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公布:聚焦15種疾病
2019-04-12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致死及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The Lancet Neurology》發布了1990~2016年間全球神經系統疾病的負擔報告。該報告納入195個國家數據,通過分析不同年齡及性別的15種神經系統疾病的現患率、發病率、死亡率、殘疾調整壽命年(DALY)、健康壽命損失年(YLD),從而得出近26年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疾病負擔譜。
傷殘調整壽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是指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壽命損失年(years of life lost,YLL)和疾病所致傷殘引起的健康壽命損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15種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破傷風、腦膜炎、腦炎、卒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顱腦外傷、脊髓損傷、AD或其他類型痴呆、PD、多發性硬化、運動神經元病、特發性癲癇、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和其他少見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負擔構成比
從下表可看出,卒中對全球神經系統疾病殘疾調整壽命年影響最大,約佔2016年42.2%,偏頭痛位居第二,佔比16.3%,AD位居第三,佔比10.4%,腦炎位居第四,佔比7.9%,由此構成神經系統疾病殘疾調整壽命年的主要成分。
通過年齡標準化率可看出,男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殘疾調整壽命年明顯高於女性,其中,顱腦損傷、PD、MND(運動神經元病)、卒中的男女比例高於1.5,相反,偏頭痛、多發性硬化、緊張性頭痛的男女比例小於0.7。
此外,從1990年至2016年,除了破傷風、腦膜炎、腦炎外,大部分神經系統疾病所致絕對死亡人數和殘疾調整壽命年數都在增加;通過年齡調整的標準化率比較,AD、PD、偏頭痛、緊張性頭痛、運動神經元病、顱腦外傷的疾病負擔在增加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負擔均在下降,破傷風、腦膜炎和腦炎的實際死亡人數及殘疾調整壽命年均有明顯下降。
但通過實際殘疾調整壽命年比較,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負擔仍在繼續增加,隨著人口增長和老年化,致殘性神經系統疾病的現患率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其所帶來的疾病負擔也隨之增加。
不同地區神經系統疾病負擔排行
對全球19個區域殘疾調整壽命年分析如下圖,從圖中看出,卒中仍是全球大部分地區疾病負擔的第一病因,但在澳大利亞和歐洲西部地區,則以偏頭痛為主要因素。
卒中、偏頭痛、AD或其他痴呆與腦膜炎構成了全球影響殘疾調整壽命年的四大主要原因。但在部分亞洲及非洲國家地區,腦膜炎、腦炎、癲癇影響較大,這可能與地區衛生條件較差及慢性病長期隨訪控制不足有關。
在部分高收入國家裡,脊髓損傷位居第四;在中歐和東歐國家,顱腦外傷位居第四;值得注意的是,破傷風成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東部第六位,提示東非國家的基礎急救醫療處理亟待進一步普及。
不同年齡段及性別傷殘調整生命年變化趨勢
年齡小於5歲的兒童中,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破傷風、腦膜炎、腦炎)仍是最主要殘疾調整壽命年影響因素,尤其是腦膜炎;但在5~29歲年齡段,癲癇構成了主體;偏頭痛與緊張性頭痛構成青年及中年人群的主要影響因素;在60歲以上人群,卒中負擔比例則快速上升,並以男性構成主體;90歲以上人群中,AD或其他類型痴呆則構成主要的疾病負擔比例。
不同年齡段的健康壽命損失年
不同神經系統疾病對YLLs和YLDs的影響各有不同,就YLLs而言,對15歲以下青少年主要受顱內感染性疾病影響,而15歲以上則以卒中、AD或其他痴呆、顱內或其它顱內腫瘤為主,因卒中、痴呆、感染、腫瘤均為致命性損傷。就YLDs而言,頭痛、顱腦外傷、脊髓外傷影響60歲以下人群,而60歲以上則以卒中及AD或其他痴呆為主。
總結
在全球範圍內,2016年,神經系統疾病是傷殘調整壽命年的主要原因(約為2.76億;既首位致殘因素)和第二大死亡原因(約9百萬人)。影響傷殘調整壽命年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卒中(42.2%)、偏頭痛(16.3%)、AD和其他痴呆症(10.4%)和腦膜炎(7.9%)。
不同性別的神經系統疾病總負擔相比,男性年齡標準化的傷殘調整壽命年明顯高於男性女性,但偏頭痛、多發性硬化和緊張型頭痛是更常見於女性。各年齡段及地區的疾病負擔病種大致相同,部分地區因衛生醫療水平而有所變化。
此外,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現患率而言,傳染性疾病的下降與非傳染性疾病的增加,使得非傳染性疾病所帶來疾病負擔增加,且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神經系統疾病所帶來的傷殘調整損失年進一步增加。同時,政府也將面臨著隨之增長的疾病治療、康復及其它方面的需求。因目前大多數神經系統缺乏有效性治療措施,有效的疾病預防和新的治療策略將是解決疾病負擔的新方向。
醫脈通編譯自: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J] Lancet Neurol 2019; 18: 459–80.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