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旬老人贈送羊年剪紙 藉助春節宣傳民俗文化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河南八旬老人贈送羊年剪紙 藉助春節宣傳民俗文化

2015-02-18 16:22:01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圖為連德林在河南省圖書館為市民現場製作、贈送剪紙作品 馬義恆 攝

  中新網鄭州2月18日電 (馬義恆)「三陽(羊)開泰」、「洋洋(羊羊)得意」、「喜氣洋洋(羊羊)」……2月18日,一件件羊年剪紙亮相河南省圖書館,而剪紙創作者年近八旬的連德林還現場為到來的市民免費贈送剪紙作品。「能夠在春節之際,通過剪紙作品,為大家送去最美好的祝福,我感到快樂與榮幸,同時,藉助佳節到來之際,宣傳剪紙這一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技藝,讓它更好地傳承下去。」連德林如是說。

  當日,記者來到河南省圖書館,連德林與老伴已早早到達圖書館二樓大廳,將剪紙作品懸掛在大廳之內,一幅幅精緻的剪紙作品將圖書館大廳裝扮得喜氣洋洋。時不時有前來借閱圖書的市民被連德林的剪紙作品所吸引,駐足品鑑,連德林見市民對剪紙興趣濃厚,便主動將剪紙作品贈送表達新春祝福,此外,還主動上前詢問是否有一同創作的興趣,可與他一起製作。

  今年79歲的連德林,耳不聾,眼不花,身體硬朗。而他把身體健康的功勞歸結於剪紙技藝督促他勤動手、勤動腦上面。年幼時他便跟著奶奶剪紙,因為喜歡,一直堅持至今。如今,他已是鄭州市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對於剪紙他認為現在除了興趣與感情外,他身上多了一份責任,一份把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傳承下去的責任。

  對於剪紙,連德林認為這一民間藝術根在民間,農村是培養的土壤。但現在許多年輕人都奔著大城市而去,便很少接觸剪紙這一民俗,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斷檔。「所以作為剪紙這一非物質文化的傳承人,我們要藉助一切可以利用的平臺,將剪紙宣傳出去,推廣開來,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到,學習到,發揚好。」連德林如是說。

  如今,連德林經常會到社區開展剪紙公益講座,到各個大中小學教授剪紙技藝。也有許多剪紙愛好者慕名前去拜師連德林,而他都是欣然教導。此外,他總是不斷提高自己,為了能及時了解剪紙藝術的發展狀況,開始自學電腦,通過網絡及時了解當下的文化信息。為了使剪紙的題材和內容多樣化,每年連德林的剪紙作品都會推陳出新,其中經他剪出的「喜」字就多達100個樣式。

  市民劉女士看到連德林剪的「喜」字驚嘆不已,便向連德林求教,連德林便手把手教授劉女士剪紙。不一會,劉女士自己動手製作的「喜」字剪紙出爐。「剪紙這一民俗真的是太奇妙了,充滿了吉祥、喜慶。這是我們老宗祖留下來的寶貴遺產,我們一定要保護好,傳承好。連老師這麼大年紀了,還這麼用心推廣剪紙,我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我也願意加入到宣傳我國非物質文化的隊伍中來。」。劉女士如是說。

  連德林認為,在新春佳節之際,能夠在此為市民現場製作、贈送剪紙,他感到興奮。「用自己的民俗作品去傳遞一份份新春祝福,這種自豪感是油然而生的。同時,又藉助這一節日宣傳了民俗剪紙技藝,是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而採訪臨近結束,連德林告訴記者:「他的剪紙有著民間剪紙的根,又融入了現代元素。」並堅定地說要把民間剪紙傳承發揚下去,為社會多留下一些文化遺產供後代學習。

