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美味!銀針試毒?生蟲無毒?這些鑑別方法不靠譜

2020-12-22 新華報業網

  央視網消息:樓道燈變形、手上長小人兒、還有大批牛羊馬,說這些話的人莫非神經錯亂了?並不是,他只是吃了一種叫「見手青」的野生菌,導致中毒而出現了幻覺。

  當下正是野生菌大量上市的時節,特別是在雲南,幾場暴雨過後,各種菌子破土而出,如此天賜山珍怎不讓人垂涎欲滴?但千萬別忘了,菌子雖美味,不少品種卻是有毒的。而且每年這個時節,總是有人禁不住肚裡的饞蟲頻頻中招。

  雲南:女子野生菌中毒 病床上手舞足蹈

  最近有個視頻在網上流傳很廣,視頻中,一名女子躺在醫院病床上,不僅手舞足蹈,口中還念念有詞,說自己看見了小人、雲彩還有小精靈。這名女子就是食用野生菌中毒後被朋友送進醫院的。

  還有雲南曲靖的一名男子,日前被人發現其不停地在公路上轉圈,見車就攔,見人就問:我是誰?家在哪兒?這也是一位野生菌中毒者。最後,民警幫他找到了家人。

  貴州貴陽:採摘食用野生菌 一家五口險喪命

  食用野生菌中毒除了出現幻覺,大多數患者還會噁心、嘔吐、腹瀉,嚴重者甚至會引發臟器功能衰竭,導致休克或死亡。前兩天,貴州省職工醫院接診了一家五口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者,五名病人就診時肝腎功能已出現衰竭現象,命懸一線。

  中午記者來到省職工醫院,血透中心主任易豔紅告訴記者,目前食用野生菌中毒的五名患者已經全部脫離生命危險,一人在ICU,其餘患者在血透中心接受治療。而導致患者中毒的正是圖片中的這些白色野生菌。

  醫生說,就診時患者告訴她,之所以拍下這張野生菌的照片,是因為當時患者對這種白色的野生菌並不熟悉,由於前一天吃了以後身體沒有不適症狀,於是第二天還叫來了家人一起吃。

  從照片中可以看到,患者一家食用的野生菌大部分呈白色,其中有一朵的菌柄微微泛紅。經過與貴州省疾控中心發布的貴州省常見毒蘑菇圖譜比對,疑似為劇毒的假淡紅鵝膏菌。在醫院,患者告訴記者,剛吃完野生菌後只是頭暈嘔吐,並沒有意識到是野生菌中毒,所以剛開始她只是就近在診所輸液。由於沒有及時到醫院就醫,也給治療帶來了難度。目前經過救治,病人情況趨於平穩。

  雲南昆明:兒童野生菌中毒頻現 最小的只有幾個月

  相對於成年人,兒童由於身體發育不完全,一旦食用不明野生菌中毒,症狀可能比成年人還嚴重。

  7月以來,昆明市兒童醫院幾乎每天都會接診一到兩例食用野生菌中毒的患兒,截至目前已經接診了20多例。

  昆明市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英萍:「年齡的話,小的幾個月的孩子都有,大的十多歲、上中學的孩子都有。大部分是食用了家長自己撿的不明確種類的雜菌,還有的患兒是吃了牛肝菌以後出現中毒症狀過來就診的。」

  兒童肝腎功能發育不全,一旦出現野生菌中毒,症狀比成人更為嚴重。

  昆明市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王英萍:「因為小朋友肝臟、腎臟這些重要器官發育都還沒有完全,所以遇到中毒的情況下,他會比成人可能進展更快,損傷會更嚴重。有些孩子可能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甚至出現一些幻覺、頭暈或者比較煩躁這類型的精神症狀。更嚴重的一些可能會出現皮膚黃疸,解醬油色小便,甚至出現快速死亡。」

  雲南三部門聯合發布"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

  據云南省疾控中心統計:雲南每年都會發生超300起因誤食有毒菌子而中毒的事件。所以就在不久前,雲南省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辦、市場監管局三部門就聯合向公眾發布了「野生菌中毒防控預警」,要求市民不隨意採摘食用不熟悉、不能辨別的野生菌類,嚴禁生吃涼拌野生菌,提示吃菌的同時不宜飲酒,如出現中毒症狀要第一時間到最近的醫療機構就醫。

  銀針試毒?生蟲無毒?這些鑑別方法不靠譜

  預警當前,卻總是有人認為,自己吃菌這麼多年,早已練就一副火眼金睛,絕不會踩毒蘑菇的坑。甚至還總結出了一套鑑別菌子有沒有毒的方法,我們來看看這些方法究竟管不管用。

  首先就是從顏色判斷,很多人認為鮮豔的菌子有毒,不鮮豔的無毒。但其實有些色彩不鮮豔、長相平平的野生菌也有毒,比如白毒傘。還有人認為,毒菌會使銀器、大蒜、大米等變黑,只要用銀針一試就知道有沒有毒了。這基本上是電視劇看多了,事實上毒菌和這些物品接觸並不會產生反應。

