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早在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日本就已經開始對中國進行系統的情報工作,到1937年之前,日本情報系統對中國的情報詳盡到連中國軍隊也更傾向於使用繳獲的日軍地圖,日軍地圖上說這兒有一口井,即便當地人不知道,如果仔細尋找的話,肯定也能找到。在侵華過程中,日本軍隊也配備了大量翻譯人員,除了大量的漢奸翻譯官之外,很多的日軍指揮官也是中國通,流利的中國話讓其混跡在中國人中間也難以被發現。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軍隊中幾乎很少有懂日語的人,不要說很難抓到的日本俘虜,即便是繳獲的日軍文件也只能上交由專門人員翻譯,而難以及時閱讀,導致那些時效性很強的情報無法利用。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敵後抗戰的八路軍部隊倒是有很多懂日語的,其中,那些由被俘日軍等組成的反戰同盟,不僅僅會充當八路軍的技術人員,還會跟隨八路軍武工隊合作,對駐紮有日軍的炮樓喊話進行宣傳戰,儘管在日軍軍官的命令下日軍士兵開槍應對,但卻也對接受武士道皇國教育的日軍士兵形成了很大的思想衝擊。
在敵後活動的武工隊,不管是出於冒充日本軍官俘虜偽軍還是其他工作的需要,也需要學幾句日語,根據當年的老武工隊員的回憶,雖然所學的日語不多,但卻能夠與日本人進行基本對話,以致於在改革開放後這些老武工隊員們在填寫檔案的時候,將自己的外語定為日語,原因也很簡單,殘酷的戰爭環境下,日語學不好的大多都犧牲了。
在建國之後,中國軍隊主要學習的還是俄語,其後在中美蜜月期間則主要學習的是英語,不過這也是部分專門人員學習,大部分的海空軍部隊飛行員對外語的掌握程度較為有限,在這一點上反而不如將英語定為官方語言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飛行員,當然,前提是其他國家的飛行員能聽懂印度特色的咖喱腔。近日,根據官媒報導,因為執行任務的需要,中國戰機在東海防空識別區驅逐日本軍機時的喊話內容,中方飛行員使用日語和英語警告日方戰機立即離開。看起來,當年的老武工隊員們積極學習日語的熱情又回來了,日本飛行員們要小心了,八路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