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能力」會影響語言和智力,不同階段的寶寶,訓練方式也不同

2020-08-26 夏橙媽咪

我們在吃飯的時候,會用牙齒把食物嚼爛,這就是咀嚼,小寶寶開始吃輔食之後,也會咀嚼,而且不用家長專門教,寶寶的小嘴巴吃到食物之後,會不由自主地動起來。

但是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寶寶咀嚼,認為寶寶的牙齒還沒有出全,不能把食物嚼爛,於是就做一些特別軟的食物,或者是一直餵寶寶吃流食,導致寶寶的咀嚼能力變得很差,對寶寶的發育造成了一定影響。

什麼時候開始讓寶寶鍛鍊咀嚼能力?

當寶寶到了6個月左右的時候,就要開始吃輔食了,寶寶在剛開始吃輔食的時候,要以米粉為主。

寶寶7個月左右的時候,可以吃粥和碎面等食物,此時家長就要讓寶寶開始鍛鍊咀嚼能力。

雖然寶寶此時可能只長出了幾顆牙齒,但是寶寶可以用牙齦咀嚼,這樣做對未來乳牙萌出有好處。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寶寶的牙齒還沒有全部長出來,所以家長不要給寶寶做太硬的食物,否則可能會導致寶寶牙齦和乳牙受傷。

「咀嚼能力」對於寶寶來說很重要

寶寶通過咀嚼,不僅可以把食物嚼碎,而且對身體發育也有很多的好處。

1、鍛鍊語言能力

寶寶在咀嚼的過程中,面部肌肉和口腔肌肉會得到鍛鍊,這兩處肌肉發育得如何,和寶寶將來說話有著直接的關係,如果寶寶經常咀嚼,說話會比較早,而且也比較清晰。

2、對智力發育有幫助

有些人會說,寶寶咀嚼和智力有什麼關係?事實真的是這樣,寶寶咀嚼能力得到了提升,會促進智力發育,雖然不會提升太多,但是對於年齡小的寶寶來說,還是非常關鍵的。

3、吸收到更多的營養

咀嚼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把食物嚼碎,寶寶吃下去之後,可以更好地消化,身體能夠吸收到更多的營養,從而使寶寶發育得更好。

4、專注力變強

有些家長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去鍛鍊寶寶的專注力,其實在提高寶寶咀嚼能力的同時,寶寶的專注力也會得到提高,寶寶咀嚼食物時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吃飯這件事情上,以後做其他事情時,也不會輕易分神。

5、有利於口腔發育

寶寶通過咀嚼,可以鍛鍊口腔裡的肌肉,舌頭也變得很靈活,而且對乳牙發育也有幫助。

不同年齡段的寶寶,訓練方式也不同

1、6-7個月

這個階段屬於寶寶吃輔食初期,以米粉為主,但不要一直讓寶寶吃糊狀的食物,偶爾要給寶寶吃一些碎面之類的食物,要讓寶寶練習咀嚼,家長要有耐心,不要催促寶寶。

2、8-9個月

寶寶進入這個階段之後,吞咽能力大大提高,而且會長出更多的乳牙,寶寶此時能夠使用乳牙和牙床把食物嚼碎,所以家長此時可以給寶寶做一些小顆粒狀的食物或者是手指食物,比如南瓜泥、自製香腸等等。

3、10-12個月

此時的寶寶已經擁有很強的咀嚼能力,家長可以給寶寶做一些碎末狀的食物,比如炒青菜,也可以給寶寶吃條狀和塊狀食物,不要把食物做得太爛。

4、一周歲之後

當寶寶到了一周歲之後,可以吃的東西有很多,慢慢可以和大人一起吃飯了,此時是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的關鍵期。

家長可以給寶寶做肉丸、肉絲等等,一般的青菜都可以吃,但是要不要放太多的調味料,而且要儘量讓寶寶自主進食,鍛鍊寶寶的獨立能力,給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訓練寶寶咀嚼能力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食物不要太長

家長在給寶寶做食物的時候,要切碎或者切成小段,不要太長,吃麵條的時候要把麵條剪斷,或者是引導寶寶把麵條咬斷,否則食物被寶寶吞下去一半,另一半還在嘴巴外面,寶寶很容易噁心,影響食慾。

2、家長不要離開

寶寶在吃飯時,家長不要離開,而是要在一旁陪著寶寶,因為寶寶年齡小,一旦被食物卡住的話,很容易發生危險,家長在這方面一定要多加注意。

3、要有耐心

寶寶自己吃飯,可能會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也可能會把衣服弄髒,家長不要批評寶寶,而是要有耐心,多鼓勵和誇獎寶寶,這樣才能夠讓寶寶對吃飯這件事情感興趣。

