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2020-12-03 三九養生堂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發生於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的以感覺、運動、意識、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又稱神經病。

神經系統疾病病因

感染

有許多種病因都肯會引起神經系統疾病。並且直到現在還是有許多的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因仍不清楚。

包括細菌感染,如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由各種化膿菌引起;病毒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流行性乙型腦炎、 B型庫克薩基病毒引起的流行性胸痛、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庫魯病或屬慢病毒感染而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可能由麻疹病毒的突變株引起;寄生蟲侵染,如腦型瘧疾、腦型並殖吸蟲病、腦型囊蟲病;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性、隱球菌性腦膜炎;鉤端螺旋體亦可致腦膜腦炎。一部分癲癇的病因是腦膜或大腦皮質感染後局部瘢痕形成為病灶。

中毒

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由金屬中毒引起,如鉛中毒會導致外周運動神經麻痺、鉛中毒性腦病,汞、砷、鉈中毒影響神經系統;有機物中毒,如酒精中毒、巴比妥類中毒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機磷中毒使膽鹼能神經過度興奮;細菌毒素中毒,如肉毒中毒可致顱神經麻痺和四肢無力,白喉毒素可致神經麻痺,破傷風毒素可致全身骨骼肌強直性痙攣。

遺傳缺陷

許多影響神經系統的代謝病、變性病和肌病是遺傳病。這些疾病大多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而高、低血鉀性周期性癱瘓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

營養障礙

誇希奧科病(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的一個類型)患者可有震顫、運動緩慢、肌陣攣等神經症狀。維生素A 缺乏或中毒均可致顱內高壓症。維生素B族缺乏可影響神經系統,如維生素B1缺乏症(腳氣病)表現為多數周圍神經損害,維生素B12缺乏可致亞急性聯合性退行性變。

免疫損傷

預防接種後腦炎可能是疫苗中所含蛋白質抗原引起的變態反應所致。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炎、面神經麻痺、感染後外展神經麻痺、感染後舌咽神經麻痺等可能為周圍神經的變態反應性疾病。風溼熱、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結締組織病屬自身免疫病,可累及神經系統,如風溼性熱可表現西德納姆氏舞蹈病。

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如瀰漫性硬化、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多發性硬化、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視神經脊髓炎、橫貫性脊髓炎、急性小腦性共濟失調、腦橋中央型髓鞘融解症等。重症肌無力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代謝紊亂

除上述遺傳代謝病(如糖原貯積症等)可影響神經系統外,後天獲得性代謝病,如缺氧、高鈉血症、低鈉血症、低鈣血症、尿毒症、低血糖、肝性腦病等,均可伴神經系統症狀。

內分泌紊亂

甲狀腺激素能促進腦的髓鞘化,刺激RNA和蛋白質合成,克汀病患兒腦發育遲滯,並可有小腦性共濟失調。甲狀腺功能亢進可伴震顫及腱反射亢進。糖尿病時胰島素分泌不足,致周圍神經脫髓鞘,出現神經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

核桃

核桃是健身益壽、補腎抗衰的補腦食品,經常食用可以有效調節人大腦神經平衡,從而改善神經衰弱症狀。核桃中含有豐富的脂肪油,主要成分為不飽和脂肪酸,並含有豐富維生素和多種微量元素。

枸杞

中醫認為,枸杞「能補益髓諸不足,安神」,經常食用枸杞,對於神經衰弱引起的頭暈眼花、精神恍惚、心悸、健忘、失眠等症狀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在考慮神經衰弱症吃什麼好的朋友不妨每天堅持將5克左右的枸杞與蜂蜜一起泡茶飲用,吃掉枸杞,效果更為理想。

酸棗

酸棗具有養肝、寧心、安神、斂汗的作用。醫學上常用它來治療神經衰弱症、心煩失眠、多夢、盜汗、易驚等病。有神經衰弱的人吃的時候可以用酸棗仁3-6克,加白糖研和,每晚入睡前溫開水調服,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

桂圓

中醫認為桂圓補血安神、滋補健腦,並且可以調整大腦皮層功能,改善甚至消除失眠 、健忘症狀與增強記憶力。尤其適合表現為健忘失眠、心慌心跳、頭暈乏力、用腦過度的神經衰弱症患者食用。每天適當補充一些桂圓肉,是愛吃甜食卻不清楚得了神經衰弱症吃什麼的朋友最歡迎的一種補腦食品了。

豬蹄

中醫認為豬蹄性平味甘鹹,具有補虛弱、填腎精、健採膝等功能,研究表明豬蹄中含有豐富的膠原蛋白,對神經衰弱症引起的失眠頭痛等問題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尤其適合老年人服用。不過動脈硬化及高血壓患者,或者痰盛阻滯食滯者應慎吃。

