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pecca頭帶:分析腦電波,防止疲勞駕駛

2020-12-14 雷鋒網

當司機在路上充滿睡意時,一般會打開窗戶、調大收音機的音量。多年來,我們也看到了許多的警報系統,包括可以追蹤司機眼睛閉合率的EyeAlert駕駛員疲勞監控,還有奧迪研究安裝在汽車座椅上的心率監視器。Impecca Alert Band預警帶則採用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它是通過檢測大腦活動,在司機開始疲憊,情況變得危險之前,發出警告,這樣就可以給用戶更多的時間來做一件事情:停下來休息一會兒。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之前介紹過的InterAxon Muse和MeloMind頭戴設備分別是以幫助用戶放鬆為重點,而Alert Band是一種可穿戴腦電圖(EEG)設備,可以監視一個司機大腦疲勞跡象的腦電波活動,在佩戴者開始打瞌睡時發出警報。

Alert Band本身重量比較輕,且設計為可長時間佩戴,靠著用戶額頭的傳感器會通過藍牙4.0連接到手機,充一次電可以使用20個小時。

連接上手機後,通過頭箍搜集到的數據會被轉換成一個範圍0-100的評估值,0表示駕駛員完全清醒,高於80則表示疲勞程度達到一個危險水平,不利於繼續駕駛,應該立即休息。

