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無人駕駛……外媒評未來礦業十大智能技術,哪個有用?

2020-12-16 礦業匯

關於智能礦山,國內外已有很多實例。

國外方面,金礦行業的巴裡克、鐵礦行業的力拓等全球礦業巨頭均屬於智能礦山領域的領航者。早在2008年,力拓便開啟了「未來礦山」計劃,力拓澳大利亞Northparkes礦山,已經實現了一個人控制三臺鏟掘機進行作業;力拓還運營著世界最大的無人駕駛卡車系統,近期投入的無人駕駛火車系統,將在力拓集團的1500公裡西澳鐵路線上運行,該鐵路網連接其皮爾巴拉鐵礦和三個港口。所有的一切,力拓均通過其在西澳珀斯建立的遠程綜合網點中心進行監控。

(力拓珀斯運營中心)

國內智能礦山建設起步較晚,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過引進國際上成熟技術,部分企業已實現局部無人化、智能化,主要集中在礦卡無人化、挖掘機的半自主化以及機群管理與調度系統

整體而言,國內外礦山的無人化均處於初級階段,國外領先國內。國外已經發展到以運輸卡車無人駕駛為龍頭的自動化採礦階段。自動控制鑽機-穿孔作業、無人駕駛礦用卡車、GPS卡車調度系統、邊坡位移實時監測等已經應用嫻熟。國內僅僅部分大型企業實現了在管理和控制的各環節應用了管理和控制系統,但集成水平仍較低。

目前,部分國內大型礦山正在以智能化、高要求、高標準建設中,提前布局未來技術,也許能讓國內礦山在智能領域上「超車」。

近期,英文行業網站《環球採礦網》評選了「智慧礦山的十大發明」,有些發明可能創新價值更勝過實用意義,但有些可能就是未來礦山的「真實樣子」。

第十名:集中現場自動化

礦山集控就像一個「大腦」,通過一套算法,迅速協調各個單位的合作,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減少浪費,同時提高工人的舒適度、減少安全隱患。

第九名:礦山安全穿戴

採礦過程中,人身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

智能頭盔(SmartCap)公司推出了一款產品,這是一款搭載傳感器的PPE材質頭盔,他可以持續不斷地檢測疲勞度指標、測量預警,有效減少因精神不集中而產生的事故。

世紀礦業(Centennial Coal)公司發明了一款特殊的礦靴,能提供靴底穩定性和腳踝支撐,同時具備防水設計,在工作中全面保護工人健康。

第八名:礦山機械動力能源開發

南非礦業集團Harmony Gold已經發明出可直接利用的太陽能動力,他們還在做一項有趣的實驗,利用礦山培育生物作物,產生天然氣,應用於礦山機械和礦山裝備。

目前,汽車運輸作為靈活性最大的一種運輸方式,是國內礦山主要運輸方式之一,尤其在我國露天礦山,其年礦石運量佔比約為50%。在全國生態環保工作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礦山綠色運輸成為我國礦業領域生態文明建設亟需解決的重要一環,而新能源汽車開發是個重點。

2016年11月16日,全球首款採用新能源技術的礦用車——東風巨無霸混合動力礦用車DF45E在深圳第十八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舉行首發儀式。它的問世,不僅填補全球新能源礦用車的空白,也將帶動國內礦山運輸行業降低成本、突破困局。

第七名:三維地圖科技

3D地圖技術能夠幫助採礦團隊的所有人,包括管理者和一線礦工,在同一個視圖景象中工作。尤其適合一些條件較好的區域,採煤(礦)機一旦啟動,就能智能地在最短的時間內,一滴不剩地採完所有資源。目前該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

第六名:X射線衍射科技的利用

衍射科技,對於辨別礦石中的有效成分幫助很大。著名的ALROSA已經將這一技術運用於鑽石礦中,並且正在擴大應用範圍。這一技術成熟之後,有可能實現將持續了上百年的「地下採礦」轉移為「地上採礦」。

該技術在試驗系統應用廣泛,但其應用範圍擴大進程較慢,且技術亟需突破,以適應大範圍、高精度的現場應用。

第五名:軌道系統自動化

上文提到,力拓最早進入自動化重型鐵路的探索,為繁忙的採礦組提供快捷、安全的運力,貫通礦山開採從挖掘到以後環節。礦山自動手推車和鐵路系統不僅將成為可能,還將成為常態標配。

