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被人取笑,可能是「匹諾曹症候群」,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2021-01-21 網易

2020-09-28 19:38:01 來源: 精彩視頻綜藝匯

舉報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一般孩子都有自尊心、臉皮薄,不喜歡父母把自己的缺點公開說出來,比如尿褲子、考零分等等,因為他們害怕被人笑話。

  可是,不少中國家長總是以此為樂,看孩子越羞愧,他們就越開心,並且從不把孩子的感受當一回事。

  

  我有一個伯伯就是這樣的類型,每當家族聚會的時候,家長們聊得最多的是孩子的事情。這位伯伯就喜歡抖落他家孩子的囧事:大到孩子跟同學打架,衣服被撕破,小到孩子早上穿了不同顏色的襪子等等。

  伯伯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堂弟,聽到後耳朵都紅了,一邊低著頭一邊央求:「爸,你別說了行嗎?」大人們看了面面廝覷,但是他爸爸正說到興頭上,沒管孩子的感受。「我吃飽了!」堂弟把筷子一撂,就悶頭跑出去了。

  

  事實上,這種現象出現在很多家庭。大人把孩子的隱私當成玩笑一樣講出來,孩子覺得自尊心受傷。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關係不和諧,還有可能引發「匹諾曹症候群。」

  01■「匹諾曹症候群」

  提起匹諾曹,很多人可能會想到「說謊會鼻子長長」的木偶匹諾曹,其實這是一個心理學名詞,也叫做「被笑恐懼症」。

  心理學家描述這種症狀:當一個人感到自己被嘲笑的時候,如臨大敵,由於緊張、恐懼,進入一個防禦狀態,肌肉緊繃、四肢僵硬如木偶一般,所以稱之為「匹諾曹症候群」。

  

  有此類症狀的人很擔心自己被人取笑,在社交中會對可能出現的取笑極度不安和敏感。他們會觀察周圍的環境以及在場的人,尋找可能被取笑和奚落的可能,甚至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把聽到的笑聲歸結於是在嘲笑自己,然後就會胡思亂想、情緒激化等。

  

  心理學家推測:這些孩子之所以恐懼被人取笑,跟成長環境脫不了關係,即孩子小時候經常受到來自家人、長輩和同齡人的嘲笑、奚落、打擊等。

  02■家長的這些行為誘發孩子害怕「被取笑」

  01「低俗式」逗娃

  一些大人在逗娃的時候,故意說一些「你不乖的話,爸媽不要你了」之類的話,看到孩子因為害怕、恐懼而哇哇大哭,他們就很得意。這種「低俗逗娃」的行為,不但沒有任何,還令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對此類長輩的笑聲產生恐懼。

  

  02把孩子的缺陷當成談資

  身體上有缺陷的孩子,就會特別自卑,害怕別人對自己異樣的眼光,害怕被人議論和嘲笑。還有些不是很明顯的缺陷、比如身體協調性差、嘴巴笨、腦子笨等等,家長總是逢人便聊起孩子的這些問題,但其實孩子很不願讓別人知道。

  

  03父母打擊、奚落孩子

  還有一些父母喜歡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然後打擊孩子。其實孩子已經很優秀了,但仍達不到父母的期望,會令他們感到灰心喪氣、自卑低落。平常父母口不擇言、奚落的話語,也會令孩子懷疑和否定自己的價值。

  03■孩子害怕「被取笑」可能產生什麼危害

  01家庭關係

  毋庸置疑,孩子常常被父母開玩笑,內心會很自卑、敏感,不願跟父母親近。進入青春期之後,孩子對父母的這種行為更是逆反,一旦父母向外人談論自己,就會發脾氣、暴走、砸東西等等。孩子受到的心理傷害是難以磨滅的,久而久之,造成親子關係冷漠、疏遠。

  

  02人際交往

  笑對這類孩子來說,不代表愉快,而代表嘲笑和貶低。他們難以區分哪些是惡意的玩笑,哪些是善意的嘲笑,對於善意的玩笑也表現得十分敏感和過激。而且,因為因為害怕被取笑,他們寧願一個人呆著,不喜歡社交活動與人際交往,久而久之,變得性格孤僻、怪異。

  04怎樣幫助孩子克服「匹諾曹症候群」?

  患有「被笑恐懼症」的孩子,並不是缺乏幽默細胞,或者開不起玩笑,他們內心其實很渴望得到溫暖和接納,因此,父母要給予孩子善意的保護,拿孩子開玩笑要有分寸。

  

  01父母要營造溫暖的家庭環境

  父母要意識到自己的「玩笑話」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拒絕「低俗式逗娃」,也不要拿孩子的隱私或缺陷來開玩笑,有同理心,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要營造溫暖的家庭環境,用愛、鼓勵和包容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02當孩子被人取笑及時安慰他

  如果孩子被其他的長輩或者小夥伴「取笑」,父母要及時給孩子安慰,用溫暖治癒孩子的內心。同時,父母還要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太在意別人的話,培養孩子一顆「鑽石心」,避免孩子因為一兩句玩笑話就「玻璃心」。

  

  05說給父母聽:

  有句話是:只有被開玩笑的當事人覺得好笑,才能叫做「善意的玩笑」。父母既要懂得分寸,不拿孩子亂開玩笑,同時也教導孩子不要隨便開別人的玩笑,要懂得換位思考,如果是自己被開玩笑,會不會覺得被冒犯和不尊重?尊重對方也就是尊重自己。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有沒有害怕被人取笑的表現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孩子害怕被人取笑,可能是「匹諾曹症候群」,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臉皮薄,不喜歡父母把自己的缺點公開說出來,比如尿褲子、考零分等等,因為他們害怕被人笑話。大人把孩子的隱私當成玩笑一樣講出來,孩子覺得自尊心受傷。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孩子和父母之間關係不和諧,還有可能引發「匹諾曹症候群。」
  • 真的存在「匹諾曹症候群」嗎?
    一、匹諾曹症候群的大烏龍韓劇《匹諾曹》中,女主患有一說謊就會打嗝的匹諾曹症候群,但是這個顯然是編劇們腦洞很大的結果。在現實中,真正的匹諾曹症候群和說謊八竿子打不著,它被稱為「被笑恐懼症」(gelotophbia),實質上是一種社交恐懼與人際敏感。
  • 「匹諾曹」症候群真的存在嗎?
    以前,大家對於韓劇情節的印象就是車禍、絕症、豪門恩怨,不過回首2014年,韓國的編劇可謂腦洞大開,一部《來自星星的你》掀起了世界範圍的韓流熱,劇中的外星人都教授這個人物設定也是讓不少人狂呼。如今,地球的人物設定已經滿足不     原標題:「匹諾曹」症候群真的存在嗎?
  • 「開不起玩笑」的人,需要更多的善意和保護
    有一部曾熱播的韓劇叫《匹諾曹》,劇中女主只要一說謊就會打嗝,直到說出真相打嗝才會停止,這個毛病在電視劇中稱為「匹諾曹症候群」。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名為「匹諾曹症候群」這個病嗎?北京回龍觀醫院副主任醫師宋崇升表示:典型的「匹諾曹症候群」只是理論上存在的疾病,在現實中對大多數心理醫生來說,「匹諾曹症候群」那種極端的表現就像一個傳說,只存在於口頭和想像中。
  • 每天早上吃雞蛋,但也不要盲目的吃,注意這幾點,別不當一回事
    每天早上吃雞蛋,但也不要盲目的吃,注意這幾點,別不當一回事 眾所周知,雞蛋是營養特別豐富的,是集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為一體的食物。雞蛋裡面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胺基酸,可以有效的補充人體所需能量,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物。
  • 「男凹女凸,非寡即孤」,老輩人的經驗所得,別不當一回事!
    我們發現很多農村的孩子心理年齡會比城裡大孩子大,他們在待人處事上會比較真誠,懂得考慮他人的難處,而性格也不會過於張揚,正常都會比較低調。
  • 孩子「慣性撒謊」怎麼辦?RSSH原則讓「匹諾曹的鼻子」縮回去
    匹諾曹」謊話連篇每天一到辦公室,就能聽到各位媽媽們的相互吐槽。撒謊的孩子,就像經典童話《匹諾曹》中的主人公匹諾曹一樣,試圖通過謊話來掩蓋自己的行為。匹諾曹的鼻子隨著謊話越長越長,很多撒謊的孩子謊話也越說越多,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可能不僅影響到親子關係的建立,還會影響孩子未來人際交往以及價值觀的形成。撒謊的孩子該如何教育?打一頓固然解氣,但暴力只會製造緊張的親子關係,無益於解決問題。
  • 孩子膽小害怕,很可能是父母的態度養成的
    但小米,還有我們身邊不少孩子,面對一些事物時,卻很害怕,即使作為父母的我們再三勸慰,孩子依然如此,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這往往是因為大人的態度讓孩子產生了恐懼,而有些孩子又用恐懼當做工具來影響我們。媽媽可以輕鬆地走過來,很自然地告訴他:這是一條狗,是我們的朋友。它不會說話但是會汪汪叫。然後媽媽包括其他家人可以走開忙自己的事,或是陪小米觀察狗,不需要因為擔心孩子害怕而不停地安慰孩子。
  • 放屁時若有三種現象,或許是大腸癌在警示,別不當一回事
    通常情況下,身體健康的人,每天放屁的次數會在5到10次。但如果身體出現異樣,那麼放屁也會出現異樣。放屁時若有三種現象,或許是大腸癌在警示,別不當一回事1、想放放不出來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有的時候想放屁卻放不出來,而且也會覺得胃非常的脹。
  • 義大利真人版《匹諾曹》,奇幻歷險電影,孩子該如何面對誘惑?
    原本想好好培養,讓匹諾曹讀書上學,沒想到匹諾曹個性貪玩,結果被馬戲班團長擄走。電影類似公路電影的形式,講述了匹諾曹重新回歸老木匠身邊的奇幻旅程。任何改編的真人版電影難免會比動畫少些童真,義大利版《匹諾曹》也不例外,而且形象做得更為逼真。
