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採兒:音樂家都是被逼出來的!我寧願自己當「壞人」,也要逼兒子練琴

2020-12-16 騰訊網

應採兒在一檔節目中表示:樂器絕對是父母的堅持,音樂家、鋼琴家都是逼出來的,(我)寧願自己當一個「壞人」,也要逼兒子練琴。

此言一出,引起無數琴童父母的共鳴,太真實了!在琴童眼裡,逼迫他們練琴的父母就是十足的「壞蛋」,剝奪了他們出去玩的機會,讓他們和冷冰冰的鋼琴在一起,練琴偷懶還要遭受批評。

但是父母不當這個「壞人」行嗎?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得到答案。

1

每一位琴童的背後,都站著狠心的父母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可愛的Jasper吸了一大批叔叔阿姨粉,幾年後,奶萌的Jasper搖身一變成為了應採兒口中會彈鋼琴的小紳士。提起這件事,應採兒表示小時候自己也學過鋼琴,但是「三分鐘熱度」,很快就失去了對鋼琴的興趣,導致新買的鋼琴就此閒置。

多年之後應採兒回想往事,最感嘆不是浪費了買鋼琴的錢,而是母親在她放棄學琴的時候沒有狠狠地逼她一把。深有感觸的應採兒為了不重蹈覆轍,在兒子Jasper學鋼琴這件事上非常嚴格。

在《新生日記》這檔節目中,Jasper彈鋼琴的時候媽媽應採兒來到了客廳開始手把手地教導兒子。這本該是一幕溫馨和諧的畫面,但是在Jasper幾次彈錯之後,平時愛笑的應採兒立刻變得嚴肅起來,但也根據Jasper的問題耐心地找到了解決辦法。

從應採兒的身上,幾乎可以看到所有琴童父母的影子,他們狠心、嚴厲、不講情面,在孩子練琴的時候總是陪伴在一旁,成為了孩子練琴路上的指引者。

2

不能一味地奉行「快樂教育」

「快樂教育」曾風靡一時,該理論認為教育應該順從孩子的本性,讓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但這個理論隨即被指出是典型的「毒雞湯」,相當一部分接受過快樂教育的孩子,在成年後可能在抗壓能力方面較弱、遇到事情容易放棄、逆商低等。

在郎朗的自傳《千裡之行,我的故事》裡,記載了父親逼他練琴的全過程:晚飯後練琴會到七點,後來延遲到八點,再後來又到九點,十點甚至十一點。其他孩子放學後可以看電視,我只有在吃飯的時候才可以看一會兒動畫片,周末的時候其他孩子的父母陪著孩子去逛遊樂園,我的父親一直陪我練琴。

你看,朗朗的童年快樂嗎?談不上吧!童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練琴,枯燥乏味,就連郎朗自己都說:「那是一段殘酷的歲月。」但隨即他表示:「如果沒有我父親的逼迫,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我。」

3

兒時會埋怨,長大會感激

應採兒說,她寧願做一個「壞人」,也要逼孩子練琴。其實這何嘗不是琴童父母的心聲?對父母而言,逼迫孩子練琴是一件心酸卻無法言說的事:逼孩子練琴會得到孩子的埋怨,甚至有人戲稱「想毀掉良好的親子關係嗎?逼孩子練琴吧!」;但是不逼孩子練琴,孩子能自覺嗎?

所以很多琴童父母果斷選擇了逼迫,哪怕孩子埋怨他們,他們也默默忍受著。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小不懂事,不明白現在吃的苦是以後的甜。但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小時候被父母逼迫的琴童,長大後都會感激父母。

就像周杰倫一樣,小時候母親葉惠美拿藤條逼他練琴,而他在功成名就之後卻非常感謝母親的付出,並將這些感慨寫成了一首《聽媽媽的話》。

其實家長在孩子的藝術學習中,充當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在孩子年紀尚小時,家長及時督促、鼓勵和陪伴,也許年幼的他對此並不理解,但是當他長大後,擁有一門引以為傲的特長時,他就會感謝家長曾經的付出。

「快樂教育」不應是家長跟著孩子的興趣盲目選擇,而是要在孩子感興趣的前提下,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不斷堅持,最終完成教育的真諦,收穫更多的成果。

