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自傳》富蘭克林人生的6個大智慧

2020-12-13 鏡姐夢想領讀會

文/鏡曉嫻

在豆瓣上,看到有人這樣評論《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大家都盛傳寫得很好的《富蘭克林自傳》就是這樣的?在其盛名之下看了,但文字太枯燥、故事性也不強,看了讓人沮喪。著名的13條戒律,也沒有細說他是如何用這個方法來修煉成長的,實在讓人不甘。」

看到這樣的評論,我無法談論其對錯,因為也沒有對錯。但我想用自己的閱讀視角,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這本書裡看見富蘭克林對待人生的6個大智慧。

001 如果你不夠高,就把書變成登高的階梯

讀書本身並不能為人帶來財富,但閱讀後思想改變你的行動卻可以

富蘭克林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家裡有17個孩子,他在8歲的時候就輟學了,只是因為父親覺得學費太高,所以,此後富蘭克林就跟著父親學手藝做蠟燭。雖然富蘭克林不能讀書了,但他卻沒有停止讀書,他把所有的零用錢都用來買書,有機會借的時候也不放過。直到12歲的時候,他跟著哥哥學印刷,因為比起做蠟燭,富蘭克林對印刷更喜歡。這個時候,富蘭克林把哥哥給的中飯錢,用只吃素食的方式,省下一半來買書。

可想而知富蘭克林對書的渴望,也正因為讀書,為富蘭克林在今後遇到險情的時候,別人憐惜他讀過幾年的書,才沒有為難他。這不正如李嘉誠所說的:「讀書雖然不能給你帶來更多財富,但是它可以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

富蘭克林正是如此,讀書讓富蘭克林在14歲的時候,在哥哥犯事坐牢的時候,他獨立支撐哥哥的報社業務,比起哥哥來毫不遜色。以至於在後面,他到外面闖蕩的時候,別人都不太相信他只是一個小孩。

試想一下,如果富蘭克林沒讀過大量的書籍,包括各種名著和當時的暢銷書,他的思想會不會跟普通小孩一樣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唯有讀書才能打開世界的大門。

002 寫作是一生必修的技能

寫作的本質是提升思維邏輯能力,從而提升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12歲的富蘭克林儘管讀了很多書,但在寫作的領域並未涉及。踏上寫作之路,也是跟朋友打賭輸了,才讓富蘭克林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

鎮上有個愛讀書的小夥子,叫約翰·柯林斯,這個柯林斯就是富蘭克林的好朋友。他們兩個人喜歡爭論,有一次在討論女人該不該接受教育上又一次起了爭執。柯林斯認為女人不應該接受教育,女人就應該相夫教子,學問是男人的事,而富蘭克林卻不以為然,於是兩人以筆墨論述自己的觀點。

原本富蘭克林的知識量和能力都比柯林斯高出一籌,可是在文筆和文章嚴謹度,以及表達能力上,卻不如柯林斯。最後柯林斯以其文筆的優勢,讓富蘭克林心服口服。這讓富蘭克林下決心努力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於是就開始模仿倫敦雜誌《旁觀者》上的文章寫作手法。他選擇幾篇文章反反覆覆的讀,然後再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原文的意思。從開始的笨拙,錯誤頻頻,到後來的超越原文作者,大約用了兩年的時間。富蘭克林用匿名的方式,投稿給哥哥的報社,獲得大量好評,大家都猜文章是博學之人寫的。

之後,富蘭克林又因為當地的船長兩個女兒溺水身亡,寫了一首歌謠,轟動一時。為什麼一個14歲的孩子在文學上有如此造詣?原因就是寫作賦予富蘭克林快速看清事物本質的能力。

