太太,大太爺爺叫劉晨銘,二太爺爺劉晨曦,三太爺爺劉晨光。兩個姑太太分別嫁到店集北楊莊的書香子弟。大姑太去世的早,小姑太也於近幾年才離世。由於那時家境也不算太富,大太爺爺便在村東南處用銀幣置了一塊地,用來養家。二太爺爺和大太爺爺以種田為生,三太爺爺因學習勤奮,刻苦讀書,便去了阜陽城讀書。從那以後,除了過年,三太爺爺很少回家。

一九一九年,「五四運動」爆發後,由李大釗、陳獨秀等一大批國際共產主義信仰者率先在國內傳播新思想,並創辦《新青年》雜誌。由於受新思想的影響,三太爺爺逐步開始走向革命的道路。於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記得奶奶曾說過,我的祖上在我三個太爺爺出生後,在院子裡種了三棵棗樹。按老家的習俗,預示著開花結果。而在我幼年時,清楚地記得最後一棵棗樹因父親去世,家境貧困而賣了。在那時,棗樹是我家唯一值錢的東西了。

自三太爺爺劉晨光加入共產黨組織後,很少有時間回家看看。那個時候,信息不太發達,交通也不太方便。有的親人在外,回家見一次面不容易,下次見面也不知是哪年。後來,奶奶也得知三太爺爺在外讀書期間,參了軍。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找個人稍信都難找。後來,我才知道,奶奶說的參軍的部隊是北伐軍。一九二八年正月,三太爺爺從外地回來,和大太爺爺、二太爺爺秘密地說起土改,及配合魏野疇的部隊打土豪,分田地,組織村裡貧困的青壯年加入赤衛隊,在王官集配合農民起義等大事。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聽後,心裡很害怕,擔心三太爺爺的安全。但三太爺爺態度很堅決,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扭不過三太爺爺,最後就默認了。三太爺爺,以村東頭的臥龍寺廟為活動地點。託人從十多裡外的鐵匠鋪子裡打造了幾把劍、長矛、大刀、庫刀及自製幾杆的土槍。

白天,他們把這些武器偷偷地藏在廟裡,不影響幹農活。到了晚上,就聚在一起傳達要做的事。奶奶說,三太爺爺經常提著舊馬燈在廟裡和赤衛隊員傳播農民翻身作主、分田到戶、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思想。而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天天整天擔心三太爺爺安全,經常睡不好,也吃不好。正當起義準備就緒時,未料,在內部出現了叛徒,走漏了風聲。四月九日,由昌紹先、杜聿德等率起義部隊到達王官集,與農民赤衛隊會合。下午,在王官集大寺廟召開了皖北工農兵起義大會。經歷兩天後,到11日,因敵眾我寡,被敵人打散了,死傷慘烈。而,我的三太爺爺也身負重傷,帶著一部分赤衛隊僥倖逃脫。未逃掉的十多人,被地主武裝和國民黨兵一路追趕,最後圍堵在太和縣草帽子集(現草集)西,最後全部被活埋了。

四九起義失敗後,我的三太爺爺便沒有了消息。由我的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從內心認定三太爺爺有可能不在人世了。時間久了,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差起來。後來,聽奶奶說,三太爺爺傷養好後,又回到阜陽中心縣工作。在工作期間,也很少回家。經常不固定地在湖北、河南和安徽工作。

