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難就業季」奮起追夢 曲折求職路收穫的不只是崗位

2020-08-06 光明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之路格外曲折。然而,「危」中也有「機」,不少畢業生在 「最難就業季」奮起追夢,收穫良多。

求職「小白」廣撒網,投出近200份簡歷

投出近200份簡歷,收到20多個面試邀請,線上面試6家公司,線下面試5家企業……歷經幾個月的求職生涯,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本科畢業生彭博終於成功籤約一家國企的法務崗位。

去年秋招時,彭博因為準備司法考試而錯過了就業的「金九銀十」,之後又開始準備考研。考研成績出來後,彭博和心儀的高校失之交臂。「去年,大家還是不急不慢找工作。但到了今年,心態有了變化。」一直想留在蘇州工作的彭博打聽到,蘇州今年5月開始實行人才落戶新政,本科生也可「先落戶後就業」,這給了她找工作的信心和底氣。

得知考研失敗後的第二天,彭博就開始投出第一份簡歷。「此後,在看到適合的崗位招聘時,我便會立即進行投遞。」迅速轉變角色、迅速把握招聘機會,讓彭博在時間上贏得優勢。

自稱為求職「小白」,廣撒網成為彭博的「小訣竅」。「投遞簡歷過程中,我也走過彎路。一開始只把目光集中於蘇州的國企或大型私企,但是由於蘇州此類企業對於法務招聘的需求十分有限,競爭也很激烈。」之後,彭博開始海量投遞簡歷,只要是符合要求的法務崗位,無論公司大小都會投遞。

「求職過程中要保持信心,堅持下去。」雖然簡歷大多數都石沉大海,但彭博還是堅持每天投遞,每一次收到面試邀請都認真準備,絕對不讓面試官看出焦慮,努力做到不卑不亢,「堅持和信心,最終讓我收穫令人心動的offer。」

困境少年求職難,多方合力來關心

為求學,他一直堅持打工,每天超過6個小時;為盡孝,他將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和殘疾父親從南京接到身邊照顧。去年9月,揚州大學大四學生李東明的勵志故事引發社會關注。

去年12月,李東明參加研究生考試,由於起步晚,考試中數學拖了後腿。考研失敗後,李東明一度十分沮喪。「那些天裡,我每次登錄QQ時都能收到老師、同學的關心和安慰。」在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下,李東明漸漸走出考研失利的陰霾,加入求職大軍。

「考慮到母親的身體,我上班的地方不能離家太遠,也不能上夜班,因此找工作對我來說格外困難。」李東明說,由於疫情的原因,絕大部分公司採取線上面試的方式,這給從小就性格內向的他帶來不小壓力。「視頻面試中,突然看到那麼多張陌生的臉,我緊張得連自我介紹都結巴起來。看著視頻中面試官搖頭的樣子,我的心情又跌到了谷底。面試結束後,便是焦急而漫長的等待。」

從2月初開始,李東明共面試了4家公司,卻沒有接到任何一家的錄用通知。「得知我的情況後,學院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幫我求職。」李東明說,學院組織優秀學生黨員,通過「1+1」黨員結對的方式,對他進行簡歷製作、網絡求職技巧等培訓,「特別感動的是,學院黨委副書記高紅明帶著輔導員老師走訪多家在揚企業,帶著包括我在內的求職學生的簡歷,上門『推銷』。」

在大家的共同幫助下,李東明在揚州璨揚光電公司找到一份對口的工作。每天早上7點,李東明準時從家出發,下午6點不到,媽媽就到公交站臺等待他下班。「有時候加班,媽媽也會一直在公交站臺那邊等我,怎麼勸都不聽,所以我準備在單位附近找一個房子,來回也近一點。感謝學校和社會,讓我在揚州有了一個家。」在李東明的家裡,記者看到,他將所有資助人的信息都記在一張紙上,並珍藏在盒子裡。「將來我有能力了,也會回報社會,幫助那些家庭困難的學生。」

湖北籍畢業生,從「顆粒無收」到「收穫滿滿」

經歷了「顆粒無收」到「收穫滿滿」的曲折求職路後,江蘇理工學院畢業生張東籬終於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張東籬是湖北宜昌人,原計劃於今年畢業後到英國利物浦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的留學計劃。「當時,我只能呆在湖北家中。看著同學中有人找到工作,在微信群裡報喜,我開始焦慮起來。」他說。彷徨中,班主任周杰給他寄來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資的同時,也告知他國家的就業政策和學校在就業方面的具體幫扶措施,並指導他如何準備網絡求職,以更能吸引企業的關注。張東籬在宜昌老家一邊準備畢業論文,一邊在網絡上尋找各種各樣的就業機會,「只要正規穩定、專業對口、有發展空間,起步階段收入低一些,也沒有關係。」

