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一直在吞噬能量,隨著體積的增加,他會吞噬整個宇宙嗎

2020-12-14 孟傑的店

我們都知道黑洞可以吞食物質,他是一個時空曲率非常大的天體,光無法從吞沒的範圍內中逃脫。黑洞一直在吞噬能量,我們可以想像如果黑洞一直處於吞噬狀態,那麼在一定程度上,連宇宙會被吞噬嗎。黑洞的體積非常大,太陽的成百上千萬倍,到之前為止,黑洞中有許多未解的謎團。大部分黑洞不是很活躍,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靜靜地吸收宇宙的能量,散發出一些不太耀眼的光,這些黑洞的危險係數相對較低。

黑洞的另一個例子是他處於非常活躍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黑洞會有一個張開的巨嘴來吞噬周圍的物體,他將以極快的速度和高效率吞噬材料,即使是周圍的小行星也無法逃脫被吞沒的命運。如果黑洞足夠大,他將吞噬宇宙中的大部分恆星,宇宙也將面臨被吞噬的危險。對於這種情況,科學家意味著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如果你想吞噬宇宙,你需要先離開宇宙,這不是黑洞能做的,他總是存在於宇宙之中。

雖然黑洞正在吞噬能量,但黑洞的吞噬作用也消耗自身的能量。黑洞能產生強烈的輻射,產生這些輻射所消耗的能量將大於吞噬所消耗的能量,因此其質量將逐漸減小。然而與此同時,黑洞的溫度會逐漸升高,直到質量變小到一定程度,溫度升高到一定高度,當黑洞不能控制能量本身時,就會發生爆炸。因此這些黑洞不會長期存在,並且會在一定程度上自我毀滅。

宇宙中的許多物體都很神奇,既然他們存在,就有一定的原因。任何生物,包括宇宙中的天體,都有一個生命周期,不能擺脫死亡的命運,黑洞也是如此,雖然他具有破壞性和破壞性,但他不會長期存在,無限制也不會增加。