1932年,從家回去開會。不料,在開會時,被白狗子的軍(白崇禧的部隊)包圍,最後壯烈犧牲。三太爺爺犧牲的消息傳到我家後,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十分悲痛。他們倆趁夜間,偷偷地把三太爺爺的屍體用麻布包裹著放在毛驢背上馱回。由於當時處於白色恐怖時期,國共兩黨正處於矛盾階段,一行人怕走漏風聲,把三太爺的屍體連天加夜急匆匆運回村口。他們按祖輩流傳下來的風俗,男子未到四十歲去世,不管什麼原因都不能埋葬老墳地。這規矩延續了上百年,也沒有人問理由。大家都是遵守習俗。大太爺爺和二太爺爺商量好後,就把三太爺爺的屍體草草地埋在村口一條叫大溝沿的(今雪溝)河邊的時大路邊。由於當時社會環境複雜,一家人怕受到牽連,別人問起三太爺爺的下落時,大太爺爺的二太爺爺瞞著人說,三太爺爺去了外地,兵荒馬亂的,啥時回也沒準信。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當家作主,從此走向富強,民主,繁榮的道路。如今,我的大太爺爺、二太爺爺、父親和奶奶都相繼去世了。而三太爺爺在世時,用的長矛、大刀、土槍也隨著歲月的變遷而丟失,只剩下一盞舊馬燈,一把破劍和一把庫刀、一個石臼。在今天的歲月裡,仿佛敘述老去的故事。

每年無論是清明節,還是過年、立秋祭祖的時節,母親都會給我準備好上墳祭奠先輩們燒的紙錢。每次,我站在先輩們的墳前,點燃紙香,跪拜,磕頭,行禮。並祝願三太爺爺及離世的親人們,一切安好。當風吹過墳前開著的白花,一朵朵的花兒迎風起舞,就像昨天的故事,被風吹,在風裡飛……

