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吃野蘑菇!廣西今年已有135人中毒,民間鑑別方法不可信

2020-12-22 騰訊網

近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有所增加。6月19日,自治區疾控中心發出提醒,今年以來,廣西已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專家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毒蘑菇辨別方法,因此不採不食是預防中毒的關鍵。

▲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蘑菇多有毒。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近期在廣西引起中毒的毒蘑菇。自治區疾控中心供圖

患者:「以前吃過這蘑菇,這次卻中毒了」

19日下午,記者從自治區人民醫院了解到,目前該院的重症監護病房正躺著3名因誤食野生蘑菇而中毒的患者,都是因為病情危重從各地轉送而來的。

其中一名40多歲的女性患者病情最為嚴重,她於6月17日被緊急送往該院治療。毒蘑菇中的毒素導致她身體多器官衰竭,醫務人員正在運用高等級器官功能支持治療對其進行救治。

該院重症醫學科一病區副主任醫師韓林介紹,這名女性患者家住在山區,近期野外的蘑菇生長旺盛,她便採了一些回來食用。吃了採來的野生蘑菇之後,她當天就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第二天開始出現精神方面的症狀,意識模糊,到了第二天晚上,病情進一步加重,出現心跳驟停。當地醫院的醫務人員反覆對她進行了十多次的心肺復甦按壓,才贏得了向上級醫院轉送的機會。據這名女性患者回憶,她認識這種蘑菇,以前吃過都沒事,沒想到這次就中毒了。

▲常見的造成急性腎損害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常見的造成急性肝損害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數據:今年中毒人數比去年增加4倍

自治區疾控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區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數增加了3倍,發病人數增加了4倍。

除北海、防城港外,其餘12個市均有病例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發生較多的地區在桂林、河池、梧州、賀州等植被比較豐富的山區。

目前中毒原因主要為自採野生蘑菇,偶有路邊購買蘑菇引起中毒的事件。今年以來,我區報告有1起因購買路邊攤蘑菇引起的中毒。

蘑菇中毒事件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主要發生在夏秋季節,廣西是從3月開始,5~6月是發病高峰,持續到9月左右。

▲常見的造成橫紋肌溶解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提醒:沒有靠譜的「鑑毒方法」

自治區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價所所長蔣玉豔介紹,我國野生蘑菇資源非常豐富,已知蘑菇種類估計在4000種以上,其中目前已知的毒蘑菇400多種。

毒蘑菇的鑑別是非常困難的,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識別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不盲目採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想要避免誤食毒蘑菇,除了不採不食野生蘑菇,還需要注意不認識的蘑菇不要吃,吃蘑菇不要同時飲酒,最好不要吃雜菌。此外,還要注意,頭上戴帽(菌蓋)、腰間系裙(菌環)、腳上穿鞋(菌託)的蘑菇多有毒,儘量不吃。因為有「菌蓋、菌環、菌託」的蘑菇多為鵝膏屬,而鵝膏屬的蘑菇大多都含毒或劇毒。但沒菌託和菌環的蘑菇仍可有毒,如劇毒的肉褶鱗環柄菇和毒粉褶蕈都沒菌環和菌託。

▲常見的造成光敏性皮炎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常見的造成胃腸炎型中毒的毒蘑菇。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網站

據了解,許多民間鑑別方法並不科學,中國疾控中心曾經對流傳較廣的毒蘑菇鑑別方法進行了科學解讀。

【溫馨提醒】

一旦誤食立即催吐 吃蘑菇最好不喝酒

食用蘑菇後出現哪些症狀意味著可能中毒了?據介紹,不同的蘑菇含有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類型也不相同,常見的主要有幾個類型:

1.胃腸炎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2小時發病,胃腸道症狀,預後良好。

2.神經精神型:多在進食後10分鐘-6小時發病,精神症狀、幻覺等,預後良好。

3.肝腎損害型:多在進食後數小時-30小時發病,有「假愈期」,即在一兩天內出現症狀好轉的假象,隨後症狀加重,死亡率高。

4.光敏性皮炎型:多在進食後24-48小時發病,皮膚紅腫或皰疹,日光照射後症狀加重,預後良好。

5.橫紋肌溶解型:多在進食後15分鐘-2小時發病,早期胃腸道症狀,6-12小時出現醬油色尿、肌肉酸痛、肢體無力等橫紋肌溶解症狀。可導致急性腎衰死亡。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寧宗介紹,一旦食用了毒蘑菇,一定要第一時間催吐,在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況下儘快吐出毒物,減少毒素吸收。

有一些家屬會在家裡人食用蘑菇前留存一點樣本,一旦發生中毒,連同樣本一併送醫,幫助醫生儘快判斷中毒類型,採取有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這也是非常有用的一個防範措施。

