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基因調節神經系統疾病

2020-09-19 DY締一生物

運動神經元控制運動,呼吸,吞咽和說話等行為。運動神經元的死亡是進行性疾病發生的標誌,例如脊髓性肌萎縮和ALS。了解導致運動神經元死亡的原因是開發精確治療的關鍵。


根據發表在2020年9月15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Scripps Research分子生物學家Claudio Joazeiro博士等人揭示了導致神經元變性以及相關疾病發生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指出了一種名為NEMF的基因突變,該突變是導致運動神經元疾病的新驅動器。 NEMF在幫助清除稱為核糖體功能故障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健康的NEMF可幫助細胞回收錯誤產生的亂碼蛋白片段。科學家發現,但是小鼠中NEMF的幾種突變形式導致其發生紊亂,進而導致了神經肌肉,神經變性或其他疾病。


Joazeiro說:「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核糖體質量控制功能障礙會導致神經退行性病變。」


在細胞內,數百萬個核糖體通過一次將一個胺基酸串在一起將遺傳密碼轉換為蛋白質。該過程偶爾會發生錯誤,其中一些錯誤會導致產生潛在毒性的蛋白質片段。發生這種情況時,蛋白質合成會中止,隨後細胞內的核糖體蛋白質量控制系統會切碎錯誤編碼的蛋白質以便回收。


該團隊從7個彼此獨立的家庭中鑑定出9位患者,這些患者可能患有NEMF致病性疾病並表現出神經肌肉疾病,以及包括語音在內的多種發育問題和智力殘疾等症狀。


Joazeiro說:「很高興看到我們的早期數據以及分子機制方面的知識能夠有助於預測人類患者中的這些發現。我們希望這些進展有一天能證明對受這些困難疾病影響的家庭有所幫助。」