「當時,我能感受到就業環境、政策逐步向好,心態上慢慢也不那麼焦慮了。」張東籬告訴記者,央企和國企開始釋放出一大批高質量的就業崗位,同學中陸續有人接到面試、達成意向、傳來佳訊。而暫時沒有找到工作的外地同學,也可以申請先落戶,甚至一年之內都能免費乘坐地鐵。「尤其是對於湖北籍畢業生,推出了不少就業專場。」

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兩家單位向張東籬拋出了面試「橄欖枝」。和帶著簡歷、拿著作品的面對面交流不同,在線面試,有時是看不到表情的電話交流,有時是在一間網絡會議室只看到一個個腦袋。「這樣的新情況,同學們都有點不適應。在準備面試時,周老師與我熱線聯繫,指導我從服裝到語言表達都做好準備,讓我倍感溫暖。」張東籬說,最終他選擇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籤約。

正式籤約入職後,張東籬給周杰打電話報喜:「過程曲折、結局圓滿,我一定好好珍惜、努力奮鬥!」(王 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最難就業季」裡的優質就業故事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高校畢業生就業之路格外曲折。然而,「危」中也有「機」,疫情影響下的畢業生求職就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江蘇省不斷拓寬就業渠道,促進畢業生多元就業,多措並舉解決就業之困,不少畢業生成功突圍「最難就業季」,湧現出一個個精彩的「優質就業」故事。
  • 逆境突圍 就業季奮起追夢
    隨著各地高校進入畢業季,畢業生就業也進入衝刺階段。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傳統招聘季「金三銀四」的熱門期不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面臨考驗。高校畢業生就業是穩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 2021屆應屆生遭遇史上最難就業季,Synet求職教你如何應對
    財政、貨幣和投資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穩就業。努力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各地要清理取消對就業的不合理限制,促就業舉措要應出盡出,拓崗位辦法要能用盡用。  今年赤字率擬按3.6%以上安排,財政赤字規模比去年增加1萬億元,同時發行1萬億元抗疫特別國債。上述兩萬億元全部轉給地方,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於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
  • 求職戰「疫」 | 只要你夠努力,「疫下之季」也可以是你的收穫季!
    難」求職季。李家濠同學的專業水平並不突出,在校期間屬於不起眼的路人甲,因為前期專業知識不紮實,他一直都沒能找到心儀工作,隨著畢業季的步步逼近,李家濠同學不得不加快自己的求職步伐。 在求職失敗,面試屢屢挫敗的時候,李家濠與同學聊天交流,互相分享彼此遇到的情況,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同時也不斷肯定自己、鼓勵自己,告訴自己「我可以的,這份工作不合適還有下一份,好好睡一覺再繼續踏上求職路!」把緊張感和佛系折中以達到安撫情緒的作用,並且認為疫情期間,只有先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才有精力去考慮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為此他調整自己的心態,定下了先就業再擇業的決定。
  • 「大學生最難就業季」支付寶上崗位不減反增 靈活用工崗位增長7倍
    2020屆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達874萬人,最難就業季來臨,各大招聘機構開始尋求平臺紅利,為畢業生紓困。記者觀察發現,6月以來,多家招聘機構通過支付寶平臺加大針對大學生的崗位投放力度,支付寶裡的就業崗位不減反增。
  • 青年自閉症患者艱難入世路:求職曲折 生活仍難獨立
    之後,他獨自騎車去不遠的工廠上班。宇航3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即孤獨症,是廣泛性發育障礙的代表性疾病,也是兒童精神疾病中最主要的一種,發病率已居我國各類精神殘疾之首,目前無法治癒。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已有超1000萬自閉症譜系障礙人群,其中12歲以下的兒童有200多萬。一批批被確診的孩子逐漸成人,而父母逐漸老去。
  • 讓「最難就業季」不再難
    就業是民生之本,廣大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牽動人心。今年以來,東莞持續推出系列政策,多舉措全力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力爭讓高校畢業生在「最難就業季」,也能順利就業。隨著經濟企穩回升、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穩就業舉措全面發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正在持續好轉。
  • 最難求職季、研究生擴招,聊聊這些事情帶來的一些預示及警醒
    短短的20年間,高校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增加了幾乎8倍之多,而市場的發展趨勢想要容納這種程度的高校畢業生增長速度,似乎有點勉強,於是就產生了我們每年都會聽到一個詞:最難求職季。每年我們都會說今年是最難的求職季,如果沒有疫情產生的話,今年應該也是毫不意外的最難求職季。
  • 最「難」就業季 蚌埠如何搶先一步
