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在微博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是關於父母打破冷戰的方式的討論,我在未看評論的情況下,以為點讚最高的會是某個比較開明、教育方式比較新的家長採取的一些主動交談或者主動道歉的方式。可沒想到,我點開評論後,點讚最高的竟然是「打破冷戰或者道歉方式是叫我吃飯」。
從這個有趣的討論,我們可以簡單看出,父母與孩子之間打破冷戰其實可以很簡單。
那麼,既然這麼簡單就能打破冷戰,那當孩子惹自己生氣時,我們未嘗不可以選擇不直接發脾氣而是先冷處理呢?等到冷靜下來之後再通過一些簡單的方式給親子關係「解凍」。
☆☆☆父母生氣的時候,對孩子「冷處理」有什麼好處?
卡曾斯曾經說過:「把時間用在思考上是最能節省時間的事情」。布萊希特也曾經說過:「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
所以,採用「冷處理」的方式,給予自己和孩子一些時間來思考整件事情以及事情的處理辦法,必定是有其好處的,至少其是一種較為謹慎、認真的方法。
可以讓父母冷靜下來。我們所說的「冷處理」不是代表完全冷漠,而是代表沉著冷靜的思考後再處理,即父母先對孩子的頑皮行為不予理睬,然後一邊默默關注孩子,確保孩子的安全,一邊讓自己冷靜下來思考如何處理更好。
很多父母有時候對於孩子的無理要求、頑皮耍賴會很生氣,甚至有時候會生氣到打罵孩子,可是打罵孩子過後又會後悔自己的衝動,覺得自己沒有必要這樣做。
如果這時候父母用「冷處理」來代替打罵這樣的「熱處理」,效果會好很多。因為「冷處理」給了父母冷靜下來的時間,也給了父母下一步如何更好處理的空間。
可以讓孩子冷靜下來。年齡較小的孩子,常常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並且對於自己的無理要求也無法意識到是不對的。這時候父母採取「冷處理」,會讓孩子慢慢冷靜下來,久而久之就明白自己這樣做是不對的,並且還會讓父母生氣。
提供更好處理的機會。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父母冷靜、耐心地一步一步處理。若父母憑自己心情、自己感覺就著急地處理,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判斷失誤,從而造成不良後果。採取「冷處理」則可以理解為將孩子的教育問題放緩下來,待自己可以靠理智解決後再處理,從而提供出了一個能更好處理的機會。
採取「冷處理」還有其他好處,但是它也是一把雙刃劍,若採取過度「冷處理」則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過度的「冷處理」也會導致親子關係「結冰」。
所謂過度的「冷處理」,無論是「冷處理」的時間過長,還是「冷處理」的方式不對。這兩者都很容易導致親子關係「結冰」。
「冷處理」的時間過長孩子由於年齡較小,所見識的事物較少,常為被保護狀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所以當父母採取「冷處理」的時間過長,他們會有心理落差,覺得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開始對父母抱有懷疑、對自己抱有懷疑,從而慢慢讓親子關係「結冰」。
「冷處理」的方式不對有部分父母「冷處理」的方式會存在不合理之處,如在孩子示弱後或者提合理要求後仍然不理睬孩子,又如只懂得「冷處理」,不懂得「降溫」之後的「升溫」處理,這些不合理「冷處理」方式都很有可能會導致親子關係「結冰」。
除此之外,採用「冷處理」的時機不對時,父母因為自己的情緒或者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到孩子身上,而錯用了「冷處理」方式也會導致親子關係「結冰」。
所以父母要懂得合理採用「冷處理」方式,並且要在合適的時機採用「冷處理」,切不可過度「冷處理」讓自己與孩子關係變僵。
☆☆☆父母要怎樣做,讓親子關係「回暖」?
我們前面有提到的父母叫孩子吃飯其實就是一種讓親子關係回暖的具體操作方式。
在「冷處理」後,父母可以確認自己和孩子都冷靜後,主動詢問孩子事情的原委,引導孩子,讓孩子試說出自己的不對之處,當孩子能說出自己的不對之處或者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後自然而然的就會讓親子關係「回暖」。
父母在孩子面前可以放下自己的架子,不要覺得主動跟孩子說話或者錯了之後向孩子道歉是一件丟臉的事情,主動與孩子交流是一個讓親子關係「回暖」很好的方法。
如果孩子在你「冷處理」後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跟你道歉或者主動找你交談,切不可繼續對孩子「冷處理」,不理睬孩子,要接受孩子的道歉,應答孩子的話語。
除了以上方式,還可以通過他人的幫助來讓親子關係「回暖」,例如讓孩子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人做和事佬。還可以通過轉移關注點的方式來讓親子關係「回暖」,例如可以邀請孩子和你一起做家務、跟孩子一起做手工等。
讓親子關係「回暖」的方法還有很多,不管運用哪種方法,我們都要注意起到正確教育孩子的作用,讓孩子明白無理取鬧是沒有用的,合理表達自己的訴求才是最有效的途徑。
今日話題:平時孩子惹你生氣,你是怎樣處理的?你覺得「冷處理」的方式怎麼樣?你認為採用「冷處理」方式後,可以如何讓親子關係「回暖」,你還有什麼好辦法麼?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