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羊」字寫法至少98種 代表美麗和美食

2020-12-12 大豫網

這個甲骨文,你認出來是啥字了嗎?河南商報記者 王春勝/攝

河南商報記者張麗高瞻展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六,按傳統習俗,這天要殺牛宰羊,籌備過年的肉食,家家戶戶貼上寓意吉祥的窗花。

甲骨文「羊」字有多少種寫法?剪紙作品《羊羔跪乳》代表啥?甲骨文研究者和剪紙藝術家教您辨羊字,剪窗花,話年俗。

說羊年

甲骨文中至少有98種「羊」

2月12日,安陽殷都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韓書清,帶著數十塊甲骨文「羊」字篆刻作品來到鄭州市二七廣場。

韓書清說,在商代甲骨文中,至少有98種「羊」的寫法,漢字「羊」是從甲骨文簡化而來,上面兩筆代表倆羊角,上下兩橫是四隻腳,中間一橫與豎則代表身軀。

從商代的「四羊方尊」、唐代的「三彩陶羊」,再到當今的年畫、剪紙等,羊在生活、民俗中都佔有重要位置。

解字:「羊」代表美麗和美食

韓書清說,在漢字中,「羊」可代表美麗,也可作為美食,還有另外的意思,如「美」,即由「羊」和「大」組合而成,「魚」和「羊」結合就成了「鮮」。而在流傳千古的「蘇武牧羊」故事中,蘇武手執漢節,與羊群為伴,不辱使命。

剪窗花

《羊羔跪乳》寓意孝道

2月10日下午,鄭州市中州古玩城,79歲的河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連德林給市民示範剪窗花。不一會兒,各種各樣的「羊」就擺在了桌上。

在剪紙作品《羊羔跪乳》中,一隻羊羔雙腿跪地,仰頭望著羊媽媽吃奶,造型逼真。連德林說,民俗有「舅送羊,不忘娘」的說法,教育孩子要懂得孝順父母。

年俗: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

連德林說,印象中,臘月十八「掃塵」,臘月二十二蒸饅頭,臘月二十四晃豆腐,大年三十吃團圓飯……過年氣氛濃得很。「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過去人們往往在春節才能吃到肉,因此稱為「年肉」。

