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記性超級好的媽媽,歷史上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地理上哪國的首都是哪,哪裡是什麼氣候,什麼地形都記得相當清楚。
但是我似乎沒有遺傳到我媽媽的這點。
我挺喜歡歷史的。
但是提起歷史,高考作為文科生的我,時至今日,都還常常想起當年熬夜在考試前死記硬背歷史時間事件人物的痛苦場景。
現在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大語文」這個概念,歷史在這其中是很重要的一環。
所以我有了孩子以後,就暗下決心對我的孩子的歷史地理教育要趁早開始。
我的思路是「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現在疫情形勢下,路可能不能走,但是書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假期,和孩子一起讀。
《猛獁爺爺: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就是我給孩子找到的歷史讀物中的一本。
這本書的文字作者是德國,作家、插畫家迪特·博格(Dieter Böge 。圖畫作者是博爾德·莫爾克-塔瑟爾(Bernd Mölck-Tassel。
他們兩位都畢業於漢堡應用技術學院,之後擔任教師。迪特·博格與博爾德·莫爾克-塔瑟爾合作20餘年,兩人創作的卡通連環畫《多米諾博士的世界史》連載發表於《法蘭克福人民日報》。還一同被提名了「德國青少年文學獎」。
不是那種教科書式的人類歷史書。全書沒有尷尬枯燥的日期和史實羅列,甚至連長篇的時間軸都沒有。
全書用家人家族的口吻看人類大歷史,就像是一個大家族聚會一起聊天,就理解了人類的發展史。
猛獁爺爺先登場,之後子子孫孫頻頻登場。
每一頁都用小故事,有字有圖,讓孩子能一下抓住這個時代和歷史的特點。
畫風鮮明,可以說是高度還原真實場景的畫法了。但是這樣的畫作,仔細看來,發現都是由點和線組成的。
不光畫得好,文字也十分生活口語化,還會時不時賣萌搞笑。
比如,
「時不時地我們就會碰上這些「出其不意」的鄰居......一般來說,從一個人的臉上你就能看出來他們時不時好相處,但提前做好和他們打交道的功課似乎是更為穩妥的方式。」
比如講「石器時代」時候,就拿出大理石蛋糕,貨幣,超市,披薩,餐廳這些我們現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做比較。
讓孩子想像,生活在什麼都沒有的石器時代,該有多麼不方便和艱難。
不光如此,這兩位年紀都超過50歲的作者,在給小朋友講的歷史書裡,不光構思如何能講述有趣,讓孩子明白,更重要的是還時不時加入了生活的哲學和智慧。
比如,
「人要是能遇上自己這輩子的知己,碰到彼此心靈相通的伴侶,便總是會忘記了那流逝的時間。」
「人們永遠不會知道,別人腦子裡想著什麼,又忘了些什麼..."
「成王敗寇,這個道理自古就有。」
讓孩子對著書裡的繪畫觀察,對比,描述表達,這些其他童書都有的功能自不必說。
這本《猛獁爺爺》還是孩子和父母一起動手,共享親子時光的好素材。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把書裡的內容做成歷史小卡片。
繪畫,寫字的過程,同時也能幫助孩子加深記憶。做好的小卡片也可以經常拿出來鞏固和記憶。
更為重要的是,孩子還學會了可以用製作小卡片來記憶學習。
小時候,很喜歡聽媽媽講她的姥爺和姥爺的爺爺的故事。
聽著媽媽講她姥爺家當時家境如何好,後來遇上姥爺的爸爸抽鴉片,如何沉迷賭博和毒品,敗光了家產。
大概是因為連著血脈親情,所以故事格外吸引人,畢竟,我們都迫切的想知道自己家族的過去,想知道我們的根在哪裡,又是如何走到了今天的地方的。
《猛獁爺爺》的高明之處就在於此,把看似高深莫測難以理解的人類歷史,用家族故事的方法,娓娓道來。
讓人情不自禁就身陷其中,想知道猛獁爺爺的子孫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書的最後寫到2020年,一下恍然大悟。原來我們都是猛獁爺爺的子孫。
《猛獁爺爺》講的是猛獁家族的故事,是人類的故事,就是你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