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頭環真能判斷注意力是否集中?專家:腦電波讀出容易,讀懂很難

2020-12-14 環球網

腦電波大致分為α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不同的電波對應不同的大腦狀態。儘管不同的腦電波大致有一個代表的方向,但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事實上,腦電信號的破譯工作目前仍是一片「藍海」。

前不久,浙江某小學為學生佩戴「智能頭環」檢測腦電波以判斷其注意力是否集中的事件引發熱議。測試腦電波這一在醫療領域和研究領域常用的技術手段,由於科幻電影的炫染總是讓人感覺無比神秘。

那麼什麼是腦電波,它可以被探測解讀嗎?

神經元的活動形成了腦電波

儘管幻想腦部「呲呲」放電會顯得古怪滑稽,但腦電波確實存在。之所以難以察覺,是因為它的強度最高只有200微伏。

大腦在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後形成了腦電波,突觸後電位的本質是帶電離子在神經突觸的進出。所謂「思想的火花」,正是思考時體內的帶電離子穿過神經細胞膜上的通道(如化學門控通道)留下的「噼啪」聲,以及流過後大腦不同區域的電位差。腦電儀器記錄的正是腦神經細胞的電生理活動在大腦皮層或頭皮表面的總體反映。

一般認為,腦電波大致分為α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不同的電波對應不同的大腦狀態。「腦電波一直存在,但是不同的狀態下不同的波將成為主體,例如合眼的時候,α波會馬上活躍起來。」復旦大學教授黃志力說,而當大腦充滿θ波時,人的意識活動明顯受到抑制,無法進行邏輯思維和推理活動。此時,大腦憑直覺、靈感、想像等接收和傳遞信息。

科學家還發現,人們在覺醒並專注於某一事時,常可見一種頻率較β波更高的γ波,其頻率為30—80赫茲,波幅範圍不定。有假說認為,γ波也許與建立統一的清晰認知有關,通過吸引不同的神經元電路的同步,增強意識、產生注意力。

用腦機接口、電極、頭環均可檢測

「腦電波本身就是電信號,微伏測量確實難,但是檢測完全沒問題,至少實驗室沒問題。」北京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雷霆表示,腦電測量設備的先進性、貼合的緊密程度、測量方法、是否植入等均對是否能夠準確測量腦電波產生影響。

據了解,目前獲得腦電波的方式,有腦機接口、電極貼片、頭環或頭盔等。

通過腦機接口獲取腦電波的方式,理論上獲取效率最高,識別率最好,而且可以長期持續使用,但缺點是需要腦機接口,風險性較大。

電極貼片是一種典型的獲取腦電波的方式,在醫學領域和一些科學實驗場景,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在腦外部貼上密密麻麻電極的場景。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李魯群等在《基於腦電波信號的人體疲勞程度測試模型分析》一文中曾詳細介紹了通過電極貼片獲取腦電波的方式:通過兩個乾電極,將晶片與測試者頭部相連,其中一個乾電極貼於測試者的腦門,另外一個夾在測試者的左耳;然後將生物傳感器與電腦終端相連,晶片將採集到的腦電波信號通過藍牙的方式發送到生物傳感器,電腦終端就會顯示腦電波信號的特徵值。

雖然這種方式比腦機接口的成本低很多,不需要植入,安全性較高,此外,其信號的識別率也比較有保障。但缺點是這種方式操作成本較高,且需要專業人士協助,不能隨時進行,日常生活場景中很難普及。

此外,頭環或頭盔也是獲取腦電波的方式之一。頭環或頭盔的優點在於可以簡單佩戴,持續使用,可以方便地產品化。其缺點是採集信號容易被背景噪音信號幹擾,識別的準確性和效率明顯不如前兩者。

腦電信號的破譯仍是「藍海」

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智慧深邃……人的思維是如此豐富多彩,腦電波又有多個種類和千萬種組合,那麼如何破譯這些信號?

「不同的認知可以根據腦電圖的變化來判斷,但是非常複雜。」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員張運紅表示,儘管不同的腦電波大致有一個代表的方向,但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

李魯群等人為找到司機疲勞程度與腦電波信號的關係,曾建立了一個模型,通過對複雜數據的降噪、重構、建模、擬合等多步處理後,經過多步計算,隨後進行反向驗證,得到相對有一定準確率的計算方法,使得α、β、θ波的特徵值能夠計算,從而得到疲勞狀態的判定表達式,來判斷疲勞與否。

「主要問題是腦電波測得是否準確,數據有沒有價值。」雷霆認為,如果在基礎研究階段沒有得出準確的數學模型,則後續的軟體設計、應用開發都是無本之木。

事實上,腦電信號的破譯工作目前仍是一片「藍海」。「將α、β、θ波的特徵值用於計算,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影響。」張運紅表示,目前科學界並沒有形成指南之類的共識。生物學領域的生命活動基礎仍是未解之謎,將其轉化為數學模型的表達是粗線條的反映,即使腦電波捕捉準確、後續的軟體開發適宜,也無法高度精確地反映思維的現狀。

