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關鍵時刻打不響的歪把子,和王家鋪突圍中立功的日本八路

2020-12-23 陳天刑

五一大掃蕩期間,日軍調集了重兵,對我根據地軍民進行了血腥的鎮壓。當時鬥爭之艱苦,犧牲之慘烈,實在是無法用文字描述其萬一。

其中僅在5月23號一天,我軍主力部隊,就和日軍進行了五場艱苦卓絕的戰鬥。其中除趙戶村、李家角的部隊順利突圍以外,崔氏村外和王家鋪的兩場戰鬥,我軍都損失慘重。而任角村戰鬥更是悲壯,我軍三百勇士為了掩護群眾和友軍,戰至了最後的一兵一卒,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哪怕是在此情況下,我軍仍然不屈不撓,堅持戰鬥。今天這一章,小編就給大家講講這些部隊突圍以後的情況:

一、王家鋪部隊突圍以後

王家鋪戰鬥結束以後,我軍有少部分部隊突圍而出。當時警備旅一團的團總支書記李克忠同志,率領著團直屬隊,經過艱苦的戰鬥,從王家鋪村西成功突圍出去。他們一路奔馳,一直跑了24裡路,到了第二天,也就是5月24號凌晨拂曉時分,隊伍轉移到了陳二莊村附近,戰士們疲累不堪,實在已經跑不動了。

他們準備進村休息的時候,見到村裡道路兩旁有人睡覺。因為黑燈瞎火的看不清楚,等發現的時候,兩軍已經是互相混雜在一起了。

當時敵我未分,我們也不敢驚動對方,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結果一摸之下,摸到睡在道溝裡的人,個個都戴著鋼盔,這才知道是敵人。

我軍就趕緊匆忙地順著道溝轉移。可是日軍反應也很快,我們還沒走出多遠,被驚醒的敵人就開始組隊追來。敵人邊追擊邊開槍,眼看著越追越近。而我軍當時手裡只有步槍,根本壓制不住敵人。而天慢慢亮了,如果到白天還被日軍一直跟著,那麼這部分好不容易突圍的隊伍,就很危險了。

而且當時最大的問題是,戰士們23號白天苦戰了一天,加上晚上又奔馳了一夜,不僅彈藥消耗很大,僅有的兩挺輕機槍被打壞,而且都極度疲勞,再被已經睡了一夜的敵人追擊,指戰員們真的已經跑不過敵人了。

值得慶幸的是,當時團直屬隊有兩個日本人,他們是被我軍俘虜的日軍士兵,經過教育感化以後,加入日本反戰同盟冀中支部的盟員。

這些日籍盟員反正後,深知侵略戰爭的不義,懺悔曾經犯下的罪行,對我軍忠心耿耿。在王家鋪戰鬥中,他們一直跟隨著我軍作戰,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工作,表現得和一般的八路軍戰士一模一樣,沒有任何異常行為。這個危急時候,他們倆勇敢地站了出來。

二、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

首先讓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所謂的「日本反戰同盟」,是怎麼來的呢?原來在抗日戰爭時期,為了建立廣泛的反日統一戰線,我軍十分重視爭取被俘的日本官兵,積極爭取他們的反正。

當時日本法西斯崇拜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他們對軍隊的教育是,在交戰中當敵軍的俘虜是最大的恥辱,「與其當俘虜受侮辱,毋寧自殺殉國」。所以日軍是很難被俘虜的,戰敗後往往自殺或者發起自殺式的「板載衝鋒」。

甚至在多次戰鬥中,都有負傷的日軍拒絕救治,甚至殺害我醫護人員的紀錄。甚至是在被俘虜以後,他們也往往不停在想著自殺或者是逃跑。

不過經過八路軍幹部耐心的思想工作,加上不斷的學習教育,日本俘虜的思想開始動搖。他們終於開始懂得:戰爭是日本少數人得到好處、多數人遭殃的戰爭;中國是自衛的,日本是侵略的。因此有人開始站在中國人民一邊,反對這場野蠻的侵略戰爭。

1939年1月2日,山西省武鄉縣王家峪村,在由八路軍前線司令部召開的慶祝元旦集會上,3名日軍俘虜杉本一夫、小林武夫、岡田義雄走上舞臺,當場宣布要參加八路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走上臺,和他們緊緊握手。他們是在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俘虜政策感召下,產生的第一批「日本八路」。