第四名:重新設計挖掘機

引領挖掘機革命的是液壓技術。一些大品牌,例如日立公司優化了能耗與峰值任務表現之間的平衡。鬥山和沃爾沃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們深化了以前的設計,開發單一功能部件,例如用獨立履帶輪控制不可預知的失控情況。

第三名:仿真模擬器

VR技術,在礦上有其獨特的意義,目前,該技術主要用於培訓,可以解決書本知識無法解決的實戰問題,尤其適合緊急狀態、意外事故等無法還原場景的培訓。

近期,隨著5G技術的到來,VR技術將再次升級,5G不僅僅是下載速度快,而是傳輸速度非常非常快,代表著遠程操作的實時性將更加精確、更加穩定、更加便捷。

今年,華為「秀」了一把5G網絡下的遠程無人採礦系統。華為的這項技術,可以讓礦山工人們在任何一個地方,只需要坐在類似於駕駛室的控制椅上,通過操作臺實際進行控制,就能在大屏幕通過5G網絡,控制著操作臺上的操作杆,就能完成功工地的採礦挖掘,甚至礦產裝卸運輸等等!如果該技術搭配VR技術,則真正實現遠程實時,全模擬採礦。

第二名:環境友好型礦石開發技術

能源和水,是礦石開採流程中最大的兩項需求,然而,最新科技正在改變這一需求。力拓公司(Rio Tinto)建立了一套新的流程,命名為「銅業新浪潮(Copper NuWave)」。這一流程通過微波探測礦石中銅含量,有效識別富礦石和貧礦石,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無用功。

名:隧道掘進自動化

隧道掘進幾乎涉及礦業所有垂直利益:比如精準度、速度,目前還無法做到「一鍵解決」的自動化程度,但已經非常接近了。

特斯拉老闆埃隆·馬斯克入行基建工程,一舉拿下拉斯維加斯的一個基建項目。馬老闆這家基建公司名叫:the Boring Co.,boring這個單詞的意思,就是「隧道掘進」。

2016 年12 月17日,埃隆·馬斯克發Twitter吐槽說,堵車快把他逼瘋了,他要製造一個挖隧道的機器。後來他對媒體說,本來只是想挖著玩玩的,沒想到竟然挖出了新科技、挖出了礦業的新未來。

The Boring Company研發的 Line-storm 盾構機,最大的特點是實現了連續挖掘隧道。另外,以前的盾構、掘進需要多人操作,而 Line-storm 實現了自動化混凝土澆築工藝,工人可以通過 XBOX 控制器來操作,效率和安全性同時提升。

西班牙馬德裡卡洛斯三世大學正在開發一種能以全自動模式開挖小直徑隧道的機器人,據悉,該機器人將通過自動開挖技術、測繪與導航技術,實現地下線纜、地下水與天然氣管道的全自動化開挖施工。

該項目無論成功與否,礦業未來便是融合自動隧道掘進技術、自動測繪與導航技術、自動礦物有用組分識別與提取技術、自動填充與修復技術融為一體的智能掘進機器人。

《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未來5年要大力推進礦業領域科技創新,加快建設數位化、智能化、信息化、自動化礦山,採礦業的智慧化建設開始進入新階段。而在機器人與人工智慧加速爆發的積極形勢下,服務於採礦業的採礦機器人也迎來發展良機。