  • 父愛缺失是造成孩子沉迷手機的一大原因
    缺失父愛的孩子,非常容易產生成癮性人格,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1:日常生活的危害。   缺失父愛的孩子,非常容易產生成癮性人格,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2:學習培訓的危害。   缺失父愛的孩子,非常容易產生成癮性人格,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並且孩子也會模仿遊戲,或是是視頻裡邊的某一些劇情和姿勢
  • 「過度疲勞」的3大信號,你別不當一回事!
    很多人在工作崗位上奮鬥,卻沒有注意休息時間充足的重要性,總是讓自己處於過度勞累的狀態中,還可能會出現過勞死。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維持身體健康狀態,要懂得勞逸結合。當工作一段時間感覺到體力透支勞累明顯,應該適當休息,否則身體不堪重負,嚴重後果會出現。身體哪些症狀的產生,跟過度疲勞有密切聯繫呢?
  • 孩子經常情緒低落?要警惕「兒童情緒障礙」,父母別不當一回事
    1、兒童焦慮症這和很多成人的杞人憂天情緒其實是異曲同工的,有的孩子總是會腦補一些畫面,對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有著各種擔心。這些孩子總是會害怕明天的到來會讓他們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情緒會一直低落消極,不願意面對現實。
  • 那些從不發朋友圈的人,害怕自我暴露是怎麼一回事?
    她說,這是她猜測的,外界可能對她有這樣的評價。後來,我們談到她初中時的作文被老師拿去投稿的事,大學自己在博客上寫故事,獲得一些關注的事。談到她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想:要是成為一個寫故事的人就好了。他們家五口人,三姐妹加父母,只有她會開車。雖然妹妹們有駕照,但是她們都不敢開車。小優還想起自己一拿到駕照就和朋友去浙西自駕旅行,走得是彎彎曲曲的石頭山路,朋友不敢開,但是膽大心細的她敢開,一路都很順利。她說,母親說「人人都會開車」並非事實,她覺得會開車是一個很不錯的技能。
  • 良心菜販小貼士:買香菇時,這3點要多注意,可別不當一回事!
    在生活中,相信不少人都是菌類愛好者吧?什麼香菇、金針菇、白玉菇對於我們都有著很大的吸引力,不論是炒著吃還是烤著著,亦或是放進火鍋裡味道都是很不錯的,尤其是香菇,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是很高的,而且外形其實長得也很不錯的,相信很多人都很喜歡吃香菇吧?
  • 孩子經常說謊怎麼辦?家長掌握這「3招」,避免娃成為「匹諾曹」
    孩子經常說謊怎麼辦?家長掌握這「3招」,避免娃成為「匹諾曹」孩子撒謊,做好這3個方面,讓寶寶不當"匹諾曹"在孩子眾多性格品質當中,撒謊是一個最先需要糾正的壞毛病。在學校的表現也一般,有一次拿回來的試卷90多分,但是掃了一眼試卷上紅色的錯題有很多,不可能得這麼高的分數,果不其然在一番檢查之後,實際上總共扣了28分,沒想到孩子竟然學會在試卷上做手腳對我撒謊了,簡直快成為愛撒謊的「匹諾曹」了!
  • 《匹諾曹》熱播 "匹諾曹症候群"真存在嗎?
    最近熱播的韓劇《匹諾曹》的人氣在中華圈中,可謂是火到爆棚了。電視劇中的女主人公被說患有「匹諾曹症候群」,一撒謊就會打嗝。真有所謂的「匹諾曹症候群」嗎?專家稱的確有,但症狀並非打嗝,而是害怕被人嘲笑,導致肌肉緊張,像木偶一樣。那麼人撒謊時真的會打嗝嗎?
  • 別不當一回事
    在交談的過程中,我還發現他眼圈浮腫發黑、舌淡苔白,於是我和他說:「你這個莫名其妙的足跟痛,很可能是腎虛引起的啊!」 「腎虛?腳後跟和腎還有關係?」他有點懵。 看到這裡你是否也和我的這位朋友一樣驚訝?常常足後跟疼痛,原來竟是腎出問題了?
  • 孩子到了青春期不與父母溝通,怎麼回事?
    有家長會疑惑,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不願意與父母溝通,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孩子一到青春期,就不與父母溝通?父母愛孩子,孩子也愛父母,但是為什麼孩子不與父母溝通?有的父母會對自己說,青春期的孩子就是這樣的,真的是這麼回事麼?還是為了迴避問題而安慰自己的?人類的天性就是聯結,包括青春期。
  • 《木偶奇遇記》原版故事:匹諾曹殺了吉米,最後被吊死了
    《木偶奇遇記》是深刻在我們童年記憶中的童話故事,父母總是告訴我們,別說謊哦,不然會和匹諾曹一樣長出長鼻子。小時候,我覺得童話的人一定擁有一顆善良和美麗的心,不然怎麼會寫出如此充滿希望又帶有光芒的文字。這還不是最令人震驚的,匹諾曹還殺了人(一隻會說話的蟋蟀,擬人化),就是這個具有長者人設的老蟋蟀先生——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