他補充說,研究小組目前正在研究核糖體相關質量控制在其他相關疾病中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腸道菌群包含居住在胃腸道中的大約100萬億微生物的集體基因組,我們腸道細菌的基因庫包含比人類基因組多150倍的獨特基因。 在人體定植的許多微生物群落中,腸道菌群正在成為影響宿主健康狀況的主要參與者。腸道菌群的組成是在宿主發育早期建立的,並且可以在一生中經歷無數的變化。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鐵死亡是一個近期發現的新的程序性死亡模式,它與神經系統千絲萬縷的聯繫,可為今後神經科學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思路。本文圍繞鐵死亡的機制及其在神經系統中各類效應等相關問題綜述如下。細胞外調節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通路的激活被認為是鐵死亡的標誌之一,ERK-磷酸的量和鐵死亡發生的進行程度呈正相關。
  • 前沿研究丨腸道菌群是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靶點
    文章指出,調節腸道菌群失衡是幹預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潛在策略,基於目前對腸-腦軸的認識,分析和評估了以腸道菌群失調為靶點的神經系統疾病幹預策略,如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以及飲食和營養等。目前關於腸道菌群–腸–腦軸方面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未來仍需深入研究闡明腸道菌群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分子機制,揭示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的新型病理機制,為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提供潛在的診斷標誌物和幹預策略,形成針對腸道菌群失調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治療方法。
  • ...癌症藥物研發,Ovid Therapeutics為何要專注罕見神經系統疾病...
    十年前,只有2個抗癌藥物項目在研究如何調節人體免疫系統,使之更好地攻擊腫瘤細胞的方法。「但研究人員注意到,腫瘤並沒有縮小,而是在不斷增長。」作為BMS的前高管,其並沒有選擇抗癌藥物研發方向,而是選擇開發治療罕見神經系統疾病藥物。Jeremy Levin認為,研究神經疾病藥物、尤其是罕見疾病藥物的研發人員在2016年開始增多,就像十年前科研人員開始研究癌症藥物一樣。「當下正處於聚焦特殊疾病領域治療的風口浪尖,我們需要考慮具體目標,而不是盲目摸索。」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中國科學家探索「人工冬眠」奧秘 有望治療神經系統疾病
    事實上,科學家們正在設想,人類能否像冬眠的動物一樣,通過事先儲備能量、降低體溫、減少代謝等方式進入低能耗狀態,為一些疾病的治療乃至太空的探索帶來新的可能。腦認知科學和腦疾病研究所,於2014年11月16日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聯合建立。
  • 綜述:一種新型神經系統疾病——抗IgLON5疾病丨臨床必備
    視頻多導睡眠圖顯示複雜的失眠問題,包括非快速眼動和快速眼動(REM)睡眠,可出現喘鳴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儘管睡眠障礙的發生頻率很高,但其他神經系統症狀(如步態困難、延髓症狀或意識障礙)也很重要,因為在大部分抗IgLON5疾病患者中,這些症狀可能是最嚴重的症狀。在這些患者中,睡眠障礙可以忽略不計。此外,至少有10%的患者可能沒有睡眠障礙,而在20%的病例中,睡眠症狀在發病時不出現,而在病程中出現。
  • Cell Metabolism: 調節膽固醇水平的關鍵基因
    但是要達到這種精度(或開發新藥),需要知道哪些基因與疾病有關。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營養科學教授布萊恩·帕克斯(Brian Parks)說:「不幸的是,我們對這些遺傳差異如何導致性狀差異(無論是膽固醇還是肥胖)沒有真正的了解。」
  • 最新研究速遞 | 柳葉刀:腸道微生物群在神經系統疾病中的作用
    越來越多的臨床和臨床前證據表明,微生物群可能是神經系統疾病(包括阿爾茨海默病、自閉症譜系障礙、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病和中風)的一個關鍵易感因素。橫向臨床研究正在支持改變微生物組成的概念,這有助於此類疾病的病理生理學。
  • Cell子刊揭示:做夢的關鍵基因
    近日,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做夢這件事歸功於Chrm1 和 Chrm3 兩個關鍵基因。當敲除這兩個基因時,人在快速眼動(REM)睡眠期的睡眠水平會下降,且不再做夢、記憶減退。Chrm1和Chrm3 (圖示為沙魔侏儒1和3 )對REM睡眠期至關重要。在這種對快速眼動睡眠的視覺描述中,兩個基因負責幫助老鼠夢見一隻熟睡的貓。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發威!科學家發現白血病關鍵基因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和摩爾斯癌症中心(Moores Cancer Center)的一組研究人員利用CRISPR技術識別出了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關鍵調節因子。這是一種很難治療的癌症,以復發頻繁為特徵。
  •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說課稿
    《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說課稿一、說教材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2章第1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2課時。主要內容包括:神經調節的結構基礎和反射、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人腦的高級功能。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一章是必修3中動物的穩態與環境內容,揭示了動物維持穩態的調節方式──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的原理和應用知識,與第1、2章內容共同組成生物有機體穩態調節知識體系。通過神經系統的調節一節作為本章開篇第一節層層深入揭示了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生命現象。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神經內科牽頭申報的2020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正式獲批,獲批項目名稱為「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前期研究發現,具備免疫調節和組織損傷修復等功能的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具有治療NMOSD的前景,特別是管陽太教授團隊獲得國家衛健委hUC-MSC治療NMOSD備案後開展的臨床研究發現,hUC-MSC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下一代測序技術是神經系統疾病早期診斷的重要工具
    下一代測序技術是臨床實驗室中廣泛用於基因檢測的方法。下一代測序具有巨大的潛力,可找到與以特徵性表型表現和異質遺傳背景為特徵的遺傳性疾病(例如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突變位點。在高通量技術出現之前,Sanger測序(稱為「第一代」測序)是用於診斷遺傳性疾病單個或幾個基因逐個外顯子分析的最常用方法。
  • 反義核苷酸藥顯身手,神經系統疾病迎曙光
    增加或降低蛋白質水平的基因療法提高了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希望。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基礎科學家在鑑定單一遺傳基因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這些基因負責各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
  • 神經系統能控制體內的微生物?
    這種神經網絡在功能上與脊椎動物中控制消化道運動的腸道神經系統相似。研究人員獲得兩項重要的發現:第一,他們首次成功鑑別出水螅的神經系統中負責胃腔節律性收縮的神經細胞。淡水水螅有一個較為古老和簡單的神經系統。它由起搏器神經元組成,驅動水螅的身體有節奏地自發收縮。
  • 鑑別出調節人類機體肌肉量的關鍵基因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2017年1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阿伯丁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關鍵基因
  • 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公布:聚焦15種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致死及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The Lancet Neurology》發布了1990~2016年間全球神經系統疾病的負擔報告。15種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破傷風、腦膜炎、腦炎、卒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顱腦外傷、脊髓損傷、AD或其他類型痴呆、PD、多發性硬化、運動神經元病、特發性癲癇、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和其他少見神經系統疾病。
  •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聞—科學網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