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濱
最近島城經常陰雨連綿,潮溼天氣使得野生蘑菇瘋狂生長,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美麗的大自然畫卷,讓人不禁耳邊響起兒歌中「採蘑菇的小姑娘,背著一個大竹筐,清早光著小腳丫,走遍樹林和山岡;她採的蘑菇最多,多得像那星星數不清,她採的蘑菇最大,大得像那小傘裝滿筐……」
華北地區毒蘑菇掛圖,紅色字體為青島地區見到的毒蘑菇。(國家疾控中心的李海蛟博士提供)
每個案例都是生命的代價
雨後出現的又鮮又嫩的野蘑菇的確吊足了喜歡吃野生菌類人們的胃口。不過,先請跟隨半島記者看一份數據:曾在2011年,泰安市7人採食蘑菇後發生中毒,經全力搶救,最終還是導致了3人死亡;2016年7月24日,濟南一家四口食用野蘑菇後中毒,上吐下瀉,其中家裡八歲的小男孩因食用較多,在醫院重症監護室搶救了三天之後,還是不幸身亡;2017年9月,平度兩家六口吃野蘑菇中毒 其中兩人不治身亡;2018年7月13日,西安母女3人因誤食野蘑菇中毒,9歲小女兒已離開人世,另母女在ICU搶救,透析一療程至少需要20萬;2019年4月7號下午,海慈醫院急診科接診了一名疑為蘑菇中毒的男患者,男子65歲,醫生立即對該男子進行血液淨化,清除毒素,儘管醫生拼盡全力搶救,但由於患者多臟器功能衰竭,最終還是沒能把男子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蘑菇中毒事件報告》顯示,2019年全國17個省份共有276起蘑菇中毒事件,共計769人中毒,造成22人死亡,事件涉及70種毒蘑菇。更多的個案尚不在統計中,所涉及的物種數量也僅佔我國目前所知毒蘑菇種類的16%,群眾防範意識較弱,我國每年仍有毒蘑菇中毒乃至致死事件的發生。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我國誤食野生蘑菇中毒例數佔全國食物中毒總例數的12%,死亡人數佔35%,野生蘑菇已成為我國食物中毒的「頭號殺手」。
今年的雨水相對於往年似乎更勤一些,給戶外的野生蘑菇提供了更好的「溫床」。連續多日,記者在市區內多處的景區、居民區和道路綠化帶發現,雨後的草地長了一簇簇野蘑菇,這些野蘑菇中有紅色、黃色、褐色等顏色,形狀和種類也各不相同。記者隨機採訪了多位市民,大家對於哪種是毒蘑菇也無法分清。
紅菇屬蘑菇
嶗山有毒蘑菇種類超過10種
毒蘑菇又稱毒菌或毒蕈,是大型子囊菌或擔子菌中那些食用後能使人中毒甚至喪命的一類真菌。毒蘑菇與野生可食菌的宏觀特徵有時極其相似,因此在野外混生情況下容易混淆而造成採食者誤食中毒。帶著眾多的科普疑問,記者幾經周折聯繫到了魯東大學農學院的蓋宇鵬博士,他也是中國菌物學會菌物多樣性及系統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目前正與團隊奔走在全國各地對野外菌類進行調查取樣工作。
蓋宇鵬博士與隊友在野外採樣
紅菇屬蘑菇
蓋宇鵬博士向記者介紹,目前膠東半島記錄毒菌超過30種,主要為有毒鵝膏菌類,包括紅褶鵝膏、假灰鵝膏、赫蓋鵝膏、錐鱗白鵝等10餘種鵝膏菌屬的有毒真菌,誤食後造成肝腎等臟器衰竭,從而造成死亡事故;另外毒菌為環柄菇類和紅菇類,多為胃腸炎型中毒,少數如肉褐鱗環柄菇因含有鵝膏毒素,也會造成急性肝損害。除此之外,還有少數糞傘及斑褶菇類,一般不致命,但因含有神經毒素,產生幻覺。
斑褶菇屬
紅菇屬蘑菇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青島嶗山有毒蘑菇種類超過10種,除上述膠東半島毒菌中所涉及的鵝膏類和紅菇類,還有簇生垂暮菇等數種容易造成胃腸炎型中毒的真菌。雖然目前文獻記載較少,但由於相似的植被類型和地理分布,嶗山有毒真菌在理論上與膠東半島毒菌數量相差無幾,無經驗的群眾切勿採食。
紅菇屬蘑菇
中毒症狀兇險 引發臟器衰竭
為什麼野生蘑菇已成為我國食物中毒的「頭號殺手」?這主要可歸納為兩個因素,其一是中毒症狀較多,其二則是病程發展跌宕起伏。
蓋宇鵬博士介紹,我國著名的真菌分類學家陳作紅、楊祝良、圖力古爾、李泰輝在其毒蘑菇專著《毒蘑菇識別與中毒防治》中,根據靶標器官不同,將中毒症狀分為7種,分別為: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損害型、神經精神型、胃腸炎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光過敏性皮炎型。