註:本文部分內容來源於煤機網、環球採礦網及網絡資料

相關焦點

  • 智能穿戴買哪個?外媒評10款最好用的手環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一款好的智能手環產品都需要哪些功能?分析體重、飲食健康、運動監測等等。精確的測試數字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提醒方式,讓我們根據數據來調整每天的生活狀態。因此,智能手環等監測設備成了不少亞健康人群以及有著長期鍛鍊習慣的人們所青睞的新一代電子產品。
  • 智能可穿戴安全帶能預防疲勞駕駛 能提醒司機
    這款安全帶具備心臟功能檢測。   汽車安全帶也屬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範疇了。據外媒近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西班牙生物力學研究所與多家公司聯合研製出一款高科技安全帶以及座椅套,可以提醒司機勿要在開車時睡著。數據表明,疲勞駕駛已經成為最大的馬路殺手之一,1/3嚴重車禍都是司機疲勞駕駛所致。   這款安全帶有內置傳感器,可監控司機心跳。而汽車座椅套則可監視司機的呼吸頻率。
  • 無人駕駛等人工智慧技術是否一定需要5G的支持
    首先,無人駕駛、智能家居和遠程醫療等智能化應用一定要有一個完善的場景支撐,其中網絡通信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所以在5G時代,人工智慧會迎來一個新的發展契機,藉助於5G通信網絡,很多人工智慧產品也可以明顯拓展其自身的應用場景邊界。
  • 2020無人駕駛十大創新案例
    馭勢科技無人解決方案由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無人物流車和一套功能強大的雲端智能運營管理系統構成。無人物流車內搭載一款全功能智能駕駛控制器,可通過聯合部署在車身周圍的雷射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多類傳感器的感知數據,結合無人駕駛核心算法,實現在多種複雜工廠環境下的無人駕駛。
  • 王飛躍:「平行駕駛」是無人車上路的安全高效智能途徑!
    一方面,Agent技術自底向上地為解決新的分布式應用問題提供了有效途徑;另一方面,Agent技術通過對真實系統的元素建模、組合、計算,為全面準確地研究分布計算系統的特點提供了合理的概念模型。這一技術的出現,加上早期在NASA/RPI空間探索智慧機器人系統中心圍繞智慧機器人、太空移動無人機器人以及無人車的研究展開的大量工作經驗,讓王飛躍萌生了「平行駕駛」的想法。
  • 清華大學圖書館啟用無人駕駛智能小車還書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鄧景康在啟用儀式上表示,今天啟用的智能小車,把智能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和圖書館的日常業務工作有效結合起來,提升了圖書館日常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鄧景康 清華大學圖書館副館長範愛紅介紹,這輛可愛的無人駕駛智能小車由智行者公司與清華大學圖書館合作開發,將用於清華大學日常的圖書通還任務,代替人工送還圖書。今年三月已經進行了載書測試,後又多次進行了測試調整,現已具備正常的運送條件。
  • 智能穿戴設備有哪些_智能穿戴產品品牌排行
    智能穿戴設備概述   智能穿戴設備是應用穿戴式技術對日常穿戴進行智能化設計、開發出可以穿戴的設備的總稱,如手錶、手環、眼鏡、服飾等。穿戴式智能設備擁有多年的發展歷史,思想和雛形在20世紀60年代即已出現,而具備可穿戴式智能設備形態的設備則於70-80年代出現。
  • 2014展望:從4K顯示到智能汽車四大革命(全文)_液晶顯示器應用技術...
    比如4K顯示設備本屆CES異軍突起;比如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技術等領航汽車發展走向前端與消費者見面;比如可穿戴設備如雨後春筍般鎖定在我們的手腕兒、頭部等可以以前沒有被科技佔領的部位;比如無論是胸罩還是戰鬥機、汽車零部件都能通過3D列印來實現的全新列印技術……    這就是讓我們垂涎欲滴的未來生活嗎?或許吧。
  • 智能可穿戴技術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活動徵文通知
    為促進我國智能可穿戴行業學術交流,軍民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思路及技術實現途徑,推動行業更快更好地發展,由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主辦,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智能可穿戴技術專業委員會和輕兵器雜誌社共同承辦的「2020年智能可穿戴技術學術論壇」擬於2020年10月在北京召開(活動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 國聯礦業:與中信重工合作打造環保智能礦山
    國聯礦業:與中信重工合作打造環保智能礦山 9月28日下午,河南國聯礦業有限公司與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在鄭州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表示將聯合打造每小時生產5000噸砂石骨料生產線等設備,並將開展智能控制和物聯網系統建設工程,為國聯礦業的生產線裝上「智能大腦」,共同打造業界首個安全
  • 如何讓「高冷」的人工智慧技術溫暖起來
