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的運作——信息的神經傳導路徑

2020-11-28 騰訊網

孩子到了上學年齡就上學,但事實上,他的神經系統早自出生前就已開始學習了,只不過在學校裡學的是規定的教材。其實孩子的大腦早已發展了學習這些的能力,例如如何閱讀或計算,這種學習能力中,有大部分是統合感覺訊息的能力。小孩出生時,大腦就已知道怎麼統合少數基本的觸覺、前庭感覺以及本體感受,所以新生兒會對刺激產生反應。前幾篇文章我們已經看過了人類神經系統的構造和功能,現在,我們要試著描述,當孩子的神經系統學習去發揮功能時,其內部的情形,沒有人能完全明了神經系統內學習是如何進行的,但是我們可以知道一些大概的情形。

信息的神經傳導路徑

我們身體中各個感覺器官或感受器接受機體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將刺激轉變為神經衝動信息,這些信息借感覺神經傳入到中樞神經(脊髓和腦),產生感覺,然後由高級中樞發出神經衝動,經運動神經傳至效應器,對刺激做出應答反應,這個過程就是神經傳導,也叫『反射』膝跳反射是一種最為簡單的反射類型,它僅包含兩個神經元,感覺神經元(輸入)和運動神經元(輸出)。刺激膝蓋處大腿肌肉的感受器,在感覺神經元中引發了動作電位,動作電位上行到脊髓,脊髓中感覺神經元直接與運動神經元建立突觸聯繫。如果信號足夠強,就可以在運動神經元中引發動作電位,當這個動作電位傳遞到大腿肌肉,即可引起膝跳反射。

各種感受器能把作用於他們的各種適宜刺激,轉變成為相應的衝動傳入神經末梢,稱為發生器電位(generator potential),或者轉變為感受細胞的電反應,稱為感受器電位(receptor potential)。因此,可以把感受器看成是具有傳導作用的換能器(transducer),它能通過跨膜信號轉換,把物理、化學等能量形式的刺激轉變為跨膜電變化。發生器電位和感受器電位是一種過渡性慢電位,其幅度與外界刺激強度成比例,它不能作遠距離傳播而可以在局部實現時間性總和和空間性總和。如此,感受器電位和發生器電位的幅度、持續時間和波動方向,就反映了外界刺激的某些特徵。

所謂神經傳導就是動作電位沿神經纖維的順序發生。神經纖維某一點受到刺激,如果這個刺激的強度是足夠的,這個點對刺激的應答是極性發生變化:Na+流入,K+流出,原來是正電性的膜表面,現在變成了負電性。這就使它和它的左右鄰(正電性)之間都出現了電位差。於是左右鄰的膜也都發生透性變化,也都個上述過程一樣地發生動作電位。如此一步一步的連鎖反應而出現了動作電位的順序傳播,這就是神經衝動的傳導。

神經信息必須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神經元,才形成感覺經驗、運動反應或是一種思想。功能俞是複雜,涉及輸送信息的神經元就俞多。這些神經元均提供信息而增進個人的經驗與反應,所有人類的神經系統均以某些特定的方式發揮其功能,所以,我們大家以許多相類似的方式來認知以反應。我們怎麼知道各種感覺是什麼意思?該怎麼去做?為什麼我們之中有些人能得到某些特別的訊息,而其他人沒有?為什麼我們不會經歷到刺激我們神經系統的每件事情?是什麼使我們不會反應過度?

想像你用手指去碰觸滾燙的火炬,熱刺激了手指皮膚的觸覺接受器,產生了痛訊息,經由手上的感覺纖維,到了臂、肩,一直傳送到脊髓感覺纖維到脊髓終止,然後放出一種化學物質,進入神經接合處這化學物攜帶著電能,經過神經接合處,進入一群運動神經元這些運動神經元再把訊息傳回手臂、收和手指的筋肉這些運動神經元引起筋肉收縮,是你把手縮回,遠離火爐。

人一出生就具備各種感覺器官和初步感覺能力,由於實踐活動不同,某些感覺能力的發展水平也顯示差異。有經驗的品酒員,憑著酒的味道就可以判斷出酒的品質、品牌、廠家。而有經驗的倉庫保管員,蒙著眼睛靠手的觸摸便知道是什麼物品。盲人的觸覺和聽覺格外靈敏。所以說,人的感受性通過實踐訓練是可以發展的。

