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這種表現形式,一直被視為「冒犯的藝術」。揪住「冒犯」本身去舉報冒犯,這種舉動本身不免簡單粗暴。
脫口秀演員楊笠,是2020年的話題人物。一句「男人,明明那麼普通,卻可以那麼自信」,不僅讓楊笠出圈,也成為社會在談及女性視角敘事時不忘提及的事例。
近日,脫口秀《反跨年》節目中,楊笠的演出內容再度引發熱議——「我說你(男性)是個垃圾,你肯定不願意」「你到底是什麼人?見仁見智吧」。
表演引發部分人的不適後,曾同在笑果文化的演員池子先是站出來批評稱:「總有人問我脫口秀應該什麼模樣,我覺得很可能是羅翔老師那樣,但肯定不是楊笠那樣。」該發言又引發輿論二次發酵。
此後,疑似有網友舉報稱,「藝人楊笠演出內容涉嫌性別歧視,多次辱罵全體男性,煽動群眾內部矛盾,製造性別對立」。對此,演員姚晨發文挺楊籤,「每當這樣一份冒犯被慢慢接受,我們的世界也就多了一份關於生命的、人性的可能。」
輿論場上對楊笠的態度,一直呈現「甲之蜜糖,乙之砒霜」的對立之勢。在一些人眼中,楊笠主講女性話題,在段子裡調侃男性,是「獨立女性」「爆梗王」,說出女性心聲;另一些人則認為她涉嫌攻擊男性,製造性別對立。
楊笠的演出內容,究竟是多元化的個性表達,用敏銳的女性目光去捕捉現實生活中的荒誕,還是惡意攻擊男性,挑戰了男性的底線?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但相信比起斷章取義,抓住某些字眼不放,結合整場演出內容,進行綜合判斷更為合適。
站在一名普通觀眾的視角來看,楊笠作品確實以兩性話題為主要內容,也確實引發了一些人的不認同,但扣上「煽動群眾內部矛盾」「製造性別對立」的大帽子,未免過於上綱上線了。
脫口秀這種表現形式,有一個名稱叫「冒犯的藝術」。「自嘲」與「他嘲」被視為單口喜劇的核心,藉助一針見血的「冒犯」,讓人在發笑的同時去反思其背後指向的意義。而揪住「冒犯」本身去舉報冒犯,這種舉動本身不免過於粗暴,類似於「手裡舉起錘子,看誰都像釘子」。
楊笠本身區別於其他男性脫口秀演員的特質,正在於更有立場的女性化表達。在傳統觀念裡,女性之所以被認定為不適合搞笑,或許正因為無法打破社會賦予女性溫文爾雅、賢淑良德的固有形象。楊笠的出現,顯然打破了這些桎梏。當然,這種打破,也可能引發一些人的不適。
楊笠、李雪琴、思文等一批女性脫口秀演員的出現,代表了更多女性聲音需要被聽見,從性別角色解放出來的男男女女,期待更多個性化表達的空間。當然,站上幽默金字塔尖的女性越來越多,也跟市場有關係。據CBNData和笑果文化聯合發布的《2018年中國年輕態喜劇受眾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年輕態喜劇受眾以18-29歲為主體,其中女性受眾中的年輕人更多。被扣上挑起性別對立帽子的楊笠,曾有過這樣的自述——「自己並沒有想要刻意地講述女性話題,創作來源於生活經歷,只是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已。」
時代已經進入2020年,多元也已成為我們社會的標誌,不妨對「她說」多一些包容,正視女性表達引申出的現實議題,破解「她者」的生存困境,相比舉報中的全盤否定,或許這才是社會更需要的改變。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白晶晶
編輯 汪垠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