    近日,小編聽見有人用「高冷」這個詞來形容人工智慧技術,暫不說這個形容貼不貼切,就想先了解一下為什麼會這樣形容它。不可否認,經過最新人工智慧技術研發出的產品是比較貴的,但是,大家對於這點完全不用擔心,因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就是為了服務大眾的,相信在未來,人們對於科技產品的花費是可以支付得起的,因為人工智慧不只是會縮減你的錢包,它在給你帶來更新奇的體驗的同時還會讓你的生活環境發生很大的改變。「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
  • 中國十大人工智慧公司排行榜
    利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深度學習架構、機器視覺、生物智能識別等人工智慧算法、無媒介支付等核心技術,在自動駕駛、智慧機器人、生物智能、AI晶片,智能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安防、智能教育、軍工等領域都有深入布局,居行業領導地位。   發展至今,深蘭科技已在歐洲、美國、澳洲等多地設立區域總部和分支研發機構,國際銷售網絡覆蓋全球17個國家。
  • 智能駕駛 改變未來 第二屆全球自動駕駛論壇圓滿落幕
    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楊殿閣:不僅僅是汽車產業的變革,未來交通體系的重構,特別是隨著未來無人駕駛的實現,汽車的使用方式,交通法規、交通管理、交通基礎建設,甚至交通相關道德準則都在發生改變,不僅僅是汽車產業將發生巨變,整個未來交通出行服務體系都需要被重構。
  • 第三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規則發布 無人駕駛越野賽增設極限挑戰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規則發布會了解到,本屆賽事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需求變化,分別在組別設置、測試場景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改進與完善,比賽將更貼近實際生活中的出行場景。3月29日,第三屆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規則發布現場(央廣網記者褚夫晴攝)據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規則委員會主任鄧偉文介紹,本屆賽事在組別方面,設置了無人駕駛組、信息安全組和虛擬場景組,將以往兩屆賽事設置的智能輔助組改設為示範體驗項目,重點測試參賽車輛的識別、分析、決策和控制等各項功能。
  • 奔馳攜諾基亞 打造無人駕駛車智能地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洋】 據美國《汽車新聞》9月11日報導,德國汽車製造商奔馳近日與手機生產商諾基亞合作,共同研發用於連接車輛的智能地圖,這項技術最終將用於無人駕駛汽車。奔馳近日與諾基亞合作研發連接車輛的智能地圖,該技術最終將用於無人駕駛車智能地圖來自諾基亞HERE,一款雲技術地圖與定位服務軟體。
  • 2018人工智慧未來企業排行榜
    35雲從科技人臉識別及計算機視覺36Roadstar.ai無人駕駛系統研發37地平線機器人嵌入式人工智慧和系統級解決方案38景馳科技無人車技術39雲知聲物聯網人工智慧服務40達闥科技雲端智慧機器人41盛開互動視覺識別和人工智慧技術42優必選科技智能家庭機器人研發43閱面科技深度學習和嵌入式視覺44玻森數據中文自然語言分析雲服務45臻迪智能工業級無人機及機器人開發46朗鏡科技機器深度學習與眾包服務47Geek
  • 蘇州相城區發布智能駕駛「上路計劃」,福特開放自動駕駛汽車數據集
    2020年2月,發改委、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國家部委聯合印發了《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代表我國智能汽車頂層設計出爐,戰略提出要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 圖森未來聯合中科院自動化所成立「智能駕駛聯合實驗室」
    近日,圖森未來宣布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共同成立「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圖森未來智能駕駛聯合實驗室」,雙方將在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商業應用等眾多領域開展深入合作,並積極推動計算機視覺技術在無人駕駛中的開發和研究,實現科技成果轉化
  • 師從李德毅、李克強,清華無人車領隊張新鈺詳解智能駕駛進程、關鍵...
    負責人,張新鈺在2016年帶領車隊拿下「中國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城市賽段亞軍,雖然與冠軍失之交臂,但這也是對他數十年智能駕駛研究成果的證明。後來,汽車安全性能越來越受到重視,無論是被動安全還是主動安全,都有不斷進行探索的先驅。隨著汽車電子、通訊技術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汽車儼然要成為下一代的移動終端。智能駕駛也在這一進程中不斷發展。也許我們對開始於美國莫哈韋沙漠的DARPA無人車挑戰賽已經很熟悉了,很多人都將這一賽事視作無人駕駛人才的「搖籃」,但殊不知,關於無人駕駛,其研發在世界範圍內已有很長的歷史。
  • 加拿大公司推出臂帶式控制器_其他智能電子_智能穿戴新聞...
    [中關村在線可穿戴頻道原創]如果你還在用滑鼠操作電腦,你就out了。據外媒報導,加拿大的Thalmic Labs公司研製出了一款名為「Myo」的臂帶式智能控制器。用戶佩戴這款控制器後可以用手勢操控電腦,十分方便。    Myo搭載了運動傳感器與藍牙4.0模塊,可以通過藍牙與電腦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