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開北京大學素食之先河

2021-02-07 素食聯盟

點擊上面藍字免費訂閱

  素食作為一種文化觀念,歷史悠久,許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義者,如達·文西、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老子、王維、孫中山、蔡元培等。蔡元培緣何奉行素食,本文將為您講述他的故事。 

  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自寫年譜》中說得很明確:「 我那時候也是素食,這是民元前二年萊比錫受李君感化的。」 李君,指的是李石曾,他於1902年赴法國留學,1907年成立 「 遠東生物化學學會 」,首次用化學方法分析出大豆的營養成分與牛奶相仿,在法國成立第一家 「 豆腐公司 」,開辦 「 中華飯店 」,被稱為 「 豆腐博士 」。 

  1909年,與蔡元培一起在德國萊比錫大學留學的齊壽山,應李石曾邀請赴法一遊。齊壽山回來後告訴蔡元培說,李石曾素食,並說動物死亡時全身僵直,體內會產生毒素,經常食用會使人中毒。蔡元培聽後覺得有理,也回想起在託爾斯泰的作品中 「 一隻精心飼養的粉紅色的豬被屠殺 」 的慘狀描寫,深受觸動,於是萌發素食的念頭。 

  蔡元培亦在《自寫年譜》中寫道:「 適萊比錫有素食館數處,往試食,並得到幾本提倡素食之書,其所言有三益:1、衛生,如李君所言;2、戒殺,不肉食則屠殺漁獵等業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殺動物之心,而增進不忍心殺人之心,戰爭可免;3、節省,一方牧場,能以所畜牛羊等供一人一歲之食者,若改藝蔬谷,可供給十人之上。」 他把這 「 素食三義 」——衛生、戒殺、節用,專門函告其國內朋友壽孝天,並說自己的素食主要偏重於 「 戒殺 」 這條,因為人都有好生惡死之心。至於 「 衛生 」,最重要的是要忌菸酒,而自己做不到。至於 「 節用 」,在外國飯莊,肉食者有長票可購,改為素食而特飪,未見便宜。 

  不久,壽孝天回信引用杜亞泉的話說:「 植物未嘗無生命,戒殺義不能成立。」 蔡元培在1910年4月回信說:「 世界實行之事,大抵動於情感,而非動於理論 。」 「 戒殺 」 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一個感情問題。人類進化是個漸進過程,越早期就越是犧牲自己身體來獲取所得,如人吃人、肩挑手拉、踏人力車,後來改用馬車、牛車,現在則用電、用油了。在技術發達的同時,人的感情在進步,惻隱之心在傳播,開明的人會視禽獸為異種之人。素食主義者也非絕對不殺動物,一葉之蔬、一勺之水,裡面也有許多小生命生活其間,只是人眼看不到,因而感情上沒有產生惻隱之心。現在人的感情及於動物,故不食動物。他日,若感情及於植物,則自然不食植物。他還說,自己素食之後,「 覺於吾之口及胃,均無甚不適,而於吾心則甚愜,遂立意久持之。」 

  蔡元培原本就瘦,夫人擔心素食對健康有影響,便藉故勸說他:「 先生早年連人都想殺,現在怎麼連禽獸的生命都痛惜起來了?」 蔡元培回答:「 人有該殺之罪,殺之非為過也。動物何罪之有?故殺之無道也。」 

  1913年10月,蔡元培攜家人來到法國遊學,暫時住在李石曾創辦的位於巴黎近郊科隆布鎮的豆腐公司。蔡元培素食就受李石曾影響,如今住在他的豆腐公司裡,「 午、晚餐包與豆腐公司 」,自然是餐餐素食,吃得最多的是豆腐、豆漿、豆面、豆粉、豆皮等。有人後來回憶說:「 元培同他都力行素食,這一特殊的生活習性使兩人相處頗為契合。」 

  在法國期間,蔡元培一家先後住在聖多耐、都魯士和羅埃等地。在羅埃,蔡元培跟李石曾的朋友歐思東住在一起,向他學習法語。歐思東是比利時人,「 長於音樂,常素食 」。相同的情趣與習性,使他們相處十分融洽,更使蔡元培保持著素食這個習慣。 

  據語言學家何容晚年在《對「卯」字號前輩的一些回憶》一文記述,「 五四 」 時期,天津學生聯合會邀請蔡元培去講演,地點安排在維斯禮堂。聯合會派代表到車站去迎接,但沒有接到蔡元培。原來,蔡元培獨自先跑到天津大胡同的真素樓吃素菜去了。 

