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說話的寶寶智商會更高!抓住這8個階段,全面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2020-12-11 龍龍媽媽說育兒

德國慕尼黑大學的一位語言學家做了一項試驗。

先是找到了200個孩子,這200個孩子年紀相仿,情況相仿。然後將這200個孩子分為A、B兩組。

研究人員要求A組孩子成員的父母依舊按照原來的習慣和孩子相處,而研究人員則經常給B組家長一些意見,幫助B組的家長和孩子們有很好的交流習慣。

這個實驗一直堅持到了孩子上小學。然後對著200個孩子進行測試,結果發現,B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智商全都明顯高於A組的孩子。

英國也有生理學家做過類似的實驗,實驗內容是對4萬名不同地區和性別的孩子進行長期追蹤調查,

那麼得出的結論也是從嬰兒期開始就與父母有更多交流的孩子,在心理素質和智力方面都高於常人。

但是不同時期的孩子能夠聽懂的話也不同,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就交流自然也是不同的,那麼今天就將孩子4歲前分為8個階段,來幫助孩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孩子的智力。

0-3個月孩子來到世上,正是都對什麼都好奇的階段,這其中特包括聲音,尤其是媽媽的聲音,孩子是最熟悉的,也是最讓孩子感覺到安全感的聲音。

所以媽媽多給孩子一些回應,即使孩子還不會說話,但是孩子也是在吸收,所有也要重視。可以模仿孩子發出單個音節,只是聲音就行,不用非得是某個字。

3-6個月孩子會更願意發出一些單音節的聲音,而且除了媽媽,對於其他的聲音也會很好奇,兒歌、撥浪鼓之類的,而且也會願意去模仿,雖然模仿得不像。

多帶著還有聲音的玩具,當孩子在發出聲音的時候,家長可以也模仿孩子的聲音,和孩子互動起來。

6-9個月孩子在這個階段在說到媽媽的時候孩子會看看向媽媽了,也就是將語言和人物能夠聯繫起來了,而且孩子可以說疊詞了。

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帶著孩子認識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了,指著鏡子說鏡子,指著桌子說桌子,說話的時候吐字清晰一些,說的時候慢一些,有利於孩子模仿。

9-12個月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一些自己的需求了,雖然吐字不清晰。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稍微強求一下孩子,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的想法。

12-18個月孩子變成一個小話癆,很喜歡說話,雖然有些時候吐字不是很清晰。家長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文字遊戲,以及認真傾聽孩子的話,即使有些時候真的聽不懂,但是是要保護好孩子對表達的熱情。

18個月到2歲詞彙量迅速增加,在這期間多和孩子溝通,豐富孩子的用詞,多帶著孩子讀繪本,以及玩一些類似打電話一樣的遊戲,增長孩子的詞彙量以及讓孩子多表達。

2-3歲孩子喜歡問「為什麼」、「這是什麼」,正是探索欲最強烈的時候,家長認真地對待孩子的問題,並且帶著孩子多和小朋友相處,讓孩子掌握一些社交語言。小朋友之間一起玩,不僅鍛鍊社交能力,詞彙量也會增長相當多。

3-4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可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對以及一些事情的看法例如。雖然有些邏輯還不是很痛,但是家長還是要依舊耐心聽孩子表達自己,以及和孩子討論,而不是單方面的教孩子。

多給孩子講故事的機會,這也是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中的邏輯能力。

有專家推薦給了我一套語言啟蒙書,專門幫助0-3歲的寶寶做好語言啟蒙。《寶寶學說話》共10冊,採用階梯式的鍛鍊方式。從簡單的《象聲詞訓練》《日常字詞》到一些高難度的《語言遊戲》《學說句子》《看圖學說故事》。

書中的畫面具有故事感,寶寶看的時候會更專注在其中。同時結合著場景,有視覺的直觀刺激,去教寶寶一些詞彙,寶寶將詞彙和畫面相結合,是更容易去理解的

例如:結合著圖畫,寶寶更容易理解,小雞發出的聲音是「嘰嘰嘰」,蜜蜂的聲音是「嗡嗡嗡」,小狗的聲音是「汪汪汪」,小羊的聲音是「咩咩咩」

還有一些進階的鍛鍊寶寶語言發育的兒歌,兒歌有韻律,家長在給寶寶讀的時候更朗朗上口,也有利於寶寶模仿。而且每個兒歌下面都會有一個親子提示,「在朗讀前,先問寶寶西瓜出現在什麼季節?這個季節都有什麼?引導寶寶說出兒歌的內容,然後再帶寶寶朗讀兒歌。」最大程度的去幫助家長去開發寶寶的語言潛力

