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康復小南寧》,本公眾號是小編業餘時間,用來學習分享,因此有添加小編微信號或者留言的同道,回復有所怠慢請見諒。
作者:滾蛋吧智齒君
今天翻看神經學的書,作為PT治療師的小編也是頭疼啊,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這篇滾蛋吧智齒君寫的文章吧,還是不錯的。就分享出來給大家一起來學習學習,今天就不編輯原創文章了。
(一)前庭神經
前庭神經和前庭神經節(Scarpa節)位於內聽道,Scarpa節為第一級神經元,其細胞的遠心纖維即樹突,分上下兩支,穿過內耳道底前庭上區上支進入橢圓囊斑、球囊斑前上部及前外半規管壺腹嵴;下支經內耳道底前庭下區進入分布於球囊斑大部,另一支即單孔神經經內耳道底單孔分布於後半規管。節細胞的向心纖維組成前庭神經進入腦幹,在繩狀體和三叉神脊髓束中間伸向背側,行經到第四腦室底外側部,多數神經纖維終止於四個前庭神經核,少數不經前庭核直接進入網狀結構和同側小腦蚓部和絨球,稱為前庭小腦束。
(二)前庭神經核
前庭神經核為第二級神經元,是主要的中繼站,通過傳入和傳出神經纖維與其他神經相聯繫,該核是腦神經中最大的神經核,解剖及功能都很複雜,位於延髓和腦橋交界之側塊區,有外、上、內、下四個核和一些小細胞群,前庭神經間質核有X、Y、Z、F群。
1.內側前庭神經核(Schwalb核,MVN) 佔前庭區的大部,接收3個半規管和橢圓囊來的神經纖維,所發出纖維越過中線後參加對側內側縱束(MLF),再分升支、下降支,升支與同側展神經核對側動眼神經核、滑車神經核聯繫,引起眼球反射性運動即眼震慢相;下行纖維與迷走神經運動背核、分泌核及其他自主神經核團相聯繫。
2、外側前庭核(Deiters核,LVN) 由大型多極細胞組成,位於第四腦室底延髓外側部,一般不接收初級前庭傳入神經纖維,只有腹側接收少量橢圓囊斑的神經纖維,也接收額頂葉來的纖維,除有纖維越過中線參加對側內側縱束外,主要發出前庭脊髓束,下行於脊髓全長,終止於同側前角細胞,對伸肌發出運動信號維持肌張力。
3、上前庭核(Bechterew核,SVN) 上核由含尼氏體的中細胞組成,位於第四腦室角,在外側核的背方,傳入神經主要是半規管壺腹嵴,發出的纖維經旁繩狀體與小腦絨球小結葉、蚓垂及小腦皮質相聯繫,小腦絨球也有古老的纖維止於上核,這可以解釋一側小腦損害引起眼震和傾倒與同側前庭終器損害的眼震傾倒方向相同,上核還發出纖維組成前庭中腦徑路。
4、下前庭核(Roller核,IVN) 位於前庭核區腹外側處,是前庭神經核中最長最大的核,細胞和MVN相似,與LVN界限不清,主要接收球囊和部分半規管來的神經纖維,其發出的二級纖維參加MLF,下行至脊髓全長、可能止於中間核。
5、前庭神經核分散的小細胞群 有X、Y、Z、F核位於大的神經核周圍,其在神經元控制機制、前庭神經核與小腦、網狀結構之間的反射弧中起重要作用。
(三)前庭的中樞通路
Scarpa節發出的一級神經元止於前庭上、下、內、外四核及X、Y、Z、F群前庭神經間質核,是接收、綜合、調節各種平衡信息的中繼站,其發出的二級神經纖維與以下的神經核或器官發生聯繫。
1.前庭眼球運動徑路 上下內前庭神經核發出纖維加入同側的內側縱束,上行部至第三、四、六腦神經核,動眼神經核位於中腦被蓋部中腦水管腹面灰質內;滑車神經核位於動眼神經核後下;展神經核在腦橋和延髓交界處。各半規管的衝動經前庭神經核與各自同一平面的眼肌聯繫,同一衝動可借越邊纖維與對側拮抗劑聯繫,維持雙眼的協同運動,例如左外半規管淋巴流向壺腹,則衝動經下前庭核發出越邊及不越邊兩種纖維,不越邊纖維使同側內直肌收縮,越邊纖維使對側外直肌收縮,引發雙眼向右共軛運動即慢相,出現向左的水平眼震;前半規管刺激產生垂直性眼震,後半規管刺激誘發旋轉性眼震。
2.前庭脊髓束 從前庭核到脊髓有兩條的獨立傳導徑路,將前庭終器信息傳導脊髓,控制頸肌及四肢肌肉運動。
(1)前庭脊髓外側束:1!不交叉性傳導束,由前庭外側核發出,下行進入同側脊髓側索的腹側部達同側頸、胸、腰各段脊髓神經 前角運動細胞;2!交叉性傳導束,由下核發發出下行纖維,經內側縱束交叉到對側下降至脊髓全長,可能止於脊髓的中間核,靜止時參與維持頸及四肢肌張力。如一側前庭受損,同側伸肌、外展肌張力減弱,屈肌、內收肌張力增強,對側屈肌、內收肌張力減弱,患向同側傾倒,反之一側前庭興奮性增強,患者向對側傾倒。