  蔡元培不僅自己食素,還在擔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在師生中倡導素食。 

  1917年底的一天,《北京大學日刊》的一位校刊編輯跑來請示說,有一位叫林明侯的學生,來函建議校方提倡素食,還要求公開發表自己的主見,不知校長尊意如何?蔡元培當即作了批覆:「 右提議鄙人甚所贊成。同學中有贊成斯舉者,可速赴齋務處報名,以便議定辦法。」 該批覆意見與林明侯的《請於校內增設餐堂另訂素食章程書》一起在1917年11月15日的《北京大學日刊》發表後,北大校內一度興起素食的熱潮,許多老師和學生都開始素食。 

  蔡元培還在北大倡導發起組織北大 「 進德會 」,1918年1月19日《北京大學日刊》刊登的《北大進德會旨趣書》中,把 「 不食肉 」 作為 「 正心修德 」 的一條重要標準,指出會員修身的最高等級是 「八不 」 :不嫖、不賭、不納妾、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不吸菸、不飲酒、不食肉。


相關焦點

  • 蔡元培為何在北大倡導素食?
    蔡元培亦在《自寫年譜》中寫道:「適萊比錫有素食館數處,往試食,並得到幾本提倡素食之書,其所言有三益:一、衛生,如李君所言;二、戒殺,不肉食則屠殺漁獵等業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殺動物之心,而增進不忍心殺人之心,戰爭可免;三、節省,一方牧場,能以所畜牛羊等供一人一歲之食者,若改藝蔬谷,可供給十人之上。」
  • 素食名人 原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的素食觀
    蔡元培亦在《自寫年譜》中寫道:「適萊比錫有素食館數處,往試食,並得到幾本提倡素食之書,其所言有三益:一、衛生,如李君所言;二、戒殺,不肉食則屠殺漁獵等業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殺動物之心,而增進不忍心殺人之心,戰爭可免;三
  • 素食 原北大校長——蔡元培,與素食結緣二十年,掀起了北大素食熱潮
    蔡元培的素食三義蔡元培亦在《自寫年譜》中寫道:「適萊比錫有素食館數處,往試食,並得到幾本提倡素食之書,其所言有三益:一他還說,自己素食之後,「覺於吾之口及胃,均無甚不適,而於吾心則甚愜,遂立意久持之。」蔡元培原本就瘦,夫人擔心素食對健康有影響,便藉故勸說他:「先生早年曾密造炸彈,試圖謀殺慈禧,那時連人都想殺,現在怎麼連禽獸的生命都痛惜起來了?」蔡元培回答:「人有該殺之罪,殺之非為過也。動物何罪之有?故殺之無道也!」
  • 原北大校長蔡元培與素食結緣十二年的故事
    素食作為一種文化觀念,歷史悠久,許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義者,如達·文西、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老子、王維、孫中山和蔡元培等。今天講講蔡校長的素食故事。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自寫年譜》中說得很明確:「我那時候也是素食,這是民元前二年萊比錫受李君感化的。」
  • 畫說北大 | 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頒布總統令,「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兩天後,天津《大公報》發表《為大學校前途祝》的述評,對蔡元培未來在北大的改革充滿了期待。述評寫道:「說者謂蔡君留法有年,學貫中西,今既得膺斯職,定能為教育界放一異彩,不禁拭目俟之。」
  • 畫說北大|蔡元培校長與北京大學
    創造的成就與改革的光輝 1916年12月26日,黎元洪頒布總統令,「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兩天後,天津《大公報》發表《為大學校前途祝》的述評,對蔡元培未來在北大的改革充滿了期待。述評寫道:「說者謂蔡君留法有年,學貫中西,今既得膺斯職,定能為教育界放一異彩,不禁拭目俟之。」
  •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女禁的經過
    蔡元培在北京大學開女禁的經過   陸茂清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在清末民初先後留學德國和法國,目睹西方國家大學男女並收同校共學,感慨良多又嚮往不已。  1916年底,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次年初到校履職後,他就大刀闊斧改造這座舊式學堂,各項舉措相繼出臺,使之朝著研究高深學問、培養學問家人格的新型大學邁進。1920年又來了個一鳴驚人:「北大」開放大學女禁!  蔡元培開大學女禁的過程,頗為艱難曲折。  當時,雖已進入共和民國,男尊女卑的陋俗依然根深蒂固,不論官場還是民間,仍將「女子無才便是德」、「男女授受不親」等奉為金科玉律。
  • 蔡元培在北大,招收9名女學生開先河,打開了中國男女同校的禁制
    論起中國教育,必然跳不過蔡元培先生。作為中國現代教育的啟智者,他常常被人們所稱頌,而他最為著名的便是對於北京大學的發展,使得近代時期的北大得到創新,踏上了現代教育的正確方向。當時,蔡公尚抱著「男與之女,內外分職」的見解,又認為「我國女權尤雅」,故設計女學課程,也以「不可不受之以漸」的原則,其課表「詳家事而略國政者以此」。儘管從科目設置的男、女區分上流露出潛在的不平等的意識,但蔡元培自言講求女學是以女子「自立」為目的,倒確乎是為男女平權的最終實現鋪下了穩固的基石。
  • 北京大學的靈魂:蔡元培
    而後在上海相繼建立了愛國學社、光復會等組織,在併入同盟會後,孫中山委任蔡元培為同盟會上海分會負責人。中華民國成立後,他就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主張採用西方教育制度,廢止祀孔讀經,實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確立起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教育體制。