相關焦點

  • 早說話的寶寶智商會更高!抓住這8個階段,全面提升寶寶語言能力
    先是找到了200個孩子,這200個孩子年紀相仿,情況相仿。然後將這200個孩子分為A、B兩組。研究人員要求A組孩子成員的父母依舊按照原來的習慣和孩子相處,而研究人員則經常給B組家長一些意見,幫助B組的家長和孩子們有很好的交流習慣。這個實驗一直堅持到了孩子上小學。然後對著200個孩子進行測試,結果發現,B組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智商全都明顯高於A組的孩子。
  • 究竟是開口比較早的寶寶聰明,還是說話比較晚的寶寶智商更高呢?
    在生活中,隨著寶寶年齡的不斷增長,很多寶媽們都想知道自己家的孩子到底什麼時候能夠開口說話。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寶寶開口的早晚與孩子智商有關係。如果開口早的話,就說明智商會更高一點。但還有人說,貴人語遲,舒緩的孩子才會更聰明。那到底應該是早開口好還是晚開口好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8月大兒子首次叫媽媽:要想寶寶說話早,抓住這個語言發育關鍵期
    ,但父母要注意的是,還需要抓住寶寶的語言發育關鍵期,以免錯過娃開口說話的時機。同時,這也讓不少網友會疑問,孩子才8個多月就已經會喊媽了嗎?還有些寶媽表示:自家的娃也已經8個多月了,可是嘴裡一天還只會「嗯」「啊」,就是沒有媽媽。其實,每個寶寶的語言發育情況並不一樣,由於個人的差異,開口說話的時間也相同,有些孩子說話早的四五個月就會冒出來一句,而有些說話晚的一歲多了也不會叫「爸爸、媽媽」。
  • 想要寶寶說話早,抓住語言高峰期,2招讓寶寶口齒清晰又流利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7-9個月是孩子兩歲前語言發育的一個高峰期。爸爸媽媽要抓住這一時期用下面這些合適的方法幫助寶寶進行語言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寶寶更早學會說話。想要寶寶說話早,抓住語言高峰期,2招讓寶寶口齒清晰又流利。
  • 4個方法促進寶寶語言發育,寶媽不用刻意教,寶寶說話早、說得好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雖然有「貴人語遲」的說法,但我猜,應該沒有哪個家長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早開口說話的吧!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能促進寶寶語言發育,讓寶寶能早開口說話,而且還越說越好呢?
  • 想要發展孩子的語言能力,抓住這5個關鍵期,寶寶「能說會道」
    寶寶語言發展能力的5個關鍵期0-6個月寶寶在不會說話的時候其實也是能夠接收到外界的刺激的,將吸收到的詞語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種認知記憶,而且語言的表達通常是帶著情感的。家長在這個階段可以多和寶寶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幫助寶寶對語言有一個基礎的認知。1歲左右已經開始嘗試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 寶寶3個月叫媽媽,是說話早嗎?2歲前,教寶寶說話要分3個階段
    3個月寶寶會叫媽媽,是說話早嗎?「寶寶快3個月了,有一天奶奶抱著他,嘴裡一直哼哼唧唧的,像是餓了想吃奶。我正在上廁所,奶奶抱著他在門外面等。突然,聽見寶寶一聲清脆的「媽媽」,特別清晰特別著急的聲音,把我嚇了一跳。寶寶這算是會叫媽媽了嗎?
  • 寶寶說話越早,代表智商越高?很多家長都白高興了
    寶寶到了一定年齡就會自己學會說話,父母也很樂意教。通常孩子到了八九個月,大概就能發出「爸」「媽」這樣的單音節詞了。當他們一歲半的時候,他們幾乎可以說一些簡短的句子來表達他們的需求。一些快速成長的孩子在兩三歲時就能背誦簡單的詩歌。但是,寶寶早說話真的是因為智商高嗎?如何教寶寶正確說話?家長要注意。
  • 為啥寶寶說話有早有晚?抓住3表現做好4引導,你娃也能早開金口
    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的3表現,你娃也能早開金口從最初的語言啟蒙教育,到詞語的組織闡述,再到日常交流互動,抓住孩子語言發展的黃金期,做好正確的引導,任何一個孩子都可以變得如此優秀,語言發展期的3大表現:一、0-12月前語言發育的準備階段要知道新生兒只會通過哭鬧來表達自己情緒,如果你發現寶寶開始用一些簡單的發音來和你對話,比如「yi ya a」 這類的獨立發音
  • 寶寶什麼時候會叫媽媽的?這個時間會說話的寶寶智商低不了
    這個時間會說話的寶寶智商低不了 從寶寶剛出生的那一刻,寶媽們沒日沒夜的勞累,最渴望的事情莫過於自家的小天使能夠張口叫一聲媽媽,這是大部分寶媽的心聲,因為這是寶寶長到下一個階段的一個標誌,開口說話的寶寶會更加的可愛招人喜歡,畢竟那一聲糯糯的「媽媽」,想必會讓無數的寶媽心花怒放吧!那麼寶寶一般都是什麼時候會叫媽媽的呢?