總之,咀嚼能力對於寶寶來說很重要,家長要重視,針對不同階段的寶寶,要採取不同的訓練方式,早日讓寶寶的咀嚼能力提升上來,會對寶寶的發育起到幫助。

我是夏橙媽咪,一名全職媽媽,經常與大家分享育兒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相關焦點

  • 「咀嚼」能力對娃多重要?影響語言發育還影響智力,越早訓練越好
    很多家長可能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娃沒長牙就不會咀嚼」,於是從娃開始吃輔食起,就一直給娃餵軟食和流食,事實上,這種做法反而影響了娃的生長發育,耽誤了寶寶。2)有助於語言能力發展孩子開口學習說話時,其語言能力的培養其實也和咀嚼訓練有關係,咀嚼訓練能夠鍛鍊娃的面部肌肉和口腔肌肉,而語言能力需要的正是這兩處肌肉的發達。
  • 寶寶咀嚼能力的訓練
    咀嚼能力差,對於寶寶未來進食習慣的養成、營養的吸收以及牙齒的發育都會有影響。因此,父母應從添加輔食開始,就要特別注意寶寶咀嚼能力的訓練。很多人以為,寶寶與生俱來就有吞咽、咀嚼的能力,所以時候到了自然就會吃東西,不需要特別訓練。其實,這樣的觀念並不完全正確。
  • 寶寶早教,不同月齡要採取不同的訓練方式
    在3歲以下特別是0~1歲,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日新月異。在這階段適當地給予早教訓練,會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很大的促進和提升。只不過在這個階段需要給予的教育不是通常所說的「知識教育」,而是適合他們生長發育的能力教育。
  • 阻礙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原因,及不同類型語言發育遲緩訓練方法,
    作者:寶寶知道 科學育兒達人點點都差不多2歲了,可點點除了會叫「媽媽」「爸爸」之外,其它什麼都不會說,點點媽為此很著急,心想是孩子發育遲緩還是智力發育有問題?我們一般認為,阻礙語言發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六點: 1. 聽覺障礙 2.
  • 0-3歲不同語言發育階段,都是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語言的發育過程有很多階段。這些階段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共同發展道路,不會因為各國語言差異或者聽力障礙等就跳過。 但是對於語言發育異常的孩子來說,由於缺乏信息、溝通質量和數量不足以及其他多重障礙等多方面因素,往往會出現語言發展的停滯,也囊括了智力的發育的緩慢。
  • 在生活中,如何有效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
    咀嚼能力的發展和孩子口部能力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咀嚼能力不能夠良好的發展,那對孩子的外觀形象、日常生活語言發展以及社交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孩子咀嚼能力的訓練是非常必要的。一.何為咀嚼那我們通常說的咀嚼能力是什麼意思呢?其實簡單的來說,咀嚼就是指運用上排牙齒和下排牙齒咬碎口腔內的食物,以準備吞咽的過程。
  • 寶寶咀嚼能力的訓練,越早越好,不僅僅是為了消化還為了鍛鍊說話
    大家都知道消化食物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在嘴裡把食物給咀嚼掉,通過我們的消化液分泌進入到胃裡。這個消化過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食物就會慢慢過渡到成人的食量類型和大小,如果小時候一直不讓孩子進行咀嚼的訓練,孩子養成了狼吞虎咽的情況,就會讓寶寶的胃部造成過渡的壓力,這樣會造成寶寶的消化不良情況。
  • 寶寶早教:不同月齡採取不同的方式讓寶寶更聰明
    在3歲以下特別是0~1歲,嬰幼兒的智力發育日新月異。在這階段適當地給予早教訓練,會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有很大的促進和提升。只不過在這個階段需要給予的教育不是通常所說的「知識教育」,而是適合他們生長發育的能力教育。孩子從出生開始,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發展特點、相應的早教內容和方法,只有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把握不同時期的重點,才能夠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促進孩子智力的開發。
  • 【孕校素材】寶寶吃手該不該管?不同階段吃手原因大不同,區別對待是關鍵
    寶寶吃手該不該管?不同階段吃手原因大不同,區別對待是關鍵!
  • 寶寶咀嚼能力和這些也有很大關係你知道嗎?
    與吮吸不同,寶寶的咀嚼能力並非與生俱來,需要後天不斷地訓練才能掌握。咀嚼是粉碎、消化食物的第一步,也是促進消化液分泌的關鍵步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胃的消化負擔。另外,如果寶寶咀嚼適當硬度的食物,對出牙不適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 讓寶寶說話更清楚,語言矯正師訓練手冊之口肌訓練家庭版