相關焦點

  • Jasper開口想學小提琴 應採兒「1原則育兒」:討厭我很正常
    記者羅凌筠/綜合報導應採兒、陳小春在陸綜《新生日記2》裡,公開第2胎兒子Hoho誕生前的甜蜜生活,小小春(Jasper)為了迎接弟弟,苦練小提琴《甜蜜的家庭》一曲,在小小春的音樂路上,應採兒扮演監督黑臉,不怕被小小春討厭,「討厭我很正常啊」。▲小小春為弟弟拉琴。
  • 應採兒的育兒經:不怕兒子討厭我,他能優秀就好!網友:好明智
    有些小朋友都把行程表拉出來,比很多成年人還要忙碌。而父母在帶著孩子上興趣班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這樣一個現象:孩子想要半途而廢,不想繼續了。那麼,此時家長應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應採兒的選擇吧。
  • 應採兒對兒子小小春的教育:討厭我很正常
    大家好,我是小小小思,帶大家看娛樂新聞,歡迎關注我。有看過綜藝《新生日記》的朋友都知道,小小春在學習小提琴。小提琴是小小春自己的選擇,對於媽媽應採兒來說,對於小小春學習小提琴的態度也是很明確的。應採兒:我說你選了就不能不學,他一定遇到瓶頸,或者是懶就放棄了,但是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去鞭策。導演問應採兒,這樣會不會導致小小春討厭媽媽。
  • 優秀都是被「逼」出來的!父母越狠心,孩子越出眾
    7歲時,朗朗要上學,父親便見縫插針地讓兒子練琴,當時朗朗的時間表是這樣的:早上5:45起床,練1小時琴;中午回家吃飯15分鐘,練琴45分鐘;晚飯後練琴2小時,節假日加倍練琴。同齡人睡懶覺的時候,朗朗已經起床練琴;同齡人遊戲玩耍的時候,朗朗還在練琴。
  • 應採兒「逼」兒子給攝像機道歉,引萬人爭議:孩子,你可以討厭我,但...
    「虎媽」應採兒發現兒子把大家辛辛苦苦拍的視頻毀了,狠狠批評了他。 Jasper向節目組工作人員道歉後,依然覺得愧疚,於是這個「小可愛」又對著家裡的每一個攝像機說「對不起」。
  • 曾被逼練琴的汪峰如今卻說:感謝父母的逼迫,成就了現在的我
    如果沒有父母逼我練琴我就不會擁有現在這一切雖然,汪峰如今的身份並不是一位小提琴家,但是音樂都是相通的,從小刻苦練琴的經歷,為他轉型成一位優秀的搖滾歌手奠定了基礎。試想,如果汪峰的父母當初沒有逼他練琴,沒有堅持音樂這條路。當他20歲發現自己對搖滾音樂特別痴迷的時候,還有什麼資本來組建樂隊?還有什麼能力成為像如今這樣家喻戶曉的歌手?汪峰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來源於父母當初的逼迫與堅持。
  • 人都是逼出來的!致自己!
    逼出來的堅強,忍出來的性格;真正的強者,都是逼出來的,真正的獨立,都是一個人扛過來的。人生,就算阻礙再多,也要自己想辦法解決,不逼自己一次,就不會發現隱藏的潛力,不靠自己一回,就不會知道什麼是獨立。我們都擁有無限潛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當面對壓力時,不要過於焦躁,也許這只是生活對我們的一點小考驗;當生活山窮水盡的時候,不要懊惱,那是生活對我們的體驗,柳暗花明,不是傳說。相信自己,天無絕人之路;相信自己,一切都能處理得很好。
  • 董卿:「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我得先狠狠的逼自己
    董卿說:「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這句話讓多少家長焦慮了。我也是焦慮的家長之一,而我卻想先狠狠的逼自己。我從董卿父親逼她讀書的故事中,也看到了董卿自己本身對讀書的熱愛,看到她的父親為她創造了一個讀書環境。
  • 從趴在琴凳上崩潰大哭,到重新練起鋼琴,我對兒子做了什麼?
    每次聽到別人家的孩子能寫會畫,能彈會唱,我們都不禁心生豔羨,讚嘆果然是「別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孩子,也不是不想讓他學,但就是你想讓他往左,他就偏要往右,你要逼他學個什麼,那也得能逼得出來啊!(孩子不是你想逼,他就能被逼~) 我就遇到過類似的崩潰經歷。
  • 孩子,逼不逼自己,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
    可是,沒有年少時逼自己一把,魏凱倫恐怕還得回到那寸步難行的大山,重複他父輩們艱難的命運。所以,孩子,你要相信,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在暗中標好了價格。很多時候,你不逼自己一把,生活就會反過來逼你。你逼自己,只是逼一陣子,而生活逼你,往往會逼一輩子。