感覺只是憑感覺器官對環境中刺激的覺察,而知覺則是對感覺獲得訊息做進一步處理。比如通過感覺,我們知道某個物體的顏色、氣味、溫度等屬性,而知覺讓我們對某個事物有一個完整的映像,並做出判斷,如杯子、蘋果、桌子等。神經生理學研究表明,知覺過程非常複雜,他依賴於許多大腦的感覺皮層和聯絡皮層的協同活動。如視知覺過程是由刺激引起的興奮傳導到視覺中樞時,產生於視覺皮層及其與附近的聽覺皮層、軀體感覺皮層交界處的聯合區,額葉皮層也參與視知覺的組織活動。這些部位如果受到損傷,會造成其知覺障礙。

相關焦點

  • 神經系統傳導通路的相關遞質
    神經系統各種活動中,突觸是神經傳導通路的關鍵結構,神經遞質是神經傳導通路中跨過突觸間隙、作用於神經元或效應細胞膜上的特異受體,從而完成信息傳遞功能的信使物質
  • 神經生物學期末信息匯總
    A 1     B 2    C 3     D 4 8 神經系統來源於哪個胚層?4.如果有人扔給你一塊熱的馬鈴薯,對你的感覺系統而言是熱還是光滑的信息首先傳入你的中樞?為何?5.嗅覺的轉導機制如何?試分析人類能夠辨別幾千種氣味的可能機制。6.帕金森病的主要症狀如何?試分析形成的可能機制。7.請簡述神經元軸漿流的構成和功能。8.請簡述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的細胞「程序性死亡」。
  • 神經系統解剖
    中樞神經系統接收來自身體感覺感受器的所有有意識和潛意識的感覺信息,以保持對身體內部和外部條件的感知。利用這些感覺信息,它會對有意識的和潛意識的行動做出決定,以維持身體的自我平衡並確保生存。中樞神經系統還負責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如語言、創造力、表達、情感和個性。大腦是意識的所在地,決定著我們作為個體的身份。
  • 痛覺傳遞的基本路徑
    點擊查看 各種不適宜的致痛因素只有激活痛感受器,將其轉化為痛信號經背根節神經元的中樞突傳遞至脊髓背角,由此處的投射神經元形成上行傳導通路,經腦幹、丘腦等多級中繼到達皮質,才能產生痛感覺。
  • 神經傳導通路
    →動眼神經→睫狀神經節→節後纖維→瞳孔括約肌收縮→兩側瞳孔縮小說明:瞳孔對光反射為雙側反應,即光線照射一側瞳孔,會引起雙眼瞳孔同時縮小。(五)聽覺傳導通路第1級神經元:蝸神經節(雙極細胞)第2級神經元:延髓的蝸腹側核和蝸背側核(大部分纖維交叉)(外側丘系)第3級神經元:中腦的下丘核第4級神經元:內側膝狀體(發出聽輻射,經內囊後肢)中樞:顳橫回聽覺神經衝動先傳給雙極細胞。
  • 聽覺的傳導&耳鳴的產生
    想要弄清楚耳鳴的產生,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聽覺是如何形成的,聽覺傳導的過程又是怎樣的
  • 無脊椎動物神經系統的演化簡史
    然而神經元之間並無突觸性聯繫,也沒有接受感覺和支配運動的機能。這與海綿動物營固著的生活有關 。另外,在海綿體中膠層裡有芒狀細胞,有些學者認為它具有神經傳導的功能。  3 神經系統的演化   神經系統的演化有幾個標誌性的事件:  神經元的神經纖維交織而成神經網。  神經元胞體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經節。
  • 神經衝動傳導速度的測定
    神經幹受到有效刺激發生興奮後,產生的動作電位將以一定的速度沿神經傳導。對不同的神經纖維,其傳導興奮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說直徑大、有髓的神經纖維比直徑小、無髓的神經纖維傳導速度快。蛙類的坐骨神經幹屬於混合型神經,其中直徑最粗的有髓神經為A類纖維,正常室溫下的傳導速度約為35~40m/s。
  • 狂犬病毒如何劫持神經系統
    雖然狂犬病也有個別治癒病例,但是目前仍然認為狂犬病的死亡率幾乎為100%。特拉維夫大學的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該致命病毒進入神經中樞系統、爆發毒力並導致病症發生的確切機制。研究工作由特拉維夫大學醫學院和神經學院的伊蘭·佩爾森(Eran Perlson)、沙尼·格魯斯凱(Shani Gluska)博士牽頭,並和德國弗裡德裡希·呂佛勒研究所合作共同完成,研究結果於今年10月6日發表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病原體》(PLoS Pathogens)上。「狂犬病病毒不僅劫持神經系統的組織,還會操縱它們,使其運作的更快,」佩爾森博士說。
  • 人體神經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
    人體神經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時間:2017-03-21 10:09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人體神經系統由哪幾部分組成? 人體神經系統的組成是怎樣的?
  • 高二生物教案:《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優秀教學設計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是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的一個重點和難點,也是高考中的一個命題熱點。主要包括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興奮的傳導以及高級神經調節三部分內容。