相關焦點

  • 在宇宙中,黑洞吞噬的星球,都去哪裡了?
    黑洞一個個吞噬天體,經過漫長的時間後宇宙中的天體都被黑洞吞噬,然後黑洞與黑洞再慢慢一個個互相結合,所有黑洞形成一個奇點,奇點再次爆炸形成第二次宇宙,這就是輪迴。
  • 黑洞吞噬恆星時會改變進餐氛圍
    宇宙幾乎所有星系中心都有超大質量黑洞。這些黑洞都是有耐心的捕食者,等待恆星不經意經過地盤時,用無敵重力場將它們扯碎吞噬。天文學家有時候能在可見光波段看到捕食過程,有時則在X射線波段看到,但幾乎不會同時觀測到這兩種輻射,這代表黑洞是用兩種方式吞噬恆星嗎?
  • 「黑洞吞噬太陽」圖片刷屏:黑洞中心真有蟲洞嗎?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恆星級黑洞研究團組首席科學家苟利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黑洞吞噬恆星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現象。就目前技術水平而言,乘飛船去探索黑洞只是一種美好的理想,並不靠譜。資料圖:當地時間4月2日,由NASA提供的圖片顯示了一顆恆星被一個有數萬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撕碎的現場模擬圖片,畫面壯觀瑰麗。
  •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如何看待黑洞?
    從宇宙初開就存在,質量又一直沒有增加過,除非是人工製造的,不然是不可能自然存在的!因為它根本經歷不了這麼久就會揮發完,而且他的史瓦希半徑連一米都不到,根本不可能有成長的機會。
  • 磁性與黑洞相遇後會發生什麼?是誰吞噬誰呢?還是發生劇烈爆炸?
    磁性與黑洞相遇後會發生什麼?是誰吞噬誰呢?還是發生劇烈的爆炸?黑洞在宇宙中是霸主一樣的存在,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就存在一個超級黑洞人馬座A*,黑洞會慢慢蠶食周圍的恆星,如果一個巨大的引力怪物慢慢蠶食銀河系不夠可怕,那麼在它的周圍還潛伏著另一個性質不一樣的宇宙怪物呢?這個在銀河系中潛伏的怪物是一顆超級恆星爆照坍縮剩餘的殘骸,它雖然僅剩殘骸,但它卻是一個密度極高,磁場極強的坍縮恆星的核心。
  • 法科學家稱:銀心黑洞正甦醒過來,物質吞噬量是之前3倍!
    黑洞可通過吞噬周圍的物質來增加自身的質量,但這個速度有限,比如M87*黑洞(65億倍太陽質量)在十年內也不過吞噬一個太陽的質量而已,因為在大量吞噬物質時的輻射壓會造成速度減慢!另一種方式是可以通過黑洞合併的方式達到質量增加的目的。黑洞有多可怕?
  • 黑洞如何吞噬恆星?天文學家:吃相很恐怖也很震撼!
    黑洞吞噬恆星是宇宙內最暴力的事件之一。一些毫無戒備心的恆星會遊蕩到星系中央的超大質量黑洞附近,最終難逃被吞噬的厄運。黑洞利用強大的引力將恆星撕成碎片,享受饕餮盛宴,同時放射出強烈的輻射。它們的吃相很恐怖,但也很震撼。
  • 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中國日報11月29日電(記者 朱立新)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教授舒新文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黑洞與白洞誰更厲害,當兩強相遇,會發生什麼?
    黑洞:暗黑之界,吞噬萬物黑洞雖然肉看無法看見,但是它在宇宙中是神秘地存在的,它就是一個無底洞,理論上密度無限大、熱量無限高、體積無限小。只要進入黑洞,任何物體都會被撕裂分解,就連光線都無法逃離。黑洞就如同宇宙大爆炸的奇點一樣,不過黑洞的出現,仿佛任何物理定理都失效了,它是超大恆星「死亡」後發生了引力坍塌而形成的一個無底深洞。隨著黑洞蠕動身邊的天體都會被吞噬掉,所以用「恐怖」一詞來形容它的存在並不為過。
  • 黑洞吞噬恆星時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們經過模擬測試,給出答案
    在浩瀚的宇宙中,存在著很多神奇的天體,這些天體中充滿了神秘感,無形中吸引著人們的關注力。就像是在宇宙中存在的黑洞,它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是人們想要靠近又不敢靠近的物體。因而科學家們,建立了一個模型,想要弄清楚具體是什麼情況,想要知道黑洞吞噬恆星時會發生什麼。有科學家表示,超大質量的黑洞,環境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就會在它周圍發現,恆星的不同部分就會被撕裂。還有科學家把它比喻成一頭野獸,只是被其他的物品給遮蓋住了,無法看到真正的形狀,從而也在重重掩飾下,進行著他殘暴的行為。這些黑洞存在於這些星系中,絕大部分都是處於靜止的狀態。
  • 「宇宙中最自私的怪物」黑洞。
    (吞噬一切的宇宙饕餮怪獸「黑洞」)1,宇宙是可以預測的嗎?可以的。在100多年前的191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根據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預言了黑洞的存在;100多年後的2019年4月10日,人類終於得見黑洞的真容!
  • 我國科學家發現罕見天文現象「雙黑洞吞噬恆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趙永新、呂騫、王夢曉、楊穆龍)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發現罕見天文現象:在一個河外星系中觀測到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黑洞潮汐撕裂併吞噬恆星的藝術圖。
  • 在52.5億光年外,發現一個在黑洞「吞噬」過程中倖存的星系!
    黑洞被認為吞噬了太多的周圍物質,以至於它們終結了宿主星系的生命。在這個過程中,黑洞創造了一種被稱為類星體的高能量天體,此前人們認為類星體可以阻止恆星的誕生。現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能夠在類星體「貪婪」吞噬力量中倖存下來的星系:倖存原因是持續誕生新的恆星(每年大約有100顆太陽大小的恆星)。
  • 當黑洞在吞噬恆星時,光的速度改變,那是否認為其是超越了光速?
    所以才有了以下的猜測: 假設一個黑洞在吞噬恆星,恆星正無限逼近黑洞中,恆星面向黑洞方向發出的光源正被黑洞作用而加速,而背向黑洞方向光源也被黑洞作用而反向作用,無論哪個方向,光的速度改變了,那是否可認為正向光速超越了光速,背向光速在作用初小於光速,從此推測黑洞說與絕對光速兩者至少有一點是錯誤的嗎?
  • 安師大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安師大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2020-11-29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幾個怪獸,也是要吞噬地球
    ,它能夠依附在行星上,將整個行星吞噬殆盡。而它的出現,竟和發達文明脫不了干係,這些發達文明產生的太空垃圾,孕育了烏拉,並且在烏拉的肚子裡,產生了一個黑洞。換句話說,黑洞就在烏拉的體內,所以它才能吞噬整個行星。
  • 宇宙中最大的爆炸,黑洞誤吞一顆超新星,亮度超太陽5700億倍
    我們都知道,黑洞是宇宙最可怕也是最能吃的一種天體,只要是在黑洞身邊出現的,無論是恆星還是比黑洞體積大數百萬倍的天體,都會被黑洞吞噬掉。
  • 宇宙黑洞,人被吸進去會是什麼樣?
    腦洞一下,人如果進了黑洞會發生什麼變化?會變成黑洞俠嗎?還是馬上死掉?毫無疑問,黑洞是宇宙中最為奇特的天體。巨大的質量都集中於它的中心——奇點,導致奇點周圍的時空被極度扭曲,就連光都會被困在裡面。在此過程中,落向黑洞的人不會看到視界之內的任何東西,但他會看到周圍天空的光被強烈扭曲,不斷在頭頂上空旋轉。不過,這個人將無法看到穿過視界時的景象,更無法看到黑洞之中的景象。這是因為當觀察者足夠靠近視界時,黑洞對他產生的潮汐作用極為強烈。如果他是頭朝下落入黑洞,那麼,他的頭部受到的引力比腳部強得多,所以身體會被逐漸拉長,直至被扯碎。因此,觀察者將會化作一股亞原子粒子流穿過視界進入黑洞。
  • 黑洞吞噬範圍小 地球離它更近一步也無妨
    銀河系新地圖顯示,地球與銀心黑洞距離比1985年數據要小12月7日,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阿貝爾2261(Abell 2261)星系團中,發現了因2個星系併合,而產生的2個超大質量黑洞併合事件的線索。研究人員推測,阿貝爾2261星系團中心的星系包含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堪比宇宙中已知的一些最大質量的黑洞。
  • 帶你看巨大黑洞吞噬恆星時是什麼樣子的!
    圖中我們看到,當被破壞的恆星的物質被黑洞吞噬時,會發生什麼。吸積盤由材料形成(磁碟)。有太多的物質讓它同時進入黑洞。它在這個過程中被加熱,釋放出大量的光和輻射,從地球上可見(雙箭頭)。簡·戴博士的電腦模型將視角與地球的視角區分開來,這意味著我們現在能夠正確地對觀測的變化進行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