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許多省份已經陸續公布了錄取分數線,
許多考生已經著手準備填報志願,
面對眾多的學校和專業,
你是否會感到眼花繚亂、無從下手,
出現了選擇恐懼症了呢?
那麼對於古代的考生而言,
他們「高考」完也會「填報志願」嗎?
考試是中國歷史上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現代中國教育也是如此,想要過好生活,就得參加各種考試,提高自身價值,從而獲取更好的物質條件。古代學子也是如此,從隋朝開始實行,到唐宋元明清的發展完善,考生們要時刻關注考試大綱的變化、考試流程的步驟、考試路途的遙遠,很是操碎了心。十年寒窗苦讀,孤陪春夏秋冬。
古代的考生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沒有填報志願的,報名考試的時候便相當於填了志願,然後參加考試等待成績,前三甲方能走上仕途,他們的機會相對於現代考生而言顯然是少很多的。但是無論是古代的考生還是現代的考生,考試完放鬆的方式都是大同小異的。
古代的考生大多是出身寒門,身上本就沒有多少銀子,所以考完試後大多是回到旅店繼續讀書等成績,如果沒能榜上有名就直接回家復讀,等著下次再考。而有幸金榜題名的同學則會出去瀟灑一番,去酒樓聽一首小曲、吃一頓美食來犒勞自己。
古代學子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大都有一顆雲遊四方的壯志豪情,所以短途旅行自然是少不了的,這點倒是和現在的考生有些相似,考完直接一張車票就出去旅遊。
不過大家考完試可不要得意忘形,曾經有一個考生因為考上了狀元,而得到了皇帝的召見,但是他在去皇宮的前一天和友人喝酒助興,導致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悠悠醒來,錯過了皇帝的召見,皇帝一氣之下取消了這位同學的考試成績,所以大家一定要以史為鑑哦。
唐中宗神龍年間,初中進士的張莒在遊覽長安郊外的慈恩寺時,興致突發,將自己的大名題在大雁塔下。這一舉動得到了文人雅士的紛紛效仿,日後每科進士在發榜之後,都會集體來到慈恩寺,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和及第時間用墨筆題寫在大雁塔牆壁上,若有人將來做了卿相,還要用紅筆將名字改過。「雁塔題名」一度成為學子莫大的殊榮。宋代以後,因京城遷離長安,不復有雁塔,遂改為在國子監立題名碑。
參加解試、鄉試的學生中得舉人後,地方州縣府會為他們舉辦「鄉飲酒禮」。
各地的舉人到達京城後,會組織朝見皇帝、謁先師的活動。
等到考試結束、放榜傳臚後,這些新科及第的人,要參加謝恩、過堂、期集等一系列活動。著名的慶祝宴會有聞喜宴、瓊林宴、會武宴。
聞喜宴:唐代著名的聞喜宴,是新科進士參加的第一個上規模的聚會,又叫「敕下宴」。在禮部發榜後、敕令發下來的當天舉行,地點選在長安城內皇家園林內的曲江池。
瓊林宴:到宋代,在唐代聞喜宴基礎上,出現了相當於國宴的「瓊林宴」。宋太祖趙匡胤當皇帝後,親自宣布登科進士名次,並在著名的皇家花園&34;賜宴慶賀,故該宴有「瓊林宴」之稱。
會武宴:是武科考殿試發榜後舉行的宴會。古代科舉,自隋朝開始,武科殿試發榜後都要在兵部為武科新進士舉行宴會,以示慶賀,名曰「會武宴」。」武科殿試不同於武科鄉試,故會武宴的規模比鷹揚宴要氣派得多,排場浩大,群英聚會,盛況空前。
除了以上的宴會,新登科的進士們也會籌辦一個屬於自己的宴會,尤以唐代的「曲江宴」為勝。
曲江宴因設於長安城東南的曲江一帶而得名,往往是他們的最後一項活動,因為吃完這頓,同年們就自赴前程、各奔東西了,故而又稱「離會」。
儘管古代的考生少去了填報志願的「選擇恐懼症」,但是對於現代考生而言,填報志願也是機會,讓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績、愛好來選擇自己心儀的大學、喜歡的專業。下面小編將給大家分享幾則填報志願的注意事項。
01搜集院校資料,了解本省政策,熟悉有關規定,查閱院校招生章程。
考生家長對於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比如了解本省高考招生錄取的相關辦法和規定,知曉自己所在類別的志願設置和相應投檔錄取規則。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重要政策當年是否有變化。
要認真閱讀報考院校當年招生章程,掌握院校政策。其中特別是院校錄取原則和各專業對考生的要求,比如投檔比例、外語語種、單科成績等是否符合報考條件等。
02查詢目標院校、專業近幾年錄取分數和錄取考生的位次情況。
查詢這些信息其實是個知己知彼的過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在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曉,所以照搬往年錄取分數來填報志願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在不知道考生位次的情況下,院校提檔線和各專業錄取分數線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很多省都會下發高校在本省錄取統計資料,尤其在填報具體專業志願的時候,最好參考近三年的錄取數據。
「知位」是知道自己的成績在全省的排位,考生可以根據位次和分數段統計表,選擇不同梯次的院校。「衝、穩、保」的原則還是可以使用的。
03了解考生所在省當年的招生院校、招生專業、招生人數。
這句話中有三個要素:
第一個要點是「招生院校、招生專業、招生人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通高校招生專業計劃(專業目錄)。每年招生院校都要制定本校的分省招生計劃,招生計劃中包括院校、專業(專業類)、層次、選考科目要求、計劃數、學制、學費參考等。有了它,考生可以方便地查看招生專業。
第二個要點是「考生所在省」,也就是看院校分省計劃中在本省的招生計劃。有些省叫「某某年高校招生計劃」,有些叫「某某年招生專業目錄」也就是招生高校在本省的招生計劃。
第三個要點是「當年」,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在開玩笑,這點非常非常重要。根據往年的諮詢情況來看,常常遇到糊塗的考生,拿著各校往年專業錄取資料填報今年的志願。要知道,如果你所填報的院校專業、名稱、批次、代碼和今年招生計劃不一致,分數再高也不會被錄取。
04了解本人體檢結果,避開限報的學校、專業。
參加高考的學生必須參加高考體檢,體檢結束後,醫生會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給出一個「報考專業建議」。從往年體檢結果看,很多學生的體檢結果都是「專業限報」。體檢表中的「體檢指導意見」,分「學校可不予錄取」「有關專業不予錄取」「不宜就讀專業」等項,考生要在填報志願時避開限報的學校和專業,否則在錄取時因身體條件不符專業要求被退檔的可能性就相當大。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高考」都是大多數學子改變命運的機會,在選擇志願的時候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選擇出自己心儀的大學和喜歡的專業,小編祝願大家都能夠得償所願。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河洛人立場。
本文來源:河洛人
作者:郭文靜
編輯:河洛人編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