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測不合格不發證書
近日,安慶師範大學體育運動委員會議上,體育學院院長章翔表示,如果明年的應屆畢業生體測不合格,就不予頒發畢業證書。體測不合格者將有一次補測機會,若依舊不合格,需畢業後回校補考。補考再不合格只能取得肄業證書。
體育學院院長章翔稱實行該項規定主要是依據教育部的文件,在2014年的高等學校體育工作標準中,已明確規定「畢業時學生成績達不到50分,按結業處理。因病或因殘疾,憑證明可以免測」。安慶師範大學之前沒有嚴格執行該項規定,現決定於明年實行沒有不合理之處。
學校初衷:鼓勵學生鍛鍊身體
學校之所以嚴格執行「體測不合格不發畢業證」是因為大學生們多沉迷於網絡,不願外出鍛鍊身體,導致身體素質差,工作之後更是狀態不佳。為了讓大學生走出室外,增強健康體質,學校不得不搬出教育部文件,讓學生被動完成鍛鍊。
體測成績合格=50分
作為路人來看體測成績達到50分並不難,更何況該校實行了加分項。這些不需要時間限制、要求限制的加分項目,即使不常鍛鍊的學生也可慢慢完成,剩餘的分數在體測時獲分即可。
所以,大部分網友對於該校的此項規定並無異議,相反很贊同學校的行為,能把宅在宿舍的學生拉出室外,畢竟鍛鍊身體於學生有益無害。但是,也有網友質疑學校將體測成績與畢業證書掛鈎似乎不妥,一些體質弱的學生無法達標將與畢業證書失之交臂。他們苦讀幾年書,也希望拿到一份文憑,如今可能面臨結業處理,他們能怎麼辦?
體測成績該與畢業證書掛鈎嗎?
鼓勵學生鍛鍊的出發點是好,但與畢業證書掛鈎並不是最好的辦法。捆綁式鍛鍊不一定讓學生熱愛鍛鍊,他們更多是為了證書罷了。另外,體測成績與畢業證書掛鈎也不一定起到鼓勵學生鍛鍊的效果。因為大部分高等學校的體測不夠嚴謹,矇混過關的情況多有存在,如果學生靠「混」來拿到達標成績,也談不上鍛鍊身體了。
大學生增強體質之路
個人而言,勉強沒幸福。以學生需求作為他們鍛鍊的動力,雖讓學生走出室內,外出運動,卻未必讓他們明白鍛鍊身體的真正意義何在。運動明明是一個增強體質的方法,卻成了獲得證書的標準要求之一。讓學生們真正愛上運動,才是倡導增強體質該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