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從英國發配囚犯開始,澳大利亞的價值觀才形成多少年?

2020-12-05 北方國際觀察

12月2日,《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好大的口氣》的社評,文章對日前澳大利亞一位極右翼政客漢森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聖誕商品進行了批駁。文章公開指出,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女政客連"紙老虎"都算不上,其毫無分量的說辭不過是"紙貓式的狂妄"。

近段時間以來,可把澳大利亞的一些政客們"忙壞了",從總理莫裡森到諸如漢森一類的極右翼政客,醜態百出的"碰瓷"中國,找準各種機會"挑釁"中國。《環球時報》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澳大利亞這完全是自不量力,過於高估自己對中國的重要性。

《環球時報》的這篇社評字字千鈞,有理有據地指出中澳關係步入現在這個局面,錯誤完全在澳方,並再次善意提醒澳方懸崖勒馬,不要給兩國關係繼續添堵。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的兩點回應可謂直接打到了澳大利亞的"七寸"。

比價值觀,澳大利亞價值幾何?

文章指出,澳大利亞近來總說"價值觀"這個詞,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的價值觀要顯得比別人更為高貴,中澳兩國出現的矛盾摩擦,是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冒犯"。

這再一次體現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提出的一個觀點,即澳大利亞心裡有一種"我可以,但你不可以"的雙標思想在作祟。

這時就顯示出這篇文章的厲害之處了,澳大利亞不是張口閉口談價值觀嗎?那就拋開其他,在不帶偏見的基礎上好好談談價值觀。

文章指出,中國依靠自己創造的價值觀,創造了一個延續數千年的文明,但澳大利亞有什麼?澳大利亞直到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才被發現,與世界文明接軌,從18世紀開始,已是英國殖民地的澳大利亞成為英國殖民及囚犯的流放地點

文章據此反問道,從淪為英國囚犯的流放地到現在,澳大利亞總共才有多少年歷史?這種奇葩的驕傲和悲壯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是啊,一個融入世界版圖不過幾百年的國家,和一個從公元前就已建立中央政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講價值觀,簡直就是蚍蜉撼大樹

當馬前卒?澳大利亞就是鏡子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一些西方國家的心理愈發扭曲,澳大利亞不過是其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與之相似的國家還有很多,只不過還沒有像澳大利亞這這樣,表現得如此猖狂。

對於此,文章亮出了第二個核心觀點,這話不單單是說給澳大利亞聽的,還有那些蠢蠢欲動的西方國家。

文章指出,中方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對澳大利亞採取綏靖政策,即姑息縱容、退讓屈服。在中國社會輿論中,有很大一部分聲音支持對澳方實施更為堅決和持久的懲罰。這同時可以讓那些選邊站隊的國家把澳大利亞當做一面鏡子,採取以怨報德對華態度的國家必將付出慘重代價

文章最後說道,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如果澳大利亞的"價值觀"中,仍然樹立不起來尊重中國這個觀念,那中國人就用一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幫他們樹立這個觀念,一個綿延數千年沒斷代的文明必然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幫澳大利亞做成這件事。