◆中山日報報業集團新媒體中心◆編輯:徐向東◆二審:韋多加◆三審:魏禮軍◆素材來源:中山日報

相關焦點

  • 《風婆婆的禮物》親子互動小故事
    01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一個只有碗口大小的水窪裡,一隻青蛙咕呱咕呱的叫著,周圍的草地稀稀拉拉的,貧瘠的就像爺爺腦袋上的頭髮,一眼望到了頭!土撥鼠手腳並用賣力的挖洞,挖一會就停下來吭哧吭哧的喘一下,挖一下喘一下,另一隻胖土撥鼠已經累趴在地上了。
  • 記者劉虎被北京檢方批捕 涉嫌的罪名是「誹謗罪」
    記者劉虎被北京檢方批捕 涉嫌的罪名是「誹謗罪」 2013-10-11來源:瀟湘晨報 記者劉虎被北京檢方批捕,代理律師透露其涉嫌「誹謗罪」,專家表示,檢方公訴權應慎重使用。 此前的8月24日,北京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將劉虎刑事拘留。h4a瀟湘晨報網  10日下午,劉虎的另一名代理律師斯偉江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稱,檢察機關以誹謗罪批捕劉虎「並不出乎意料」,「批捕之前我們和劉虎溝通過」。
  • 《猛獁爺爺》——聽猛獁爺爺講爐邊故事
    爐邊時光是家長對孩子的有效陪伴時光,這段時間不需要太久,甚至不用每天,但是這20到30分鐘裡,放下手機,心無旁騖,專注於陪伴本身。說起來,說到「爐邊」,我們會想到什麼?溫暖的壁爐,熱騰騰的圍爐,大大的毛毯,呼嚕嚕的貓咪,一張搖椅……所有的意象都是溫暖的,靜謐的,閉上眼睛,在這溫暖、靜謐的空間裡,什麼都不存在了,卻一定有一本書。
  • 毛新宇:愛哲學書 經常給孩子講太爺爺的故事
    毛新宇:愛哲學書 經常給孩子講太爺爺的故事   「不動墨不讀書,這點我和爺爺很像,我也喜歡在書上畫記號,做筆記」,毛新宇說,「而且我和他老人家一樣,特別偏愛哲學書」。  談到日常生活,毛新宇表示除了看書之外,他每天要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三個小時的鍛鍊,包括爬山、遊泳、走路等。
  • 小雅的童話&媚兒的畫304,德恩爺爺的故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雅的花田,ID:gh_dd5ebaacc21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去過很多地方見過很多人,德恩爺爺是我見過的最老的人,他說他在我這麼小的時候,和家人生活在森林裡。
  • Q版人物小恐龍風裡飛軟陶粘士手工製作
    Q版人物小恐龍風裡飛軟陶粘士手工製作Q版人物小恐龍風裡飛軟陶粘士手工製作成品圖下面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動畫片馴龍高手裡的一個角色-小恐龍風裡飛的軟陶製作方法,相信小朋友們都看過這個動畫片吧,也都很喜歡這個角色對吧。這個Q版人物風裡飛的軟陶粘土製作主要是頭部細節比較多,也最傳神。
  • 清明丨我的太爺爺
    而太爺爺和爺爺奶奶住在一個院子裡,每次我去爺爺奶奶家,都跑去太爺爺那裡,雖然他年齡很大,卻還是會一手拄著拐杖,一手抱著我開心的在院子裡走來走去。太爺爺是個什麼樣子人呢?他脾氣很好,性格溫和,愛乾淨,愛整潔,在那個老人很少認字的時期,太爺爺卻讀過很多書,還寫得一手好字,他還會算命,雖然聽起來很迷信,但是那時候在我們村子裡,太爺爺算命特別準,村裡好多人的名字,都是他給起的。雖然爺爺奶奶不怎麼喜歡我,但是太爺爺卻特別疼我,用我媽媽的話說,太爺爺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我的人了。
  • 童話書《會飛的羚羊》獻禮六一 童話爺爺6年寫60萬字
    孫女喜歡聽故事,每天纏著爺爺給她講不同的故事。很快,書的故事都講完了,王志林就開始給孫女編故事。故事的情節大多來自現實生活中的新聞和見聞,只是王志林在講的時候,把人物全部變成了小動物。王志林與老伴翻閱新出版的《會飛的羚羊》。「六一」兒童節快到了,77歲的退休教授王志林,又給孩子們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20多萬字的童話書《會飛的羚羊》。
  • 那年,從昏迷中醒來的爺爺想吃冰糕,我騎車四十裡,去縣城購買!
    可是,我所經歷的三塊冰糕的故事,卻是沉重的。離春節就幾天了,爺爺慢慢從昏迷中醒來,細若遊絲的渴望,從乾裂的嘴唇裡飄出:「我想吃冰糕……」他已經昏睡了七天,臉色青紫,鼻孔流血……醫生說,老人家五臟幹燒,想吃冰糕雖是迷糊話,但也在情理之中,要走的人都有點什麼要求的……爺爺吃糠咽菜受苦受累一輩子,牽牽掛掛疼我愛我一輩子,眼看日子一天天好起來,再過幾天,如雷的爆竹將會迎來新的一年
  • 有聲故事(七) ▏《爺爺有沒有穿西裝》
    接下來,我們將在每天晚上發布睡前小故事,在特殊時期給所有的小朋友們送上一份精神小糧食。讓我們不見不散!胡媛媛(圈圈老師):現任教於寧海縣銀河小學,獲寧海縣骨幹教師榮譽稱號,寧波市教壇新秀。多年致力於故事團工作,曾獲寧波市書香家庭稱號。