該設備還可以在疲勞達到一定程度時,將實時通知和警告傳給親朋好友。

Alert Band預計今年5月發售,價格定在249.99美元。

via gizmag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Muse頭帶評測:追蹤腦波活動的「神器」
    不過更為強大的增強現實技術當屬腦電波感應與控制,這種技術能夠讓用戶簡單地通過腦波就能控制眼前或千裡之外的設備,儘管這種技術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但市面上已經出現了此類產品——Muse腦波頭帶(以下簡稱「Muse頭帶」)。Muse頭帶由加拿大初創企業InteraXon研製,這款在今年的CES消費電子大展上亮相的可穿戴產品目前已正式上市,零售價為300美元(約合人民幣1837元)。
  • 周煒:疲勞駕駛監測預警技術路線的思考
    在疲勞狀態下駕駛車輛稱之為疲勞駕駛。疲勞後,駕駛員的生理發生變化並影響駕駛行為,表現為感知機能弱化、注意力下降、駕駛操作行為失調、反應時間延長,易造成判斷錯誤和操作失誤,極易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通過計算機視覺技術,對駕駛PERCLOS值、閉眼時間、眨眼頻率、打哈氣等有關參數進行分析判斷。該方法需要定位駕駛員臉部,駕駛員各種動作導致無法準確定位,產生誤報漏報,同時個體差異性也使得指標限值難以確定。二是基於生理指標的監測方法。通過接觸式設備採集駕駛的腦電信號、心電信號、肌電信號、心率等,結合醫學數據進行分析判斷。
  • 智能安全帶防駕駛疲勞?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最近研發了一款能夠監測駕駛者狀態的智能安全帶,在安全帶上加裝可感應心電圖的感測器,一旦感測到駕駛要睡著了,就會發出警告。如果呼叫不醒駕駛者,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研究團隊設計此時汽車會自動切換到巡航模式,以自動防撞與防偏離車道系統來讓駕駛不至於會發生重大車禍。
  • 智能頭帶:給大腦做Spa,分分鐘讓你放鬆
    編者按:可穿戴產品層出不窮,這不,智能頭帶也來了。   試想一個這樣的場景:你身處於喧囂吵鬧的辦公室中,用藍牙將智能頭帶與手機連接,然後佩戴頭帶,並且調整至合適的檔位。打開手機中的APP,閉上眼睛,花上短短的三分鐘,讓頭帶引領著你進行聚焦注意力的訓練。
  • 天津推廣應用疲勞駕駛「電子警察」
    新華社天津4月9日電(記者宋瑞、李鯤)疲勞駕駛危害大,但隱蔽性強、監管難。在天津,一個個擁有「火眼金睛」和「超級大腦」的疲勞駕駛「電子警察」陸續上崗。  這款由天津市公安交管部門研發的疲勞駕駛監管系統,正在天津境內重點國省道、高速公路逐步推廣應用,通過互聯互通的各類大數據採集與分析,能夠實現對車輛行駛時間、休息時間的掌握,進而分析出駕駛員是否存在疲勞駕駛交通違法行為。
  • 疲勞駕駛交通違法行為取證技術指南
    、結合詢問有關人員的方式,對機動車駕駛人涉嫌疲勞駕駛交通違法行為開展調查取證; b) 監控平臺取證:通過提取、分析動態監控平臺的數據記錄,對機動車駕駛人涉嫌疲勞駕駛交通違法行為開展調查取證。
  • 用品新科技(8):智能安全帶防駕駛疲勞?
    HARKEN計劃正是一個研究防止駕駛者開車睡著的研究團隊,在首頁上直指其研究目的,「想不想要一個開車打瞌睡的警報器?HARKEN 介紹這套系統中的工作原理來自於人體生理學:當人們逐漸入睡的時候,心跳和呼吸都會逐漸減緩,瓦倫西亞生物力學研究所的Jose Solaz表示,心跳和呼吸速率是否減緩是判斷是否疲勞駕駛的很好的依據
  • 防疲勞駕駛「神器」來了!車主:醒腦又提神!
    近日,全國發生多起因疲勞駕駛引發的重大交通事故 造成較大人員傷亡 實在令人惋惜痛心針對疲勞駕駛道路交通事故最主要的誘因之一疲勞駕駛的危害駕駛人疲勞時,會出現視線模糊、腰酸背疼、動作呆板、手腳發脹或有精力不集中、反應遲鈍、思考不周全、精神渙散、焦慮、急躁等現象;
  • 「新緊箍」:可以讀懂腦電波的智能穿戴設備
    神經相互作用時,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放電,放出的電通過腦電波技術(醫學上稱為腦電圖)便可測量到相關數據。同時,不同的神經活動會產生不同的腦波模式,不同的腦波模式又會發出不同振幅和頻率的腦電波,即表現為不同的大腦思維狀態。例如,當腦波位於12到30Hz之間時,即Beta波,表示大腦正處於專注狀態;當腦波在8到12Hz時,即Alpha波,表明大腦正處於平靜放鬆的狀態。
  • 一個可以檢測疲勞的智能帽子SmartCap
    據外媒報導,SmartCap看上去可能和普通棒球帽沒什麼區別,但它所具備的腦電波技術可以對工人的疲勞程度發出提醒,並計算工作的危險程度。一個可以檢測疲勞的智能帽子SmartCap(圖片來自騰訊)    SmartCap配備了一套腦電圖系統,可持續追蹤佩戴者的腦電波,比如礦工、卡車司機和機械操作員。
  • 腦電波也能控制汽車!這4個汽車科技,刷新了我的認知
    「腦電波控制車輛」、「充電9分鐘,續航201公裡」......這些一定能刷新你對汽車科技的認知,一起往下看。日產IMx Concept,腦電波控制車輛日產IMx Concept概念車定位於一款小型跨界SUV,作為一款純電動汽車,它的最大輸出功率可達435馬力,峰值扭矩700牛米,綜合續航裡程達到600公裡。