  此外,還有說法認為生蟲的蘑菇沒有毒,然而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也會生蟲。所以以上這些鑑別毒菌的方法都不靠譜。

  專業人士:正規渠道購買安全有保障

  那如果想要享受野生菌的美味該怎麼辦呢?專業人士提示: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可食用的野生菌。其實從6月下旬開始,雲南的各種菌子就大量上市了,各個野生菌交易市場也是顧客絡繹不絕。松茸、雞樅、牛肝菌、竹蓀、蟲草花,粗略統計,市場裡有超過200種可食用野生菌出售,絕對能夠滿足你的需求。據了解,雲南省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這一個市場,目前每天的菌類銷售量就多達400噸左右,而且隨著上市的菌子越來越多,價格也是越來越親民。

  【新聞提示】一旦野生菌中毒 應立即催吐並就醫

  我們也要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野生菌,切莫擅自採食。一旦發生中毒,要趕緊進行催吐,並立即就醫。畢竟菌子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莫要隨意亂吃菌,親人淚兩行。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的「銀針試毒」有科學依據嗎?真的靠譜嗎?
    在中國的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銀針試毒」的橋段:如果銀針碰到食物後變黑了,就證明食物有毒,不能吃;反之,則說明食物無毒,可以放心食用。那麼,「銀針試毒」是真的嗎,古人為什麼用銀針試毒?背後究竟有什麼原理呢?
  • 傳說中的銀針試毒真的靠譜嗎?真相在這裡!
    同時還找到了一些規律,榕哥發現下毒是宮裡每個女人必備的生存技能,所以這銀針試毒的戲碼肯定也是少不了的,銀針一探,只要發黑便是有毒。看多了電視劇的都知道,但這個所謂的銀針試毒是不是靠譜呢?今天,榕哥就和大家說道說道!首先,咱們先來說說銀針試毒的這個「毒」到底是什麼?古代最常見的毒物,是砒霜。
  • "銀針試毒"真的靠譜嗎?原來竟被騙了這麼多年
    相信很多人在古裝劇中都看過這樣的一個場景,在皇帝用膳之前,掌膳太監會拿出一根銀針插進食物裡探一探,如果銀針沒有發生顏色變化,那就可以把御膳呈給皇上食用;如果插入的銀針變黑了,那就表示食物有劇毒,是萬萬不能食用的。直到現在,人們對銀針驗毒都深信不疑。
  • 影視劇中「銀針試毒」、「滴血認親」的橋段都是真的嗎!
    在每部這類「盪氣迴腸」的古裝劇中都少不了一些情節,比如什麼「銀針試毒」、什麼「滴血認親」之類的場景,看的大家是緊張萬分!那麼這些場景是編劇編出來的橋段?還是真的有事實根據哪?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嘮嘮!電視劇《如懿傳》劇照首先看看這類劇中的絕招之一:銀針試毒銀針試毒我想大家都有所耳聞,或者就是從這些電視劇中看到的,如果銀針碰到食物後變黑了,
  • 電視劇裡銀針試毒真的靠譜麼 但銀離子卻真能除菌
    大型古裝劇《如懿傳》正熱火熱荼的播映中,劇集內容成了觀眾口中茶餘飯後的談論話題,最近身為五阿哥的永琪被害死,又引起了網民的討論熱潮,要知道在古代一位成年王子能長大成人要經歷多少曲折,有英年早逝、有縱慾過度,有被奸臣謀朝篡位……所以為了繼承大統,很多都會採取各種方式方法進行防範,比如我們在古裝劇中經常看到的銀針試毒就是其中之一
  • 銀針變黑雞蛋有毒?專家:銀針驗毒不靠譜
    俠客抽出一根銀針,在牛肉和美酒中插了幾下,銀針轉眼變黑!「黑店!」一陣刀光劍影……昨日,劉女士用銀勺子給孫子餵煮雞蛋,誰知,銀勺子變成了黑色。雞蛋有毒?     一次驚詫     吃雞蛋銀勺變黑     銀針試毒———這一幕,出現在不少古裝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中,也出現在宋代法醫學家宋慈所著的《洗冤集錄》中。
  • 銀針可以試出毒來嗎?
    銀針試毒主要出現在我國的古代電視劇裡。當然這其實也不是編劇拍腦袋想的,民間確實有這個說法,宋代著名法醫學家宋慈的《洗冤集錄》中就有用銀針驗屍的記載。時至今日,還有些人常用銀筷子來檢驗食物中是否有毒,銀器能驗毒的傳統觀念,過去也被很多法醫所接受。
  • 銀針試毒?滴血認親?盤點那些電視劇裡騙了你很多年的醫學常識
    在網際網路尚未發達的年代,電視是傳播知識與信息的最大媒介之一,比如很多人都是通過看電視劇來了解或者學習各行各業、各地風貌、人與人等之間的差異,但是電視劇有時候為了劇情效果服務,會杜撰出一些根本不符合科學的橋段,比如下面這些亮健好藥君專門為大家盤點的騙了你很多年的醫學常識。
  • 別再傻傻被忽悠了,化學來告訴你影視劇的那些不靠譜!
    近幾年來,影視業的快速發展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許許多多驚喜而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化學遇上影視又會鬧出哪些不靠譜的笑話呢?甲基苯丙胺可以用化學還原方法從麻黃鹼或偽麻黃鹼製得,大部分的原料都可以直接從日常用品商店買到。