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可分為缺失症狀、釋放症狀、刺激症狀及休克症狀。神經系統遭受損傷時正常功能喪失,此即缺失症狀。例如大腦內囊出血時運動及感覺傳導束損傷,對側肢體癱瘓,感覺消失。正常情況下,高級中樞能抑制下級中樞的活動,高級中樞損傷後,對低級中樞的抑制解除,其功能活動便增加,此即釋放症狀。

如內囊出血後,大腦皮質對皮質下運動中樞的抑制解除,皮質下中樞活動增加,引起癱瘓肢體的肌張力增高(痙攣性癱瘓)。錐體外系疾病時的不自主運動(舞蹈樣動作、手足徐動)也是釋放症狀。刺激症狀指神經系統局部病變或全身性病變促使神經細胞活動劇烈增加,如周圍神經損傷後產生的灼性神經痛,大腦缺氧時皮質細胞活動過度可致驚厥發作。

休克症狀指中樞神經系統急性病變時的暫時性功能缺失,如內囊出血時突然神志昏迷(腦休克),脊椎骨折後出現馳緩性截癱(脊髓休克)。休克期過後,逐漸出現缺失症狀或釋放症狀。

神經系統疾病的症狀體徵可表現為意識障礙、感知覺障礙、運動障礙(如癱瘓、不自主運動、步態異常、共濟失調等)、肌張力異常(肌張力增高見於錐體束病變、錐體外系疾病、僵人症候群、破傷風、手足搐搦症等,錐體外系時的肌張力增高稱肌僵直;肌張力減低見於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肌炎,周圍神經病變,脊髓後根、後索、前角灰質病變,肌萎縮側索硬化,小腦病變等),頭痛、頭暈、眩暈、反射異常、肌萎縮以及排尿、排糞、性功能障礙等。

神經系統疾病時除有各種異常體徵外,腦脊液亦常有異常。

神經系統不同部位的病損可表現不同的病變症候群。

結語:神經系統疾病是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植物神經系統的疾病,神經系統疾病要及時治療,上文詳細的講訴了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希望大家能夠注意。

