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過後,氣溫驟降。一年中最冷的日子也要來了,各種「花式取暖」開始重出江湖。暖寶寶、熱水袋、電熱寶、暖手蛋、暖手墊、暖手枕、電熱毯……這些保暖神器,你一定不陌生,但你了解它們正確的打開方式嗎?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專家提醒市民,「花式取暖」需謹慎,尤其是孕產婦、老人及兒童應儘量避免使用。
暖寶寶
暢銷指數:★★★★★
暖寶寶裡含有鐵粉、木粉、活性炭、食鹽、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可在空氣中氧氣的作用下發生放熱反應,外層有膠,即撕即貼。由於即撕即貼比較方便,受到很多學生和白領的青睞。對於孕婦而言,冬季取暖是否能用暖寶寶呢?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婦產科護士長顧曉霞說,暖寶寶並非每個人都適用,尤其是孕婦應儘量避免使用,因為胎兒對溫度極為敏感,高溫會造成胎兒發育畸形或導致流產,尤其是懷孕頭3個月這個最容易流產的時期。如果孕婦給腹部加熱,導致胎兒的生長環境過於高溫,對胎兒是比較危險的。其他普通人群用暖寶寶,一定不能貼在皮膚上,要隔著衣服貼,建議最多貼3-4小時,若皮膚有泛紅不適應立即取下。
熱水袋
暢銷指數:★★★★
熱水袋如果使用不當,也會成為「溫柔的殺手」。
很多人喜歡在被窩裡放個熱水袋,進入深度睡眠後,由於皮膚對溫度不敏感,長期「粘」在熱水袋上,不變換位置,醒來後發現出了水皰。中大醫院燒傷整形科主治醫師張珏解釋,這樣的燙傷就是低溫燙傷。低溫燙傷表面看起來並不嚴重,燙傷出現的水皰,剛開始不疼,但實際上已是「三度燙傷」,這種燙傷比急性燙傷更難恢復。
除了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都會造成低溫燙傷。一旦發生低溫燙傷,該怎麼做呢?張珏說,先用涼毛巾或涼水衝一下燙傷處,以達到降溫的目的,然後要及時就醫,千萬不要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
醫生提醒,在使用熱水袋取暖時,一定要把蓋擰緊,在熱水袋外面最好套一個防護套,防止水流出來被燙傷。注意水溫不要太熱,時間不要太長,熱水袋應放置於腳旁10釐米處,而且不是腳上。
空調
暢銷指數:★★★★★
在冬天,對於南方人來說,都會用空調來取暖,這類人也容易患空調病。冬季空調病的誘因主要為室內水分流失、空氣不流通和病菌滋生。那麼,我們應如何預防冬季空調病呢?
中大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韓淑華說,如果要使用空調進行取暖,最好把空調溫度調到20℃左右。室內溫度不宜過熱,這樣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還可避免空調超負荷工作。同時,應注意給身體補水,或使用加溼器增大空氣溼度。需要提醒的是,為了防止細菌滋生,加溼器應每周清洗一次,每天換一次水。
另外,長期不通風,容易導致室內空氣流通不暢,也會降低身體的抵抗力。專家建議每天都要給房間通風,保證室內空氣的新鮮,最好的通風時間是在上午10點到下午4點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