  • 青少年最喜歡的傳奇故事 南陽燃燈寺神秘來歷
    一天,鄰村惡霸地主劉虎一的爹死了,要兩對童男童女殉葬,其中一個就選上了蓮花。蓮花是鄉親們的心頭肉,劉虎一知道硬搶不行,就讓人扮成貨郎把蓮花騙進了劉家大院。等蓮花知道要把她往墳裡埋時,她哭了。眼看太陽就要落山了,今晚誰給鄉親們點松明子?蓮花趁人不注意,翻過院牆,跑回村子。天已經黑了,她把松明子插好,掏出了火鐮,準備打火。此時,劉虎一派人來抓她,只見一群狗吼叫著朝她跑來。
  • 故事爺爺的「童話書」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有一位愛講故事的老人,可他講的故事卻不是寫在書裡,而是刻在一塊塊石頭上,保護好一個個刻在石頭上的故事,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是「故事爺爺」最想做好的事。晚上10點,伴著夜色,鐵木爾薩那結束了一天的巡護。
  • 卡爾爺爺小時候的故事
    卡爾爺爺的繪本我一共收藏了30多本的書名,想要一本本帶娃讀。這本說他小時候的故事,第一次見。卡爾爺爺在三歲的時候有個青梅竹馬,名字都想不起來了,只翻到一個小時候和她的合影。在卡爾爺爺六歲的時候全家人搬去了另一個城市,卡爾爺爺和他童年的小夥伴從此再也沒有見過面,卡爾爺爺時常會想起他小時候的玩伴現在是什麼樣的?於是就有了這本繪本。
  • 大型木偶音樂故事:彼得與狼-動物狂歡節
    中廣網北京5月22日消息  大型木偶音樂故事:彼得與狼-動物狂歡節26日到28日將在中山音樂堂上演。該大型木偶音樂故事由中國木偶藝術劇團表演。具體故事內容如下:   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彼得與狼》。這是俄羅斯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在1936年4月寫來送給小朋友的。他是通過音樂來對你們講這個故事的,故事裡面的人物都是用各種不同的樂器來扮演的,並且製造出現場的音樂效果。
  • 「小青龍」飛進繪本裡,故事就發生在嘉定
    日前,市級非遺項目「小青龍舞龍會」結合嘉定人文景觀、傳統美德教育等元素,以小青龍和小女孩園園為主要角色,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推出了原創繪本故事在第一冊中,講述了《空中賽龍舟》和《爺爺去哪兒了》兩個故事,其中《空中賽龍舟》講的是小青龍施展魔力帶園園回到以前的匯龍潭觀看賽龍舟的盛況,得知男孩小嘉的媽媽因臥病在床無法看到賽龍舟而難過時,小青龍和園園幫助小嘉做了竹編的小龍舟,小青龍施展法術,在半空中為小嘉媽媽表演了一場精彩的龍舟秀。
  • 螢火蟲 童話故事裡飛出來的小精靈
    雖然我的小學作文中,不斷地寫過,偎依在奶奶懷裡聽故事,但真實的情況,奶奶只說過農曆七月七在葡萄樹下,聽牛郎織女說悄悄話,別的都是從其它作文裡偷過來用得。農村裡能講故事的人很少,一是本身就沒有多少故事可講,二是也沒有心情去講,他們大都為生存而艱辛著。
  • 爺爺講述關於雞冠蛇的真實故事
    爺爺講述關於雞冠蛇的真實故事故事發生在我爺爺身上,爺爺是位「老三屆」,當年響應國家號召,在重慶某山區農村生產隊插隊,紮根陌生的農村,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艱辛勞作,和普通社員一樣掙工分、分口糧,接受思想上、生活上、體力上的各種鍛鍊和考驗。
  • 《猛獁爺爺》是人類的故事,也是你我的故事
    《猛獁爺爺: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就是我給孩子找到的歷史讀物中的一本。猛獁爺爺先登場,之後子子孫孫頻頻登場。每一頁都用小故事,有字有圖,讓孩子能一下抓住這個時代和歷史的特點。畫風鮮明,可以說是高度還原真實場景的畫法了。但是這樣的畫作,仔細看來,發現都是由點和線組成的。
  • 爺爺的潮州話
    爺爺奶奶聊天,我聽不懂,別人稱呼「爺爺奶奶」,我們叫「阿公阿嬤」。家族的歷史被裹在爺爺幾句輕描淡寫的敘述裡——「我家是外來戶」,「那時候沒飯吃,來了江西吉安」,「那時候多苦呢,吃觀音土,樹皮」。我想記錄爺爺的故事,打撈這段家族史,提醒自己,別忘了從何處來。
  • 猛獁爺爺:遵循爺爺講故事的法則,譜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
    我想在《猛獁爺爺》這本書裡的猛獁應該是一個人類祖先的代名詞,在歷史久遠的遠古時代,他們經歷進化與發展,演變成現在的我們。他的子子孫孫,一代一代的繁衍,譜寫著人類的歷史。開篇是猛獁爺爺坐在火堆前給孩子們講故事,最開始他們住在山洞裡,吃果子,打獵。兒子會問我,媽媽,我沒見過火堆。家裡僅有的火是燃氣灶炒菜的火,當我跟他講火的作用時,他趕緊回答,火還可以點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