  • 4種能力告訴你,0~2歲寶寶的智商高低!掌握方法,寶寶更聰明
    01,想知道0~2歲寶寶的智商高低,家長要看寶寶這4個能力的發展⑴、身體運動協調能力寶寶出生以後,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會逐漸掌握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比如翻身、爬行、走路等等),而這些大幅度的動作可以使肢體和大腦得到更精密的配合
  • 開口說話早的孩子更聰明,還是「貴人語遲」?可以看下語言能力表
    比如,擔心自己家的孩子開口說話晚,是不是智商低;或者擔心自己孩子開口說話晚,會被別人說自己孩子智商低等。有些寶媽甚至為了讓孩子早開口說話,幾乎每天都通過各種方式鍛鍊孩子的說話能力,甚至有點拔苗助長的感覺。那麼,孩子開口說話的早晚,真的跟智商有關嗎?
  • 4種能力告訴你,0~2歲寶寶的智商高低!掌握方法,寶寶更聰明
    01,想知道0~2歲寶寶的智商高低,家長要看寶寶這4個能力的發展⑴、身體運動協調能力而有的寶寶抓取同一個物品卻可能會覺得很吃力,遲遲都抓不到手裡。就算抓住了,不久又會輕易掉落。【觀察實踐】:寶寶出生以後,家長就可以拿一些玩具放在寶寶手裡,一開始他們都會牢牢抓住,這叫「抓握反射」,隨著寶寶能吃輔食以後,家長也可以把食物切成小塊,讓寶寶抓、捏著吃。
  • 孩子說話晚跟智商有沒有關係?了解說話的發展過程,培養語言能力
    兩歲的小樂是個可愛的小男孩,已經兩歲的他說話依然不清楚,平時只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比如,阿姨、叔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真好玩、要奶喝等。爺爺奶奶非常擔心,總覺得孫子是不是發育遲緩,智力有什麼毛病,但是爸爸媽媽卻絲毫不擔心,他們認為寶寶只是還沒準備好,他是在按照自己的發育曲線發育,到了一定階段自然而然就會表達了。
  • 你家娃多大會喊「媽媽」?早於這一月齡,說明大腦發育好,智商高
    >0-3個月:這個時候的寶寶處於咿呀發音的階段,只能從喉嚨處發音,像「啊」、「唔」等音。4-7個月:這個月齡的寶寶可以開始嘗試一連串的發音,能發出重複音節,甚至能發出「爸爸」、「媽媽」類似音,也會用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緒。8-12個月: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會叫爸爸、媽媽了,能聽懂語言的要求,並且對此做出反應。12-18個月:這個時候的寶寶可以說出一些常見東西的名字,甚至可以說4-6字的句子。
  • 寶寶不會說話怎麼辦?如何訓練寶寶早開口說話
    一般情況下,孩子長到二三歲就能比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意圖,四歲時能基本掌握本民族語的口語了,到五歲以後能較清楚地複述聽過的故事大意、看圖說話或自己編簡單的故事。正常情況下,發育晚的孩子與發育早的孩子相比有4-6個月的差異,超過這個時限,父母就要多加注意了。
  • 寶寶晚說話,就是智商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說話?
    在後臺收到了家長的諮詢:「寶寶已經13個月了,怎麼還不會喊爸爸媽媽?別人家的小朋友已經能夠說出一句話了,會不會是智商問題?好焦慮!」 關於寶寶的語言能力一直是家長們關注的熱點。 寶寶什麼是候開口說話時正常的?
  • 教寶寶學說話,抓住「最佳時期」很重要,寶寶開口說話很簡單
    育兒專家童曉珍認為,語言能力發展比較好的孩子,往往求知慾更旺盛,涉及的知識面也更廣,智力發展也會更好一些。寶寶學說話一直是家裡的大事,寶寶說話的早晚,更是被家裡的老人當做是判斷智商高低的表現。看育兒書上說,孩子一般在7~12個月就會開口說話,因此在我家大寶7個月時,他奶奶就一直想方設法地教孩子說話。
  • 寶寶語言表達能力差,進入集體父母很操心,抓住語言敏感期是關鍵
    雖然古語有「貴人語遲」之說,但是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家娃能早點說話,這畢竟是聰慧的一種表現。 但是有些小孩語言方面發育卻沒有那麼順暢,有的已經3歲甚至更大一點,表達能力與同齡的小朋友相比,是比較弱的,讓父母很操心。
  • 寶寶說話早晚暗示智商高低?這可不一定,專家:和3個因素有關
    說到孩子說話這件事,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一個固有的印象,那就是孩子說話的時間越早就說明孩子智商越高,甚至有些家長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到了年齡還不會說話的時候,開始擔心是不是孩子的智商有問題,但是很多家長都走入了一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