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破·篇一(下)

2020-08-29 錢英醫生

如果您是精神科醫生,本文或許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當下的治療思路;

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許可拓寬您處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診療思維;

如果您是抑鬱患者,本文或許能為痛苦無助的您重新打開一扇窗;

如果您是抑鬱患者的家人,本文也許可在您幫助患者康復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錢英


(內容接上篇)

住院醫「我」的觀點

病房裡,李阿姨這樣的患者比比皆是,她們任何人的故事都足以寫一本悲劇小說。因此,「命運多舛,反覆發作,每況愈下」,是當時的我和其他住院醫,對抑鬱症的總體印象。

還清楚地記得,當時一個一起輪轉的醫生,她是研究型碩士(有半年輪轉病房機會),但對臨床工作感興趣,原本計劃畢業後轉臨床工作。可是半年輪轉結束時,她告訴我:

「我放棄轉臨床了,決定繼續攻讀科研博士。因為半年的輪轉讓我看到,原來精神障礙的結局都這麼悲慘,我覺得我以後無法成為一名好的精神科醫生」。

那個時候,儘管教科書寫明,與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礙相比,抑鬱症對患者的損害要輕得多。但在內心深處,我對抑鬱患者仍舊秉持著悲觀態度,我身為醫者的無力感也相當強烈

那個時候,稍微能讓我有些力量感的是藥物,儘管也有患者像李阿姨一樣,即使堅持藥物治療仍舊病情反覆,但我還是切實地看到了很多嚴重患者服藥後煥然一新的變化。

所以,年資尚淺的我,那個時候做得最多的一件事情是,反覆叮囑我的患者和家屬一定要堅持藥物治療。

我甚至還在我們醫院給患者的刊物《精神康復報》發表了《如何當好住院病人》的文章,核心思想大約是告誡患者堅持長期服藥和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今的我,對住院醫「我」的反思

如果用坐標軸來比喻不同嚴重程度的抑鬱患者,那麼病情嚴重、結局不良的住院患者應該是聚集在坐標軸的負無窮端,相反,病情輕微、結局良好的患者應該是聚集在正無窮端。

住院醫的我,主要是收治住院患者。住院患者本身就屬於病情較重的,而到我們醫院住院的,相當一部分又是全國其他地方治療療效不好的。

因此,當時的我,看到的僅僅是抑鬱坐標軸負無窮端的風景

然而,當時的我仿佛井底之蛙,其實只瞥見了抑鬱世界的一角,竟以為那就是浩渺的抑鬱的全世界。所以我才有了當年的悲觀,才有了當年的無力感,才有了那時對長期藥物治療的過度認同和強調。

(本篇完,敬請期待下篇)


案例均為真實案例的組合,改編和濃縮,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如果您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焦點