此外,專家建議吃蘑菇的同時最好不要飲酒,因為一旦吃到的是毒蘑菇,酒精會加速毒素的吸收。

【相關連結】

中國疾控中心解讀毒蘑菇認識的六大誤區

誤區1 生長在陰暗潮溼或糞便上的蘑菇有毒。

錯!因為蘑菇有糞生或腐生,如口蘑生長在草原的羊糞上。而劇毒的鵝膏菌多生長在相對清潔的林地上。

誤區2 蟲食或生蛆的蘑菇無毒。

錯!很多劇毒蘑菇成熟後常會生蛆或被蟲食。如成熟的致命鵝膏常常被蟲啃食。即便用致命鵝膏給大小鼠灌胃,大小鼠也不會中毒。因為大小鼠的消化道不吸收鵝膏毒素。

誤區3 受傷變色、流汁液的蘑菇有毒。

錯!如松乳菇、多汁乳菇掰開或劃傷後會流出乳汁,美麗牛肝菌受傷斷面會變藍色,卻都是美味的食用菌。而許多毒蘑菇受傷斷面不會變色或分泌汁液,卻是有毒的。如劇毒肉褐鱗環柄菇、有毒蠅鵝膏的斷面都不會變色,也不會流汁液。

誤區4 與銀器、大蔥、大蒜、大米同煮可使其變色的蘑菇有毒。

錯!「銀針驗毒」實際是銀與硫或硫化物發生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銀,而蘑菇毒素不含硫或硫化物,不能產生顏色變化。大蒜或蔥或大米與毒蘑菇同煮也不會變色。目前尚未發現任何與毒蘑菇同煮變色的物質。

