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科學家成功解碼腦電波什麼情況 什麼是腦電波有什麼用

2020-12-14 海峽網

海峽網訊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外科華裔教授Edward Chang研發出一種可將腦電波轉為語音的解碼器。通過解碼與人類下頜、喉頭、嘴唇和舌頭動作,相關的腦電波信號,合成想表達的語言。這項腦機接口技術有望讓喪失語言能力的人每分鐘輸出150單詞,接近正常人水平。類似「讀心術成」或「讀腦術」成為可能!

什麼是腦電波

腦電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一種使用電生理指標記錄大腦活動得方法,大腦在活動時,大量神經元同步發生的突觸後電位經總和後形成的。它記錄大腦活動時的電波變化,是腦神經細胞的電生理活動在大腦皮層或頭皮表面的總體反映。

腦電波來源於錐體細胞頂端樹突的突觸後電位。腦電波同步節律的形成還與皮層丘腦非特異性投射系統的活動有關。

腦電波是腦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腦電波監測廣泛運用於其臨床實踐應用中。

腦電波有什麼用

功能研究

作為一種有效的對神經活動進行間接測量的工具,腦電圖(EEG)及其相關聯的事件相關電位(ERP)的相關研究廣泛應用於神經科學,認知科學,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和心理生理學研究中。 其具有較高的時間精度(temporal resolution)可以檢測毫秒級的電位變化,但空間精度(spatial resolution)則相對較差。目前,藉助腦電圖及事件相關電位,已發現了多種同人腦認知功能相關聯的成分。如P300成分同個體的內源性注意有關,N400成分同語義加工有關。

臨床檢測

腦電波或腦電圖是一種比較敏感的客觀指標,不僅可以用於腦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更重要的意義在於它的臨床實踐的應用,與人類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 腦電波是診斷癲癇的必要依據,腦電波對於各種顱內病變,如腦中風、腦炎、腦瘤、代謝性腦病變等,亦有很大的診斷幫助。腦波圖仍是目前研究睡眠最客觀的依據,藉由監測睡眠中腦波變化,人們可以區分睡眠中的不同時期。 