  •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原標題: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在101年前的今天,1917年1月4日 (農曆臘月十一),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蔡元培先生 1917年1月4日(距今101年),蔡元培赴北京大學正式就任校長一職。他提出了「兼容並包」的辦學方針。他變為:「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
  • 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上)
    一、 父親回顧自己在北京大學的經歷我的父親蔡元培先生從1917年開始擔任北京大學校長,1923年因反對軍閥政府蹂躪人權憤而辭職離校。至1927年方才取消校長名義。1929年又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但未到校。1930年獲準辭職。
  • 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是1917年蔡元培的演說作品。這篇演說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長時發表的。[1]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長期間,提出「兼容並包」,延請陳獨秀等大批新學人物和劉師培等舊學人士進入北大,並裁減了不稱職的教員,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舊的人物。
  • 民國時期教育大師蔡元培與北京大學
    1916年,蔡元培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1917年,蔡元培到北京大學上任,開始了他對北大的改革。在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蔡元培博採眾議,厲行革新,將具有濃厚官僚氣息的舊北京大學改造為一所充滿生機的中國最高學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大學教育理論。
  • 承前啟後開先河——紀念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成立100周年
    一、初創時期的「新聞研究會」 1918年10月14日,在北京大學新聞研究會成立大會上,時任校長蔡元培、教授兼校長室秘書徐寶璜到場並發表演講。《北京大學日刊》記錄了當時的情景①——蔡元培校長首先介紹了研究會成立的目的以及他本人對中國新聞事業的看法;隨後,徐寶璜發表了「新聞紙之義務及盡職之方法」的演講。
  • 北京大學舉辦蔡元培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
    2018年1月11日上午,北京大學舉辦蔡元培誕辰150周年紀念活動,以緬懷和紀念老校長蔡元培先生,獻禮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上午9時,北京大學師生、蔡元培先生後人,以及來自紹興市、北京出版社、北大蔡元培研究會的嘉賓齊聚未名湖畔,向蔡元培先生的雕像敬獻鮮花,鞠躬致意。隨後,專家學者和嘉賓們在臨湖軒西廳舉行了紀念和專題座談研討會。
  • 【大師風採】蔡元培與北京大學(下)
    蔡先生說:「到北大後,凡是主張文學革命的人,沒有不同時主張思想自由的;因而為外間守舊者所反對。」(《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林紓在報上發表了兩篇小說《荊生》和《妖夢》,誹謗陳獨秀、胡適、錢玄同和蔡元培,幻想藉助於荊生(即軍閥徐樹錚)以鎮壓革新派。
  •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做了這些事,為五四青年點亮了知識之光
    處於混亂政局中,北大自身的經費難以為繼不說,教師團隊也極為匱乏,嚴復在主持校務時一度面臨無人可用的尷尬之境。由於經費短缺,教育部也曾有過停辦北京大學的念頭,嚴復為此多方奔走,竭力維持,雖最終保留了北京大學,可卻未能真正扭轉北京大學的困局。 1917年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曾言:「嚴幾道先生為本校校長時,餘方服務教育部,開學日曾有所貢獻於同校」。
  • 一心為教的蔡元培開創了很多教育先河
    他就是在民國時期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時任北大之時,封建習俗深受詬病,紈絝子弟甚是清閒,這種局面被改變自蔡元培上任起。蔡元培的出身並不好,十歲時就成為單親家庭,家境衰落,但她的母親很是獨立,培養孩子自強自立,而童年父親對他的影響是寬厚待人。在母親的垂教下,四歲讀書、十七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
  • 蔡元培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於北京大學舉行
    蔡元培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於北京大學舉行 2008年05月06日 10:38 來源:光明日報 在今天北大舉行的蔡元培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與會者最念念不忘的是蔡元培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蔡元培研究會名譽會長韓啟德出席紀念大會並講話。他說,蔡元培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思想家、教育家,先生一言一行都以民族利益為先,紀念蔡元培,首先要弘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 蔡元培曾七次請辭北京大學校長職務,每次原因都不同
    自1916年12月黎元洪大總統任命蔡元培為北京大學校長,到1927年7月,這10年間,北洋政府的大總統及內閣總理走馬燈似的輪換,但北大校長一直是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