(2)前庭脊髓內側束:主要由前庭神經內側核發出下行纖維,經內側縱束到達頸段脊髓的前角運動細胞,將影響迷路緊張性衝動傳到頸部肌肉,此束與副神經核有聯繫。
3.前庭小腦間的連接 前庭與小腦間聯繫有相互的傳入傳出纖維,傳至小腦的纖維有前庭終器來的一級纖維越過前庭核經繩狀體,直接到達小腦絨球、蚓小結和頂核;多數為刺激神經纖維,來自前庭內側核、下核和X群,到小腦絨球的纖維來自同側,到小結、蚓部、頂核的纖維來自雙側的前庭核。小腦的傳出纖維中,有頂核和球狀核發出頂核延髓纖維進入前庭諸核。小腦以前庭外側核、紅核網狀結構為中繼站,控制眼肌、頸、軀幹上下肢的肌肉運動,小腦損害和前庭損害傾倒的方向和眼震方向相同,可以認為小腦是高於前庭核的平衡調節中樞。小結和蚓垂與眼動的儲存、釋放有關,前庭-眼反射長時程適應了,有賴於這部分古小腦。
4.前庭大腦的聯繫 前庭功能受大腦主宰,皮質中樞的功能是綜合分析迷路衝動,感知身體的姿勢和位置。前庭受刺激出現眩暈感說明前庭器在大腦皮質有反應區,只是尚未發現特殊區域與前庭傳入信號的傳導徑路。對前庭區皮質的部位尚未統一看法,一般認為在顳上回的頭端與聽皮質之間,有學者認為前庭衝動借小腦與大腦皮質聯繫;有些學者認為在Brodmann I區周圍,包括前上雪氏回、外雪氏回前緣中外雪氏回後緣等處刺激前庭感受器或其他神經可在該區記錄到短潛伏期皮質誘發電位,而在運動區引出的前庭誘發電位潛伏期較長,證明前庭纖維在大腦有直接的投射區,但部位和範圍還不夠明確,正常情況下皮質平衡中樞對前庭功能起調節和控制作用。
5.前庭自主神經聯繫 二級前庭纖維與自主神經聯繫是複雜的,主要是內側核發出纖維到同側與對側網狀結構,並與內臟運動諸核包括迷走神經運動背核、分泌核、疑核、孤束核及其他自主細胞核團,有纖維聯繫,還有若干纖維從前庭內側核激怒背側縱束,再到迷走神經核,延髓上部切面,可看到前庭內側核緊接迷走神經感覺背核,兩核交界處細胞相互交錯,故前庭疾病常伴有噁心、嘔吐、出冷汗、多涎及面色蒼白等症狀。胃腸疾病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也可引起眩暈,前庭神經核與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關係也很密切,前庭系統與自主神經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尚待進一步探討。
(四)前庭神經傳出聯繫
前庭諸核不但直接或通過網狀結構接收來自大腦和小腦傳出衝動,並有傳出纖維到囊斑、壺腹嵴的前庭感覺細胞,對前庭終器的興奮起反饋性控制,目前對傳出連接的了解遠不如傳入徑路多,到前庭終器的傳出神經起自雙側前庭核區尾部,展神經核外側的小神經元,在腦幹進入前庭神經根,並與耳蝸傳出纖維匯合,傳出纖維有200—300根,佔全部前庭神經的2%,迷路毛細胞不僅由傳入的樹突支配,也由傳出神經末梢支配,它與2型毛細胞的胞膜和1型毛細胞傳入樹突的神經杯相突觸。
(五)前庭神經核的傳入聯繫
除初級前庭纖維外,前庭還接收其他伴隨的傳入神經。
1.小腦到前庭核的聯繫 除了初級前庭纖維外,到前庭神經核最大傳入神經纖維來自小腦皮質及頂核,止於前庭上、下、內、外諸核,小腦對前庭神經核的主要功能是抑制。
2.脊髓和前庭核的連接 積水對前庭影響直接通過脊髓前庭徑路,來自脊髓腰骶段,在同側前庭外側束上行,止於內、下核核X、Z細胞群。迷路外刺激來自肌肉和關節感受器的本體覺,經脊髓前庭束介導,在頭和身體反射性控制中起作用。前庭核還接收第1-3頸神經的傳入纖維。
3.下行傳導徑路和前庭神經核的連接 大腦皮質某些區域通過前庭神經核和Cajal中介核來接的下行纖維,影響前庭眼反射和頭、身體的特殊運動。
4.其他傳入纖維與前庭神經核的聯繫 對側前庭神經核、迷走、舌咽、橄欖體、腦橋及延髓網狀結構等部位均有神經纖維傳入到前庭神經諸核。
前庭感受器受刺激後,向心纖維把衝動穿融入前庭神經核、小腦等前庭神經中樞,中樞也由傳出纖維將信息傳入前庭終器,形成前庭的反饋系統。例如本體感覺器的刺激,通過脊髓前庭及小腦間反射聯繫,引起前庭傳出系統活動,對軀體發揮前庭性控制作用,使身體發生相應動作來保持平衡,起保護裝置作用。說明前庭本體感覺、視覺維持平衡都通過內在有機聯繫。
精彩歷史文章:
足的穩定也是」三國鼎立「
核心系統的控制與應用
神經傳導通路
步態的生物力學原理及步態分析
神經為什麼會被壓迫?
