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媽媽們越來越重視營養管理,特別是補鐵的問題,經常被問起——
「家裡用鐵鍋炒菜能補鐵嗎?」
「怎麼發現自己缺鐵呢?」
「吃什麼食物補鐵比較好呢?」
「有必要額外補充鐵劑嗎?」
鐵參與血紅蛋白的形成,促進造血。若鐵攝入量不充足,孕媽媽可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從而對胎寶寶以及自身都會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為滿足胎寶寶發育供應和自身代謝的需求,尤其在孕中晚期,孕媽媽對鐵攝入量需不斷提高,不管孕媽媽是否貧血,補鐵這項「任務」都要重視起來。也給平時素食、挑食、月經量較多和已有貧血情況的孕媽媽劃個重點,建議做好預防性補鐵。
那,不同懷孕階段,鐵元素攝入量有什麼不同?
孕早期:與孕前需求量相近,建議平均每天補充20mg左右的鐵元素;
孕中期:建議平均每天補充鐵元素增加到24mg;
孕晚期:建議平均每天鐵元素攝入量提升到29mg。
那,怎麼知道自己平時鐵質攝入是否充足呢?
(1)跟著感覺走
若孕媽媽出現以下情況,可能是缺鐵的信號:
睡醒起床、坐著蹲著突然站起來後感到眼前發黑,有點站不穩的感覺。
(2)血常規檢查
其實,正常的血常規檢查,就能很好地幫助孕媽媽了解自己鐵攝入情況。若出現鐵元素缺乏,甚至貧血問題,可以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膳食或者補充劑得到改善。
那,鐵鍋補鐵嗎?哪種食物補鐵能力更優秀?
首先,鐵鍋並不補鐵。
鐵鍋炒菜能增加食物中的鐵含量,但這種「鐵」屬於非血紅素鐵,很難被我們人體吸收,所以對補鐵的作用微乎其微。雖然鐵鍋不補鐵,但是用鐵鍋煮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吃進肚子裡消化吸收了,鐵鍋還是為孕媽媽的補鐵「大業」作出貢獻的。
提到高鐵食物,吃動物性食物是非常好的鐵來源,特別是牛肉、動物肝臟、動物血製品、魚類等等。孕媽媽有意識每日進食紅肉(牛肉、豬肉、羊肉)20-50g,就可獲得1-2.5mg的鐵。此外,肝臟含鐵量特別豐富,建議孕媽媽增加到自己菜單當中,每周吃1-2次,每次攝入20-50g,也可以供鐵7-15mg。
聊完動物性食物,那植物性食物的補鐵效果怎麼樣呢?不少人覺得紅棗應該是補鐵食物中的「佼佼者」,其實相較於動物性食物的鐵吸收率,植物性食物略遜一籌,一般建議作為補鐵的次要選擇,像菠菜、扁豆、芸豆、芝麻、黑木耳等,也是植物中含鐵量相對較多的食物。
除了補充高鐵食物,孕媽媽還可以搭配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獼猴桃、橙子、柚子、哈密瓜、柿子椒、番茄、草莓等等。促進鐵元素的吸收的同時,還能幫助製造血紅蛋白,改善貧血症狀。
許多孕媽媽還會問到是否需要補充鐵劑。如果孕媽媽出現缺鐵性貧血問題,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胃腸容易接受和吸收的鐵劑,補鐵過量可能會給媽媽和寶寶帶來不適,所以一定要謹遵醫囑補鐵,對自己和寶寶負責。
小提示:
茶、牛奶、咖啡等食物可能會影響到機體的鐵元素吸收,應該儘量避免在補鐵期間攝入這一些食物。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作者:協和馬良坤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