到了1939年11月7日,杉本一夫等7名經過改造的日本戰俘,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縣)麻田鎮創建了反戰團體「覺醒聯盟」。聯盟成立後,開始積極向日軍開展政治宣傳攻勢,主要形式有陣前喊話、散發傳單、張貼和書寫標語以及寄送慰問信和慰問袋等,以揭露侵略戰爭的本質,這些做法在瓦解敵軍、削弱其戰鬥意志方面發揮了作用。

後來這個「覺醒聯盟」與其他在華日本人早期的反戰團體進行了合併,被稱為「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此後反戰組織陸續建立,遍及敵後抗日戰場。其中,在日共中央代表野坂參三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延安支部,實際上起到了整個敵後戰場日人反戰組織總部的作用。

在抗戰時期,僅有名有姓的日籍盟員,犧牲的就有36人之多。

三、當時冀中軍區的「日本八路」

當時冀中軍區,也有「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冀中支部」,後改稱「解放聯盟冀中支部」。它是1941年2月23日在唐縣南洪城村成立的。田中任支部長,東忠任副支部長兼宣傳部長。主要成員還有吉田、和田、小松、松山、中山、林義雄、後滕、西村、小狄、夏川、中村、谷豁、多多良四郎、渡邊、水戶、金野等,共19人。

這些盟員都是被八路軍俘虜,然後改造爭取過來的原日軍下級軍官和士兵。他們主動協助八路軍開展戰場敵軍工作,為八路軍培訓日語人員,深入戰場進行日語喊話,編印日文傳單、書信、散文、詩歌、評論、漫畫等,經常在日軍據點附近散發,瓦解日軍士氣,爭取日軍放下武器;幫助八路軍教授軍事技術;教育、改造日軍俘虜和日本居留民。在1941年至1943年反掃蕩鬥爭中,先後有3名盟員光榮獻身。

1942年5月,侵華日軍頭目岡村寧次對冀中抗日根據地發動了空前殘酷的「五一大掃蕩」。為了反「掃蕩」,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冀中支部的全體成員化整為零,隨冀中各軍分區部隊分散活動,先後有生病和負傷的6位盟員隱蔽到群眾家中。

他們先來到張大爺家。一開始為了避免引起誤會,日本盟員都不講話。張大爺感到這幾個八路與眾不同,就注意上了他們。一次,一個日本盟員不經意中說出了日本話。張大爺大怒:「你到底是什麼人?」「我是日本八路,冀中支部的。」經過多次解釋,才消除了誤會。後來因為情況緊迫,他們又被轉移到安平縣馬江村的郭大爺家裡隱蔽。

郭大娘知道西村、淺見他們是「日本八路」,也像親人一樣地對待他們。西村、淺見都是大腿負重傷,大娘給他們餵水餵飯、端屎端尿,在家裡掩護了近一年時間。敵人聞訊前來搜查,把郭大娘打得昏死過去,郭大娘寧死也不說出他們的藏身處。西村學會的第一句中國話就是「娘」,他認郭大娘為自己的媽媽。西村傷好後被冀中軍區接回部隊,臨走時,他拉著郭大娘的手,哭個不停。

公道的說,這些被留用改造的日本人,已經完完全全被「赤化」了,是真正為我軍服務的。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網絡有一些人,無視我軍留用的日本人已經被成功改造,是打散重編、聽從我軍指揮,而且絕大多數是從事後方教學、醫療、宣傳人員的事實,硬說成我軍用日本人打仗。

甚至他們還把我軍中這些被改造的日本人,和整建制留用日本一線軍人打內戰的閻錫山、任用岡村寧次這樣血債纍纍的日本司令官的蔣介石相等同。這就不能不讓人問一句:你的三觀何在?你的書都讀到哪裡去了?這樣的原則性問題都能混淆嗎?

閻錫山的第十總隊,從指揮官到基層士兵,全部都是侵華日軍,從上到下都是有血債的日軍,他們聽從的是日本軍官的命令,在一線作戰直接打內戰殺中國人。這和我軍留用的日本醫生、日本教師、日本宣傳人員是一碼事嗎?

四、奔跑中修好機槍的日本人

書歸正傳,當時在警備旅一團團部,就有這麼兩個反戰同盟冀中支部的「日本八路」。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了自己對武器的擅長,拯救了隊伍。當時部隊裡有兩挺歪把子輕機槍,本來火力很強。但是它們都在王家鋪戰鬥中發生了故障,一直無法使用。這兩個日本人非常熟悉日軍的武器,進行過完整的維修保障訓練。在撤離的奔跑過程中,他們站了出來,主動拿過了機槍,在運動過程中對輕機槍進行了維修。