誤區5 白醋能使蘑菇汁變色或牛奶能在蘑菇上結塊就是毒蘑菇。

錯!真相是白醋遇到鹼性物質都可變色;牛奶遇到酸性或鹼性物質都會變性而結塊,這與蘑菇是否有毒無關。

誤區6 有鱗片、粘液的蘑菇有毒。

錯!如條蓋盔孢傘和亞稀褶紅菇都沒鱗片的粘液,卻有劇毒。而有毛和鱗片的香菇卻可以食用。

編輯丨馬海亮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2020年以來廣西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
    摘要:近期,廣西民眾誤食有毒蘑菇的中毒事件時有發生,專家提醒大眾注意食品安全。今年以來,自治區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監測顯示,廣西報告野生蘑菇中毒事件28起,發病人數135人,死亡3人。與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數增加了3倍,發病人數增加了4倍。發生地區除北海、防城港外,其餘12個市均有病例報告。發生較多的地區如桂林、河池、梧州、賀州等,均為植被比較豐富的山區。目前中毒原因主要為自採蘑菇,偶有路邊購買蘑菇引起中毒。其中,有1起是因食用路邊攤購買的蘑菇中毒。
  • 千萬別再吃了!這些時令「美食」容易讓人中毒!尤其是第一種……
    野蘑菇每年的3月至6月是野生菌類生長繁殖的旺盛期,也是誤食毒蘑菇引發中毒事件的高發期。據介紹,毒蘑菇毒性成分複雜,中毒表現各異,主要有噁心、嘔吐、流涎、流淚、精神錯亂、急性貧血、黃疸、臟器損害等,嚴重者可致死。因食用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目前尚無特效療法。
  • @所有桂陽人 請不要採食野生蘑菇,謹防中毒!
    近來,雨水充沛野生蘑菇瘋長可是,大家需要警惕了野蘑菇千萬別隨意採食[' ']野生蘑菇有毒品種多,且毒性成分複雜,>食用後引發中毒症狀表現各異,病死率高,且沒有特效治療方法。提醒廣大市民勿採、勿食不明品種野生蘑菇,不要輕信不科學的鑑別方法;對於市場上售賣的野生蘑菇也要警惕。
  • 怎麼判斷野蘑菇有沒有毒?這4種土辦法最好別用,望大家互相轉告
    單是看看,也能讓人感覺到大自然的獨特美。可是,有的人看見這些蘑菇,就不免會想採摘它們來做美食。可是,什麼樣的蘑菇能吃,什麼樣的蘑菇不能吃,相信不少人都不清楚。如果誤食了毒蘑菇,不僅會給人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甚至還會危及生命安全。
  • 憑形態辨毒性不可靠,不食用野蘑菇是避免中毒的關鍵
    7月7日,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獲悉,入夏以來,該院急診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毒學組組長張勁松教授陸續接到近10起省內各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會診,南京、蘇州、淮安、宿遷等地的老百姓紛紛中招。張勁松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 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僅1人倖存
    點擊播放 GIF 0.9M蘑菇口味鮮美但不是所有的蘑菇都能吃有的蘑菇會讓人中毒致命▼▼▼近一個月來陝西省西安市兒童醫院已經收治4名兒童患者都是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其中,僅有一名1歲半兒童倖存……4名兒童食用野蘑菇中毒 僅1人倖存8月20日,西安市兒童醫院同時收治了1歲半的女孩婷婷(化名)和2歲半的男孩晨晨(化名),兩人均是一起10人聚集性中毒事件裡的兒童。
  • 憑形態辨別毒性不可靠 不食用野蘑菇才是避免中毒的關鍵
    7月7日,記者從江蘇省人民醫院獲悉,入夏以來,該院急診醫學科主任、中華醫學會急診醫學分會中毒學組組長張勁松教授陸續接到近10起省內各地毒蘑菇中毒病例的會診,南京、蘇州、淮安、宿遷等地的老百姓紛紛中招。張勁松表示,目前沒有簡單易行、快速有效的方法識別蘑菇是否有毒。不採、不食野生蘑菇才是預防和控制毒蘑菇中毒的關鍵。
  • 雲南吃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數超新冠,別再聽信土辦法鑑別有毒蘑菇了
    當然了,不能用死亡人數來進行比較,可這也反映出雲南人民對野生菌的喜愛和部分人對野生菌的不了解。因為每年到了夏季都是當地野生菌中毒的高發季節,雲南人也把夏季稱為"吃菌季"。
  • 專家:不採不吃陌生野生菌
    針對每年我國部分地區出現的採食野生毒蘑菇致死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吳清平在解讀中表示,民間流傳的所謂鑑別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的經驗並不可靠,消費者預防野生蘑菇中毒的最根本方法是「不採、不買、不吃」不認識的野生蘑菇。
  • 這種蘑菇千萬不能吃!夫妻倆食用後雙雙送入ICU,醫生說兩周已有10人...
    近來,湖南雨水豐沛,野生蘑菇進入生長旺季,誤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一科近兩周就收治10名野蘑菇中毒者。6月2日,湖南永州的老陳從自家後山摘了不少野蘑菇回家,中午和老伴吃了一大碗蘑菇炒肉。
  • 多人因吃這種蘑菇中毒死亡,千萬別亂吃了!
    今年截至7月22日,中國疾控中心已參與處理蘑菇中毒事件264起,涉及16省市,中毒人數超過717人,死亡9人。 △雲南四大菌:松茸、雞樅、竹蓀、牛肝菌 然而,正因雲南野生菌種類繁多、形態千差萬別,其中不少有毒品種不易鑑別,甚至,還被民間流傳的一些不靠譜的鑑別方法所誤導
  • 如何鑑別毒蘑菇?毒蘑菇通常有6個特徵,別傻傻不知道,快看看
    毒蘑菇通常有6個特徵,別傻傻不知道,快看看如今,立秋已經過了好些天了,伴隨著颱風「利奇馬」的登錄,大江南北不少城市都迎來了強降雨和大風天氣。伴著連綿的秋雨,氣溫逐漸下降,遠離了酷熱。這種天氣,非常適合野蘑菇的生長。過不了多久,山林、路邊的野蘑菇就像「雨後春筍」一樣紛紛冒出來。
  • 青島一老人採食毒蘑菇中毒身亡!青島常見白毒傘菌等10餘種毒蘑菇...
    在青島,常見的毒蘑菇有10餘種,市民一定要注意不採不食不賣。上山採摘野蘑菇吃後中毒4月7日中午13時,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來到醫院時神志還清晰,但是煩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這位患者告訴醫生,他在食用野外採摘的野蘑菇之後,幾乎立即出現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噁心、嘔吐的症狀。
  • 2019年全國22起因蘑菇中毒死亡 採食野蘑菇有經驗者...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7日訊 9月6日中午,山東省血液中心發布緊急招募令:「一名7歲兒童因誤食毒蘑菇出現中毒症狀,危及生命,已在醫院重症監護搶救9天,每天使用3000毫升血漿,急需您獻血救治。」截止到9月7日15:00,已有1095人在山東省血液中心各獻血點捐獻血液共計356400毫升,其中AB型獻血者491人,共計捐獻AB型血液168400毫升。男童誤食的肉褐鱗環柄菇在感受眾人緊急救援的溫暖之外,不禁讓人思考為什麼誤食毒蘑菇事件屢有發生。
  • 今年近8000人誤食毒蘑菇中毒 來認識一下湖南常見的毒蘑菇
    據評估中心今年食物中毒監測數據,截至目前,今年將近8000人因誤食毒蘑菇引起中毒,導致74人死亡。據了解,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且毒蘑菇中毒症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應以預防為主。那麼,如何預防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萬一誤食了毒蘑菇該如何處置?不要隨意採食和購買野生蘑菇我國的蘑菇種類繁多,分布的地域也非常廣,森林、草原、平原、路邊等都可以採到。
  • 又到一氧化碳中毒高發季,廣西已有14人被奪命!這些注意事項務必熟讀
    廣西的冬天,說變臉就變臉……昨天網友還在調侃廣西的冬至像「夏至」,今天注意了同志們,冬天務必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數據顯示,今年入冬以來,截至2018年12月17日,我區各地共報告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亡人事故11起,死亡14人、腦死亡1人。
  • 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多發 憑經驗辨毒不可靠
    6月24日,武漢江夏區一家六口吃野生蘑菇中毒,且今年已發生多起悲劇。6月30日,廣西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通知》,今年以來,廣西發生的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及發病人數均較往年有較大幅度增加 7月8日,張家界市衛生健康委聯合市住建局開展野生蘑菇中毒宣傳防控,勸導人們不採不食、不買品種不明的野生蘑菇。
  • 野生蘑菇別亂吃
    野生蘑菇別亂吃 2020-09-20 1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