比如,從西南科技大學李雪飛、許朝進《腦電生物反饋對正常小學生注意力的影響》的論文中可以看到,實驗針對注意力分散的8名五年級小學生,採用腦電生物反饋訓練系統進行為期兩個月的注意力訓練,比較後發現,儘管整體效果有所改善,但存在腦電數據與量表結果不一致的現象。也就是說,腦電數據顯示集中精力,而量表題庫顯示注意力不足。究竟是腦電數據與現實狀況接近,還是主觀題庫更準,目前仍難判斷。

相關連結

調控腦電波有望對認知障礙等進行幹預

記者了解到美國兒科醫學院將腦電波神經反饋訓練作為多動症的幹預手段之一。我國科學家也正在研發一種穿戴式頭盔,希望通過監測、調控腦電波,並結合人工智慧算法,實現可反饋調控的人腦功能輔助增強技術。

這種穿戴式腦功能調控頭盔基於近年來出現的無創式腦刺激調控技術,其原理是:通過柔性電極傳感器,識別腦電波在大腦執行不同任務時的變化,再通過電極組合釋放微弱的電流脈衝刺激,到達大腦的特定區域,改變腦電波的活動,調控大腦神經元細胞的活躍狀態。

研究團隊負責人介紹,這項技術未來有望應用於特種人員的技能訓練和學習記憶能力的快速提升,高壓力環境所致的焦慮緊張情緒的幹預和緩解等。在醫療領域,這項技術有望對兒童多動症、抑鬱症、老年痴呆、失語症、帕金森病等功能異常、肢體運動障礙、認知障礙進行幹預。

通過實驗研究,研究團隊解析出了與注意認知、情緒調控、焦慮、毒癮發作、壓力及癲癇等腦功能障礙相關的特定腦區,希望未來能夠對這些特定腦區實施有效的幹預。但相關負責人也坦言,目前的數據只是部分人群測試的結果,頭盔在大規模推向市場前,還需要針對不同年齡、組別的人群做更多大量雙盲實驗,積累足夠讓人信服的數據。

