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澳大利亞抵制中國貨"?好大的口氣》的社評,文章對日前澳大利亞一位極右翼政客漢森呼籲抵制中國製造的聖誕商品進行了批駁。文章公開指出,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女政客連"紙老虎"都算不上,其毫無分量的說辭不過是"紙貓式的狂妄"。
近段時間以來,可把澳大利亞的一些政客們"忙壞了",從總理莫裡森到諸如漢森一類的極右翼政客,醜態百出的"碰瓷"中國,找準各種機會"挑釁"中國。《環球時報》在這篇文章中指出,澳大利亞這完全是自不量力,過於高估自己對中國的重要性。
《環球時報》的這篇社評字字千鈞,有理有據地指出中澳關係步入現在這個局面,錯誤完全在澳方,並再次善意提醒澳方懸崖勒馬,不要給兩國關係繼續添堵。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的兩點回應可謂直接打到了澳大利亞的"七寸"。
文章指出,澳大利亞近來總說"價值觀"這個詞,自以為是地覺得,自己的價值觀要顯得比別人更為高貴,中澳兩國出現的矛盾摩擦,是中國對澳大利亞的"冒犯"。
這再一次體現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例行記者會上提出的一個觀點,即澳大利亞心裡有一種"我可以,但你不可以"的雙標思想在作祟。
這時就顯示出這篇文章的厲害之處了,澳大利亞不是張口閉口談價值觀嗎?那就拋開其他,在不帶偏見的基礎上好好談談價值觀。
文章指出,中國依靠自己創造的價值觀,創造了一個延續數千年的文明,但澳大利亞有什麼?澳大利亞直到17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才被發現,與世界文明接軌,從18世紀開始,已是英國殖民地的澳大利亞成為英國殖民及囚犯的流放地點。
文章據此反問道,從淪為英國囚犯的流放地到現在,澳大利亞總共才有多少年歷史?這種奇葩的驕傲和悲壯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是啊,一個融入世界版圖不過幾百年的國家,和一個從公元前就已建立中央政權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講價值觀,簡直就是蚍蜉撼大樹。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一些西方國家的心理愈發扭曲,澳大利亞不過是其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與之相似的國家還有很多,只不過還沒有像澳大利亞這這樣,表現得如此猖狂。
對於此,文章亮出了第二個核心觀點,這話不單單是說給澳大利亞聽的,還有那些蠢蠢欲動的西方國家。
文章指出,中方已經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對澳大利亞採取綏靖政策,即姑息縱容、退讓屈服。在中國社會輿論中,有很大一部分聲音支持對澳方實施更為堅決和持久的懲罰。這同時可以讓那些選邊站隊的國家把澳大利亞當做一面鏡子,採取以怨報德對華態度的國家必將付出慘重代價。
文章最後說道,中國是一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如果澳大利亞的"價值觀"中,仍然樹立不起來尊重中國這個觀念,那中國人就用一年、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幫他們樹立這個觀念,一個綿延數千年沒斷代的文明必然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幫澳大利亞做成這件事。
文/海蜇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