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021-02-15 大數據實驗室

近期看到一篇作者陽光寫的《腦波控制萬物 一次奇幻的揭秘腦科學之旅》文章,裡面列舉了腦電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供參考。

導讀: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觸角的延伸,大腦——這個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正逐漸展現出其更新奇的一面。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訪問一家腦電波高科技應用公司時,通過腦電波的測試和體驗,揭開了一部分腦電波如何指揮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腦電波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人機互動的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


日前,我剛剛訪問了一家可以利用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的高科技公司。在一座大樓三層的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裡,當我戴上專用的腦電波採集器時,屏住呼吸,試圖用意念讓那個瘋狂旋轉的小機器人「停下來」時,它居然真的停住了!


在此之前,它一直在瘋狂向右旋轉,顯示我是一個擅長形象思維的「右腦偏側者」;當我頭腦中努力讓它向左旋轉時,小機器人也極其「艱難」地往左轉了幾下;更多的時候,它在前後躊躇,顯示我在思考;當它幾乎快靜止不動時,我的思考幾乎也停滯了。


(國內一家高科技公司發明的腦電波控制機器人,當人、機用網際網路雲技術實現交互時,它也能按照人的意念行動)


腦電波控制萬物!?


早在1924年,德國一個小診所的私人醫生漢斯•貝格爾(Hans Berger)將兩個連著電線的金屬片,分別放在病人的前額和後腦時,電流計上出現了一條清晰的曲線變化,大腦中的電流得以第一次被人類發現。這股電流即非來自心臟,也不是皮膚表面,而是人的大腦。這種用來測量腦電波的方法叫做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簡稱EEG)。貝格爾醫生還將腦電波按頻率進行了分類,如阿爾法(α)、貝塔(β)、西塔(θ)、伽馬(γ)等,對應大腦的不同狀態,如清醒或冥想,熟睡或思考等。



(德國醫生漢斯•貝格爾(Hans Berger),一個世紀之前他最早發現了腦電波,由此打開了科學家們用腦電波辨識、描摹和控制人類意識行為的奧秘之門)


如今,現代的腦電波處理技術已經突破了腦電波這種按頻率波段的分類方式,已經可以採用小波計算技術,作為腦電波的分析計算工具,將腦電波分解為不同的腦狀態數值,我去這家高科技公司就看到了這樣的分類,包括腦能耗、腦惰性、腦疲勞、腦專注、腦記憶加工、腦內斂、左右腦偏測等10多項腦狀態數值。


由於腦電波和人類的行動、意識和情感直接相關,而且整個測量過程對人體不會有任何副作用,因此,腦電波被大量地用於臨床醫學,用以治療從焦慮失眠、多動症、老年痴呆到腦腫瘤、癲癇等各種疾病。計算機科學和腦神經科學的結合,催生了像「神經電生理」這樣的新學科,科學家們用腦電波得以破解越來越多的生命密碼,尤其是人類如何利用腦波(也就是意識)控制自身的行為、控制機器甚至控制其他人。


就在我參觀的這家公司,就見到了這種用腦電波控制的座椅和機器床。患者坐在椅子上,導引自身進入睡眠狀態,座椅就會配合使用者的意念進行變化,直到平鋪開來,變成一張床。而腦電波控制的機器床則能夠幫助一些特殊的患者,如癱瘓在床無法移動自己身體的老人,完全憑藉本人的意念即可自動左右側身、上下抬身等等,緩解了褥瘡症的並發,提高了臥床者身體運動的自由度等。


更神奇的是這樣的腦電波控制是來自於網際網路的雲計算服務,使網際網路變成了每個人大腦的外延組成部分,也被人們用來作為運動控制中樞,睡眠控制中樞等腦皮層控制中樞使用。腦電波指揮著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將人的生命和網際網路融合在一起,網際網路因而成為了人的一個生命器官。可以想像以網際網路的強大計算能力,是可以引發一場人類生命健康模式的變革。


(腦控制沙發座椅,這樣的智能座椅通過網際網路雲技術連接到人腦,同樣可以實現椅子對於人腦意念的理解、判斷和自覺反應,可通過人機的交互學習用於治療失眠焦慮等症狀)


(腦控機器人床。這樣的人工智慧床具能夠幫助無法自主翻身的重症患者(如癱瘓老人)按照病人的自主意念,實現自動翻身、抬身等動作,避免了嚴重褥瘡病症的發生)


你了解自己的「腦健康」和「腦能力」嗎?


