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大家也就很自然地畢業、工作、賺一點錢、買一兩件ESPRIT過過癮。年少時候被蘇撩起的欲望,在年紀稍長時終於如願以償。慢慢地,身邊的服飾色彩越來越斑斕,選擇越來越多樣,ESPRIT曾有過的獨樹一幟也終未倖免,被流行大浪逐漸吞沒。於是,不知不覺中消失了曾有過的熱烈嚮往。
蘇在讀書的時候,時髦是出了名的。那真是一種眼巴巴的豔羨,並不是誰都會有一個母親嫁給一個香港人,然後在香港定居的。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沒有什麼品牌意識。每每誇起蘇的衣衫漂亮時,蘇便對懵懂的我們提這個叫ESPRIT的名字。當時我翻過字典,查出ESPRIT有個讓人神往的意思叫「才智」。蘇的成績在那所重點中學糟得有點不堪入目,所以這個法語單詞的意思讓人記憶猶新,多少帶點揶揄味道。
仿佛跟蘇過不去,大家都考上了大學,蘇落榜。蘇身上才有的「才智」,卻在那一年的夏天,在城市的鬧市區,誇張地開了一個很大的門市。也許惟一可以令蘇釋懷的是,300多元錢一件的襯衣或400多元錢一件的毛衣,絕非我們這些窮學生能買得起。所以,三年後的暑假,和老同學在家裡聊天,無意中有人講起,最近蘇所在的銀行賑災捐款捐物,蘇捐了一旅行包八成新的ESPRIT時,好幾個女孩(包括我在內)都大驚小怪、大呼小叫了起來。天哪,連林青霞都跑出來口口聲聲地稱「我只穿ESPRIT」,蘇為什麼偏偏這時候反其道而行之呢?
後來,大家也就很自然地畢業、工作、賺一點錢、買一兩件ESPRIT過過癮。年少時候被蘇撩起的欲望,在年紀稍長時終於如願以償。慢慢地,身邊的服飾色彩越來越斑斕,選擇越來越多樣,ESPRIT曾有過的獨樹一幟也終未倖免,被流行大浪逐漸吞沒。於是,不知不覺中消失了曾有過的熱烈嚮往。
今年7月底,蘇來杭州參加為期一周的業務培訓。那天,我和她坐在杭州一家購物中心的星巴克喝咖啡,東聊西聊就聊到了ESPRIT。蘇說,這個牌子早在1996年我就不碰了。我感到落伍的尷尬(要知道,1998年我才有第一件ESPRIT的T恤),便問為什麼,喝完咖啡,蘇說,你跟我來。然後兩人繞購物中心的二樓一周。繞完,蘇說,就在剛剛這一圈,她看到了穿在女孩子身上的ESPRIT襯衫三件、T恤兩件和背包一個,外加標有「SALE」字樣的塑料購物袋若干。
望著不遠處對摺打得熱火朝天的ESPRIT專櫃和身旁如今一身正裝打扮的蘇,我無端地覺得這樣的反差很搞笑。
十年之後,翻開字典,ESPRIT,字面上的意思仍是一樣。但,穿或不穿以ESPRIT命名的服裝,與才智無關。■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