  • 動物界的「銀針」,血液可以用來試毒,來看看它長啥樣
    在古裝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種叫做「銀針試毒」的鏡頭,在一盤菜或者一杯水被端上來後,人們會用一根銀針戳進去觀察銀針的變化,如果銀針變黑了就說明該食物有毒。但事實上,銀針試毒只是針對砒霜,並不能夠試出其它的毒劑。這是因為砒霜和銀接觸後,產生化學反應會出現黑色的硫化銀。
  • 傳說中的銀針試毒,試的究竟是什麼毒?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銀針能試毒?銀針試出來的又是什麼毒?銀針試毒電視劇和武俠小說也不全是編造出來的,比如毒這種東西,古人就總結過五種比較好用的毒藥:烏頭、鴆毒、鶴頂紅、見血封喉和斷腸草,雖然聽起來很江湖,但其實這些東西都是真實存在的(除了鴆毒,我真的沒找到這個鴆)。一般來說,用銀針試毒,試的就是鶴頂紅。
  • 為看小精靈竟有人「以身試毒」?專家:「蘑菇中毒無藥可救!」
    為看小精靈竟有人「以身試毒」小可(化名)說,覺得中毒對大腦影響很大,她曾因吃見手青中毒後看到醫院通風口有白色的小人從上面一個一個爬出來,手拉手轉了一圈,然後順著房子角落跑了,但自那次之後自己的注意力就很難集中了。「不熟的話,吃了還會有生命危險的,不能亂吃,那些想嘗試幻覺的簡直是在拿生命在開玩笑。」
  • 古代的銀針驗毒靠譜嗎?
    在一些古裝片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劇中人物用銀針測試酒水,食物等是否有毒和仵作用銀針測試判斷受害屍體是否屬於毒殺的情節。其判定的依據非常簡單,銀針戳下去,變黑就是有問題,不變色就是沒問題。其實,這並非劇作者的編造杜撰,銀針驗毒的說法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甚至被宋代法醫學家宋慈寫進了《洗冤錄》,被古代法醫引為淮繩。那麼,在科學發達的今天,這種做法是否正確,是否有道理呢?其實,這在古代,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因為古人常說的毒,主要是指劇毒的砒霜,鶴頂紅,其主要成分為三氧化二砷。
  • 電影中常識性錯誤:銀針試毒已過期,清朝用老公稱呼太監
    而且在明清時期,百姓還會稱呼太監為老公,因為太監是不允許隨意出宮的,能出宮的都是年長的太監,而老公也就是老公公的簡稱。銀針試毒。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銀針試毒的橋段,只要銀針一探發黑並表示有毒,但現在已經不能這樣用了。因為古代最常見的毒物其實就是砒霜,而砒霜的成分主要就是三氧化二砷。但是以前的人們因技術有限,提煉不出純淨的三氧化二砷會留下很多雜質。
  • 古代吞金自殺、銀針驗毒是真是假,原理是什麼,不說你知道嗎?
    而另一種說法是一般吞金的都是女子,她們吞的一般都是自己的首飾,這些作為飾品的金子往往都會有稜角尖銳之處,一旦吞下就會劃破消化道,導致大量的內出血施救而死,但是這種劃破的機率也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如果趕上圓潤無稜角的金子吞下,可能會造成自殺失敗。而且古代人也沒有這麼多的科學知識,更不知道什麼消化道、內出血、腸梗阻之類的。但是為什麼她們懂得吞金而且還屢試不爽呢?
  • 「毒蘑菇致幻」上熱搜,有人為「看小人跳舞」竟想以身試毒?別學!
    在衛健委官網上也有文章介紹,毒菌中毒沒有特效解毒藥,一旦病情危重,就算來到經驗設備力量雄厚的大醫院救治,搶救成功率也不高。長得漂亮的蘑菇有毒,不好看的蘑菇無毒?對於如何鑑定蘑菇是否有毒,網上流傳著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一個理論,是通過蘑菇的長相來鑑別其是否存在毒性,但這種理論存在"局限性"。
  • 雲南吃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數超新冠,別再聽信土辦法鑑別有毒蘑菇了
    可就有不少人喜歡鋌而走險,吃自己採摘的蘑菇,以身試毒來告誡大家……………… 蘑菇是否有毒與顏值有關嗎? 幾乎很多人小時候就知道美麗的蘑菇是有毒的,而那些醜陋的蘑菇是無毒的,這種鑑別蘑菇是否有毒其實並不可靠,只是一種民間的土辦法。
  • 廣西今年已有135人中毒,民間鑑別方法不可信
    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毒蘑菇辨別方法,因此不採不食是預防中毒的關鍵。▲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蘑菇多有毒。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近期在廣西引起中毒的毒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