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的黃昏:《新周刊》和《三聯生活周刊》主編卸任

2020-12-18 浙江在線

2014-12-23 13:52

導讀:時間走到12月,除了要和2014告別,《三聯生活周刊》《新周刊》的主編也各自和他們戰鬥過的陣地告別。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紙質媒體受到的衝擊非常大,周刊的成長非常有挑戰性。在這個紙媒的黃昏,周刊將如何走向,是累了嗎?

錢江晚報首席記者 王湛 實習生 盧潔霞

「編《三聯生活周刊》19年有餘,太多恨不得每一個句子都要改的稿子。每每為這樣的稿子恨不得將自己的頭髮揪起來,就感慨於每人為何不能盡心做好自己的事,少給他人添堵?好在這一切終於可結束了。明天是操心的最後一天了。」

12月21日18點,《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在新浪微博發布消息,稱自己將於12月22日離職。

「我就是退休,並不會到其他地方任職。該到了聽聽音樂看看書的日子了。」昨天,朱偉告訴錢江晚報記者,「我的年紀,也該在家休息了」。而《三聯生活周刊》的工作人員說,實際上,朱偉已經超齡服役三年了。朱偉出生於1952年,今年62周歲。

此前,12月13日,《新周刊》執行主編封新城宣布卸任,改任《新周刊》顧問,他已任職18年。封新城出生於1963年,今年51周歲。

兩位重量級的掌門人幾乎同時告老還鄉,讓人不由得對國內周刊的生存環境心生憂慮起來。

1952年出生在上海的朱偉,1995年接任《三聯生活周刊》主編。《三聯生活周刊》的文化新聞風格逐漸形成。

這或許跟朱偉個人的經歷有關。1968年,他到黑龍江建設兵團上山下鄉,並開始小說寫作。1978~1983年,他在《中國青年》雜誌當記者、文藝部編輯。1983年,朱偉到《人民文學》雜誌社工作,曾推出劉索拉、阿城、莫言、餘華、蘇童、格非等一大批作家。

《三聯生活周刊》的前身,為鄒韜奮先生在上世紀20年代創辦的《生活周刊》,由三聯書店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於北京復刊,其定位是「做新時代發展進程中的忠實記錄者」。

根據《傳媒》雜誌2006年第5期刊發的「《三聯生活周刊》的前世今生」一文介紹,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對外文化交流的初步放開,人們突然發現竟然還有像《時代》、《新聞周刊》這樣影響世界的新聞雜誌,而中國的新聞周刊幾乎處於一種空白狀態,很多新聞界人士認為,中國已經到了一個需要一本真正意義上的新聞周刊的時代了。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由三聯書店主辦的《三聯生活周刊》1993年正式創刊。

《傳媒》雜誌上述文章稱,在創刊後的兩年多時間裡,多任主編在《三聯生活周刊》敗走麥城。復刊、休刊,上任、辭職,《三聯生活周刊》四易其主,被人戲稱為「主編殺手」。

1995年,在困局中,朱偉接下了《三聯生活周刊》主編的交椅。《三聯生活周刊》逐漸從傳統的新聞性周刊轉向「綜合性周刊」。

「當初所有人來做周刊,都認為周刊是搖錢樹。」朱偉曾說,「現在局面不是這樣,我一直覺得現在是平面媒體的黃昏,因為網際網路越來越發達,信息終端越來越便利,紙質媒體受到的衝擊非常大,周刊的成長非常有挑戰性。」

朱偉始終認為,雜誌是由辦雜誌的人的趣味來決定的,什麼樣的主編,什麼樣的團隊,決定了一個刊物什麼樣的素質或者什麼樣的氣度。「比如《三聯生活周刊》的讀者一定不喜歡《新周刊》的氣度,《新周刊》的讀者不一定喜歡《南方人物周刊》,這恰恰是構成了期刊之間的差異化,另外也構成了競爭。」而朱偉的個人趣味,一是讀書,二是古典音樂。

如果說,《三聯生活周刊》偏重於「文化」,那麼《新周刊》打的是「新銳、話題」的標籤。

1996年,封新城創辦《新周刊》,任執行總編。封新城有著自己的辦刊宗旨,他說要使刊物做到四個「商」:觀點供應商、視覺開發商、資訊整合商和傳媒運營商。

《新周刊》獨創了很多新銳概念,比如「飄一代」、「她世紀」、「第四城」、「生活家」,還開發培育了「大盤點」、「中國年度新銳榜」、「中國電視節目榜」、「城市魅力榜」、「年度語錄」等傳媒延伸品牌,在社會和業界引起了不小反響。