相關焦點

  • 神經系統疾病是什麼,具體症狀表現有哪些
    很多人都有過手、腿部突然抖動發麻反應,這都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神經系統疾病範圍比較廣,可以說是指患者全身神經部位,主要包括從頭部至腳部等範圍內。神經系統疾病有多種類型,發病集中於運動員、老年人等群體;不同神經系統疾病所對應的治療手段也不盡相同。不過,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還包括哪些表現?所謂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指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病徵,同時也以感覺、聽覺、觸覺、運動、意識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疾病的特徵。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公布:聚焦15種疾病
    15種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破傷風、腦膜炎、腦炎、卒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顱腦外傷、脊髓損傷、AD或其他類型痴呆、PD、多發性硬化、運動神經元病、特發性癲癇、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和其他少見神經系統疾病。,佔比7.9%,由此構成神經系統疾病殘疾調整壽命年的主要成分。
  • 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鐵死亡是一個近期發現的新的程序性死亡模式,它與神經系統千絲萬縷的聯繫,可為今後神經科學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思路。本文圍繞鐵死亡的機制及其在神經系統中各類效應等相關問題綜述如下。凋亡是一個非炎症性質的過程,而鐵死亡的過程則多伴炎症性的表現[主要表現為過氧化物(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釋放,在神經組織中多伴有星形膠質細胞和小膠質細胞的增殖聚集,可以通過測定膠質纖維酸性蛋白和離子鈣接頭蛋白分子-1的表達程度來確定炎症的發生,以驗證是鐵死亡的存在而並非凋亡。這些驗證鐵死亡發生的方法和獨特物質可以為今後的實驗提供標記作用。
  • 綜述:一種新型神經系統疾病——抗IgLON5疾病丨臨床必備
    視頻多導睡眠圖顯示複雜的失眠問題,包括非快速眼動和快速眼動(REM)睡眠,可出現喘鳴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儘管睡眠障礙的發生頻率很高,但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如步態困難、延髓症狀或意識障礙)也很重要,因為在大部分抗IgLON5疾病患者中,這些症狀可能是最嚴重的症狀。在這些患者中,睡眠障礙可以忽略不計。此外,至少有10%的患者可能沒有睡眠障礙,而在20%的病例中,睡眠症狀在發病時不出現,而在病程中出現。
  • 圖文:寨卡病毒相關神經系統疾病影像學表現大全
    繼2015年末在巴西發現首例與寨卡病毒(ZIKV)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疑似病例後,目前已有幾項研究探索了該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及其相關併發症。除了與新生兒小頭畸形密切相關外,ZIKV感染還可引發成人嚴重神經系統併發症,如吉蘭-巴雷症候群、神經根神經炎和腦膜腦炎。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但由於幹細胞臨床研究涉及安全、倫理、科學等一系列難題,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範性文件引導、規範相關臨床研究,只有臨床和科研具有較高水平和實力並符合條件的機構和部門才有資質開展相關研究。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谷禾健康原創 說話晚、讀書讀不進、每天不開心不全是我們的錯,還可能是腸道菌群有問題。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腸道菌群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了解下腸道菌群。
  • 幹細胞潛力無限,是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最有希望的療法
    目前,許多神經系統疾病難以治癒。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常常遭受癱瘓、喪失社交功能、生活困難等折磨,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促進神經功能恢復和延緩疾病進展是難治性神經疾病的主要治療目標。近年來,幹細胞已經成為難治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策略之一。
  •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定位定性思路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有三個步驟:1、詳細的臨床資料:即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著重神經系統檢查2、定位診斷:㈠.解剖生理 ㈡.臨床表現1. 舊紋狀體病變  病變部位:黑質、蒼白球。  表現為:肌張力增高(鉛管樣、或齒輪樣),運動減少,靜止性震顫。
  • 化學生物學打開神經系統疾病新認知的大門
    神經系統中突出的化學物質是單胺多巴胺和5-羥色胺。它們通常和幸福感相關,但是由於兩種分子在神經系統和其他組織中都執行非常複雜和多樣的生理功能,因此這種看法具有誤導性。如解釋神經化學在大腦複雜生理學中的作用,以及它對諸如痴呆和抑鬱症之類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神經精神疾病的貢獻。大腦中神經化學與細胞功能之間動態相互作用的特徵將為認識導致神經系統疾病進展的病情提供了便利。最後,研究可以利用這些新發現來開發新治療策略。文章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1年 2月2 期發表。
  • 下一代測序技術是神經系統疾病早期診斷的重要工具
    下一代測序具有巨大的潛力,可找到與以特徵性表型表現和異質遺傳背景為特徵的遺傳性疾病(例如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突變位點。在高通量技術出現之前,Sanger測序(稱為「第一代」測序)是用於診斷遺傳性疾病單個或幾個基因逐個外顯子分析的最常用方法。近年來,儘管Sanger測序仍然是金標準,但下一代測序極大地改變了基因組學,可快速生成大規模數據並行測序反應,克服了單基因分析的局限性。
  •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聞—科學網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
  • 研究認為皮膚活檢有助於診斷一類罕見神經系統疾病
    新華社重慶9月4日電(李松、張立斌)科學家最近研究認為,皮膚活檢是一類罕見神經系統疾病——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的有效輔助檢查方法,這有助於優化這類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該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神經病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在線發表。
  • PETCT針對哪些神經系統疾病有效?
    目前PETCT針對以下神經系統疾病: 腦血管疾病:缺血半暗帶確定 癲癇灶術前定位診斷 神經退行性病變:阿爾茲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 腦腫瘤復發與放射性壞死鑑別、假性進展鑑別、惡性程度升級與轉化 精神疾病、代謝性腦疾病
  • ...癌症藥物研發,Ovid Therapeutics為何要專注罕見神經系統疾病...
    據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統計,目前全球有500多家公司正致力於抗癌藥物的開發 。Jeremy Levin在2014年創立了生物醫藥公司Ovid Therapeutics。作為BMS的前高管,其並沒有選擇抗癌藥物研發方向,而是選擇開發治療罕見神經系統疾病藥物。
  • 「健康解碼」神經系統疾病有哪些徵兆?
    大腦和神經系統,在人體健康系統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受傷或出現病變,往往會給人的身體帶來巨大的傷害。這時,神經科的醫生們就是守護我們神經系統安全的堅實防線。欄目邀請各大三甲級醫院、權威機構專家錄製,從健康生活方式、疾病早診早治、養生誤區解讀、科學保健知識等多個角度進行系統解讀,輕鬆幽默,深入淺出。每集節目以三維動畫與演播室錄製相結合的形式展現,全方位、立體化解碼健康的奧秘,節目短小精悍,讓人們在碎片化的時間裡獲得實用、科學的健康知識,有益身心。
  • 最新綜述:幹細胞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新一代療法
    近期,《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的新綜述指出[1],使用多種成人多能幹細胞治療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預後,如外傷性腦損傷(TBI)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SNHL)。這篇綜述還對多能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優勢進行了闡述,幫助人們更加直觀地認識到幹細胞療法治療神經系統損傷廣闊的應用前景!
  • 最新綜述:幹細胞有望成為神經系統疾病的新一代療法
    近期,《幹細胞轉化醫學》雜誌上的新綜述指出[1],使用多種成人多能幹細胞治療可以改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預後,如外傷性腦損傷(TBI)和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SNHL)。這篇綜述還對多能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優勢進行了闡述,幫助人們更加直觀地認識到幹細胞療法治療神經系統損傷廣闊的應用前景!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然而,這些研究僅僅提供了一個時間上的快照,縱向隊列研究是有必要的。實驗模型對於推動人類微生物群-腸-腦軸向前移動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和代謝組(他們正在做什麼)的差異。下面的表格總結了人類對微生物群及其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包括研究的固有局限性。根據微生物群如何影響參與健康神經發育和衰老的關鍵大腦過程,構建了微生物群與每種疾病之間的關係。從最有證據的疾病開始,以新生領域的描述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