文/海蜇兒

相關焦點

  • 澳大利亞還囂張狂妄?環球時報社評鋒利:中國這次就讓他付出代價
    根據澎湃網12月1日發布的消息表示,澳極右翼政客漢森叫囂稱,澳大利亞的民眾應該全力抵制中國的商品。而然,該言論一經發出,漢森便遭到了很多澳大利亞網友的批評。此外,近日《環球時報》還刊登了一篇嚴厲駁斥漢森此番言論的社評。
  • 新冠疫苗,囚犯和胖子優先!澳大利亞網友炸鍋了
    據環球時報援引澳大利亞媒體9NEWS新聞網12月10日報導,與老年人、孕婦、醫護人員和慢性肥胖症患者一道,監獄中的囚犯和教養人員,將成為澳大利亞首批接種新冠疫苗的人群。因為該國衛生部門認為,囚犯的免疫力比大多數的普通人都要弱。
  • 澳大利亞人的祖先都是囚犯嗎?聊聊澳大利亞是怎樣誕生的
    因為澳大利亞曾經是英國流放犯人的地方,但事情有這麼簡單嗎?澳大利亞人真的都是罪犯的後代嗎?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件事,一起看看澳大利亞是怎樣誕生的。殖民澳大利亞在西方,從古希臘時代開始就有流放這種懲罰,在18、19世紀的英國將其發揚光大,每年有成千上萬的囚犯以這樣的方式「出國旅行」。
  • 環球時報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為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這場危機正對全人類形成嚴峻挑戰,在全球攜手抗疫的同時,也有個別國家忙著「甩鍋」,將疫情政治化、汙名化;從兩岸關係看,年初就遭遇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大陸方面積極識變應變,讓兩岸關係仍保持總體穩定;蘇萊曼尼被暗殺,美國與伊朗關係再度緊張,但很多人預想的戰爭被避免;英國終於成為首個「脫歐」的歐盟成員國,雙方的「分手」談判直到聖誕節前才達成,從而避免了
  • 《環球時報》盤點2020年十大新聞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020年,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環球時報》年度評選的十大新聞帶你回顧。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為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這場危機正對全人類形成嚴峻挑戰,在全球攜手抗疫的同時,也有個別國家忙著「甩鍋」,將疫情政治化、汙名化;從兩岸關係看,年初就遭遇數十年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大陸方面積極識變應變,讓兩岸關係仍保持總體穩定;蘇萊曼尼被暗殺,美國與伊朗關係再度緊張,但很多人預想的戰爭被避免;英國終於成為首個「脫歐」的歐盟成員國,雙方的「分手」談判直到聖誕節前才達成,從而避免了
  • 「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好大的口氣
    我們要對漢森這樣的澳大利亞政治人物說,他們太高估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重要性,搞反了中澳在互利合作中誰對這種合作有更長期依賴的順序。我們不想羞辱澳大利亞和那個國家的人民,但我們真的很蔑視漢森這幫極端政客,他們就像仍然生活在一個世紀以前,完全對這個新時代找不著北。
  • 被罵成澳大利亞的「叛徒」,他開口
    環球時報:您為什麼會留言稱「作為澳大利亞人感到非常慚愧、非常抱歉」?Hazza:我專門使用「考慮」一詞, 因為有那麼一個時刻,我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信心, 我不想和澳大利亞扯上關係,因為我所看到、聽到的關於澳大利亞的事與我個人的價值觀不符,也與我所認為澳大利亞人民應該有的價值觀不符。我們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應該開放地與整個世界合作。
  • 《環球時報》英文版創刊引發外媒關注
    1993年創刊以來,不斷向中國讀者呈現一個真實的世界,不斷滿足中國讀者對國際事務的知情權,得到他們的普遍認同。《環球時報》推出英文版和英文網站,是環球時報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人民日報》構建現代傳播體系的重要一步。歐盟駐華大使賽日·安博先生在講話中強調了英文報紙對於外國人,特別是不懂中文的人的重要性。
  • 胡錫進:若澳大利亞的價值觀裡沒有"尊重"二字,那中國就幫他們建立
    中國加徵澳大利亞產品的關稅,是遵循國際貿易規則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行動,澳大利亞可以去WTO告中國,如果中國敗訴,相信北京會接受裁決。但問題是澳大利亞它贏不了。澳大利亞顯然有著很極端的意識形態,奉行在西方世界裡也最為極端的反華政策,徹底傷害了中國社會原本對澳大利亞非常純樸的友好態度。他們不做任何反思,卻一口咬定是中國在對澳大利亞搞霸凌。