相關焦點

  • 智能頭環真能判斷注意力是否集中?專家表示——腦電波讀出容易...
    腦電波大致分為α波、β波、γ波、δ波和θ波,不同的電波對應不同的大腦狀態。儘管不同的腦電波大致有一個代表的方向,但實際情況卻複雜得多。事實上,腦電信號的破譯工作目前仍是一片「藍海」。   前不久,浙江某小學為學生佩戴「智能頭環」檢測腦電波以判斷其注意力是否集中的事件引發熱議。
  • 智能頭環真能判斷注意力是否集中?專家表示
    前不久,浙江某小學為學生佩戴「智能頭環」檢測腦電波以判斷其注意力是否集中的事件引發熱議。測試腦電波這一在醫療領域和研究領域常用的技術手段,由於科幻電影的炫染總是讓人感覺無比神秘。那麼什麼是腦電波,它可以被探測解讀嗎?
  • 意念控制頭環:用腦電波來操控智能家居 4股受益
    全球首個城市級VR產業規劃啟動 6股有戲   =====閱讀全文=====  至誠網(www.zhicheng.com)3月7日訊  意念控制頭環:用腦電波來操控智能家居  大腦是人類最神秘的部位。
  • 頭環Melon通過監測腦電波告訴你何時精力最集中
    Melon這款頭環可以在你進行各種日常活動時,利用腦電圖來分析你的腦部活動,告訴你在哪個時段或者做什麼事情時你的注意力最集中。  Melon 還有一個配套的手機應用,頭環可以通過藍牙同手機互聯,及時保存上傳數據進行規整分析。
  • 起底BrainCo:腦機頭環之外的「意念」控制野心
    近日,金華一所學校,採用了專門檢測腦電波的BrainCo頭環,上課的時候戴在小學生的頭上,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APP同步監測學生上課注意力狀態。相關輿論發酵之後,金華市教育局立即責令相關學校停用該款頭環。
  • 戀童癖還沒確認要帶電子腳鐐,校園內的孩子們卻先被伺候上了頭環? |關注
    浙江金華一所學校,採用了專門檢測腦電波的頭環,上課的時候戴在小學生的頭上,老師和家長可以通過APP同步監測學生上課的時候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學生帶上頭環後,傳感器便會通過三個電極檢測到佩戴者的腦電波,從而評判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並打分——上課專注就亮紅燈,上課走神就會亮藍燈,接觸不良或者沒聯網就亮白燈。同時,「注意力分數」會像考試成績排名一樣,以每10分鐘一次的頻率被發到老師電腦和家長微信群裡,以供他們掌控孩子的上課狀態「好不好」。
  • 腦電波可以控制意念!未來可期!
    某節目現場,在舞臺中央的道具桌上,擺放著一些氣球和3個頭環。有兩位嘉賓做的事情很簡單,即通過腦控裝置引爆氣球。頭環的使用效果因人而異,腦力越好,進入狀態越迅速,也會越快地引爆氣球。嘉賓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嗎?
  • 「新緊箍」:可以讀懂腦電波的智能穿戴設備
    而如今,如何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傳感器,對大腦所發射出的腦電波進行接收、翻譯、解讀,已經成為人類對大腦開發過程的主要研發方向,這也將是人類更好地研究和對接人工智慧的入口通道。  作為世界該領域的先驅者,美國神念科技(NeursSky)率先將腦機接口技術帶出實驗室,帶進了大眾視野。但其技術尚不能檢測到人們思維的具體內容,還只是停留於思維的狀態。
  • 戴上「頭環」防走神,學校為什麼總是成為AI濫用重災區?
    近日,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孝順鎮中心小學採用一種腦機接口頭環,可檢測腦電波,給學生上課和寫作業時的注意力集中情況打分,實時傳輸到老師電腦上,並像考試排名一樣發到家長群裡的事情,又再度引起人們對於「技術+教育」廣泛質疑。隨後,金東區教育局稱已責令學校暫停使用,並讓全區學校進行自查。
  • 小學生戴頭環監測注意力引爭議 合作機構這樣回應
    紅星新聞此前報導:浙江小學生頭戴「緊箍」被猛批不人道 涉事公司喊冤:老師只能看到群體平均值近日,浙江金華一小學在教學中因使用一款名為「賦思」的腦機接口頭環設備引發爭議。據介紹,該設備可以檢測腦電波,評判學生是否集中注意力。網友質疑這項技術的安全及隱私問題,目前,該學校已經停止使用相關設備。
  • 念動力爆發 BrainLink腦電波頭箍評測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當然還不能隔空取物,但是通過簡單的智能設備,我們已經可以運用腦電波,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我們當然還不能隔空取物,但是通過簡單的智能設備,我們已經可以運用腦電波,做一些有趣的事情了。
  • AI能讀懂人類情緒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智能相對論(aixdlun),作者|胡蝶很多人都想擁有一個能陪伴自己的暖心「大白」,但能像大白一樣讀懂人類情緒的機器人真的存在嗎?近日亞馬遜稱其語音助手Alexa能夠通過分析用戶指令的高低和音量等反應,識別出「快樂、高興、憤怒、悲傷、煩躁、恐懼、厭惡、厭倦、壓力」等情緒,並對相應指令做出回應。
  • 注意力不集中,走神,一個訓練讓大腦更專注
    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精確的畫出腦電波活躍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大約在我們向實驗對象展示人臉圖像的170毫秒之後,我們可以觀測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腦部活動特徵反應。這個反應就發生在頭皮的後邊,位置大約在人腦中人臉識別功能區域的上方。這個反應非常的穩定和準確,科學家給這種腦電波的活動模式起名叫N170模式,在很多實驗中都利用這種腦電波模式,來檢測注意力對人的認知的影響。
  • 浙江小學生戴「緊箍咒」:售價3500 實時監控上課走神 曾被專家痛罵
    在學校和自稱來自哈佛大學的生產商看來,頭環用來讓學生上課時佩戴,能用於訓練孩子的注意力;但在學生看來,這無疑是一個「緊箍咒」;在外界,這款頭環也被質疑是侵犯學生隱私的禍端,更是圈錢的工具。目前,為平息「質疑」,當地已決定暫時停用相關設備,並讓全區學校進行自查。
  • 如何集中注意力?麻省理工:可以通過訓練強化
    有些時候你是否感到,很難集中注意力?所謂集中注意力,其實是大腦把收集到的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信息過濾掉了。有些人時常感到注意力難以集中,還有一些患者患有相關的神經障礙,能不能找到什麼好辦法來幫助他們管理注意力呢?
  •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黑科技來幫忙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長期以來是困擾萬千家長的難題。隨著新科技的發展,在我們傳統印象中的困惑事和疑難事,將不再是難題並迎刃而解,應驗了當下頗為流行的一句話「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9月23日,「BrainCo解鎖大腦的力量」發布會在新加坡舉行。
  • 如何看待浙江小學生被戴上頭環,被實時監測上課是否走神?
    它是一種腦機接口頭環,可檢測腦電波,給學生上課和寫作業時的注意力集中情況打分,實時傳輸到老師電腦上,並像考試排名一樣發到家長群裡。學生像冥想一樣適應頭環,「現在,想像你的眉心有一點柔和的光芒綻放。隨後,注意力分數被評估出來。」一些老師對這個頭環表示非常滿意,有老師說,學生帶上頭環後,「上課回答我的問題, 他們的聲音會比平常更響亮」,可以有效提高成績。
  • 什麼是腦電波?意念控制,離我們還有多遠?
    該遊戲方式是:通過佩戴在頭上的傳感器,採集比試者的腦電波信號加以放大(據說是要放大10000倍以上),以此來控制小球的運動,腦電波信號的強弱,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也就不同,於是球就會向弱者的方向滾動。其實這個遊戲主要靠集中注意力來增加腦電波的強度,算是【意念控制】最初級的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