  • 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破·篇二(下)
    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破·篇二(下)如果您是精神科醫生,本文或許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當下的治療思路;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許可拓寬您處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診療思維;如果您是抑鬱患者,本文或許能為痛苦無助的您重新打開一扇窗;如果您是抑鬱患者的家人,本文也許可在您幫助患者康復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 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篇三(下)
    如果您是精神科醫生,本文或許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當下的治療思路;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許可拓寬您處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診療思維;如果您是抑鬱患者,本文或許能為痛苦無助的您重新打開一扇窗;如果您是抑鬱患者的家人,本文也許可在您幫助患者康復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 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破·篇一(上)
    如果您是精神科醫生,本文或許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當下的治療思路;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許可拓寬您處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診療思維;如果您是抑鬱患者,本文或許能為痛苦無助的您重新打開一扇窗;如果您是抑鬱患者的家人,本文也許可在您幫助患者康復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 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破·篇三(上)
    如果您是精神科醫生,本文或許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當下的治療思路;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許可拓寬您處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診療思維;如果您是抑鬱患者,本文或許能為痛苦無助的您重新打開一扇窗;如果您是抑鬱患者的家人,本文也許可在您幫助患者康復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 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破·篇二(上)
    如果您是精神科醫生,本文或許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當下的治療思路;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許可拓寬您處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診療思維;如果您是抑鬱患者,本文或許能為痛苦無助的您重新打開一扇窗;如果您是抑鬱患者的家人,本文也許可在您幫助患者康復的道路上指明方向…..
  • 抑鬱的功能 精神科醫生的反思與突破·總結篇
    如果您是精神科醫生,本文或許能促使您反思和突破您當下的治療思路;如果您是其他科大夫,本文也許可拓寬您處理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的診療思維在治療這場戰鬥中,試圖以醫生為主帥,採取各種方法(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等),來替病人擊敗或消滅「問題」或「病變」。系統式生物心理社會醫學(以下簡稱系統式)的觀點:對病因理解是「資源」取向的,認為抑鬱症不是「問題」根本,是在替出了「問題」的系統代言。
  • 精神科醫生:我們不是心理醫生 也要和抑鬱對抗
    也許你並不知道,當你因為感到抑鬱,走進精神科醫院尋求幫助時,坐在你對面的醫生,很可能自己也是一位病人。也許你並不知道,在中國,作為抑鬱症患者最重要的「拯救者」,這個醫生群體加在一起只有2.04萬人。也許你並不知道,這個醫生群體因工作壓力、收入等問題,幾乎在醫衛領域裡處境最艱難。
  • 醫者 專訪|精神科醫生 劉虹曄
    精神疾病是指在「生物-心理-社會」綜合因素的影響下,大腦機能活動發生紊亂,導致認識、情感、意志和行為等精神活動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精神疾病的範圍很廣,大到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礙、物質依賴,小到抑鬱、焦慮、強迫、睡眠障礙,從童年期的孤獨症、多動症,到老年期的阿爾茨海默病等等,全都屬於精神科範疇。其實精神疾病在我們身邊非常常見,廣義的精神病人在中國人口中的佔比例就已經有16.6%。
  • 精神科:失眠,抑鬱煩躁想跳樓?2000年前張仲景有個「神奇良方」
    當然,從心理動力學的角度來說,還要區分是內攝型抑鬱還是情感型抑鬱,這兩者的治療是很不同的,所以,如需確診請大家聯繫專業心理人士或精神科醫生。,其實,這是毫無必要的,大家應該知道,心理疾病和生理疾病具有相關性,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腿斷了,醫生說得截肢了,這時候,你千萬次的跟醫生保證會積極配合治療,這並不能讓你好起來,可是心理疾病,無論是抑鬱還是焦慮,強迫還是恐懼,只要積極的配合治療,大都會好起來,有良好的預後。
  • 抑鬱焦慮症看哪個科?看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
    抑鬱焦慮症看哪個科?看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 時間:2021-01-15 14:02:51 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 抑鬱焦慮症看哪個科?看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抑鬱焦慮症是什麼呢?
  • 封閉病房的精神科醫生:最常聽到的訴求是「陪陪我」
    她的身份,有時是精神科醫生,為患者下診斷、開處方、提供住院治療;有時是心理治療師,傾聽來訪者的創傷,幫助他們分析和理解自己的動機與人格。往往,知曉和接受自己患有精神疾病,願意前往醫院就診的患者,都能獲得有效的治療,媽媽回歸平靜,孩子接受奶瓶,青年人重拾正常的工作能力,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
  • 一位精神科醫生在北大分析:厭學、抑鬱是什麼毀掉我們的孩子
    文/老K寫這篇文章是之前看了北大徐凱文的一則演講有感而發,相信很多心理諮詢師應該都知道徐凱文這個人,他年紀不大就已經成為北大的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北大新生厭惡學習引發的思考徐凱文老師在高校工作,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同時高校做心理諮詢服務
  • 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
    心理醫生和精神科醫生 在過去精神科醫生同精神性疾病的病人一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而得了精神上疾病,卻讓人感覺害怕,生了這樣的病,身邊的人就會對你產生歧視和恐懼,萬一你有一天得病了,最親的人也會離開你,結婚的也要離婚的。現實的社會就是這樣,如果去了精神科的醫院,就會談精色變。
  • 一位精神科醫生在北大分析:厭學、抑鬱是什麼毀掉我們的孩子
    文/老K寫這篇文章是之前看了北大徐凱文的一則演講有感而發,相信很多心理諮詢師應該都知道徐凱文這個人,他年紀不大就已經成為北大的副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同時也是一位精神科醫生。30.4%北大新生厭惡學習引發的思考徐凱文老師在高校工作,是一位精神科醫生同時高校做心理諮詢服務(自殺危機幹預與常規心理諮詢)。
  • 一位精神科醫生的北大觀察:厭學、自殺、抑鬱…
    01「我不知道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在高校工作,是一個精神科醫生出院時,我問他現在情況怎麼樣,他說精神科醫生很幼稚,可笑。我表現開心一點,他們以為我抑鬱就好了。我要講的是,他不是普通的抑鬱症,是非常嚴重的新情況,我把它叫做「空心病」,我不認為只是學生空心了,才有這樣的結果。我們經常會說這樣一句話,如果孩子出了問題,大概家庭和老師都有問題,孩子本身是不會有問題的。
  • 感到抑鬱怎麼辦?
    1990年到州優撫醫院從事臨床工作至今,現任一區主任,先後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進修學習。在國家級雜誌上發表論文10餘篇,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會議交流。抑鬱情緒是抑鬱症嗎?抑鬱情緒是一種正常情緒。
  • 中國首家精神科醫生集團:為醫生中的「弱勢群體」 發聲
    為此,中國精神科醫生集團專家攜手亞洲第一家上市的精神心理連鎖醫療集團溫州康寧醫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一款為患者提供真正專業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務的APP,力圖組織相關專家和科研機構啟動中國遠程心理醫療詢證研究,期望將最佳研究證據與臨床心理技能相整合,依託移動網際網路平臺,構建一所
  • 想查自己是否抑鬱去什麼科檢查? 北京德勝門精神科
    想查自己是否抑鬱去什麼科檢查? 北京德勝門精神科 時間:2020-10-16 15:56 北京精神科醫院 想查自己是否抑鬱去什麼科檢查?可以去精神心理科明確的診斷一下的,你也可以自己嘗試進行一下抑鬱量表的測試來自我評估一下。治療抑鬱症選擇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精神科專準確的設備醫療我們都知道好的醫院需要好的醫生,以及好的醫療設備。所以好的醫療設備和醫生的專業技術對治療患者的疾病非常重要。好的醫療設備能準確的檢測和治療。
  • 看中國精神科醫生行業現狀
    基本需求至少 4 萬醫生中國有多少精神科醫生?南都記者從國家衛計委了解到,截至 2015 年底,全國有精神科執業 (助理) 醫師共 2.77 萬人。這一數字較往年已有所增加,但缺口巨大。按照需求測算,可能要有 4 萬以上精神科醫生才能基本滿足最初級需求,如果要達到更高質量的精神衛生服務,4 萬精神科醫生也遠不夠。
  • 抑鬱症與焦慮症(一):為什麼頭痛醫肚
    現代醫學高度專業分工,不幸遇到抑鬱症和焦慮症,頭痛當然是醫頭,到精神科或心理科掛號,這可能是基本「病人常識」,沒有理由到消化內科掛號吧?「頭痛醫肚」好像不符合常識? 我想通過分享多篇研究報告跟大家探討「頭痛醫肚」的研究發現,怎樣可以通過飲食和營養補充減輕情緒問題的病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