  • 應採兒:連兒子jasper都覺得他爸很幼稚
    歡迎收看你的月亮我的心,我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小編。 小編每一期都會給大家不知道的精彩內容。請大家多多關注小編,據說關注小編的人,都是「命裡向外風光」,沒有關注小編的人,也祝大家生活越來越美好,俗話說得好,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你我各一方,而是已經沒有了聯繫。
  • 孩子厭煩練琴怎麼辦?教你如何幫助孩子度過練琴枯燥期
    現在幾乎每家每戶都是一個孩子或者兩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所以每個父母都讓自己的孩子去學習一門或者多門技藝,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以後比別人家的孩子更出色。曾經和幾位有孩子的同事和朋友聊過天,他們都會選擇這樣一些特長班讓孩子學習:鋼琴,舞蹈,繪畫和武術,那其中最多的選擇都是鋼琴。
  • 媽媽,你為什麼要逼我學習?工作十年的HR媽媽說出了這樣的答案
    看著他的試卷,我一邊氣的喘氣,一邊又極力壓制著自己的情緒。再看他一臉悲壯的不言不語做好了挨罵的準備,我反而輕描淡寫的說:下次,再努力吧。儘管,自己都覺得好心虛。02痛定思痛,我開始逼著兒子學習,逼著他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方法如下:1、每天除了按時寫完老師布置的作業,對當天學的知識再複習一遍,有不明白的,問。2、每天要把明天要學的內容提前預習一遍,有不明白的,問。
  • 汪峰說「如果小時候爸媽沒有每天逼我練琴,現在這一切都沒有 」
    就是這樣一個在舞臺上釋放著搖滾力量的歌手,在自小時,居然接受的都是優雅音樂的薰陶。汪峰老師是從四歲多開始學習小提琴的。成名後參加魯豫有約時,他說,小時候因為學提琴被家長逼得有點自閉,因為那個年紀時該玩的年齡,根本沒有那種能沉下來的心境,每天能做的事情,又不是自己願意做的,所以只能由內心活動。
  • 37歲應採兒生二胎:好的伴侶,是寵出來的
    其實這一對夫妻挺令人感慨的,一個性格外向,一個性格冷漠,一個家境優越,一個出生貧寒,無論怎麼看,兩個人都不般配。但是這對不被看好的人,卻結婚10年了,現在又有了第二個寶寶。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他們之間的愛情就是:她在鬧,他在笑。應採兒一直很愛笑,婚後,她的笑容更燦爛了。
  • 應採兒對兩個兒子區別對待,他更愛哪個兒子?
    應採兒 1983年6月20日出生於臺灣。2001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全職殺手》而進入演藝圈。正式成為演員 主持人。應採兒大多的影視劇當中。表現力極強、表演集聚個人風格。生活中的應採兒。性格豪爽。快言快語。
  • 應採兒小兒子照片曝光,卻被嬰兒床搶鏡,床:我等二胎等了七年
    陳小春和應採兒喜得貴子,是第二個男寶,陳小春女兒夢碎,不過也表示一家四口很開心,不會再繼續追生。其實關於應採兒追二胎,很早就已經顯露無疑了,應採兒曾在綜藝節目中表白春哥要給他「生個妹妹」,雖然夢想有些偏離,總歸是好事一樁吧。
  • 《乘風破浪》鄭希怡曾坦言不喜歡應採兒兒子Jasper
    事實上當麗麗在看節目時,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女演員吸引了麗麗的好奇心,一開始,我不知道她是誰,直到我看到她在接受另一次採訪時,她傲慢的話語洩露了出來被一個不知道是什麼的人來評判麗麗知道節目中的大佬有寧靜姐姐,張雨綺,當他們見面的時候,他們真的不看場合,大聲說直語。
  • 逼孩子和放任孩子,究竟哪個更殘酷?引無數家長反思
    郎朗的父親郎國任曾在《我和郎朗30年》這本書中講述了郎朗成功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及其奮鬥中的坎坷經歷。郎朗在回憶自己的成長之路時曾說:「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 《爸爸去哪兒》2年後,應採兒與兒子Jasper向左,霍思燕與兒子嗯哼向右
    這中間,應採兒的父親覺得她小題大做,把氣氛搞僵。她卻堅持原則,並且認為,這是一場很好的挫折教育:「我覺得抗壓性很重要,因為現在的小孩子童年都過得很好,我就很害怕你們將來遇到一點點事情,就先爆炸。這個事情可能不至於摧毀你,但是你先把你自己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