  • 腦電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近期看到一篇作者陽光寫的《腦波控制萬物 一次奇幻的揭秘腦科學之旅》文章,裡面列舉了腦電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供參考。導讀: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觸角的延伸,大腦——這個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正逐漸展現出其更新奇的一面。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訪問一家腦電波高科技應用公司時,通過腦電波的測試和體驗,揭開了一部分腦電波如何指揮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腦電波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人機互動的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
  • 基於腦電的駕駛疲勞檢測系統設計與實現,包括原理圖、電路圖等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署的統計,在美國的公路上,每年由於司機在駕駛過程中跌入睡眠狀態而導致大約10萬起交通事故,約有1500起直接導致人員死亡,7.1萬起導致人員傷害。在歐洲的情況也大致相同,如在德國境內的高速公路上25%導致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都是由疲勞駕駛引起的。根據中國交通部的統計,我國48%的車禍由駕駛員疲勞駕駛引起,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十萬美元。
  • 警方提醒:秋季易犯困,請勿疲勞駕駛,確保行車安全!
    疲勞對駕駛人的注意、感知、判斷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伴隨而來的是駕車時出現視線模糊、動作呆板、反應遲鈍甚至短暫睡眠等狀況,嚴重時會失去對車輛的控制能力,發生嚴重交通事故。☞ 駕駛人疲勞駕駛引發交通事故一輛中巴車在遇到前方車輛時,未採取任何避讓措施
  • 騰訊新黑科技提神醒腦 專治疲勞駕駛
    酒後駕駛 、超速駕駛和疲勞駕駛是最容易出事故的三大危險駕駛行為。「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其實不難,難的是防範始料未及的情況,比如殺傷力穩居前排的——疲勞駕駛。近年來,高配版的豪車應用了各種輔助駕駛的技術來應對這些情況,比如主動剎車系統、車道偏離預警、駕駛員監測系統(DMS)等等,大大提升了駕駛途中的安全性。(羨慕臉)如果你沒有高配置的豪車,別難過!自己動手,你也可以擁有豪車配置的駕駛員疲勞監測儀器。
  • 駕駛飛機不用手:科研人員測試用腦電波開飛機
    駕駛飛機不用手:科研人員測試用腦電波開飛機 2014-09-14 11:04:02   中新網9月14日電 人類以後也許只需利用大腦意志就能駕駛飛機,而不必再動手操作了。據外媒報導,德國慕尼黑理工大學及柏林理工大學科研人員研製出一個連接腦電波儀器(EEG)的裝置,讓人戴著就能憑著大腦意志控制飛機。  本月9日,測試人員戴著這個高科技裝置,成功在模擬機艙中完成模擬飛行。
  • 基於MM908E625和Low-G的汽車駕駛狀態(疲勞駕駛)監
    我國新的《道路交通法》中,為維護道路交通安全,也明文規定了對駕駛速度、連續駕駛時間等。國外一些交通運輸發達國家也制定這方面的國家統一法規。疲勞駕駛是公路汽車駕駛特別是高速公路上的「隱形殺手」,據相關統計,從交通事故的大量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結論認為:開車人因疲勞駕駛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約佔交通事故總數的20%。
  • 「健康英語」「疲勞駕駛」用英文怎麼說?如何緩解駕駛中的疲勞?
    如果你這個夏天有駕車的出行計劃,就要小心疲勞駕駛的問題哦。疲勞駕駛是由於開車過程中的單調乏味引起的恍惚、瞌睡。【如何緩解疲勞駕駛】1.Sing.唱歌你還有什麼緩解疲勞駕駛的小妙招麼?
  • 利用腦電波,是福還是禍
    他們擔心,一旦被黑客控制腦電波,個人的財產、信用等方面將受到侵犯。用腦電波竊取密碼「不划算」研究人員首先讓參與研究的12名受試者佩戴EEG設備,按要求在一個文本框中輸入一系列隨機的PIN碼和密碼,模擬登錄行為。然後研究人員對受試者打字時對應的腦電波發起惡意程序攻擊。
  • 腦電波控制汽車?看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利用腦電波信號控制汽車,讓「意念控制」變成了現實。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利用腦電波信號控制汽車  南開大學研究人員張昭(音譯)向路透社介紹稱,這種感應設備由16個傳感器組成,可捕捉駕駛者大腦的腦電波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