歪把子輕機槍這個東西,雖然當時在我軍中非常珍視,甚至把他們當成寶貝,但這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好,主要是因為當時我軍極度缺乏武器,特別是自動武器更少,所以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其實這東西性能並不好,故障率也很高。這主要是因為:

1.歪把子是需要邊打邊塗油的輕機槍

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是彈鬥供彈,可以直接使用步槍的五發彈夾。但是問題就出在這個彈鬥上,它的壓彈機為開放式結構,無法隔絕泥沙塵土等進入槍機。所以原廠就配了油壺,給子彈塗油以改善槍機順暢。這不僅在實戰中操作麻煩,對於缺少物資的八路軍,更是增加了困難。而且潤滑油本身也容易沾上泥沙塵土什麼的,遊擊戰經常摸爬滾打的更是容易髒,結果就是會讓槍機運作更不順暢,實戰中導致經常機槍故障。

2.歪把子是使用獨特子彈的輕機槍

歪把子輕機槍設計水平一般,製造工藝更一般。雖然彈鬥是為了使用步槍彈夾設計的,但是實際製造中發現,它的槍機因生產工藝問題,無法完整負荷6.5毫米步槍彈的膛壓,如果強行使用反倒會使射擊不順。因此日本陸軍為此製造6.5毫米減裝藥彈,專門供給輕機槍使用。實際補給時還會在彈藥盒外打上G的印記,以避免混用。同樣的步兵班,外形一樣的6.5友坂彈,實際卻分兩種不同的子彈,結果是原本很好的步機槍通用子彈的設計思路,現實中卻成了一大麻煩。

這在實際使用中,給我軍造成了巨大的困擾。因為我軍可沒有那麼多的潤滑油,平時更是缺少子彈,打急了眼的時候,經常收集步槍彈給機槍用,哪有時間去挑是不是減裝藥機槍彈啊?所以在高強度作戰中,歪把子輕機槍缺少潤滑油,再加上強制使用普通步槍彈,甚至使用八路軍兵工廠自製的復裝子彈,那麼發生卡殼故障,就是必然的了。

而當時我軍大多數戰士,都缺乏文化知識,更不懂得這些彎彎繞,實戰中機槍發生故障以後,部隊裡往往沒有人會修,只能集中起來送到軍區統一修理,實戰中往往貽誤軍機。這不,關鍵時刻了,這兩挺歪把子輕機槍,同時打不響了!聯想到後面在宋莊戰鬥中,左葉團長因為繳獲的三支南部式「雞腿擼子」同時故障,差點被日軍俘虜的事情,我們不得不得出一個結論:

二戰時期的日軍輕武器,其實真的有夠爛的啊。他們也就是欺負一下中國這樣的農業國,欺負一下國府這樣信奉「造不如買」的買辦政權,和壓根沒有正規軍事工業的八路而已。

不過好在當時因為歪把子實在是故障率太高,所以日軍的操作經驗中,對排除十一年式輕機槍的故障,是寫入步兵操典內的,從中隊長到射手都熟知這東西的修理程序。因此這兩個日本盟員,也是能修歪把子的。

而這樣潤滑不暢和使用子彈不當的小故障,是比較容易修理的。這兩個日本人也確實日常訓練紮實,技術水平過硬,他們硬是一邊跑路,一邊修理,硬生生把這兩挺發生故障的輕機槍,在奔跑中就給修好了!

在這關鍵時刻,這兩挺重新發言的輕機槍起了大作用。我軍機槍手有了用武之地,他們用這兩挺輕機槍交替進行掩護,邊打邊撤,終於壓制住了追來的敵人。而日軍半夜被我軍驚醒,衝過來的都是輕步兵,缺乏重武器。又見我軍突然出現了猛烈的機槍火力,怕是中了誘敵深入的計策,慢慢就停止了追擊。我軍有跑了一段路,才最後轉移到了安全地區。

王家鋪突圍部隊,在兩個日本盟員的幫助下修好了機槍,第二天又餓著肚子戰鬥了許久,才算正式突圍成功了。

八路軍戰士,當時真的是什麼都沒有,真的是太難了啊!這樣的條件下,仍然一直義無反顧的堅持鬥爭,真的是鋼鐵意志的部隊啊!

致敬英雄,治史銘記!

