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7月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墜亡慘劇再敲暑期安全教育警鐘。昨天,晨報記者和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首席代表崔民彥一起,隨機走進本市梅隴路一戶普通人家——顧女士家,看看家庭安全究竟有哪些死角。
整整1個小時,崔民彥在顧女士家進行了一番詳細探查,從公共走廊到室內、從陽臺到客廳、從臥室到洗手間、從書房到廚房,發現了不下10處安全隱患。
「要儘量避免家中的安全隱患,有兩大秘訣」,崔民彥建議,首先,家長要蹲下身體來,以孩子的高度在家裡巡邏一圈,有危險立刻改進;其次,對孩子產生危險的東西,要放在他們不可觸及的地方。
■公共走道
可爬上40釐米水泥牆!
昨天15時30分,晨報記者和崔民彥來到顧女士家所在的小區,這裡環境靜謐舒適。顧女士家在5號樓的3樓,一出電梯,還沒等記者找到顧女士家的門牌號,崔民彥就發出了「安全警報」,她在這層樓的公共走道窗前駐足良久。
這是一個面向小區的過道窗戶,視線從底部往上移,依次是約40釐米的水泥牆、約50釐米的護欄,再往上,有一扇玻璃窗敞開著,涼風習習吹來。「你別小看這裡,小孩子完全有可能踩上水泥牆,然後爬上護欄,這時,危險就出現了」。
■陽臺
可藉助雜物爬上窗臺!
門鈴響了,顧女士的爸爸抱著外孫女前來迎接。這是一套三室兩廳兩衛的房子,裝修簡潔清朗。
探查從陽臺開始,這個陽臺大約有3平方米,鋪著白瓷地磚,左邊的角落堆著花盆、草編籃子、垃圾桶、廢棄的印表機……陽臺兼用儲物間,在上海的家庭中也很普遍。但是,崔民彥指出:「小孩子很容易藉助這些物品,爬到窗臺上,這些要清空。」
■窗戶
紗窗不牢,插銷位置低!
崔民彥眼中,隱患接踵而來。顧女士家的陽臺上裝著兩層窗,裡面一層是紗窗,外面一層是鋁合金窗式護欄。對這看似安全的兩扇窗,崔民彥卻有話要說:「裡面這層紗窗,拍上去好像很牢靠,但是小孩子完全有可能用力推破這層紗,而且他們可能不是用手推,而是用整個身體壓下去」。
紗窗外面的窗式護欄,欄杆之間的距離目測小於10釐米,在兩扇窗的閉合處下方,還添加了一個插銷,「欄杆距離是沒問題的,插銷也是可以的,但是這個插銷的位置太低了,兩三歲的小孩,可能就會自己打開,應該把插銷裝在窗戶的上方,即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陽臺移動門
沒有裝不易打開的鎖!
從陽臺走回客廳,崔民彥又發現了一處不妥:陽臺的玻璃移門沒有裝鎖。「有孩子的家庭,最好在陽臺上裝一把鎖,而且是孩子不容易打開的那種,大人有事離開時,可以將孩子與陽臺暫時隔離」。
■臥室
飄窗沒裝防護欄,位置低!
陽臺的窗子裝了防護欄,臥室的窗戶如何?職業敏感讓崔民彥徑直走進了客廳右側的主臥,抬眼就是兩扇洞開的大飄窗,窗臺高約40釐米,鋪著大理石磚,目測之下,一個剛學步的孩童也許就可以順勢爬到窗臺上。而飄窗離窗臺的距離,也不到40釐米。
主臥的飄窗外沒有裝防護欄。崔民彥又走進次臥、書房,都有飄窗,但都沒有裝防護欄。尤其是書房,窗臺和開窗的位置在一個水平線上,即使大人抱著孩子坐在窗臺上逗樂,一脫手,小孩就可能從開著的窗戶飛出去。
「不是陽臺上的窗裝了護欄就保險了,家裡的每扇窗都要裝護欄。特別是飄窗,小孩子很容易順著窗臺爬上窗,護欄起碼要1米高,或者裝一個窗止(控制開窗幅度的小裝置)。」崔民彥還說,平時通風開窗時窗戶打開不要超過8釐米,否則小孩就有探出身體的危險。
■廚房
炒鍋、水壺擺在了灶臺邊!
這時,顧女士回到了家,放下包,她先去洗手,再抱寶寶。看得出來,這是一位很細心的媽媽。在她家的客廳中,專門清理出了一個約2平方米的空間供寶寶玩耍,客廳的桌椅上也都裝上了橡膠防護角、防護貼。
顧女士坦言,懷孕以後,家裡進行了各種安全整修,「能想到的,都做了。」但是,在聽了崔民彥對於幾扇窗戶的建議後,顧女士倒吸了一口冷氣,馬上邀請崔民彥,再探查一下家中其他角落,「把可能存在的安全死角,都清掃出來。」
廚房煤氣灶上的一口炒鍋,引起了崔民彥的注意。只見她握住本來朝外的長鍋把,把它移到了朝牆處。「如果裡面正炒著菜,大人一時離開了,鍋把朝著外面,小孩子好奇一扒,後果不堪設想」;煤氣灶邊有一個熱水壺,也許是剛剛用過,就放在灶臺的邊緣,崔民彥也將它放到了靠牆處;灶邊上一臺大冰箱,電線斜斜地蕩著,插座連到地上的接線板,「電線不能垂放在地上,小孩子很容易觸碰到」。
■客廳
藥物放在電視櫃抽屜!
再回到客廳,電視櫃大約30釐米高,裝有幾個抽屜。「這裡面有沒有藥箱?」崔民彥頗有經驗。顧女士一愣,拉開其中的一個抽屜,拿出了一個黃色的無蓋盒子,裡面果然放滿了各種常備藥。崔民彥接過藥箱,放在一個大立櫃頂上,「藥物千萬不能放在小孩子可能夠得到的地方,美國有一個針對兒童用藥安全的口號:放得高,放得遠」。
■其他
桌角、馬桶蓋都有隱患!
僅僅花了一個小時,崔民彥就找出了顧女士家中不下10個安全隱患,其中還包括:書房的桌角沒有貼上防護貼、洗手間的馬桶蓋沒有蓋好(要防止孩子到馬桶玩水,將頭栽在裡面)、臥室的門容易被風帶上(要防止門縫處夾住孩子的手指)、梳妝檯上的化妝品沒有收起來(要防止孩子誤食)……顧女士一邊記,一邊感嘆:「沒想到!」
特別提醒
44.5%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中國,每年有近5萬名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意外傷害成為1-14歲兒童的首要死因,最經常發生的傷害依次為:跌倒/墜落(25%)、燒傷/電傷(16.7%)、銳器傷(9.1%)、溺水(5%)、中毒(2.6%)。而44.5%的意外傷害是發生在家中。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中國首席代表崔民彥告訴記者,兒童受到意外傷害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二是監護不得利,三是10到12歲以下兒童對危險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還不足。要避免家中存在的兒童安全隱患,也要從這三方面著手,並可以借鑑一些發達國家的做法。
對孩子個體的安全教育,崔民彥建議,家長可以用「眼見為實」的方法,「比如高空墜落的危險,可能光憑嘴巴說,並不能完全奏效,家長可以做一個實驗,拿一個雞蛋從高空拋下,然後告訴孩子,我們的身體和腦袋,就像這個雞蛋一樣脆弱,用這樣的視覺衝擊,讓孩子永遠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