相關焦點

  • 走進河南剪紙藝術尋找逝去的年味
    再過26天就是2021年的除夕夜了,成年人的春節雖說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是對子孩子來說,過年甭提是多麼令人高興的一件事!印象中過年最有儀式感的莫過於貼春聯門畫,當然還有貼窗花,每次父親還煞有介事地問我是否知道哪個是左哪個是右,好懷念那些青蔥懵懂的歲月,也感謝貼春聯帶給我的屬於讀書人的儀式感!
  • 羊年春節「老物件」「老手藝」走俏
    新華網瀋陽2月20日電(記者徐揚、孫仁斌)剪紙、窗花、糖人兒、評書、相聲、大碗茶……這些傳統的「老物件」「老手藝」近年來逐漸升溫。羊年春節,越來越多的中國傳統年俗項目和技藝受到人們的熱捧,讓這個春節充滿了濃濃的「中國範兒」。大年初二,天朗氣清,營口遼河老街遊人如織。
  • 百「豬」剪紙:感受指尖上的年味
    春節臨近,一張喜慶的剪紙窗花最能勾起關於年的最初記憶。
  • 【TOP】河南大學:依託中原民俗資源 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近年來,作為河南省漢語國際推廣中原傳統藝術基地的河南大學,依託地理優勢,利用豐富的中原文化資源和民俗資源,搶抓機遇,漢語國際推廣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中外合作交流持續深化,進一步推動了學校的國際化進程。留學生每兩周有一次文化體驗課,內容包括剪紙、書法、中國畫、中國民樂(二胡、琵琶、笛子、嗩吶等)和中國武術等,每月有一次中國傳統文化講座,主要包括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旅遊、中國飲食和河南神話傳說等。每學期結束時,國際漢學院、藝術學院或體育學院會為留學生舉辦一次民樂音樂會表演或武術表演,讓留學生「身體力行」體驗中原傳統藝術和文化。
  • 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舉辦
    人民網開羅1月22日電(記者周輖)21日,一場以「中埃共歡慶 同過中國年」為主題的春節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辦,吸引來自開羅大學、艾因夏姆斯大學等5所埃及高校的學生及對春節文化感興趣的當地民眾積極參與。
  • 八旬老人向讓座者贈送感謝卡 7年發出626張(圖)
    八旬老人向讓座者贈送感謝卡 7年發出626張(圖)老人贈送的「感謝卡」。  武漢晚報訊 「給一位老爺爺讓了座,不僅得到一張感謝卡,還被輔導了一下高數課,真是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老人說,他每次出行前都會帶上兩張自製的感謝小卡片,在往返的途中,如果有人在公交車上讓座,便贈送給對方,這些年來讓座的時候還是多數,「希望你們收到卡片感到快樂,更加樂意去做善舉呀!」  下車前,老人告訴他們,以前有人把他的事發到網上了。記者搜索了一下,在2014年1月,確實有漢口一位王爹爹發「讓座紀念卡」的消息,稱他5年已發出195張。
  • 甲骨文中「羊」字寫法至少98種 代表美麗和美食
    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河南商報記者張麗高瞻展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六,按傳統習俗,這天要殺牛宰羊,籌備過年的肉食,家家戶戶貼上寓意吉祥的窗花。甲骨文「羊」字有多少種寫法?剪紙作品《羊羔跪乳》代表啥?甲骨文研究者和剪紙藝術家教您辨羊字,剪窗花,話年俗。
  • 西安市新城區將生肖剪紙及民俗故事送到孩子們之中
    1月7日上午,在位於西安東尚社區的東尚愛幼幼兒園裡,一群小朋友被「十二生肖」的故事吸引得一個個瞪大了眼睛……當天,由西安市新城區委宣傳部、新城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新城區婦聯主辦,新城區文化館、新城區文化館東尚分館承辦,東尚愛幼幼兒園協辦的「『中國年· 看西安』新城區2020年多彩非遺魅力傳承——十二生肖(剪紙)展及民俗講座」活動在此舉辦,包括知識講座、作品賞析
  • 「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傳承春節習俗,寄望美好生活
    本期,要給大家呈現的,是我館於2020年1月15日正式開展的「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前 言歡迎來到大渡口區博物館臨時展廳,下面,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進「鼠兆豐年——新春民俗文化展」。
  • 浙江象山影視城最「羊」氣春節 黃金周接待遊客17萬
    中新網寧波2月24日電(記者 何蔣勇 通訊員 陳曉樺 吳宙洋)春節期間,浙江象山影視城第四屆影視廟會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看鐘馗遊影城喜氣洋洋逛廟會」系列主題活動迎來萬千遊客。影城版「奔跑吧,兄弟」、「看鐘馗遊影城」——集章有禮、劇照神同步、逛廟會贏羊氣(擲骰子)、摸福樹走福路等十二板塊活動內容讓遊客盡興玩樂,樂趣無窮,是歷年來節目內容最豐富、年味最足、最「羊」氣、最魔幻、最民俗的一個春節。  祈福惠民受追捧。象山影視城觀音廟內,燒頭香、撞福鍾、行大運祈福活動,吸引了上萬遊客前來祈福為新年討個好彩頭。