腰椎—骨盆運動節律
新進物理治療師指南
多裂肌深層分析
長短腿、骨盆歪斜
肱二頭肌腱損傷測試
膝反張(膝過伸)
如何進行姿勢評估?
脊髓損傷的全面康復
相鄰關節假說(Joint-By-Joint Approach)
肌肉收縮原理:肌絲滑行學說
(作業治療)上肢觸診解剖與應用
詳細說說託馬斯測試
本體感覺的解剖基礎、評定及康復舉例
腰部核心肌群和呼吸的啟動
學習|最全髖關節運動學
骶髂關節錯位分析你懂了嗎?
關於腹直肌分離症
關於前庭的康復
最全脊髓損傷康復
用骨盆改變腳底支撐面
呼吸中肋骨與核心穩定關係
呼吸動力學二
呼吸功能康復專題(一)呼吸動力學
關節為什麼會粘連?
治療從骨盆開始吧
呼吸和姿勢分析
人體平衡的表現和機制
脊柱的共軛現象
脊柱的生物力學
平衡的運動生理
最全肌內效貼講解
治療師應該掌握的神經張力手法
關於疼痛真相
關於「超量恢復」訓練原則
動態神經穩定技術的肩胛骨穩定技巧
基於「前饋控制」的腰椎穩定度訓練
脊柱的不穩定治療
膕肌——膝關節穩定肌
物理治療師分析關節運動需要到怎樣的程度呢?
神經康復|傾斜綜合症
分享|運動康復生物力學
骨盆動態穩定性(Outer unit)
最全|肌肉起止點、神經支配、作用說明書
關於「代償」的種類
聊聊「代償」
上斜方肌不能忽視其力偶關係
股直肌(Rectus femoris)
中立位置其實只是治療的起點
臨床思維:soap評估
特別重要的肌肉——腰方肌
闊筋膜張肌 Tensor Fascia Lata (TFL)
什麼是動態膝外翻?
學校沒有教你的前鋸肌
多裂肌
呼吸的終極殺手——斜角肌
以旁觀者看物理治療師的辛酸
經驗分享:下梁不正上梁歪
關於神經重塑的理解
腹橫肌
淺談中風物理治療
視頻詳細講解|踝關節疼痛評估與治療
運動鏈不只是開鏈運動和閉鏈運動
什麼是阿基裡斯肌腱炎?
下肢肌肉疲勞對姿勢控制的影響
認識上交叉綜合症
認識梨狀肌症候群
認識下交叉綜合症
點壓高爾基腱器官是降低肌肉張力的重要途徑
新bobath|步行講解(偏癱康復)
腦卒中康復|新bobath講解支撐面(BOS)
脊髓損傷康復
肌拉力線—骨骼肌功能解剖學的分析法
set懸吊技術與技巧
疼痛與疼痛門控理論(閘門學說)
髖關節置換術後康復
(精品)肌肉失衡評估與治療
ICF在康復醫學中的應用
關於腰痛的四大誤區
感覺統合訓練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分享書籍|淋巴引流手法實用指南
標準體態評估
物理治療師如何處理慢性下背痛?
物理治療幹預|姿勢不良—頸痛
解剖|詳講神經傳導通路(感覺上行傳導和運動下行傳導)
康復|Maitland手法治療肩周炎
如何辨別是肌肉問題還是關節所造成的問題
髂腰肌觸診定位方法
斜方肌定位觸診與常見問題處理
康復師也能輕鬆閱片——脊柱影像
....
更多精彩內容請查閱歷史文章或點擊掃描下方二維碼識別進入號內搜索關鍵詞搜索相關知識講解。識別二維碼搜索知識
如果覺得公眾號對於您的學習有幫助,動動手指學會知識共享。
內容來源 | 編輯 | 康復小南寧
如有侵權請後臺留言聯繫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