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學生事務中心針對勤工助學工作開展了一系列新舉措,不僅為同學們制定「個性化」勤助方案,建立學生個人勤助檔案,還將貧困生助學工作安排提前,在入學報到前不少家庭困難的同學就已經確定了勤工助學崗位。
上海交大每年為本科生提供超過5000個校內勤工助學崗位。大多數參與勤工助學的學生都有1-2個校內崗位,最多的學生曾同時有6-8個崗位。
為引導學生適當「打工」而不影響學業,交大學生事務部推出的新舉措第一條,就是為學生制定「個性化」方案,根據學生年級、專業、家庭情況,選擇合適的崗位和工作強度,為大一學生提供校內崗位,為大四、研究生提供校外崗位。
為不影響學業,學校建議大一學生「打工」不超過2份,但實際上每年都有不少新生同時打好幾份工,其中也確實有同學因此而成績受到影響。對此,事務中心負責人金健美老師透露:「交大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每個學生校內工作時間每月不能超過50小時。每個學生在獲得事務中心培訓部的崗前培訓後,都將獲得一本記錄上崗情況的上崗證。事務中心對上崗記錄進行跟蹤,對『超時』的學生我們將進行關注,如果學生經濟確實困難,則提供其他助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