封新城始終認為,中國媒體應該往另外一個方向走,回到它自身,回到紙質上,把紙質東西做到高端。「我們內心的堅持在說,紙質的東西,並不是說完全沒有出路了,而是說受眾群分得更細了。雜誌讀者會變得更高端、更明確、更專業,它是傳播形態當中的高端產品,甚至不妨走向奢侈品。未來紙質的東西,可能就會奢侈品化。」

「這份雜誌在十年前是中國媒體的標誌性雜誌。」知名媒體人許知遠說,「《新周刊》每次的封面故事,都像是當年革命標語一樣,斬釘截鐵。而深感一切堅固都煙消雲散的讀者們,則像是找到了可暫時依靠的東西。」

1419313963000

相關焦點

  • 聊天實錄:《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朱偉做客搜狐
    三聯書店要求《三聯生活周刊》做成新聞和文化相結合的雜誌。這種結合是很難的,在我前面的幾位主編,他們都做出了很好的努力,我可以比較多的來思考這些問題。前面幾位為什麼不太成功,主要還是新聞和文化怎麼來結合的方面,可能比較困難。比如說錢剛和楊浪做的時候,就是三聯書店的一些文化精英們覺得這個太新聞了,沒有文化的層面。調整到徐和朱來做的時候,他們又覺得這個雜誌又沒有新聞了,它像一個月刊。
  • 三聯生活周刊十年【精裝】
    三聯生活周刊十年【精裝】 《生活》周刊1925年10月11日在上海創辦,1926年起由鄒韜奮任主編,發行量達到15萬份,是極有影響的刊物。
  • 三聯生活周刊創刊20周年 一本雜誌和他記錄的時代
    原標題:一本雜誌和他記錄的時代   從1995年1月《三聯生活周刊》正式創刊算起,這本以「一本雜誌和他倡導的生活」為口號的綜合類周刊,迎來了創刊20周年的紀念。近日,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為旗下《三聯生活周刊》舉辦了一場紀念研討會,與會者不少都是京城的媒體大腕兒,都與這本周刊有著密切關係。
  • <三聯生活周刊>朱偉
    悠久的傳統和極具個性的定位 《三聯生活周刊》前身為鄒韜奮先生在20年代創辦的《生活周刊》,韜奮先生的創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讀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閒暇,代邀幾位好友聚攏來談談,沒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輕鬆生動簡練雅潔而饒有趣味」,以「供應特殊時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糧」。
  • 關於我們 三聯生活周刊
    :CN11-3221/C 郵發代號:82-20 定價:15元/期 《三聯生活周刊》由中國出版集團下屬的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主辦,是一份具有良好的聲譽,在主流人群中有著廣泛影響力的綜合性新聞和文化類周刊
  • 《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
    近日,《三聯生活周刊》和《財新》推出聯合會員,498元/年。用戶購買訂閱後,不僅可以免費暢聽《三聯生活周刊》2018年1月至今的各期內容,還可通過三聯官方APP中讀聽周刊、聽外刊、聽薦好書等內容。中讀將開放二十多家期刊雜誌、出版社的版權長文。
  • 三聯生活周刊歷史
    希臘詩人塞菲裡斯在196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說,希臘只是一個小國,除了人民的勤勞、海洋和太陽的光輝之外   《三聯生活周刊》前身為鄒韜奮在20年代創辦的《生活周刊》,韜奮先生創刊目的是:「每星期乘讀者在星期日上午的閒暇,代邀幾位好友聚攏來談談,沒有拘束,避免呆板,力求輕鬆生動簡練雅潔而饒有趣味」,以「供應特殊時代的特殊需要的精神食糧」。
  • 和黃山一起喝酒_三聯生活周刊
    和黃山一起喝酒 2011-06-17 12:00 作者:袁越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三聯生活周刊電子版
    三聯生活周刊 社區 生活者www.lifeweeker.com 分享生活趣味:讀書、旅行、美食、戀物、音樂等,找到和您有共同趣味的朋友。書架及照片牆:推薦優質圖書,收藏打造自己的「書架」。照片牆匯聚您生活的精彩點滴.
  • 《三聯生活周刊》1000期了!尋找傳統閱讀和電子閱讀的平衡