關於人類行為的測度和管理,管理學上有一句非常經典的描述:任何一種行為,「如果無法衡量,則無法加以管理,如果無法數據化測量,則無法加以衡量」。現代醫學雖然已經證明大腦才是真正的思考器官,但思考是如何產生的,它依賴什麼樣的規律去運行,一直是一個待解之謎。神經電生理學依靠腦電波這樣的可以測量的數據模型,去追蹤、識別和模擬人腦的意識運行規律,指向了未來人機互動這一最激動人心的科研領域。雖然每個人可能會對自己的血型、星座、性格、氣質和能力等等自我表現特徵會有所了解,但我們對於自己的「腦健康」和「腦能力」又有多少了解呢?


在我訪問的這家公司,我戴上一個專用的腦電波採集器,大腦在配合耳機發送的音樂和指令進行意識活動,大約5、6分鐘後得出了「我」的「腦健康」和「腦能力」分別如下圖:




(我通過腦機接口,獲得雲伺服器經過大數據模型發現之後得出的個人「腦健康」診斷分析報告,在國內,腦健康還沒有像體檢那樣為大眾所熟知)

其中我的「腦耗能」指數515(標準值200)。數值越大,腦能耗越多,其它器官得到的養分就會越少,患病機率就會加大。事實上,我上一周連續熬夜工作,每天晨昏顛倒,的確是「超額用腦」!

我的「睡眠輕重」指數15(標準值20)。數值越小,說明入睡快,睡眠深而多,不易醒。的確我已經快一個禮拜沒有好好睡覺了,這兩天睡眠質量非常好!

我的「腦惰性」指數243(標準值250)。數值越高,說明腦節奏越快,越懶惰。如上所述,我這兩天已經累得不太喜歡用腦思考問題了。

我的「睏倦」指數15(標準值15)。數值越低,說明當下越不睏倦。我測試前剛剛睡足了午覺。

我的「警覺度」指數22(標準值15)。數值越大,說明越緊張和敏感。的確,我是一個非常敏感的人。

我的「內凝」指數32(標準值30)。數值越大,表示抑鬱和焦慮越多。的確,我上周有很多焦慮的事情發生了!

我的「疲勞」指數69(標準值20)。30以上是疲勞過度,40以上是嚴重腦疲勞。這個不用解釋,我的疲勞指數超過標準值三倍還要多,最近我的確太累了!

我的「左右腦偏側」指數48(標準值100)。大於120是左腦型;小於80時偏右腦使用型,偏左腦擅長邏輯,容易快樂或者有某種嚴重依賴的嗜好;偏右腦長於形象思維,易抑鬱。我已經嚴重偏右腦,長年如此。




(同樣通過腦機接口獲得的我個人的「腦能力」報告)

鑑於篇幅所限,我就不再一一對照標準描述我的「腦能力」了。

人、網際網路、機器的聯合會讓人類長生不老嗎?


網際網路時代,人、機器、網際網路已經實現了充分的聯合,那麼從長遠來看,無論是腦波控制的機器人,還是其他人腦交互技術,會對人類有何種影響?


既然網際網路同機器成為了人類生命體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離長生不死又有多遠?腦電波這一承載著人類所有意識活動的信息在人、網際網路上穿梭、存儲,不就意味著你的生命移植到虛擬空間中了嗎?你不就長生不老了嗎?試想一下,網際網路——這個人的外延器官不斷向你提示:你的血管擁堵了多少,你的大腦消耗了多少能量,你的免疫細胞在什麼位置,你的記憶狀態等等,這就像升華了你的生命,代替你感知到了目前人類不能感知的生命體信息。


這家高科技公司所發明的腦控機器人床、機器人椅正是將網際網路作為你大腦的一部分,替你感知身體的不適,然後,替你的大腦發布調節你的體位指令,實現生命體健康的一個縮影。遲早一天,網際網路將學會你的所有認知和情感,即使你死去,你的精神式靈魂也在網際網路上存在。你的感覺存在、思想存在、和其他人的交流存在,能夠和其他人進行交流。這就是科學技術發展,在未來將給人類帶來的現實場景,你做好準備接受它了嗎?