相關焦點

  • 甲骨文馬字至少有86種寫法 曾是一國戰力的標誌
    眾多帶有「馬」字的甲骨文篆刻仿品 河南商報記者高瞻展馬年快到了,各種「馬上有××」的祝福也走紅網絡。 但您知道最早的「馬」字是咋寫的嗎?從殷商到現代,馬又是怎樣影響了華夏的早期文明,進而一步步成為中國的一種代表符號的? 甲骨文的馬字,至少有86種寫法 昨天上午,86個甲骨文「馬」字仿品在鄭州市綠城廣場展出。篆刻者、安陽殷都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韓書清說,這些「馬」字,都是根據出土的殷商甲骨文模仿而來的。 「同一個『馬』字,寫法沒重樣。
  • 有趣的甲骨文字「屮」,生僻的文字,但是在甲骨文中卻很有意味!
    很簡單地一個漢字「屮」,只要看一眼,就會記住她的寫法。而不像其它的生僻字,筆畫繁複的讓人難以記住!「屮」在現在漢語中,發音che(音同徹),當然漢語字典還有兩外一個讀音cao(音同草)。作為一個現在漢語中的生僻字,去追尋一下她的原初本字,比如在甲骨文中的寫法,還是非常有趣的!
  • 有趣的甲骨文字「貪」,很勵志的一個字,現在的意思卻儘是貶義!
    上午的時候寫過一篇小短文,討論甲骨文字的「婪」字,也就是「貪婪」的「婪」字,這個字在我看來,是最美好不過的一個文字:青春少女漫步在綠草如茵的樹林種,但是對於「婪」的現在的意思,卻完全是一個貶義的字了!那麼「貪婪」種的「貪」字,是否也有這樣的扭曲傳承呢?
  • 有趣的甲骨文字「虢」,生僻,但是殷商時期這是一個偉光正的字!
    但是,有意思的是,有些文字在甲骨文中,意義生動明確,反而經過文字的傳承和演化,在後世的文字中成為了極為生僻的漢字。比如,我們今天要談論的這個「虢」字,在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漢字中,這是一個生僻字,但是你能想到,在殷商時期的先祖們心目中,這個「虢」字的涵義還真是偉、光、正的呢!
  • 有趣的甲骨文字屮,生僻的文字,但是在甲骨文中卻很有意味
    很簡單地一個漢字「屮」,只要看一眼,就會記住她的寫法。而不像其它的生僻字,筆畫繁複的讓人難以記住!「屮」在現在漢語中,發音che音同徹,當然漢語字典還有兩外一個讀音cao音同草。作為一個現在漢語中的生僻字,去追尋一下她的原初本字,比如在甲骨文中的寫法,還是非常有趣的!
  • 有趣的甲骨文字「龜」,先祖們在殷商時期難道見過六條腿的烏龜?
    甲骨示例說起甲骨文,大家肯定都非常的熟悉,就是來自差不多4000年前的殷商時期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成熟文字,當然甲骨文肯定不是最早的文字,至少倉頡大神在更早的時期就有過造字的傳說但是甲骨文卻幾乎完美的從殷商時期一直傳承到現在,而且已經有大約1500個甲骨文字被很好的解讀出來。但是說到甲骨文,肯定第一印象是文字的載體:甲骨!不錯,當時第一次發現甲骨文的時候,文字是刻畫在龜甲或者是大塊的牛胛骨上的。以龜甲的數量為最多,因為龜甲有足夠多的刻畫面積!想到這裡的時候,就很好奇的想知道"龜"字在甲骨文中是怎麼寫的。
  • 有趣的甲骨文字「洋」,與海洋無關,而是「喜氣洋洋」的本源!
    當然,不是貶低甲骨文字解讀工作者得勞動,而是,這種文獻中得說法和自己心目中得意思得差別,有時候讓自己覺得甲骨文在一定程度上會更加得可愛!比如今天我們要討論得這個甲骨文字「洋」。對於現在得我們來說,漢字「洋」實在是一個很普遍、很簡單得漢字。比如大家都會非常熟悉的詞語:喜氣洋洋、洋洋得意等。
  • 有趣的甲骨文字「麥」,神韻十足的展現了處於豐收狀態的農作物!
    當然,遠在4000年前的殷商時期的先祖們,主要生活的區域是在中原地帶,那麼最主要的農作物肯定是小麥了(當然,那個時期的先祖們也種植水稻),也因此在甲骨文字中肯定存在著成熟的"麥"字的寫法。實在是太出人意料了,甲骨文中的"麥"字描述的竟然是:小麥成熟時期的樣子。注意麥字頭上的那一道橫的結構或者那個頂端壓彎的結構,是麥穗!也注意用來描述快要夏收時節的小麥的黃黃的枯葉彎折的狀態。極其形象的一個漢字,一個具有了自己神韻、具有自己獨特靈魂的漢字!
  • 有趣的甲骨文字「時」,還真是一個擬人有趣、生動逼真的文字!
    甲骨示例比如甲骨文字真的讓人流連忘返,沉浸其中有些難以自拔!見到一個個美麗的甲骨文字,總能從其中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古樸味道。當然,我們要將最深刻的敬意獻給那些工作在甲骨文解讀領域的專業學者們,是她們的努力和汗水,讓我們能夠如此輕鬆的欣賞美麗的甲骨文字。先看看,甲骨文中「時」字是怎麼的,一個擬人有趣、生動逼真的文字形象,如下。
