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連德林在河南省圖書館為市民現場製作、贈送剪紙作品 馬義恆 攝
中新網鄭州2月18日電 (馬義恆)「三陽(羊)開泰」、「洋洋(羊羊)得意」、「喜氣洋洋(羊羊)」……2月18日,一件件羊年剪紙亮相河南省圖書館,而剪紙創作者年近八旬的連德林還現場為到來的市民免費贈送剪紙作品。「能夠在春節之際,通過剪紙作品,為大家送去最美好的祝福,我感到快樂與榮幸,同時,藉助佳節到來之際,宣傳剪紙這一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技藝,讓它更好地傳承下去。」連德林如是說。
當日,記者來到河南省圖書館,連德林與老伴已早早到達圖書館二樓大廳,將剪紙作品懸掛在大廳之內,一幅幅精緻的剪紙作品將圖書館大廳裝扮得喜氣洋洋。時不時有前來借閱圖書的市民被連德林的剪紙作品所吸引,駐足品鑑,連德林見市民對剪紙興趣濃厚,便主動將剪紙作品贈送表達新春祝福,此外,還主動上前詢問是否有一同創作的興趣,可與他一起製作。
今年79歲的連德林,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而他把身體健康的功勞歸結於剪紙技藝督促他勤動手、勤動腦上面。年幼時他便跟著奶奶剪紙,因為喜歡,一直堅持至今。如今,他已是鄭州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對於剪紙他認為現在除了興趣與感情外,他身上多了一份責任,一份把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傳承下去的責任。
對於剪紙,連德林認為這一民間藝術根在民間,農村是培養的土壤。但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奔著大城市而去,便很少接觸剪紙這一民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斷檔。「所以作為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我們要藉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將剪紙宣傳出去,推廣開來,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學習到,發揚好。」連德林如是說。
如今,連德林經常會到社區開展剪紙公益講座,到各個大中小學教授剪紙技藝。也有許多剪紙愛好者慕名前去拜師連德林,而他都是欣然教導。此外,他總是不斷提高自己,為了能及時了解剪紙藝術的發展狀況,開始自學電腦,通過網絡及時了解當下的文化信息。為了使剪紙的題材和內容多樣化,每年連德林的剪紙作品都會推陳出新,其中經他剪出的「喜」字就多達100個樣式。
市民劉女士看到連德林剪的「喜」字驚嘆不已,便向連德林求教,連德林便手把手教授劉女士剪紙。不一會,劉女士自己動手製作的「喜」字剪紙出爐。「剪紙這一民俗真的是太奇妙了,充滿了吉祥、喜慶。這是我們老宗祖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傳承好。連老師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用心推廣剪紙,我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我也願意加入到宣傳我國非物質文化的隊伍中來。」。劉女士如是說。
連德林認為,在新春佳節之際,能夠在此為市民現場製作、贈送剪紙,他感到興奮。「用自己的民俗作品去傳遞一份份新春祝福,這種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同時,又藉助這一節日宣傳了民俗剪紙技藝,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而採訪臨近結束,連德林告訴記者:「他的剪紙有著民間剪紙的根,又融入了現代元素。」並堅定地說要把民間剪紙傳承發揚下去,為社會多留下一些文化遺產供後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