003 向左走向右走?取決於你的價值觀

不要因為外表的誘惑,和空頭的承諾,就失去了自己的價值判斷

富蘭克林的哥哥脾氣不好,經常打他。雖說在寫作上獲得了一點小小的成績,但富蘭克林並未因此獲得父親和哥哥的另眼相看和支持。

於是17歲的富蘭克林決定去外面闖蕩,但料定哥哥不會放人,藉口是把人家女孩子肚子搞大了,然後悄悄逃上了去遠方的船。

富蘭克林經歷了飢餓和危險,還差點葬身大海,才來到了小鎮印刷廠老闆推薦的費城。由於富蘭克林熟知印刷業務,又讀過不少書,在當地也喜歡跟讀書人交朋友。很快在印刷行業就有了點小名氣,就連當地的總督對他都讚賞有加,還承諾投資,幫富蘭克林創辦印刷廠。

然後,劇本的主角總是要經歷磨難的。富蘭克林被總督的口頭承諾和表象迷惑,一直等到22歲,總督還是沒給他投資,最終還是富蘭克林的嶽父資助,讓他開辦了第一家印刷廠。

在這件事上,富蘭克林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判斷觀有問題,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從未去做信息和數據調查,也沒能跟身邊的朋友及時溝通,才耽擱了許多年。

人的一生一直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所以,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命運,而選擇的依據不應該是別人的一句話或感覺,而是需要根據事實依據和自然規律,以及各種權威數據。

004 成功是因為習慣,而非能力

你所有的成就,不是因為你的能力,而是因為你的習慣

富蘭克林在費城的生活過得很愜意,不是因為富蘭克林賺了很多錢,而是因為他懂得勤奮和節儉。

在費城,富蘭克林與拉爾夫結婚後,便著手做了當地的第一家會員制收費圖書館。雖說當時規模小,但後來的規模還是相當可觀的,以至於在費城修建的教會堂,富蘭克林是最大的捐贈人之一。

富蘭克林認為,他之所以能夠從一個窮小子,一步步走到今天,是因為他在費城養成的13個習慣,很多人對這13個習慣也都非常熟悉。

一是節制;二是緘默;三是秩序;四是決心;五是節儉;六是勤奮;七是誠信;八是正義;九是中庸;十是清潔;十一是平靜;十二是貞潔;十三是謙卑。

但我們今天不解讀習慣,而是跟大家討論,富蘭克林是如何養成這十三個習慣的。有句話叫做:「我們都是習慣的產物。」

富蘭克林在紙上畫了七個格子為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他只培養自己一個習慣。如果一個星期日犯規了,就畫個小黑點,一直到格子乾乾淨淨的為止,他才培養下一個習慣。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總以為同步做很多事效率高,但是富蘭克林會告訴你:慢慢來才比較快。一次只做一件事,培養習慣更是如此。

005 建立黃金人際關係法則:盯著別人的優點

不要跟愚蠢的人爭論,否則你會變得更加愚蠢,爭論無論輸贏,帶來的都不是幸運

富蘭克林說:「喜歡爭論、反駁和消遣他人的人,通常在工作中都不幸運。凡是喜歡爭論、抗辯和辯駁的人在工作中一般總是倒黴的。儘管有時候他們獲得勝利,人們總是憎恨他們的,獲得人們的好意對他們比勝利更為有用。」

記得在抖音上有個小視頻,說的就是爭論的話題。一個小姐姐和小哥哥在一起,小哥哥跟小姐姐說:「有什麼方法不跟愚蠢的人發生矛盾。」小姐姐說:「不要跟他爭論。」結果小哥哥說:「你說的不對,應該是······。」小姐姐沒等小哥哥說完,就說:「你說的對。」然後小哥哥一臉懵逼。

每個人成功都離不開人際關係,聰明人都盯著別人的優點,只有愚蠢的人才盯著別人的缺點。你看優點學習到的就是優點,反之別人的缺點逐漸也會成為你的。

據科學研究證實,人的成功有85%靠的是人際關係,15%是技能,所以,如果你對待人際關係,沒有自己的準則,那麼你的路就會變得不那麼好走。

006 你的人生原則,構成了你看待世界的標準

找到人生努力的對標人物,重新構建自己的人生原則

什麼是人生原則?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不好意思,而強迫自己接受別人的請求。也不管別人這個請求是否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是否會影響到自己的工作或生活,這就是沒有人生原則的表現。

