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安全帶能預防疲勞駕駛 能提醒司機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智能可穿戴安全帶能預防疲勞駕駛

  這款安全帶具備心臟功能檢測。

  汽車安全帶也屬於智能可穿戴設備範疇了。據外媒近日報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西班牙生物力學研究所與多家公司聯合研製出一款高科技安全帶以及座椅套,可以提醒司機勿要在開車時睡著。數據表明,疲勞駕駛已經成為最大的馬路殺手之一,1/3嚴重車禍都是司機疲勞駕駛所致。

  這款安全帶有內置傳感器,可監控司機心跳。而汽車座椅套則可監視司機的呼吸頻率。車載電腦可分析安全帶和座椅套提供的數據,自動過濾掉汽車噪音和司機正常活動產生的聲音,進而判斷司機是否正要睡著。然而,離正式應用還有段距離——這套名為HARKEN的系統只能發出聲音警報,提示司機靠邊停車。但是隨著汽車自動技術的發展,最終這套系統將可以幫助汽車減速停車。這款安全系統獲得歐盟的大力支持。HARKEN系統已經在封閉公路上進行測試,但還未在真實世界中經過檢測。

  此外,HARKEN系統也可對有心臟病的老年司機發出警告,以防他們心臟病發作。在澳大利亞,過去5年間,65歲司機死亡率增長了5%。而在同期內,其他年齡段司機死亡率都在大幅下降。

