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葆
梁毅民
鄧偉根
馬亮照
禪城、南海、順德、高明四區領導與人大代表共話發展
五區兩會特別報導
攝影/本報記者孫海慶、周敏、張嘉穎、孫俊彬
打造一支敢打硬仗的鐵軍
禪城
要實現「近悅遠來 幸福禪城」的目標,最有效的模式就是「政府強勢引領+市場主體+借勢借力」。
昨日,當選禪城區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市長助理、禪城區委書記劉宏葆表示,禪城區兩會明確了建設「近悅遠來 幸福禪城」的目標,接下來關鍵在於落實。他表示,要在廣佛同城化日益緊密的形勢下,充分挖掘禪城深厚的嶺南文化底蘊,順勢而為打造廣佛都市圈歷史文化客廳。
劉宏葆認為,要實現「近悅遠來 幸福禪城」的目標,最有效的模式就是「政府強勢引領+市場主體+借勢借力」。他特別強調政府需要發揮主導作用,在做好規劃、優化環境、搞好服務、吸引人才等方面積極有為。
「『兩軸五片區三網絡』」的總體規劃,明確了禪城的城市功能布局和產業發展定位。」劉宏葆表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要打造服務性政府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要繼續深化大部制改革,「寧肯一個和尚挑三桶水,不要三個和尚沒水喝」。同時還需要做好簡政放權,「每個功能區都可以行使區級權限,最大限度提高辦事效率」。
劉宏葆透露,春節後禪城區將召開紀委工作會議,對「兩軸五片區三網絡」任務分解進行督促檢查。「今後要做到一星期一檢查,一月一評比」,今年的關鍵就是狠抓落實,著力提升幹部隊伍的執行力和戰鬥力。劉宏葆說,要營造一個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打造一支敢於碰硬、敢打硬仗的鐵軍,以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力爭早日實現率先轉型升級,建設「近悅遠來 幸福禪城」。
(本報記者黃才文)
城市建設要大手筆探索
順德
順德會在城市建設方面進行大手筆的探索,探索鎮街之間行政資源的融合利用,以及城市公共設施資源的融合利用,以在宏觀上打破發展的障礙。
昨日,市委常委、順德區委書記梁毅民在參加順德區十四屆人大六次會議分組討論時與代表們互動交流。梁毅民首先強調「行勝於言」。「規劃和落實,落實更重要。」梁毅民說,每個人每年做一兩件造福市民的事,5年下來也有十來件。「要講一件、做一件、成一件,公務員隊伍沒有這種精神,就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面對部分區人大代表對「打造現代產業之都、品質生活之城」的詢問,梁毅民說,順德最大的優勢就在於產業。即使文化,順德優勢也在於改革開放、創業創新的現代文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將工業立區作為主打,沒有把建設一個大城市、旅遊城市作為奮鬥目標。
「只有打造好產業,才能使順德更吸引人,但我們也不要趕時髦。」梁毅民也特別提出,順德的產業應該有順德特色,要突出工業立區,畢竟香港的產業經濟有香港的模式,新加坡也有新加坡的模式,順德只有806平方公裡,應該突出重點。
有區人大代表對順德德勝新城建設進展緩慢提出疑問。梁毅民坦誠,順德城市形象與經濟實力不相配。
「接下來,順德會在城市建設方面進行大手筆的探索,探索鎮街之間行政資源的融合利用,以及城市公共設施資源的融合利用,以在宏觀上打破發展的障礙。」梁毅民說,順德下定決心,要打造超百萬人口中心城區,實現城市資源可以相互利用,區域內部可以快捷地互通,並以此來輻射周邊地方的發展。「這麼大的動作,肯定會引起社會各界不同的聲音,希望代表們多理解和支持。」梁毅民說。
(本報記者管俊)
農村體制改革村民利益不減
南海
農村改革不會損害村民既得利益,比如集體資產權益、計生政策等,而且還會享受到城鎮居民的福利,比如大社保、醫療、保障性住房、市政等。
昨日南海區人大分組討論環節,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鄧偉根走到第四站裡水會場,趁「反方」發言時,趕緊吃個水果解渴,而此時南海區區長區邦敏正在跟人大代表們聊文化。
本次兩會,無論是政協會議,還是人大會議,鄧偉根和區邦敏都積極到場參加,向政協委員和人大代表解釋主政思路,聽取意見。兩人分工後,鄧偉根第一站去了桂城,讓等他的記者們撲了個空。隨後,他又去了大瀝、獅山、裡水幾個討論組。他還拿出自己準備的功課——一大疊材料介紹未來瀝桂組團和獅山園區發展思路,並把重點落在農村體制改革上。
鄧偉根到達第四站裡水會場時,該組正在熱議「村改居」。河村黨總支部副書記麥宜鏡提問,「村改居」有利於農村穩定發展,但是政經分離後,原來需要的佔了總開支一半的公共服務經費,區鎮財政能否支撐?而且,經濟組織以後誰來管?怎麼管?
「提的意見很好,經濟組織怎麼樣支撐基層管理,怎麼樣被管理,是要再細化,以後會公布政策。」鄧偉根介紹,關於農村改革,南海準備了近十個文件。 「農村改革不會損害村民既得利益,比如集體資產權益、計生政策等,而且還會享受到城鎮居民的福利,比如大社保、醫療、保障性住房、市政等。」
而區邦敏與四個鎮街的代表則討論起民生問題。有代表提出社區衛生服務站人手不夠。區邦敏表示,目前全區已經建設了110多個社區衛生服務站,接下來將把鎮街一級的計生服務站和村計生服務站兩套資源整合,實行一套人馬管理運行,讓婦幼、保健和計生等服務,直接延伸到基層和村居。
(本報記者李榮華)
五年後高明將現嶄新面貌
高明
今後五年,高明自身面臨著六大可把握的、現實的、值得期待的重大機遇。
「通過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5年後的高明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崛起於廣佛西翼,成為西江西岸耀眼的明珠。」前昨兩天,高明區委書記馬亮照、區長唐棣邦在參加分組討論和接受訪談時,縱論高明今後發展圖景。
「歷經『十一五』一輪跨越發展之後,高明區在各個方面已經具有加快建設『綠色崛起示範區』的牢固基礎。」馬亮照說,今後五年,高明自身面臨著六大可把握的、現實的、值得期待的重大機遇,包括:以三大高速為代表的交通大發展、以新能源汽車等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提升、以西江新城建設為代表的城市大變樣、以城鄉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為代表的民生大改善、以與中鐵、中交為代表的央企合作不斷深化、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代表的改革縱深推進。馬亮照說:「相信通過五年努力,高明必將全面開創民富區強、幸福高明發展新局面。」
談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所確定的工作任務及發展目標,唐棣邦也表示,高明區將在產業發展及城市提升上採取新措施,力促發展。加快城市建設上,高明區今年將組織成立國有全資公司參與城市的開發建設,尤其是公共性的設施建設;而解決資金及人才上的不足,高明區還加強與中鐵集團、中交公司等央企的合作,藉助「外力」實現高明區每年的固定資產投資都有大的增長。「今年3月份啟動西江新城核心區部分項目的建設,就是與央企合作的成果。」唐棣邦說,5年後展示給世人的高明將是西江西岸耀眼明珠。
(本報記者麥志華、鄧磊 特約記者黃寶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