    「高考只是考一場,找工作卻天天在考試,心一直懸著,七上八下地等待結果。」8月2日上午,小C接受採訪時仍不住看向手機。他笑著告訴記者,自己這段時間就像社交恐懼症患者一樣,對手機鈴聲有畏懼感。「害怕又是拒絕。」他解釋說。和小C一樣,今年高校畢業生面臨更為坎坷的求職之路。
  • 面對最難就業季,職業規劃師對就業大軍的幾點建議!
    #史上最難就業季經濟大環境與其他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導致就業崗位的增長速度遠遠達不到人才產出的速度,蛋糕變小,分蛋糕的人變多。之所以就業的專業對口率下降,最重要的一點是高校專業設置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之間存在結構性矛盾的結果。而2019年光明日報的信息顯示,40%的畢業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
  • 「最難就業季」,找工記
    求職者查看招聘信息 ■核心提示 2020年,受疫情影響,許多就業者將今年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求職是進入社會的最大考驗。近日,記者走進貴州省人才大市場,體會到了求職者們在求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記者發現,在求職過程中,求職者們最看重的是工資待遇,招聘公司更看重的是工作經驗,招聘單位和崗位多,應聘人員也多,但彼此能很快達成合作意向的較少。 12月9日,上午9時03分,貴州省人才大市場。
  • 「史上最難就業季」解讀珠海人才密碼
    今年號稱「史上最難就業季」。春節前後,歷來是企業聘才用工的旺季,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企業用工節奏,按計劃節後返崗的員工遲遲不能到崗,招聘會計劃也不能如期實施,不少企業陷入「返崗難」「招工難」的困境。
  • 「最難就業季」中傳教師為畢業生和校友「做媒人」
    各高校紛紛迎來開學季,但仍然有一些畢業生在為找工作發愁。這個畢業季,一張新聞截圖在傳媒學子的朋友圈「刷屏」。  「教育部公布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其中包括廣播電視編導、播音與主持藝術、動畫、表演、藝術設計學等15個專業。一些中國傳媒大學的同學調侃說:「這不就是我們學校嗎?」
  • 名企實習:騰訊、阿里、四大……齊來助力史上最難就業季
    突如其來的疫情成了2020年最大的黑天鵝,疫情讓很多公司業務收縮,招聘需求減少;疫情讓很多人失業,重新投入求職市場搶飯碗;國外疫情失控讓很多應屆畢業生取消留學留在國內求職。所以,2020年將迎來史上最難就業季!
  • 「後疫情」就業季:衝擊 「就業難」與「求賢若渴」
    「年初疫情發生後,畢業生就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求職方式全部由線下改為線上。不少在秋招時持觀望心態的學生,原本想在春招期間大展身手、斬獲理想offer,哪承想學校乃至全國都沒有線下招聘會了,加之長時間居家學習生活,求職壓力倍增,『二戰』考研、慢就業、不就業等情況明顯增多。」於涵宇說。
  • 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來源標題:仍有26%應屆畢業生在求職 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除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崗位需求與大學生能力和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課題組負責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部副部長卓賢說。
  • 2020最難就業季,即將畢業的你做好準備了嗎?
    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數字,小編第一想到的就是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就業競爭壓力。雖然說每年的畢業季,應屆畢業生們都會面臨找工作難的問題,但是今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更是雪上加霜。而年後的這段時間正是每年大學生的春招季,是應屆畢業生應聘的高峰期,但因為疫情的影響,全國都暫停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現場招聘活動,打亂了畢業生的就業節奏。
  • 這兩個專業求職難,連續3年就業形勢亮紅牌,第二個很熱門
    高考結束後,家長和考生們最關注的就是專業的選擇報考,考慮選擇專業時,往往把專業未來的就業形勢放在首位。大家通常把就業形勢好,社會緊缺的專業稱為綠牌專業;就業形勢緊張,市場飽和度大的專業稱之為紅牌專業。報考時一定要慎重,避開紅牌專業,因為誰也不希望畢業後工作不好找,或者畢業了就面臨著失業。
  • 在「最難就業季」裡,他們手握萬元offer
    再加上疫情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影響,春招市場,求職申請人數同比增幅高達143.25%。企業停工停產、就業崗位緊縮,臨近畢業的同學「找工作」成了最大的難題。2020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的一年,也是傳智17級同學畢業的一年。5月1日,他們正式走向社會,逐步完成從大學生到企業開發工程師身份的轉變。
  • 「後疫情」就業季:有人覺得就業難,但不少地方仍求賢若渴
    「年初疫情發生後,畢業生就業受到了嚴重衝擊,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求職方式全部由線下改為線上。不少在秋招時持觀望心態的學生,原本想在春招期間大展身手、斬獲理想offer,哪承想學校乃至全國都沒有線下招聘會了,加之長時間居家學習生活,求職壓力倍增,『二戰』考研、慢就業、不就業等情況明顯增多。」於涵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