很多人之所以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是怕別人不開心,看輕自己。而事實上,有時候懂得拒絕別人,才更容易讓人尊敬。

那麼,有哪些人生原則是可以影響人的命運的呢?富蘭克林建立的人生原則,幫他在成為美國的歷史奠基人和最有影響力的人奠定了基礎。那富蘭克林的人生原則又有哪些呢?

比如,富蘭克林對工作的原則:「抵達成功的與其說是千載難逢的巨大幸運,不如說把每日小事做到最好。」

比如,富蘭克林對成長的原則:「按照時代的要求完善自我,造福社會,一切從教育否認著眼,並且每天要檢討和反省自己,做一個終身學習的人。」

人生原則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可以用好習慣來理解。比如,運動習慣、飲食習慣、工作習慣等等。

好的習慣事實上就在培養人生原則,我們一生過的幸福與否,和能力無關,也跟成就無關,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按照自己期望的樣子生活。而給予我們幸福的,就是我們的人生原則。

最後的話:

相比富蘭克林,現在的我們,獲得學習的機會要比富蘭克林多的多,條件也好的太多。就人生起跑線而言,富蘭克林是比不過當下大部分人的,可是當下大部分人都沒能獲得富蘭克林的成就,原因不是天賦,而是後天的勤勉和專注。

就好像現代神經科學之父聖地牙哥·拉蒙·卡哈爾說的一句話:「先天的不足,可以靠後天的勤勉和專注彌補,可以說,努力可以彌補欠缺的天賦,甚至創造天才。」

我想這句話用在富蘭克林身上最貼切不過了,一個窮小子,家裡有十七個兄弟姐妹,還有一些夭折了,這樣環境下的他,沒有勤勉和專注,以及正確的人生態度,他也無法擁有後世的成就和影響力。