  • 「歡樂春節」北京文化廟會綻放赫爾辛基
    「歡樂春節」北京文化廟會綻放赫爾辛基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2015年02月20日16:47 「羊年快樂」,慶祝羊年春節的到來。儘管上午下了一場小雪,最低溫度達到零下5度,但寒冷擋不住當地民眾參與「歡樂春節」北京文化廟會的熱情。當地許多家庭傾巢出動,周邊一些歐洲國家的居民甚至專程趕來,要在農曆除夕春節共享來自遙遠中國的羊年祝福。 「歡樂春節」北京文化廟會已在赫爾辛基連續舉辦9屆,成為當地冬季戶外文化活動不可缺少的重頭戲。
  • 日照民俗文化現身日本「名古屋中國春節祭」
    1月12日-14日,第13屆名古屋中國春節祭在愛知縣名古屋市中區久屋大通公園開幕。日照民俗文化現身活動現場,成為本屆春節祭的一大亮點,給中日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為名古屋民眾帶來新奇的山東省現代民俗文化體驗,用生動可感的形式展現了日照市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
  • 民間剪紙:三門峽文化瑰寶
    染色窗花與全國其他地方相比,風格迥異,對研究我國染色剪紙的起源、變異、種類分布、發展脈絡有重要價值,同時糾正了民俗學術界認為河南沒有染色剪紙的認識。②具有「聚窩特色」。如陝州區南溝村有300多人剪賣窗花,並且90%是男性農民,被稱為「剪紙窩」。大營村也有100多名剪紙藝人。這對確立民間剪紙的概念、傳承等都開拓了新的思路。
  • 春節豈能少了「文化大餐」?8000個燈謎和50幅剪紙作品將亮相濰坊
    春節將至,濰坊的大街小巷上洋溢著濃鬱的年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濰坊市民過年的方 式也是五花八門。1月19日,記者在濰坊市圖書館一樓大廳發現,一場別開生面的剪紙作品展覽向廣大讀者免費開放。展出作品全部與春節有關。除了《福字》、《福祿壽》、《連年有餘》等傳統剪紙作品外,《鼠迎春光》、《鼠年福到》等眾多與鼠年有關的創新型剪紙作品也紛紛亮相,讓整個展館內洋溢著濃鬱的節日氣息。「為了在春節期間給廣大市民提供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我們特地舉辦了《歲吉年祥——中國傳統剪紙文化展》公益文化展覽。
  • 玩遊戲 知民俗 光明網推出春節系列小遊戲
    光明網訊你現在還遵循著哪些春節的古老習俗?關於貼春聯、貼窗花、掛年畫、守歲等傳統民俗,你又了解多少?2018年春節到來之際,光明網推出春節系列小遊戲《春聯對對對》、《新年民俗翻翻猜猜》以及《萌犬剪紙拼拼拼》,帶你了解那些傳承至今的民間節俗。
  • 上海八旬老人拉麵如絲能穿針 令人拍案叫絕
    在長寧區民俗文化中心不久前舉行的一場文化節系列活動中,上海八旬老人馬國強表演拉麵,令人拍案叫絕。拉麵技藝看似普通,街頭巷尾隨處可見,但在馬國強手中,卻成了一項賞心悅目的絕活。他年輕時多次獲得全國拉麵比賽冠軍,幾十年來出訪過日本、新加坡、美國等多個國家。表演時,老人動作嫻熟,優雅堪比太極武者,舒展又似翩翩舞者。他在表演中巧妙地糅進了跳繩、蕩鞦韆、甩馬鞭、打太極拳等元素。
  • 博物館裡過大年 春節活動精彩紛呈
    首都博物館「家和年豐——豬年生肖文化展」、正陽門管理處「灶福桑梓 蔭澤一方——京津冀系列民俗文化展」、北京西山大覺寺管理處「春節民俗文化展」、觀復博物館「2019己亥豬年吉祥物——「金豬拱財」、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北京民俗文化節」等展覽和活動展示了民俗風情。
  • 弘揚傳承 地域民俗文化的使者
    民俗既是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文化遺產。研究民俗事象和理論的學科稱為民俗學,民俗學是社會科學中一門獨立的學科,民俗學與民族學、社會學、歷史學等學科有著極其密切的親緣關係,如考古學要藉助民俗學揭開古代社會神秘的面紗,而民俗學要藉助考古學提供古代傳承文化的實證。今天,我們就給您介紹一位中國民俗學會會員——綏化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民俗作家楊中宇。
  • 春節經濟小人物的文化故事:小剪紙剪出4個億
    2011年,對於中國的文化產業無疑是個「豐收年」:電影票房突破120億元;動漫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收藏品市場上,徐悲鴻的《九州無事樂耕耘》,以2.668億元成交,居中國藝術品秋拍單品成交價榜首;而在資本市場上,文化傳媒類上市公司——鳳凰傳媒上市,募集資金44.79億元。  在這些恢弘磅礴的數字背後,那些微小的身影何在?
  • 看豫劇、賞民俗 河南民眾盡享「雲」上文化盛宴
    其中,製作精良的非遺記錄片,生動有趣的剪紙,親子手工線上工藝課程,極具特色的河南旅遊、美食攻略合輯,讓人「刷」到停不下來。在「活動」板塊中,最美讀書聲中小學生課文誦讀大賽、周末兒童戲劇表演培訓課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座、新年民族交響音樂會等各種各樣的免費文化活動應有盡有。在平臺上可以看到,各類活動信息非常全面,體驗者可對感興趣的活動進行快捷線上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