陽光,學者,長期致力於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記錄、觀察與研究,研究領域包括網絡社會、數字媒介和媒介融合等,主要作品有《純粹關係——網絡分享時代的社會交往》、《網絡英雄傳》、《新浪模式》等。

(來源:知乎)


CTP與飛馬培訓第四期(股票、期權程序化交易)

一流技術專家授課

罕見的精品金融IT課程

高級寬客進階必修課程

緊跟技術最新進展,持續受歡迎,一連舉辦四期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腦電波頻率對於修行的影響及其應用
    但很少人了解,這些不同的腦電波頻率,對於我們的生活,和神秘學修行也有著不同的影響。 γGamma 這個腦電波的頻率是在3oHz以上,是頻率最快的腦電波類型。我們對Gamma狀態的了解比其他任何頻率狀態都要少。
  • 用腦電波定製衣服音樂成時髦
    你知道嗎,我們的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每個人的大腦獨一無二,腦電波不僅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理想的生物密碼,它也是實現「意念控制」的神器。專家聲音「刷腦登錄」離現實更進一步「刷腦」的概念,在前幾年便有研究者率先提出,在早年的研究中,科學家已證實腦電波在身份識別上的巨大潛力。最近,西班牙科學家研製出了可錄取腦電波的耳機。
  • 《三體》進入現實!《Nature》子刊發文,將腦電波翻譯成句子,錯誤率...
    策劃&撰寫:韓璐 《三體》中的橋段正在成為現實。 在腦機接口賽道上,此前國內清華大學腦機接口實驗室曾經讓人們成功通過外接設備實現「腦電波打字」,浙大團隊也藉助顱內腦機接口設備讓中風患者控制機械臂做到喝可樂等。
  • BrainLink:腦電波控制儀體驗測試
    在使用過程中,設備可以檢測到用戶腦電波信號的強弱和頻率。而將這類信號反饋到智能行動裝置(如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上,就可以操作配套的應用與遊戲。這款設備採用「頭箍」設計,內側通過一圈魔術貼來調整傳感貼片的位置。佩戴和使用上並不會有太多的步驟和麻煩。
  • 華裔科學家成功解碼腦電波什麼情況 什麼是腦電波有什麼用
    海峽網訊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外科華裔教授Edward Chang研發出一種可將腦電波轉為語音的解碼器。通過解碼與人類下頜、喉頭、嘴唇和舌頭動作,相關的腦電波信號,合成想表達的語言。什麼是腦電波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得方法,大腦在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後形成的。
  • 人類造出的大腦,會自己發出腦電波了?
    文章來源:神經現實我們正處於類器官的潮流中,這些微型器官模型正快速取得令人興奮的新進展,而類腦器官是其中最有趣的一個。腦中以特定頻率發生的動作電位被稱為神經振蕩,或稱腦電波。不同頻率的腦電波與不同的精神狀態有關,例如,深度睡眠時的腦電波就以每秒鐘1-4次的頻率振蕩。腦電波也與不同疾病有關聯,所以,類腦器官要想成為科學家需要的疾病模型,就必須能夠產生腦電波或其他電活動。
  • 什麼是腦電波?意念控制,離我們還有多遠?
    該遊戲方式是:通過佩戴在頭上的傳感器,採集比試者的腦電波信號加以放大(據說是要放大10000倍以上),以此來控制小球的運動,腦電波信號的強弱,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也就不同,於是球就會向弱者的方向滾動。其實這個遊戲主要靠集中注意力來增加腦電波的強度,算是【意念控制】最初級的應用了。
  • 「回車科技」運用腦電波掘金未來
    見習記者張浩呈報導 在炎炎夏日,運用意念就能給自己斟一杯冰鎮啤酒;想看電視,意念一動,電視機自動開啟……這些聽起來像科幻小說的情節,在杭州回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易昊翔看來,卻是未來人類生活中稀鬆平常的場景。
  • 解開「腦電波控制」的虛偽面紗
    如果能夠通過一個設備精準捕捉並破譯腦電波,轉化為具體的控制指令,就可以實現我們期待許久的「意念控制」。這種想像,在很多科幻電影中都有體現。關於腦電波控制,有兩個著名的科幻電影橋段:電影《阿凡達》:在潘多拉星上,下身癱瘓的的前海軍戰士傑克·薩利躺在密封艙中,通過頭上戴著的複雜設備,利用意念操控人造的混血阿凡達。
  • 用腦電波操控機器,科幻電影變現實,腦控技術誕生了!