雖然我無法將富蘭克林對待人生的智慧一一闡述,但我相信富蘭克林的這6個人生智慧,把它們變成我們的人生準則。只要我們勤勉努力,一定會抵達我們心中嚮往的理想。

就如窮查理所說:「懶惰生煩惱,安逸惹酸苦。不勞力的人只靠智謀生活,會因主幹不牢而摧折。勤奮給人舒適、富足和尊敬。」

所以,自古有天道酬勤。

相關焦點

  • 每周一書:《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出身貧寒班傑明·富蘭克林出生於貧寒之家,長於無名之戶。父親喬塞亞·富蘭克林前後有兩任妻子,他們一共生育了17個孩子,班傑明是他們最小的兒子。富蘭克林八歲開始上文法學校,因負擔不起教育費用,十歲時被領回家幫父親做製造蠟燭和肥皂的工作,之後跟哥哥做印刷工作。哥哥以師傅的態度自居,對他態度非常蠻橫。
  • 《富蘭克林自傳》:從平凡走向卓越
    那是因為你沒有讀過富蘭克林17年熬成的精神雞湯——《富蘭克林自傳》。這是一本影響了幾代美國人的勵志奇書,書中講述了一個只讀過兩年書的貧窮「屌絲」如何逆襲成為「從蒼天處取得閃電,從暴君處取得民權」的開國元勳。《富蘭克林自傳》一書內容真實生動,文筆親切樸實。
  • 《富蘭克林自傳》讀書筆記
    其實這本自傳是我從別的作者書中得知富蘭克林最經典的「十三個美德明目」而買後認真閱讀。在此,不妨先把最先引導我讀的內容先放在此處:一,節制。飯不可吃脹酒不可喝高二,緘默。可以看出富蘭克林是一個嚴格自律,不斷復盤,快速成長,說到做到的一位偉人並且做事很有計劃性,這一點是非常令我敬佩的,以至於我連忙買他的自傳來看,想從中學到更多的新知識和認知。
  • 2018年讀書筆記第133本·班傑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而且還使自傳成為一種全新的文學體裁。它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它包含了人生奮鬥與成功的真知灼見,以及諸種善與美的道德真諦,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這本書告誡了人們遠離陋習,遠離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達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 (今日推薦)富蘭克林自傳 The Autobiography of Benjamin Franklin
    第四部分是前三部分的補篇,補記了富蘭克林出使英國,於1757年7月27日抵達倫敦,不辱使命,於1762年11月1日返回費城。 《富蘭克林自傳》是美國第一部現代自傳,它以樸素的語言,敘述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富蘭克林出身貧寒,十二歲為做印刷匠的哥哥詹姆斯做學徒,在詹姆斯出版的《新英格蘭報》上,富蘭克林開始成為撰稿人。
  • 《富蘭克林自傳》:億萬青年的勵志經典
    說起班傑明·富蘭克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大名。但大部分人只知道他是個政治家,是美國獨立運動的領導者,《獨立宣言》的起草者。其實除了政治家這一身份,他同時還是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是舉世公認的"現代文明之父"。
  • 讀《富蘭克林自傳》談改變個人習慣
    近段時日,我反覆拜讀了《班傑明.蘭克林自傳》這本書。在本書中,描述了富蘭克林一生的經歷,有成功的經驗,有對失敗的總結,有待人處事的人生智慧,有好學不倦、積極向上,自強不息的自我雕琢。當然,富蘭克林是聞名於世的傑出人物。
  • 《富蘭克林自傳》三個特質,成就傳奇人生
    一,言之無物,行之不遠1706年,富蘭克林出生在北美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城一個小商人家庭。他有17個兄弟姐妹,富蘭克林是最小的兒子,他還有兩個妹妹。因為家裡孩子多,沒有錢讓他們上學,父親只讓富蘭克林讀了兩年法語學校。富蘭克林腦瓜特別聰明,不久就從中等生升到優等生。
  • 金秋十月的閱讀推薦書目——《理想國》、《富蘭克林自傳》
    書名: 《富蘭克林自傳》 作者: Franklin, Benjamin 關於《富蘭克林自傳》 作為美國現代第一部自傳,《富蘭克林自傳》在美國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 《富蘭克林自傳》:高度自律,邁向卓越
    圖書館給富蘭克林提供了很多學習和提高的機會,他每天都要在那裡學習一兩個小時,這樣就彌補了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缺憾。我國古代哲學家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就在這個時期,富蘭克林有了一個大膽又艱巨的計劃,他想追求道德完美的境界。他想制定一些用我們中國人的話說,就是一些條條框框來規範自己的行為,他希望自己能夠明辯是非,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不再犯錯誤,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 ,還是因為交友不慎而導致的錯誤 ,他都不想再發生。