  • 向趙立堅道歉的澳籍主播:作為澳大利亞人我感到非常慚愧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司坤 陳青青】「尊敬的趙立堅,今天(我)作為澳大利亞人感到非常慚愧。非常抱歉。這十年來一直在努力促進中澳關係。今天是我第一次真正考慮放棄澳洲的國籍了……」11月30日,一位名叫HazzaHarding的澳大利亞小夥子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一條推文下留下了這樣一段留言,Hazza的留言很快在中文輿論場發酵,2日晚,這位就職於廣東廣播電視臺的澳籍主持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的採訪,實錄如下:環球時報:您為什麼會留言稱「作為澳大利亞人感到非常慚愧、非常抱歉」?
  • 環球時報美國版創刊 成首家在美發行雙語日報中國媒體
    《環球時報》2013年2月20日起正式推出美國版,這是首家在美國同時推出中英文版日報的中國媒體。當地時間2月21日,一名讀者在咖啡店閱讀新出版的環球時報英文版。《環球時報》美國版的中文版有16版,英文版有24版。
  • 向趙立堅道歉的澳籍主播:我為過去24個月裡澳大利亞發出的所有反華...
    今天是我第一次真正考慮放棄澳洲的國籍了……」11月30日,一位名叫HazzaHarding的澳大利亞小夥子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的一條推文下留下了這樣一段留言,Hazza的留言很快在中文輿論場發酵,2日晚,這位就職於廣東廣播電視臺的澳籍主持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的採訪,實錄如下:環球時報:您為什麼會留言稱「
  • 澳大利亞黑暗移民史:囚犯建立起來的國家,曾把土著當成動物群體
    17世紀初,1606年荷蘭探險家威廉姆·簡士在澳大利亞的真正登陸,並將此地命名為「新荷蘭」。但是由於國力的問題,荷蘭人最終並未佔領這裡。在歐洲人發現澳大利亞一個半世紀後,1770年,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將澳大利亞東海岸稱之為「新南威爾斯」,並宣布這片土地屬於英國。從此這裡就成為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
  • 英媒稱「外籍囚犯在中國被強迫勞動」 記者實地探訪涉事企業
    然而,我們《環球時報》記者今天通過採訪和實地調查獲得的證據卻顯示,此事並不屬實。詭異的聖誕賀卡我們先來看英國媒體昨天拋出的那個離奇的「賀卡故事」吧。從最初「爆料」此事的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以及英國BBC的報導來看,這個賀卡是倫敦一名6歲女童在當地一家TESCO樂購超市購買到的。
  • 胡錫進:《環球時報》是怎樣煉成的
    這條辯駁讓《環球時報》的大批支持者振作起來,稱李淼「幼稚」未解讀出日本人的真實意思,而反感它的人則更加憤怒,認為它把誤報責任莫名其妙推給了《朝日新聞》—而在《朝日新聞》的原文中並未出現《環球時報》提到的內容。  儘管爭議巨大,次日出版的《環球時報》仍然發表了題為《發曳光彈將把中日推向戰爭邊緣》的社評。
  • ...英國駐華大使館發言人對《環球時報》表示,英國和中國共同啟動...
    2020-12-24 23:13:45來源:FX168 【英國駐華大使館:中英啟動新合作方案應對新冠,為疫苗和新療法提供資金支持】英國駐華大使館24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英國正專注於同世衛組織、中國等國際夥伴合作,以解決新冠病毒傳播和起源等問題,並為未來可能發生的全球性疫情做好準備。
  • 《環球時報》調研:澳洲超英國被認為「最適合留學國家」
    近期,《環球時報》對中國民眾對中澳關係的看法進行了一次調研。調查發現,雖然國境還未開放,但是中國家庭仍將澳洲作為首選留學國家。環球時報調研結果>為了解中國民眾對澳及中澳關係的看法,環球時報旗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與北京外國語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近日合作開展首次專門針對中國和澳大利亞的問卷調查。
  • 環球時報記者手記:英國爸爸們的中文學習壓力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紀雙城】老外學中文早已不算新聞。比如前段時間,《環球時報》記者在一個工作場合遇到英國外交大臣鮑裡斯·詹森。交談間,他便提到自己的女兒去中國參加夏令營了。然而,我們在媒體報導裡經常看到的老外學習中文的原因,未必是所有老外內心所想。
  • 澳大利亞14年來首發外交白皮書:呼籲美國保持全球領導權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23日,澳大利亞政府發表14年來第一個外交政策白皮書。白皮書一面表示澳方「致力於同中國發展強大和建設性的關係」,一面渲染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並用膜拜的口吻呼籲美國維持地區存在,認為「只有美國的積極參與才能有效應對國際挑戰」。
  • 環球時報:Lingo Bus推動全球中文學習熱
    3月5日,《環球時報》用大篇幅報導了這一現象,同時指出國內在線教育平臺Lingo Bus憑藉創新的全球共享經濟模式,已成為推動中文學習的新生力量。  報導稱,去年阿拉貝拉憑藉中文演唱《茉莉花》的視頻走紅網絡,頻繁登上中外各大媒體的頭條,引發了一陣中文熱潮。不僅如此,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金融大鱷羅傑斯,甚至西班牙王室,都開始重視中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