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徐軍
近日,青島一位老年人在小區附近山頭散步時,採集一把野生蘑菇,回家燉食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送到醫院後,老人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情進展迅速,最終經搶救無效而死亡。一把毒蘑菇引發了一起悲劇。專家提醒,毒蘑菇中毒是國內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佔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在青島,常見的毒蘑菇有10餘種,市民一定要注意不採不食不賣。
上山採摘野蘑菇吃後中毒
4月7日中午13時,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患者。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來到醫院時神志還清晰,但是煩躁不安,不能自己控制。這位患者告訴醫生,他在食用野外採摘的野蘑菇之後,幾乎立即出現了喘憋、全身麻木、腹痛、噁心、嘔吐的症狀。隨後,家人將他緊急送往海慈醫院就診。青島疾控中心發布的消息顯示,該患者是在小區附近山頭散步時,採集一把野生蘑菇,回家燉食後出現的中毒症狀。
患者被送到海慈醫院後,急診醫生馬上進行應急搶救。據醫生介紹,當時患者病情進展十分迅速,醫生檢查時血壓已經測不清,心率達到了每分鐘190次之高,動脈血氣分析提示,患者是急性呼吸衰竭、乳酸性酸中毒。醫生立即採用升壓補液催吐等搶救生命的措施,並將患者迅速轉入急診重症監護室,進行血液淨化,清除毒素。因為患者喘憋嚴重,醫生給他進行了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儘管醫生拼勁全力繼續積極搶救,但患者的病情危重且進展迅速,最終多臟器功能衰竭,經搶救無效而死亡。
青島常見毒蘑菇有十餘種
海慈醫院急診科安朋朋主治醫生介紹,每年急診科都會接診因誤食野蘑菇或不明野菜而中毒的患者。
青島疾控中心發布信息提醒市民,毒蘑菇致病原因複雜,致死率高。近年來,毒蘑菇中毒以成為我們國家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佔死亡總人數的60%以上。它的致病原因也最複雜,有肝腎損害型、神經精神型、溶血毒型、胃腸毒型。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複雜,經烹調加工或曬乾都不能消除毒性。中毒後,可引起噁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胃腸道症狀。也可引起精神亢奮、精神抑制、精神錯亂和幻覺等症狀,嚴重的可以引起人體臟器損害,威脅生命安全。
據介紹,青島地區常見的毒蘑菇就有十餘種,主要是褐鱗小傘、白毒傘菌、白毒鵝膏菌、紅鬼筆菌、臭黃菇、墨汁鬼傘菌、毒鵝膏菌及狗尿苔等。由於這些蘑菇外表乾淨,看上去跟普通的蘑菇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一些容易被市民誤食的有毒野生蘑菇。市民朋友在野外遇到這些蘑菇千萬不要採食。
褐鱗小傘
極毒,含毒肽和毒傘肽,發病初期為胃腸炎症狀,隨後肝腎受害、煩躁、抽搐、昏迷,死亡率高。
白毒傘菌
含有劇毒,毒素對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極為嚴重,致使人體各功能衰竭而死亡,死亡率高達95%。
白毒鵝膏菌
白毒鵝膏菌中毒潛伏期24小時左右,發病初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病情很快惡化,出現肝腎細胞損害、黃疸、中毒性肝炎、肝腫大,最後昏迷,死亡率高達75%。
紅鬼筆菌
紅鬼筆菌顏色鮮豔,但有毒性,作為外用藥物有散度、消腫等作用,但不可食用,誤食後會引起身體發熱、噁心嘔吐、頭暈目眩等中毒症狀。
臭黃菇
臭黃菇誤食後發病潛伏期短,發病快。一般食後半小時左右發病,主要為胃腸道症狀,有時會出現頭暈眼花、亂說亂唱,嚴重者面部抽搐、視力減弱、昏睡等。
墨汁鬼傘菌
墨汁鬼傘菌與酒一起食用有毒,食用後20分鐘至2小時出現面紅、反胃、嘔吐、心跳紊亂等。
狗尿苔
狗尿苔又稱毛頭鬼傘中毒後一般無胃腸道反映,發病快,表現為精神異常、跳舞唱歌、狂笑、產生幻視、有的昏睡。
有毒牛肝菌
有毒牛肝菌進食後10分鐘至2小時出現無力、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可導致血壓降低、心率減慢,個別可引起幻覺。
提醒:
遠離毒蘑菇的幾個建議
如果服用野蘑菇疑似中毒的時間並不長,把吃的野蘑菇吐出來是第一步,可以採用服用一些鹽水,然後摳咽部刺激進行催吐,吐得越乾淨越好;如果出現了一些十分危重的情況,要緊急撥打120,來到醫院進行專業處理。
對於毒蘑菇,大家應該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不採摘
市民不要因為好奇或為滿足口腹之慾採摘野生蘑菇或來源不明的蘑菇。對於路邊草叢的野生蘑菇,由於鑑別毒菌並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輕易採摘不認識的蘑菇。
不買賣
注意勿在路邊攤販購買蘑菇,即使在正規市場上購買野生蘑菇,也不能放鬆警惕,尤其是沒吃過或不認識的野生蘑菇,不要偏聽偏信,輕易買來食用。
不食用
欲避免類似中毒事件,家庭飲食關鍵在於不隨意食用野生蘑菇。集體聚餐、餐飲服務、民俗旅遊等儘量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以確保飲食消費安全。
預警宣傳
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鑑別方法,做到人人知曉隨意採食野生蘑菇的危害性,尤其是具有潮溼土壤適合菌類生長的公園、植物園、旅遊區、林場等地需做好警示,防止市民誤採誤食毒蘑菇,必要時可定期清理。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