相關焦點

  • 從侵華日軍變成抗日八路,這個日本人餘生再未踏上日本國土一步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有很多叛徒叛變革命隊伍,成了日本侵略者的爪牙,最終受到人民的譴責、歷史的審判。然而也有一些良心未泯的日本士兵,調轉槍口和中國人民並肩作戰,選擇了正義的歸途,甚至加入反戰聯盟勸降頑固敗寇的工作之中,日本籍八路軍戰士小林清就是其中一位。
  • 面對中國在關鍵材料的崛起,日本人發出吶喊:再不突圍就來不及了
    近日,日本就盯著一個關鍵材料領域,發出了一聲吶喊,主戰場正在改變,再不突圍就來不及了。據日本媒體近日的報導稱,中國正在日本企業具有優勢的關鍵材料領域快速崛起,和這個關鍵材料領域就是鋰離子電池方面,更讓日本適應不了的是,隨著中國的入場,鋰離子的應用場景正從IT產品向汽車方面轉移,日本人對此表示,主戰場正在發生改變。
  • 香港文匯報:日本兵投八路 侵華變反戰
    中新網8月24日電 香港《文匯報》24日刊發系列文章表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一個特殊群體不應被遺忘:他們曾受日本法西斯荼毒,而侵華暴行讓他們幡然醒悟,毅然加入反戰行列;他們曾是侵華日軍,在共產黨的感化下終放下武器,成為日籍八路軍;他們回到日本後多數生活清貧,但無懼右翼勢力騷擾。
  • 日本「歪把子」機槍、三式重機槍、96式機槍,性能都很差
    日本「歪把子」大正十一式輕機槍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較多的一種機槍。為便於貼腮瞄準,該槍槍託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圍繞軍方的要求,日本兵工廠打造出了十一式輕機槍。十一式輕機槍採用了類似傳統步槍槍託的「槍頸」,同時由於其瞄準基線偏於槍面右側,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準時過於向右歪脖子,所以將本來就十分細長的槍頸向右彎曲,以使槍託的位置能滿足抵肩槍瞄準,這就是「歪把子」的由來。
  • 我的父親,日本八路小林清
    父親自豪地說,他在山東抗日根據地發行的《大眾報》上都寫過文章,是有名的「日本八路」。  因為他這個反省,不但給予我黨整風乾部在反省運動中以很好的啟示,和對那些對黨隱瞞以及不坦白的同志以鋒利的諷刺外,而且最重要的是我們今後對於一個新來的日本同志,我們對於他的思想了解和對他的幫助,是一個極好的教訓。
  • 「生是日本人,死為中國魂」——回憶我的父親「日本八路」小林清
    小林陽吉供圖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我父親——「日本八路」小林清去世21周年。謹以此文表達我這些年來對父親的深深懷念,也希望日中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永不再戰。
  • 血灑大青山——犧牲在中國抗日戰場的「外國八路」漢斯·希伯
    在這篇報導中,希伯盛讚新四軍「實際上是收復了被日本人佔領的大片領土」,「新四軍的遊擊戰術已經迫使日本人離開了他們的堅固據點,他們往往在其防區內遭到遊擊隊和民兵的刺刀、大刀、手榴彈和輕機槍的突然襲擊……」 希伯沒想到,他筆下這支忠誠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讓日本人無可奈何的軍隊,沒多久竟遭到了「自己人」的襲擊。
  • 日本八路為中國培養上百飛行員 拒駕自衛隊飛機
    「那首《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父親唱到老」——訪「日本八路」筒井重雄之子筒井健史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閱兵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17架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檢閱,其中有不少飛行員是筒井重雄的學生。
  • 歷史:土八路的貨幣戰爭
    50年上海金融戰爭在我的歷史文章中已有描述,下面給大家講述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沒有金銀外匯儲備的土八路,怎麼通過貨幣戰爭打得日寇潰不成軍。「因為法幣畢竟是國民政府發行的嘛,有黃金儲備,有信用,而且法幣和英鎊、美元掛鈎,可以換外匯哦,連日偽都在淪陷區收集法幣,套購外匯呢,而山東幣嘛,這個……那個……,八路首長,我是不是傷你自尊了啊,這樣吧,這頓飯不收錢了,當請你們的。」「這可不行,八路軍講究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更別說蹭飯吃了!」
  • 比「歪把子」還蠢的機槍,只有日本人能設計出來丨局器