    用腦電波玩遊戲,相信這是很多小夥伴的夢想,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黑科技只存在電影,不過最近這種技術出現了,根據消息指出在2018年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天津大學神經工程團隊,開發出了全球首套適用於,在軌環境下的腦一機交互系統,通過腦電波採集,實現操控電腦或者機器。
  • 「新緊箍」:可以讀懂腦電波的智能穿戴設備
    神經相互作用時,就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放電,放出的電通過腦電波技術(醫學上稱為腦電圖)便可測量到相關數據。同時,不同的神經活動會產生不同的腦波模式,不同的腦波模式又會發出不同振幅和頻率的腦電波,即表現為不同的大腦思維狀態。例如,當腦波位於12到30Hz之間時,即Beta波,表示大腦正處於專注狀態;當腦波在8到12Hz時,即Alpha波,表明大腦正處於平靜放鬆的狀態。
  • 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
    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時間:2016-12-01 11:04   來源:百度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知道,人腦工作時會產生自己的腦電波,可用電子掃描儀檢測出,至少有四個重要的波段。
  • 腦電波控制汽車?看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利用腦電波信號控制汽車,讓「意念控制」變成了現實。南開大學的研究團隊展示了如何利用腦電波信號控制汽車  南開大學研究人員張昭(音譯)向路透社介紹稱,這種感應設備由16個傳感器組成,可捕捉駕駛者大腦的腦電波信號。
  • 念動力爆發 BrainLink腦電波頭箍評測
    Brainlink意念力頭箍作為由深圳宏智力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一款通過α和β腦電波控制的智能玩具,它可以讓我們通過大腦的腦電波來控制專用的意念力遊戲,讓你在遊戲中科學鍛鍊腦力,並提升專注力。這個三角形的核心模塊可以光,不同顏色代表腦電波不同的狀態。
  • 利用腦電波,是福還是禍
    他們擔心,一旦被黑客控制腦電波,個人的財產、信用等方面將受到侵犯。用腦電波竊取密碼「不划算」研究人員首先讓參與研究的12名受試者佩戴EEG設備,按要求在一個文本框中輸入一系列隨機的PIN碼和密碼,模擬登錄行為。然後研究人員對受試者打字時對應的腦電波發起惡意程序攻擊。
  • 新一代密碼崛起 腦電波與笑臉齊飛
    原標題:新一代密碼崛起 腦電波與笑臉齊飛 當密碼加驗證碼的手段也漸漸土崩瓦解的時候,下一個挺身而出保衛信息安全的接替者正在努力被測試中。   美國賓厄姆頓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報告說,讓志願者閱讀一些常見的縮略詞如FBI或DVD等,同時測量他們大腦中與閱讀和認識詞語有關部位的腦電波,發現即便是讀同一個詞,每個人的腦電波特徵都不一樣,這一點說明腦電波有實用潛力成為密碼。
  • 專家表示——腦電波讀出容易...
    測試腦電波這一在醫療領域和研究領域常用的技術手段,由於科幻電影的炫染總是讓人感覺無比神秘。  那麼什麼是腦電波,它可以被探測解讀嗎?  神經元的活動形成了腦電波  儘管幻想腦部「呲呲」放電會顯得古怪滑稽,但腦電波確實存在。之所以難以察覺,是因為它的強度最高只有200微伏。
  • 2020-2026年全球與中國腦電波控制訓練器行業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
    二、重點企業(二)腦電波控制訓練器產品規格、參數及市場應用c    三、2016-2026年重點企業(二)腦電波控制訓練器產能、產量、產值、價格及毛利率n    四、重點企業(二)公司概況、主營業務及總收入中
  • 專家:腦電波讀出容易,讀懂很難
    但缺點是這種方式操作成本較高,且需要專業人士協助,不能隨時進行,日常生活場景中很難普及。 此外,頭環或頭盔也是獲取腦電波的方式之一。頭環或頭盔的優點在於可以簡單佩戴,持續使用,可以方便地產品化。其缺點是採集信號容易被背景噪音信號幹擾,識別的準確性和效率明顯不如前兩者。
  • 用腦電波打字,速度有多快?
    用腦電波打字,速度有多快?2017-05-17 10:40 來源: 人民日報 通過腦電波進行交流,這種炫酷的技術如今已走下了神壇。臉書的Building 8實驗室與史丹福大學的腦神經專家合作研發的腦電波輸入法技術已獲得初步成果。這一黑科技將為身體殘障無法進行有效交流的病患,提供一種全新的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