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6》馬上就要在全球上映了。終結者在科幻史上的地位實在夠高,所以這部續集受到很多粉絲的關注,然而這個系列在《終結者2》之後就在沒出過口碑和票房雙贏的作品,所以大部分人實際上並不看好這部《終結者6:黑暗命運》。一方面雖然系列最初的導演詹姆斯卡梅隆回歸監製,並且《終結者2》的兩位重量級主角琳達·漢密爾頓和施瓦辛格都回歸了,但是實際上卡神在拍攝過程中卻並沒有多少參與,另一方面,從預告來看,這部時間線設定在《終結者2》之後的續作的故事模式似乎與《終結者2》基本沒有區別,這很容易令人產生繼續炒冷飯的感覺。
不過,從影片一些早期的評價來看,這部《終結者6》的口碑並沒有很爛,至少要比《終結者3,4,5》這些續集的口碑要好一點,片子爛番茄新鮮度目前為66%,不算太差,畢竟前段時間大火的《小丑》也只有69%的新鮮度。豆瓣評分目前為7.9分,可見對於提前觀影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的觀感還是可以的。
而卡神雖然只是監製,但是這個系列畢竟是自己的「親兒子」,對於片子的宣傳還是比較上心的,在近日的採訪中,他透漏了不少關於影片幕後的內容和未來的想法。
在被問到關於終結者的幕後問題,卡神透漏的一些內容非常有意思。他說——整部電影的拍攝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中間出現了很多彎路。我自己就是個剪輯師,所以在後期剪輯過程中給出了許多簡單粗暴的意見。在我們確定最終版之前的兩個半月之前我一直都在這樣不停給出意見。我其實從來沒有去過片場,也沒有面對面跟這部電影的演員們交流過,不過我深度參與了影片的故事創作,以及後期剪輯,我覺得剪輯也是劇本創作的延伸。
我和導演在創作過程中產生過很多分歧,這部電影其實就是在這種劇烈的摩擦中的誕生的,不過這就是創造的過程。這其實可以和我在《阿麗塔:戰鬥天使》的工作進行對比,羅伯特(《阿麗塔》導演)非常喜歡我創作的故事,喜歡所有的東西,他說「我要拍這部電影,我要從你的角度來拍這部電影」,然後我就說「不對,你得把它當成自己的電影來拍」,到了跟蒂姆(《終結者6》導演)合作的時候就完全不同了,蒂姆想把它拍成比較個人化的電影,然後我就說「對,不過我也大概懂點這個系列,也能給出點有用的建議」。這真的是兩次完全不同的經歷。
關於未來,卡神也說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說——我覺得我最想探討的東西,在這部電影或者未來潛在的續集當中,就是探索人類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我們在《黑暗命運》中並沒有展現太多,這部電影只是提供了一定的背景和鋪墊,這種探索應該會在未來的第二部和第三部電影中得到更多地展現,而我們已經知道該怎樣去展開這個概念。我們想在第一部(指的是《終結者6》)中給出的概念是終結者的故事不會完結,人物會變化,但是基本的矛盾依然存在,直到某一天問題被徹底解決。
雖然我們已經做出了鋪墊,並且希望未來還有機會拍續集,但是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們目前關注的當然還是這一部電影,然後從這部電影再衍生出一系列的續集,如果這個系列是被同一群擁有相同的哲學理念和動機的人拍出來的,那麼這個系列各個電影之間都肯定會延續一個比較統一的故事線,但是,我覺得《黑暗命運》本身已經擁有比較完整的故事了。
卡神的這些言論傳達了他對於這部電影看法,主要表達的觀點有三個。一個就是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產生過不少的矛盾,不過總體而言這只是思想的碰撞,並沒有達到分歧的地步,而這也是好事,畢竟卡神只是監製,導演一定要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阿麗塔》一定程度上就吃了這方面的虧。
另一個,未來的《終結者》會更加注重機器人與人類的關係。《終結者》系列雖然是機器人題材的科幻片,但是無論天網還是機器人,他們都只是作為人類的對立面而存在,並沒有表現出太多的「人性化」特點,所以雖然《終結者2》是影史經典,但是其故事和角色其實都非常簡單,只是概念新穎,設計很酷,如果要說類似《普羅米修斯》《異形》之類的深刻內涵,確實沒有,值得挖掘的含義就是對於核戰爭的威脅的恐懼,對於人類本身生存狀態的反思。而《終結者》系列之所以很難延續下去就是因為沒有一個不過時的內涵,畢竟單純靠新穎的概念是無法持久的,因為科技在發展審美在轉變,如今機器人大戰本身已經不新鮮了,在《終結者2》之後的續集沒能為這個故事設定一個核心的哲學理念,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黑客帝國》系列,而卡神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再有就是對於續集電影的看法,這其實應該是針對於大家對於《阿麗塔》的批評而來的,《阿麗塔》雖然整體設定和情節發展都沒有特別差,但是它的故事不完整這一點令人很無語,寄希望續集的壞處就是,續集有可能會拍不出來,而這一次,希望《黑暗命運》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
《終結者6》定於11月1號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