    提起日本設計的機槍,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抗日神劇」中的「歪把子」和「九二式」機槍。了解的稍微多一些的,還知道「歪把子」比不上中國軍隊裝備的「捷克式」。的確,在抗日戰爭中,機槍也是中國軍民少數在技術上優於日軍的武器裝備。
  • 「日本八路」:抗日戰戰時期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
    抗戰期間,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的正義鬥爭,博得了國際社會和各國人民的廣泛同情與支持。「在華日人反戰同盟」就是其中一支特殊的國際主義隊伍,他們被中國老百姓稱為「日本八路」。他們的出現及其抗日義舉,被稱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 貝弗利拯救喬治,若沒他喬治估計要被球迷打入十八層地獄
    這樣的比賽,最後時刻,詹姆斯準備三分出手,貝弗利及時送上蓋帽,然後,殺死了比賽。這樣的貝弗利,是「真香」的節奏。或許,作為對手,你很討厭他的積極性,但作為隊友,作為快船的球迷,你肯定很喜歡貝弗利這樣的拼搏精神。從一名飲水機球員到如今的功成名就,貝弗利所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拼搏精神。這樣的比賽,他也是展現得淋漓盡致了。這樣的比賽,貝弗利7中3,貢獻8分9個籃板4次助攻。
  • 歪把子機槍要用刷子塗油?別鬧了
    歪把子機槍是我們最熟悉的日軍槍械之一,日軍前期的主力機槍,上面血債纍纍。抗戰時期,我軍也曾大量繳獲歪把子機槍,極大程度填補了火力上的不足與空白。歪把子機槍,使用6.5*50mm有坂彈,此子彈的性能是三八大蓋所使用的,日軍追求統一口徑,子彈通用。結果,由於歪把子機槍自身設計問題,歪把子機槍使用6.5*50mm子彈時故障頻出,嚴重的話,會變成栓動機槍。為了彌補這一問題,日軍將6.5*50mm子彈進行減裝,減少火藥,自此,歪把子機槍使用減裝彈。
  • 真實的小兵張嘎 曾經是日本人的翻譯
    在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浩如煙海的塵封檔案中,有一份檔案記載另一個真實的「張嘎」,在冀中智取炮樓讓日軍大為惱火。他,就是張恩淼。但因不懂日語,會員們常遭日軍毒打。聽說張恩淼會日語,便叫他入會。楊各莊周圍有4個日偽崗樓,日軍對滹沱河兩岸搜颳得更殘酷。張恩淼拒絕交糧,被日軍毒打、灌涼水,他用日語冷笑道:「好涼快!」日軍見他人雖小,骨頭卻很硬,又見他會日語,就帶走當翻譯。
  • 《歌手·當打之年》突圍賽毛不易再戰黃霄雲,8進2好聲音佔一半
    4月17日本周五晚20點10分,《歌手·當打之年》突圍賽重磅來襲!八組歌手強勢回歸,他們分別是毛不易、袁婭維、黃霄雲、聲入人心男團、胡夏、吉克雋逸、耿斯漢和旅行團樂隊。八組歌手將激烈地爭奪總決賽僅有的兩張入場券!
  • 最為特殊的抗日戰士 被稱為「日本八路」的小林寬澄 回國後怎樣了
    長達十四年的艱苦抗戰中,曾經出現數不清的抗日誌士,然而估計沒有多少人會想到,在八路軍的隊伍中,還出現過一部分極為特殊的士兵,被稱為「日本八路」,出身於日本僧侶的小林寬澄就是其中的一員。訓練結束之後小林寬澄和他所屬的部隊駐守在山東青島附近。在1941年6月的時候,這支日軍在一次掃蕩中,於山東省牟平縣附近遭到了八路軍的伏擊,戰鬥過後,小林寬澄和另一個日本兵被八路軍山東縱隊膠東支隊東海大隊俘虜。剛剛被俘虜的時候,小林寬澄曾經二次自殺,但都未能成功。
  • 大火的銅鑼燒,藏著日本和菓子復興路上你不知道的秘密
    日式和菓子不但可以遠觀,還可以變現!沒有一個90後會拒絕嘗一口動漫中的美食,IP文化與和菓子達成了商業的交叉。讓我們來淺析——如何製造一個商業化的和菓子?如何讓日本國民點心流通化?上海火爆的和菓子店什麼樣?
  • 小林寬澄:日本八路,這是我終身的驕傲
    (均為小林陽吉供圖)  8月7日,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召開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座談會上,小林寬澄老人無限感慨地說:「抗日戰爭中,有一支特殊的國際主義隊伍——在華日本人反戰同盟。我們和中國人民並肩奮戰,流血犧牲,為中國的抗日戰爭,克盡了自己的努力,作出了重要的貢獻。」話音剛落,在座的日本各界友好團體代表爆發出熱烈掌聲。
  • 八路回來了:中國飛行員用日語讓日本戰機滾蛋
    事實上,早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開始對中國進行系統的情報工作,到1937年之前,日本情報系統對中國的情報詳盡到連中國軍隊也更傾向於使用繳獲的日軍地圖,日軍地圖上說這兒有一口井,即便當地人不知道,如果仔細尋找的話,肯定也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