    假如小朋友智力發展正常、理解能力又不錯,但是在應該開口說話的年齡,卻遲遲都未開口,家長一定會擔心孩子錯過語言發育期。寶寶的說話能力與口肌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父母可以透過一些既簡單、又生活化的小遊戲,來提升幼兒的口肌能力,對他們的說話能力也有幫助呢!
  • 寶寶早教影響智力?用對方式很重要
    其實,問題並不在寶寶身上,而是早教的方法不對。如何在家對寶寶進行早教?美國心理學專家指出,0-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在這時對寶寶進行早教,有助於寶寶的語言能力和智力的提高。但是,如果父母採取了錯誤的方式,強迫他們學習,反而會使他們的興趣降低,排斥學習,起到相反的作用。那么正確的方法有哪些呢?
  • 初貝嘉育兒營養課堂——鍛鍊寶寶咀嚼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來直接了解下寶寶咀嚼能力弱有什麼後果呢?寶寶長牙後,就要開始注意培養他的咀嚼能力,有的媽媽說:「我的孩子嗓子很細,都9個月了,吃點有渣的食物,就嗆得把原來吃的食物都吐出來了。」其實這不是嗓子細,而是從小缺乏咀嚼能力鍛鍊的結果。
  • 高學歷媽媽餵養不當影響孩子咀嚼功能,導致五歲兒子語言障礙症
    在這個時間敏感的時期之後,嬰兒將難以餵食,導致營養不良並失去最佳咀嚼時間。當添加固體食物時,此過程沒有確定的標準。第一顆牙齒用作信號。當嬰兒開始對硬食感興趣時,他應開始行使其咀嚼功能。咀嚼對兒童非常重要。咀嚼是一種用於面部肌肉的運動。幼兒沒有很強的咀嚼能力,不能鍛鍊自己的口腔肌肉,這會影響面部和口腔肌肉的發育以及舌頭和嘴唇的彈性,這也會影響並阻礙兒童的語言能力。
  • 男孩和女孩不同階段,智力發育區別大,父母要懂得「對症下藥」
    其實據研究發現,男孩和女孩在不同階段的智力發育區別也是很大的,這也就意味著父母在對待他們的時候,需要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不過這種差異雖然存在,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們在不同階段的智力發育表現更值得我們關注。父母要懂得「對症下藥」,找對路子才能在發展孩子的智力過程中,收穫良好的效果。
  • 缺鐵會影響智力發育,0-3歲寶寶這樣吃最補鐵
    寶寶滿6個月之後,大多都會面臨缺鐵的危險。鐵是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組成元素,缺鐵會使紅細胞攜氧能力下降,對寶寶的呼吸/消化/循環系統功能,以及體格發育和智力都有很大的影響。在《0-3歲餵養說明書,看完秒懂》一文中,也有提到過寶寶在0-6個月的時候從母體裡攜帶足夠的鐵僅滿足寶寶出生後4-6個月的生理需求。隨著寶寶的長大,體內的鐵就會消耗完,而媽媽母乳中鐵含量還滿足不了寶寶的需求,4-6個月之後需要從飲食或者營養劑進行補貼。所以寶寶容易缺鐵和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和餵養方式有很大的聯繫。
  • 早說話的寶寶智商會更高!抓住這8個階段,全面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英國也有生理學家做過類似的實驗,實驗內容是對4萬名不同地區和性別的孩子進行長期追蹤調查,那麼得出的結論也是從嬰兒期開始就與父母有更多交流的孩子,在心理素質和智力方面都高於常人。但是不同時期的孩子能夠聽懂的話也不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就交流自然也是不同的,那麼今天就將孩子4歲前分為8個階段,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孩子的智力。
  • 早說話的寶寶智商會更高!抓住這8個階段,全面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研究人員要求A組孩子成員的父母依舊按照原來的習慣和孩子相處,而研究人員則經常給B組家長一些意見,幫助B組的家長和孩子們有很好的交流習慣。這個實驗一直堅持到了孩子上小學。然後對著200個孩子進行測試,結果發現,B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智商全都明顯高於A組的孩子。
  • 咀嚼能力差的寶寶,都有這三個特徵,對照看看你家孩子有沒有
    其實孩子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能吃,這不是厭食挑食,這是咀嚼能力不足的表現。 ◆ 吃東西出現乾嘔、咽不下、含食 ◆ 挑食 牙齒形態的的發育,面部肌肉的發育,語言發育,甚至是智力的發育都非常重要。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咀嚼能力差因為什麼?
  • 重視寶寶感官訓練,促進寶寶智力和非智力能力發展
    孩子降生到世界上,會感覺到許多變化:用肺呼吸,用嘴吃奶,用哭聲發表意見,用身體皮膚感受媽媽的愛撫。他們用感官把這些感覺信息不斷地傳遞到大腦中去,使感官—大腦—身體—行動逐步協調起來。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感官訓練對孩子的心理髮育非常重要,早期缺乏訓練會影響今後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