牛肝菌
胃腸炎型是最常見的中毒類型,中毒潛伏期較短,一般多在食後10分鐘—6小時發病。主要表現為急性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或伴有頭昏、頭痛、全身乏力,一般病程短、恢復較快,預後較好,死亡者很少,但嚴重者會出現吐血、脫水、電解質紊亂、昏迷,以及急性肝、腎功能衰竭而死亡;神經精神型,引起這類型反應的毒素有多種,有些毒素可引起類似吸毒的致幻作用。從中毒症狀可以分為神經興奮,神經抑制、精神錯亂,以及各種幻覺反應;溶血型,含這類毒素的毒蘑菇中毒潛伏期比較長,一般在食後6—12小時發病,除了有噁心嘔吐、腹痛或頭痛、煩躁不安等病症外,可在一、兩天內由於毒素大量破壞紅血球而迅速出現溶血症狀,有時在溶血後可引起腎臟損害,出現蛋白尿、血尿等,甚至繼發尿毒症等危重症狀,嚴重者因肝臟、腎臟嚴重受損及心力衰竭而導致死亡;肝腎損害型,這是引起毒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類型,白毒傘中毒就屬於這一類型,毒素對人體內肝、腎、血管內壁細胞、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其他組織細胞的損害極為嚴重,最終因造成人體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導致死亡,死亡率高達90—100%。呼吸與循環衰竭型,這類中毒主要引起呼吸與循環衰竭病症,有的病人初發時有嘔吐或腹痛,頭暈或全身酸痛、發麻、抽搐等,其毒素不詳,潛伏期20分鐘至1小時,最長達24小時,此型死亡率高,應注意早期治療。光過敏性皮炎型,當毒素經過消化道被吸收,進入體內後可使人體細胞對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現皮炎,如紅腫、火烤樣發燒及針刺般疼痛。潛伏期較長,一般在食後1—2天發病。
樹舌靈芝
牛肝菌
民間鑑別方法不靠譜
野生蘑菇種類繁多,一些可食和有毒的蘑菇種類難以分辨,人們對毒蘑菇的識別能力有限,無資料可查,僅按個人過去的習慣和經驗採集,存在僥倖心理,是引起重大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蓋宇鵬博士說到,坊間傳說著各種有關辨別毒蘑菇的土辦法、傳統方法,這些鑑別途逕往往都是極不可靠的。例如靠顏色鑑別:「顏色鮮豔的,或外觀好看的蘑菇有毒」,這種方法就是極為愚昧的。當時,泰安市7人採食蘑菇後發生中毒,經全力搶救,最終還是導致了3人死亡,經鑑定,導致中毒的蘑菇就是淡玫紅鵝膏,一種通體白色的蘑菇,僅菌蓋或有淡紅色,而這種蘑菇在之前幾年同樣造成了吉林省的一起中毒事件,同樣是因為我們自作聰明認為「白色的就是無毒的」。又如人們認為「不生蛆、蟲子不吃、味苦、腥臭的有毒」,這也是不對的,野生的蘑菇往往可被蛞蝓攝食,這裡面就包括了大量的毒蘑菇,諸如此類的錯誤觀念還有很多,如用銀器檢驗是否變黑、是否有汁液流出、是否受傷變色等檢驗方法均是極為不可靠的。
當發生毒蘑菇中毒事件時,由於中毒症狀較多,救治的基礎首先就是確定哪一種蘑菇中毒,而患者往往並沒有留下可供鑑定的實物標本,在發生某些肝、腎中毒事件時,救治方案就有可能不會特別有效。即使有標本留下,蘑菇分類者需要豐富的實踐經驗,在沒有真菌分類學家的協助下,也極可能鑑定錯誤。更為特殊的是,如果誤食有毒鵝膏菌,6—48小時內會出現急性胃腸炎上吐下瀉,12-24小時後,症狀消失,很多中毒者認為病已好,沒來的及去醫院的認為不必去了,到醫院的也可能會要求出院,這就是鵝膏中毒的「假愈期」,最可怕的是這一階段過後就開始內臟損害、肝腎功能惡化,主要器官衰竭,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黑色蘑菇
在青島八大關景區,記者在綠化帶內注意到不少紅色、長相漂亮的蘑菇,然後記者通過百度搜圖搜索找到了諸多種外觀一樣的蘑菇,例如毒紅菇(又稱棺材蓋蘑菇)、小胭脂菌、紅菇等,儘管記者多次報導過野外蘑菇,對於它的準確名稱和是否有毒,記者也沒有絕對把握。記者在該綠化帶及其它區域內。還找到了多種各種形態的菌類,其中還有一種類似於靈芝的菌類,經過專家鑑定名為樹舌靈芝。
做這一行,最怕別人來問這種蘑菇有毒嗎?