相關焦點

  • 智能安全帶防駕駛疲勞?
    前面有一期用品新科技欄目為大家介紹了一款充氣安全帶的新科技,作為汽車內最與駕駛者接近,也最簡單有效保證駕駛者安全的安全帶,也更多的被重視,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新科技,就是最近由歐洲公司和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正在研發的智能安全駕駛技術。
  • 用品新科技(8):智能安全帶防駕駛疲勞?
    前面有一期用品新科技欄目為大家介紹了一款充氣安全帶的新科技,作為汽車內最與駕駛者接近,也最簡單有效保證駕駛者安全的安全帶,也更多的被重視,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新科技,就是最近歐盟在研究的智能安全帶技術。
  • 防瞌睡智能安全帶:可以緩解但無法根除疲勞駕駛問題
    根據歐盟的統計數據,在歐洲每年大約有12.5萬人因為車禍而受傷或死亡,其中的8.3%是由於疲勞駕駛造成的。在致死的車禍中,疲勞駕駛所佔的比率高達20%-30%。除了造成人員傷亡,疲勞駕駛也會造成經濟損失。據歐盟統計,每年因疲勞駕駛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億-240億歐元。
  • 警方提醒:秋季易犯困,請勿疲勞駕駛,確保行車安全!
    研究顯示,連續駕駛4小時後司機操作失誤機率增加!:疲勞駕駛讓駕駛人判斷能力下降、反應遲鈍。駕駛人處於輕微疲勞時,會出現換檔不及時、不準確的情況;駕駛人處於中度疲勞時,操作動作呆滯,有時甚至會忘記自己的操作;駕駛人處於重度疲勞時,往往會下意識操作或出現短時間睡眠現象,嚴重時會失去對車輛的控制能力
  • 讓老司機的駕駛之路安全到極致,一款能AR實景導航的車載導航儀
    因為人們的不規範駕駛和車禍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僥倖心理,致使觸目驚心的車禍一再發生,給無數的家庭帶去了無盡的傷痛。俗話說,上路三分險,我們可能無法預測意外的發生,但卻可以儘可能減少意外發生的機率,在安全駕駛上更進一步,為自己和家庭負起責任。
  • 深圳市易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於ADAS技術的危險品車輛駕駛安全...
    以司機駕駛行為為例,司機的超速、疲勞駕駛、偏道行駛、急加速減速、駕駛過程中打電話等行為,都應該以量化的形式來管理,以衡量司機的駕駛習慣,即明確要求速度超過多少是超速,駕駛時間多長屬於疲勞駕駛,車輛偏離道路多少即為偏離,等等。這樣做的目的除過能便於管理,更重要的是為公司的司機標準化管理奠定了基礎。促進公司對司機管理的標準化進程,利於公司的規模化效應釋放。
  • 基於MM908E625和Low-G的汽車駕駛狀態(疲勞駕駛)監
    我國新的《道路交通法》中,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也明文規定了對駕駛速度、連續駕駛時間等。國外一些交通運輸發達國家也制定這方面的國家統一法規。疲勞駕駛是公路汽車駕駛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隱形殺手」,據相關統計,從交通事故的大量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結論認為:開車人因疲勞駕駛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約佔交通事故總數的20%。
  • 疲勞駕駛預警gogo850 春節自駕回家平安行
    但對於遠在省外的自駕朋友,有關業內專家提醒,十幾小時的長途駕車路程中,不但要預防生理性疲勞,還要提防心理性疲勞,以避免事故意外發生。駕駛員在連續加強作業後所出現的生理、心理功能,以及駕駛操作效率暫時下降的現象,醫學上稱作「駕駛疲勞」。陳永平進一步說,心理性疲勞主要是指,由於長期重複單調作業而產生的厭倦感,可導致駕駛員的大腦皮層的覺醒水平下降,從而產生頭腦不清醒、昏昏欲睡的「公路催眠現象」。藉由專家的解釋,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因為疲勞駕駛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往往以發在「返鄉」的高速公路上了。
  • 教育整頓·治庸·便民丨案例警示:司機疲勞駕駛撞向護欄,幸好系了...
    教育整頓·治庸·便民丨案例警示:司機疲勞駕駛撞向護欄,幸好系了安全帶人沒事 2021-01-16 16: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深圳一泥頭車撞橋墩,都是疲勞駕駛惹的禍!
    15時25分事故現場清理完畢解除交通管制經查,肇事泥頭車為空車,車屬單位為天潤土石方工程有限公司,司機涉嫌疲勞駕駛,現場無人員被困、傷亡。經訊問,肇事司機王某當即承認,造成事故的原因是因為他開車時太疲勞,迷迷糊糊打瞌睡,發現危險時採取措施不及。據肇事司機王某交代,事故發生前,因為幹了兩份工作,他已經連續工作了10多小時。因疲勞駕駛致人死亡,司機王某的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之規定,涉嫌交通肇事罪。
  • Impecca頭帶:分析腦電波,防止疲勞駕駛
    多年來,我們也看到了許多的警報系統,包括可以追蹤司機眼睛閉合率的EyeAlert駕駛員疲勞監控,還有奧迪研究安裝在汽車座椅上的心率監視器。Impecca Alert Band預警帶則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它是通過檢測大腦活動,在司機開始疲憊,情況變得危險之前,發出警告,這樣就可以給用戶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件事情:停下來休息一會兒。
  • 一款能讓你遠離車禍的帽子,長途司機必備,帶上它開車不再瞌睡
    一款能讓你遠離車禍的帽子,長途司機必備,帶上它開車不再瞌睡在公路上的汽車增加,每年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數都在增加,因此,酒後駕駛以外,回來和疲勞駕駛引起的事故增加,有時一天的班,車回家的路上,容易疲勞,容易相遇的堵塞區間回來,這是導致事故的發生了
  • 不換車也能享受輔助駕駛功能?MINIEYE AI防碰儀體驗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除了汽車前裝的智能駕駛系統,其實在汽車後裝市場,同樣有許多科技含量十足的選裝工具。最近筆者入手了一款MINIEYE AI防碰儀,作為一款專業的消費級車載安全駕駛輔助產品,在實際的駕駛出行安全上又會帶來哪些不一樣的表現呢?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
  • 金華推出防疲勞駕駛「神器」 路邊安裝自動噴頭
    不過,這幾天,陳師傅倒挺興奮——因為金華高速交警支隊四大隊推了一款防疲勞駕駛「神器」:防疲勞自動噴淋裝置。這個裝置,說白了,就是在高速路左側路肩上安裝了幾隻能夠自動噴淋的噴頭。一旦有大貨車或者大客車經過,與裝置配套的紅外對射感應器感應到汽車後,噴頭就會自動噴出一股水柱,灑向駕駛室。既能防暑降溫,又能提醒司機注意。
  • 長時間駕駛容易造成疲勞駕駛, 那能不能在服務區停車睡覺呢?
    這個話題有問題,肯定能睡覺,好多服務區都設有賓館旅店了,不讓睡覺用來幹嘛的?高速過路費收的是超時費用,按時速低於六十收的。作為收費公路,駕車者從上高速開始已經計費,既已收費,就應得到相應的服務,包括暢通的車流、平整的路面、加油點、車輛維修點、休息場所、餐飲場所、衛生場所等等,既然交費了,相應的駕乘人員也有得到打尖或休息的權利,這對交通安全也是一種利好
  • 「小心疲勞 車道偏離」 而事故就在下一秒發生了~
    都能感覺到這位駕駛人的困意眼皮一直在互相打架可以說這輛車已經進入到「無人駕駛」的狀態了直到車輛撞到行人司機才恍然驚醒但為時已晚在這裡再次跟大家介紹一下太原交警綜改大隊的車輛主動安全智能防控系統這一系統是由車輛上的探頭,司機佩戴的帽子、手環,以及設置在交警隊和運輸企業的後臺系統組成。
  • 高德地圖獨家攜手東方時尚駕駛學校 共推「安全駕駛季」活動
    五大實用功能 高德地圖全面提升駕駛安全 如今的手機地圖可不只是能夠導航,還是提高各位車主駕駛安全性的一大「神器」。在高德地圖中,就擁有路口實景圖、動態導航、電子眼監測、智能語音、躲避限行等多個提高駕駛安全性的實用功能。
  • 愛馬仕、LV爭寵智能可穿戴
    「智能可穿戴設備,剛剛興起的時候,僅在運動、健康、醫療方面作用頗多,可以收集很多人體數據」,Misfit公司執行長導師、投資人及創始人John Sculley公開表示,但現在可穿戴設備要給用戶帶來更多的實際價值,比如安全、身份認證、控制等,目的是讓用戶更依賴,更願意佩戴與使用。
  • 兒童安全座椅賦能,極致安全是關鍵
    除此之外,我最近還添了一個新煩惱,那就是未來帶娃出行的安全問題,為此,我特意諮詢了身邊熟悉的寶爸寶媽,在他們的強烈推薦下,我鎖定了WEY VV6這輛極致安全的家庭首選座駕。 因此,我對新車的智能配置有著較高的要求,在這方面,還好VV6早有準備,其配備了ACC自適應巡航、車道居中保持、併線輔助、開門預警、可識別車輛/行人/自行車的AEB主動剎車等數十項安全裝備,為出行護航。
  • 男子不肯系安全帶還打傷司機後被滴滴永久封禁!吵翻了!
    近日,一名網約車司機接到訂單。男乘客上車後,司機按規定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帶,遭到乘客拒絕。 司機:你好,請系好安全帶,我們出發啦! 乘客:你先開,這一段又沒有(監控)拍照。 行駛一段後,司機再次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