    網際網路時代,人們的閱讀習慣和獲取知識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如何才能夠更好地將知識傳遞給大眾?《三聯生活周刊》在「升級吧!知識」中讀知識大會暨《三聯生活周刊》1000期慶典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的壓軸演講中,對周刊創刊到復刊再到持續發行1000期的歷程做了總結回顧,並介紹了周刊向新媒體轉型並實現知識升級的產品——中讀。2017年,《三聯生活周刊》推出了一款知識付費與深度閱讀相結合的APP——中讀。由此正式進入知識付費領域,同時開啟了傳統媒體的轉型與知識升級之路。
  • 《三聯生活周刊》20年啟示錄 早走半步方能爭得先機
    原標題:早走半步方能爭得先機   編了810多期《三聯生活周刊》的朱偉,不久前剛剛拿到退休證。讓這位原主編引以為傲的是,《三聯生活周刊》不拘一格地培養了一批批有獨特個性的記者。「《三聯生活周刊》沒有編輯,嚴格來說就我一個編輯,所有的人都寫稿。稿件質量是我衡量記者的唯一標準。」朱偉說道。
  • 三聯生活周刊
    蟹 2014-09-28 21:26 作者:梁實秋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40期
  • 兼容Kindle_三聯生活周刊
    三聯生活周刊:iRiver以前產品主要集中於MP3隨身聽,同iRiver近似的紐曼、愛國者都在嘗試電子書,包括中國最大的電子書製造商漢王,以前只是專注於手寫板領域。是否可以說在戴爾和惠普等電腦巨頭,與諾基亞和三星等手機製造商之間,電子書為眾多多媒體設備製造者提供了一次轉型的機會?
  • 反諷 - 反諷_三聯生活周刊
    反諷 2012-07-17 11:00 作者:苗煒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三聯生活周刊 讀者投稿說明
    三聯生活周刊 讀者投稿說明 2011-04-07 17:23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媒體丨三聯生活周刊、中國新聞周刊(北京)
    *招聘人數:1人新媒體主編所屬部門:三聯生活實驗室崗位職責:「松果生活」公號發展規劃、選題內容、用戶運營的整體統籌與日常管理;協同三聯生活實驗自主內容與項目計劃;提升松果生活公號商業價值。*招聘人數:1人新媒體編輯所屬部門:三聯生活實驗室崗位職責:1、發現最美好和有趣的選題;2、完成松果公眾號日常稿件的撰寫、排版和校對;配合團隊完成其他相關文案撰寫
  • 不焦慮方法論_三聯生活周刊
    不焦慮方法論 2020-10-21 12:40 作者:徐菁菁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雞娃」與自驅力
  • 《新聞周刊》終結曲 紙媒的掙扎與宿命
    10月18日,新聞周刊-野獸新聞公司(The Newsweek Daily Beast Co)總編蒂娜·布朗同CEO巴巴·謝蒂一道,宣布了這家美國知名雜誌紙質版的終結日。作為紙媒,《新聞周刊》的出現與消失帶來了同樣的震撼。1933年2月17日,第一期《新聞周刊》驚豔登場,它史無前例地使用了7幅圖片作為雜誌封面,分別代表一周7天發生的重大新聞。
  • 《三聯生活周刊》天貓旗艦店 精彩你的十二月
    雖然這些工作讓多數人的十二月過得焦頭爛額,但這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總結和回顧一年的得與失,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為來年的目(jiǎng)標(jīn)而奮鬥!今年5月,三聯生活周刊天貓旗艦店上線開業。半年的時間裡,在各位忠實「三聯粉」的支持、鼓勵與陪伴下,旗艦店慢慢地成長起來。過程中辛酸與喜悅相伴,教訓與經驗共存。
  • 與才智無關_三聯生活周刊
    所以,三年後的暑假,和老同學在家裡聊天,無意中有人講起,最近蘇所在的銀行賑災捐款捐物,蘇捐了一旅行包八成新的ESPRIT時,好幾個女孩(包括我在內)都大驚小怪、大呼小叫了起來。天哪,連林青霞都跑出來口口聲聲地稱「我只穿ESPRIT」,蘇為什麼偏偏這時候反其道而行之呢?後來,大家也就很自然地畢業、工作、賺一點錢、買一兩件ESPRIT過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