  • 有趣的甲骨文字「秦」,豐收時節的專用字符,富足安康的代名詞!
    這兩天,偶爾回去翻讀《大秦帝國》,喜歡裡面的商鞅和白雪的故事。於是就到甲骨文中去搜尋一下「秦」字在先祖們的心目中是怎麼樣的。還真是一個很有趣的文字,當然「秦」字在甲骨文中的意思,在現在已經完全丟失不見了!先看看,甲骨文中「秦」字的寫法,非常有意思的一個文字,如下。
  • 有趣的甲骨文字「色」,食色性也,還真是描繪的最原始的意思!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食色性也」,也經常在佛經中看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樣的話語,這其中的「色」字就是很有意思的一個字,是最具原始意義的一個字:代表了原始的性衝動導致的最直接的後果。當然了,用「色」字代表各種顏色反而是其後來衍生的意思了!
  • 有趣的甲骨文字「吳」,殷商時期先祖們的載歌載舞是不分男女的!
    甲骨文中吳字的寫法和展示為了更好的理解甲骨文中的"吳",我們把和她相關的兩個甲骨文字也展示一下:夭,口。甲骨文中口字的寫法可以看到甲骨文中吳字由兩部分組成,上面是一個口字,下面是一個夭字。請注意下面可不是天字。
  • 有趣的甲骨文字「臭」,看來先祖們對嗅覺的認知也是極為深刻的!
    於是很多現在漢字的意思,在遠古時期的甲骨文中,依然可以找到相關聯的信息。當然,也又一些文字,在傳承中,發生了扭曲,現在的意思和先祖們創造文字時的意思意境截然不同了!當然,在進行今天的主題討論之前,要先感謝那些工作在甲骨文文字解讀第一線的專業工作者們,讓我們可以輕鬆愜意地的拜讀魅力無邊的甲骨文字!
  • 有趣的甲骨文字「甫」,栩栩如生的禾苗從田地裡生長出來的圖畫!
    先看看,甲骨文中「甫」字的寫法,簡單的一個甲骨文字,有兩部分特徵符號組成,上邊時甲骨文字的「屮」,就是現在我們熟悉的小草(我們寫過一個簡短的文章,專門討論了甲骨文字「屮」),下邊時甲骨文字的「田」,就是田地的意思。
  • 十二生肖中的羊是山羊還是綿羊?
    年的時候,很少會想到這個「羊」是指綿羊還是山羊。       「一定要區分是什麼羊,就有些無釐頭了」,華師大一位中文系教授也如此表示,「早期漢字由圖畫發展而來,意在描繪事物的形象」。從左到右,依次為甲骨文、金文、篆文、隸書的「羊」字。       「羊」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多種刻畫。
  • 有趣的甲骨文字「竹」,竟然暗合後世文人水墨畫竹的精髓所在!
    甲骨示例自從明代黃鳳池先生的《梅竹蘭菊四譜》面世以來,梅、蘭、竹、菊就被世人稱為了「四君子」,分別代表了傲、幽、澹、逸四種品質。文人畫竹的筆墨樣式竹子的培植和應用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悠久到還沒有文字記載的上古年代,於是在距離我們尚不算過於遙遠的殷商時期(大約距今4000年左右),"竹"的符號也在甲骨文中轉化為了成熟的文字
  • 趣說「羊」字:上面為雙角 下面為上鼻孔 狀如羊頭
    原標題:趣說「羊」字導讀:「羊」 字是象形字,子曰「牛羊之字以形舉也」,意思是牛和羊字都是按照其形狀造的。在甲骨文中,「羊」字上面為彎曲的雙角,下面為上翹的兩個鼻孔,中間一豎為鼻尖,狀如一個羊頭。仔細研究「羊」字以及以「羊」為偏旁造出的字,可謂是妙趣橫生。
  • 這幾個大相庭徑的字,竟然擁有同樣的部首
    至少有這樣幾個字:一、目甲骨文「臣」字三種寫法想不到吧。臣字竟然和目字密切相關。是「豎起來」的眼睛。可以理解為「睜大眼睛看的人」。本義是「從者」、「臣下」。甲骨文「面」字兩種寫法顯然「面」字也是一個象形字。中間是「目」字,外面把「目」包圍起來的形狀代表臉。這個字在甲骨文中不常見。僅見於「面毋」連用,指天氣,意思是「臉都看不見了」。
  • 寫篆隸,要懂得文字的來源和演變,不能套用正楷字的寫法
    瑛第二種情況,《乙瑛碑》中遇到真正的草字頭,用隸定。如「瑛」字,右旁是「英」,這是草字頭,《說文解字》:「英,草榮而不實者」,故「英」字在草部。隸字是依照篆字結構來的,秦簡上的寫法很明顯,八分繼承秦簡寫法而略作改動,把下面「央」中的「人」寫大了。這種寫法早在西周青銅器上就可以看到,並非新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