隨後,記者又聯繫到了山東省應用真菌重點實驗室、青島農業大學藥用真菌研究所的田雪梅博士,作為碩導的她經常帶領學生們採樣研究,有豐富的經驗。據田雪梅博士介紹,青島地區常見的有毒蘑菇有十餘種,在嶗山與市區多處出現毒蘑菇的概率基本相同,有些毒蘑菇外表乾淨,看上去跟普通的蘑菇沒有太大的差別,但都是一些容易被誤食的有毒菌。田雪梅博士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華北地區常見毒蘑菇圖譜中,為記者介紹了在青島地區採樣研究過程中常見的毒蘑菇,記者注意到青島地區出現的毒蘑菇種類佔到了該圖譜中蘑菇種類的一半以上,數據有些驚人。
當記者將自己拍攝的蘑菇圖片給田雪梅博士與魯東大學蓋宇鵬博士時,二人作為專業研究者,同樣表現出謹慎的科學態度:最怕別人來問這種蘑菇有毒嗎?做這一行,最怕別人問哪個能吃、哪個有毒?因為蘑菇物種之間的差異過小,很多時候只能通過顯微鏡去區分,去觀察,所以我們做分類的,一般只講是哪個屬的,遇到詢問是否可食用,我們一般都不敢說可以,就怕採食者誤食了長相相近的毒蘑菇。根據國內頻頻出現的案例,大多數中毒死亡的都是常年採食蘑菇的人,所謂「淹死會遊泳的就是這個道理」。
木耳
毒蘑菇並非洪水猛獸
毒蘑菇並非洪水猛獸,其巨大的價值也逐漸被認知。蓋宇鵬博士介紹,比如在森林保護領域,許多毒蘑菇是重要的外生菌根菌,一些毒蘑菇的代謝產物具有生物防治潛力,它們都是森林健康的保障;在醫藥健康領域,越來越多的蘑菇毒素應用於癌症等疾病的治療,近年來更多的藥用價值也逐漸被認知。
在幾天前,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了安全提醒,根據食源性疾病監測系統顯示,由於近期雨水集中,我市有市民因採食野生蘑菇而發生中毒,且有部分是重症病例,危及生命。隨後,記者採訪到了青島市海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魯召欣,魯大夫介紹,在青島每年都會出現誤食毒蘑菇而中毒事件發生,基本在每年的6—9月份,不少患者中毒後出現了肝腎衰竭、危及生命,即使在搶救後挽回一條生命,後續的康復也是一個非常漫長、艱難過程;提醒廣大市民,一定不要輕易採食野蘑菇,一定到正規市場去購買無毒的野蘑菇,如果進食野蘑菇,一定保存好蘑菇實物樣品,以免在萬一發生中毒事件後根據哪一種毒蘑菇為患者對「症」下藥,一旦身體出現不適症狀,不論症狀是否減輕,立即由家人送至醫院急救,。
防「毒」秘訣,請看好!
可怕的並不是毒蘑菇,而是不尊重科學,無知的無畏。
目前,最為安全有效的防毒秘訣就是:不吃。
返回半島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