  • 《富蘭克林自傳》三流大學畢業,什麼讓你實現人生躍遷?
    《富蘭克林自傳》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本書,平頭百姓,商業巨亨,乃至國家領導人的指導書籍。1771年,寫於在英格蘭特懷福特村的聖阿薩夫教堂主教家中。本書部分是給兒子的私人信件,並打算發表。所以用私人化拉家常的形式,娓娓講述了自己如夢如幻的一生。
  • 讀《富蘭克林自傳》這才是最成功的斜杠人士
    讀《富蘭克林自傳》《富蘭克林自傳》最近幾年關於斜槓青年這個話題被很多人提及,斜槓青年代表著有多種技能,多種收入渠道,幾條腿走路,有著足夠的安全感。富蘭克林是成功的出版商、文學家、政治家、發明家、慈善家、公益人士,他的人生可謂是傳奇中的傳奇,而他本人只接受過不到三年的學校教育,全靠後天自學成大業的奇才。通過《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解密富蘭克林精彩傳奇的一生。
  • 美好終究成就美好|閱享薈《人性的弱點》《富蘭克林自傳》
    趁著端午小長假,一鼓作氣讀完了久聞大名的《人性的弱點》和《富蘭克林自傳》。四沒想到,完成於十八世紀的《富蘭克林自傳》,風靡暢銷至今,讀起來竟然是如此平鋪直敘像拉家常,但一個鮮活的平凡而又偉大的富蘭克林形象也已不經意間躍然於眼前。
  • 《富蘭克林自傳》一個最能代表「美國夢」的人
    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書是《富蘭克林自傳》,對於富蘭克林,我最初的印象就是中學課本上,他在雷雨天放風箏的形象。再後來,我開始接觸「價值投資」以後,從投資思想家查理·芒格那裡聽到了很多關於富蘭克林的英勇事跡。
  • 《富蘭克林自傳》:年少輕狂,才華初顯
    班傑明.富蘭克林(1706——1790),他出身貧寒,只念過兩年書,通過自身刻苦自學,堅持不謝的努力奮鬥,成為了資本主義精神最完美的代表,人類道德與理性的最佳詮釋者,同時,他還是政治家、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這本書是富蘭克林晚年根據自己的經歷寫成的自傳。
  • 《富蘭克林自傳》:一個窮小子的創業奮鬥史
    」他被稱為「第一個真正的美國人」,90%的美國人都承認自己受到過富蘭克林的影響。《富蘭克林自傳》是班傑明·富蘭克林的一部代表作,講述他從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成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長經歷。這本書影響了幾代美國人,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精神讀本,也是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
  • 從《富蘭克林自傳》中窺見職場交流的藝術
    事情總是要討論出個結果,同事領導第二天還是要低頭不見抬頭見。那怎麼才能夠儘量避免職場和生活中出現這種矛盾引發的衝突呢?最近我讀了《富蘭克林自傳》,從中深受啟發。然後一星期過後,富蘭克林在還書的時候,夾了一張便條在書裡,便條上表示了自己的感謝。之後更奇妙的事情發生了,當下一次富蘭克林和這名議員在議會裡見面的時候,他居然客氣有禮地和富蘭克林打招呼了,這在此前是從沒有過的。在那之後,新議員在任何時候都樂意幫助富蘭克林,他們也成了知己朋友。
  • 《富蘭克林自傳》:最好的教育源於家庭和自我的教育
    他的父親前後娶了兩位妻子,並生有17個孩子。富蘭克林是最小的兒子。富蘭克林8歲入學,雖然成績優異,但是由於父親的收入無法負擔他讀書的費用,讀了2年書後,回到家裡幫助父親製作蠟燭。如果富蘭克林老老實實繼承父親的手藝做一個傳統的手工藝人,那麼後來那一串頭銜都不會屬於他了,也不會成為偉人,更不會成為100元美鈔的標記。
  • 《富蘭克林自傳》:為什麼懂得了那麼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班傑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以為傑出而又功勳卓著的人物。看看他頭上的光環吧:作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和外交家。但更讓人們驚奇的是,富蘭克林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竟然出身貧寒家庭,而且只上了兩年小學就輟學,10歲時在父親的印刷廠當學徒。所以,富蘭克林的輝煌成就,與他個人的刻苦自學是分不開的。
  • 富蘭克林——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兩個貴人
    乃夫老師高中時期讀的《富蘭克林自傳》珍藏版《富蘭克林自傳》分為四個部分,共19章,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他人的幫助人完成這部作品,也是美國傳記文學的開山之作。作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講述了富蘭克林紛繁多彩的一生。富蘭克林出生於一個普通的手工業家庭,由於家庭困難,他八歲入學、十歲時就離開了學校,回家幫助父親做蠟燭養家餬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