相關焦點

  • 腦電波被美科學家成功解碼,但這與意識永生完全兩碼事!
    剛剛收到朋友發過來的一篇文章《腦電波被美科學家成功解碼,人類意識在電腦世界永生或成可能?》。該文作者在文中的喜悅心情溢於言表,以為人類可以通過該技術可以實現意識永生了。這其實是現代科學的一個很大誤區,發軔於西方的現代科技再次向世界傳達了荒謬的理念。該文發表了兩則消息。
  • 華裔科學家研製出「腦電波解碼器」,真實版「讀心術」正式面試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經過自己的不斷攻關研究,竟然研發出了能夠識別腦電波並將其轉化為語言的編碼器。這套「腦」「機」對接系統,經過解碼與人體舌頭、嘴唇、下頜和喉頭動作的相關的腦電波信號,經過計算機的處理和合成之後,生成出人想表達的語音。為了完成這項研究科學家們首先招募了5位志願者。讓他們說出幾百個語句,同時記錄下他們在說話的過程當中腦電圖高密度信號,並跟蹤了他們控制發聲和發聲器官的大腦區域活動。
  • 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
    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時間:2016-12-01 11:04   來源:百度知道日報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知道腦電波嗎? 腦電波是什麼鬼? 現代科學研究已經知道,人腦工作時會產生自己的腦電波,可用電子掃描儀檢測出,至少有四個重要的波段。
  • 什麼是腦電波?意念控制,離我們還有多遠?
    在上海科技館有個人氣很高的遊戲:【比試腦電波】。該遊戲方式是:通過佩戴在頭上的傳感器,採集比試者的腦電波信號加以放大(據說是要放大10000倍以上),以此來控制小球的運動,腦電波信號的強弱,作用在小球上的力也就不同,於是球就會向弱者的方向滾動。
  • 日本科學家的AI讀心術,解碼腦電波,還原人眼所見
    然而最近,四位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讓這樣的想像離落地更進一步。Shen Guohua、Tomoyasu Horikawa、Kei Majima 和Yukiyasu Kamitani在BioRxiv上發表了他們利用AI來解碼人類思維的研究成果。  機器學習以前就曾被用來研究腦部掃描(MRI,即核磁共振)。
  • 腦電波究竟是什麼
    各種動物運動方式五花八門,但是它們的運動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節奏。驅使動物運動的簡單神經迴路,基本上類似於小型節奏機器,它以放電模式來協調動物的運動,實際上這也沒那麼令人驚奇。或許更令人驚奇的是,那些不負責運動的超複雜神經迴路,同樣也有節奏。
  • 神秘的超低頻腦電波
    每隔幾秒,大腦會發出一個腦電波,就像海面上升起一個巨大的波浪。幾十年前,科學家在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術掃描人和動物的大腦時,首次發現了這種超低頻腦電波,不過,當時的研究人員認為這只是一種電子噪音,或是幾種較快腦電波的集合,沒有重視。
  • 華裔教授AI解碼腦電波,上演現實版「讀腦術」
    3 月 30 日,《自然-神經科學》發表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華裔教授 Edward Chang 及同事開發的一款腦電波 AI 解碼器,能夠將大腦活動信號直接轉化為句子文本。十多年前,科學家首次從大腦信號中解碼語言,但是一直以來,語言解碼的準確性和速度遠遠低於自然語言交流。目前一些用於大腦控制打字的腦機接口技術,其實依賴的是頭部或眼睛的殘餘非語言運動,或者依賴於光標控制以逐個選擇字母並拼出單詞,這種方式目前可以幫助癱瘓的人通過設備每分鐘輸出多達 8 個單詞。
  • 利用腦電波,是福還是禍
    通過觀察使用者上網時的腦波,黑客可以獲取神經模式,成功猜出使用者的密碼。此項研究一經發表,就引起了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他們擔心,一旦被黑客控制腦電波,個人的財產、信用等方面將受到侵犯。用腦電波竊取密碼「不划算」研究人員首先讓參與研究的12名受試者佩戴EEG設備,按要求在一個文本框中輸入一系列隨機的PIN碼和密碼,模擬登錄行為。然後研究人員對受試者打字時對應的腦電波發起惡意程序攻擊。
  • 用腦電波定製衣服音樂成時髦
    不久前,來自美國的「Building 8」研究團隊發布了最新研究成果「靜默語音系統」,這種技術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直接用腦電波打字,以及用皮膚來接受語音。雖然這個項目距離真正實現還有很多年的時間,但事實上,它也並非那麼不可能實現。你知道嗎,我們的大腦有860億個神經元,每個人的大腦獨一無二,腦電波不僅能為我們提供一種理想的生物密碼,它也是實現「意念控制」的神器。
  • 用腦電波打字,速度有多快?
    用腦電波打字,速度有多快?2017-05-17 10:40 來源: 人民日報 腦電波輸入法則可以通過一顆豌豆大小的植入式電子傳感器,將患者的神經元活動轉換為電腦屏幕上的文字,從而實現用腦電波「說話」。將腦電波轉化為文字,是腦機接口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對人的腦電波進行採集、預處理、特徵提取和模糊識別,並判斷出人當前的意圖,然後將識別結果通過相應的算法轉化為命令,通過電腦上特定的軟體得以實現。
  • 人類的腦電波可以解讀?現代版讀心術上線,人類世界或不再有謊言
    實際上,科學家通過對腦電波的收集也可以實現讀心術的能力。 根據最新的《自然神經科學》發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人員可以把腦電波進行轉換,然後通過AI系統把腦電波翻譯成人類的語言,這樣人類就可以檢測人腦信息。
  • 腦電圖,腦電波,腦磁圖,科學還是忽悠?
    1936年,美國科學家Davis首次在正常人腦頭表記錄到事件相關電位(ERP),促進了神經電生理學的發展。20世紀60年代以後,計算機技術發展開創了ERP研究的新時代,大量研究致力於對各種認知ERP成分的識別、記錄與分析。 腦磁的研究始於上世紀60年代。1963年,美國科學家Baule和Mcfee用2020萬匝電感線圈測量心臟產生的磁信號,首次記錄到生物磁場。
  • 人類有沒有可能通過腦電波交流?
    前段時間科學家成功通過腦電波破解了植物人大腦發出的信息,這一成就使得人類對大腦有了更深的研究。可以說,我們的大腦每時每刻都在向宇宙空間發射電波,可以認為,這些電波使我們意識的某種體現!而現在,科學已經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解析這些電波,這是不是意味著人與人之間通過意識交流成為了可能?
  • 研究探索從腦電波中分析大腦所想信息
    只要測量你的腦電波就能知道你在想什麼,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不過英國一項最新研究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可以初步解碼具備某些屬性的腦電波所代表的意義。
  • 英破解部分腦電波含義 頻率與臉部位置相關聯
    只要測量你的腦電波就能知道你在想什麼,這聽起來像是科幻小說,不過英國一項最新研究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可以初步解碼具備某些屬性的腦電波所代表的意義。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學術刊物《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卷》上報告說,他們請6名志願者參與試驗。
  • 用腦電波打字,速度有多快?(科技大觀)
    腦電波輸入法則可以通過一顆豌豆大小的植入式電子傳感器,將患者的神經元活動轉換為電腦屏幕上的文字,從而實現用腦電波「說話」。   將腦電波轉化為文字,是腦機接口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對人的腦電波進行採集、預處理、特徵提取和模糊識別,並判斷出人當前的意圖,然後將識別結果通過相應的算法轉化為命令,通過電腦上特定的軟體得以實現。
  • 人民日報科技大觀:用腦電波打字,速度有多快?
    腦電波輸入法則可以通過一顆豌豆大小的植入式電子傳感器,將患者的神經元活動轉換為電腦屏幕上的文字,從而實現用腦電波「說話」。   將腦電波轉化為文字,是腦機接口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其原理主要是通過對人的腦電波進行採集、預處理、特徵提取和模糊識別,並判斷出人當前的意圖,然後將識別結果通過相應的算法轉化為命令,通過電腦上特定的軟體得以實現。
  • 腦電波之謎困惑科學家百年,最新研究稱其很重要
    7月3日消息,我們稱之為腦電波的電振蕩已經讓科學家和公眾們著迷了一個多世紀。但是人們仍然存在爭議的是,它們是否具有功能還是說只是像引擎的嗡嗡聲一樣僅僅代表著大腦的活動。許多神經科學家假設,如果腦電波具有功能,也是通過不同位置的同步振蕩實現的。然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員發現許多腦電波事實上是像海浪一樣移動的「行進波」。
  • 腦電波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導讀: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以及觸角的延伸,大腦——這個人體中最神秘的器官正逐漸展現出其更新奇的一面。本文作者,就在近期訪問一家腦電波高科技應用公司時,通過腦電波的測試和體驗,揭開了一部分腦電波如何指揮人的自主意念,在大腦皮層、網際網路、伺服器、機器人之間自由穿梭的秘密,描述了腦電波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人機互動的未來做了大膽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