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時稍不留神就會發生許多危險的事,開車打瞌睡便是其中之一。根據歐盟的統計數據,在歐洲每年大約有12.5萬人因為車禍而受傷或死亡,其中的8.3%是由於疲勞駕駛造成的。在致死的車禍中,疲勞駕駛所佔的比率高達20%-30%。
除了造成人員傷亡,疲勞駕駛也會造成經濟損失。據歐盟統計,每年因疲勞駕駛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100億-240億歐元。
為了減少這樣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歐盟召集產學聯盟推出了名為HARKEN的計劃,通過聯合研發,智能安全帶問世了。只要駕駛員一打瞌睡,智能安全帶就會把駕駛員搖醒,試圖從根本上解決開車打瞌睡的問題。
參與HARKEN計劃的企業和機構來自歐盟各國:有葡萄牙的汽車紡織品廠商Borgstena集團、西班牙智能紡織材料廠商Sensing Tex、特果安全帶製造商ALATEX Narrow Webbings、葡萄牙人體生物信息感應器製造商PLUX Wireless Biosignals、西班牙瓦倫西亞生物力學研究所、愛沙尼亞創新研究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
智能安全帶的工作原理來自於人類的睡眠生理學:當人們逐漸入睡的時候,心跳和呼吸都會逐漸減緩,瓦倫西亞生物力學研究所的Jose Solaz表示,心跳和呼吸速率是否減緩是判斷是否疲勞駕駛的很好的依據。
利用這個原理,他們在安全帶的左胸靠近心臟位置安裝了可以測量心跳的感應器,與椅背上的輔助感應器配合使用,一旦發現司機心率降低,便會震動座椅,將司機搖醒。但如果司機睡得太死,也無法保證就一定能被搖醒。
目前HARKEN系統已經在西班牙的賽車道上進行測試,結果良好。接下來將會在實際的街道上進行測試,一旦達到預期效果,該系統將會由合作廠商推向市場,預計一年內可以進入家常汽車。
對於想要解決疲勞駕駛問題的研發團隊並不止HARKEN,還有一些團隊會採用攝像頭的臉部識別系統來識別司機是否打瞌睡,如筆者曾參加過的創客馬拉松就有團隊這麼做過,也有團隊另安全帶來監測心率,如果心電圖發生異常便會發出警告。
據統計,因疲勞駕駛發生車禍的85%都是男性,另外持續工作的卡貨車司機也是開車打瞌睡的高危人群,並且他們中的三分之一年齡都在30歲以下。
由此可見,疲勞駕駛在當今社會的高壓下在所難免,也許無人駕駛汽車的早日上路才能有效緩解這一問題。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