  •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說課稿
    主要內容包括: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人腦的高級功能。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一章是必修3中動物的穩態與環境內容,揭示了動物維持穩態的調節方式──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的原理和應用知識,與第1、2章內容共同組成生物有機體穩態調節知識體系。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一節作為本章開篇第一節層層深入揭示了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生命現象。
  • 神經傳導的管理機制
    神經系統細胞使用多巴胺、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等小分子神經遞質進行溝通。多巴胺與諸如記憶等認知功能相關,而血清素負責情緒控制,去甲腎上腺素則與注意力和覺醒有關。腦細胞通過神經突觸傳遞化學遞質構成複雜的信息網絡系統。電信號可以使突觸小泡與膜融合,並將化學遞質釋放,這一過程以毫秒的速度發生。
  • 2020山東醫療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神經系統組成
    更多備考資料及招聘信息歡迎持續關注山東中公教育在臨床醫學考試中,病理學是考查的重點,更是考查的難點,近幾年來,神經系統組成成為了事業單位考試的「新寵」。中公醫考專家們就真題中出現的「神經系統組成」進行了詳細的剖析,期望能給廣大考生一些幫助。
  • 神經系統體檢:12對顱神經
    (4)瞳孔:單純瞳孔不等大可見於20%的正常人群.通常這種差異<1mm.瞳孔異常通常為一側性,擴大見於中腦頂蓋區病變,動眼神經麻痺,睫狀肌及其神經節內副交感神經病變,縮小見於交感神經通路病變,阿羅瞳孔等.瞳孔異常表現還包括反應差和形狀不規則等.檢查瞳孔的大小、反應性和形狀可為評價自視神經到中腦的神經系統通路病變提供信息.
  • 健康貼士:9大營養素有助神經健康
    當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情緒困擾、睡不好,哪些營養素可以幫助安定神經呢?1.維生素B1又稱硫胺,參與神經傳遞及保護神經元的細胞膜,使神經機能正常運作。缺乏時會疲倦、腳氣病、神經炎、韋尼克式腦病變(眼肌麻痺及意識認知障礙)。可通過肉類、全穀類、酵母來進行補充該營養元素。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的以感覺、運動、意識、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又稱神經病。神經系統疾病病因感染有許多種病因都肯會引起神經系統疾病。中毒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由金屬中毒引起,如鉛中毒會導致外周運動神經麻痺、鉛中毒性腦病,汞、砷、鉈中毒影響神經系統;有機物中毒,如酒精中毒、巴比妥類中毒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機磷中毒使膽鹼能神經過度興奮;細菌毒素中毒,如肉毒中毒可致顱神經麻痺和四肢無力,白喉毒素可致神經麻痺,破傷風毒素可致全身骨骼肌強直性痙攣
  • 高中生物《神經衝動的產生和傳導》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其原因是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的突觸小泡內,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上。 突觸延擱:神經衝動在突觸處的傳遞要經過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因此比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要慢。
  • 讓整改措施傳導落實到「末梢神經」
    原標題:讓整改措施傳導落實到「末梢神經」        目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處於第一批收尾、第二批籌劃階段。對此,習總書記明確指示:「要更加注重銜接帶動,推動第一批活動制定的整改措施和制度規定傳導落實到『末梢神經』。」
  • 康復醫學系列(30)神經傳導速度測定
    (一)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測定1.感覺神經傳導速度(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測定的原理如圖37所示。在圖中任一點刺激,在手指的兩個記錄點記錄,測量誘發的反應波的潛伏期,除以刺激點到記錄點的距離,即為感覺傳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