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揭示:做夢的關鍵基因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做夢——人在睡眠時自然發生的一個過程。近日,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做夢這件事歸功於Chrm1 和 Chrm3 兩個關鍵基因。當敲除這兩個基因時,人在快速眼動(REM)睡眠期的睡眠水平會下降,且不再做夢、記憶減退。

Chrm1和Chrm3 (圖示為沙魔侏儒1和3 )對REM睡眠期至關重要。在這種對快速眼動睡眠的視覺描述中,兩個基因負責幫助老鼠夢見一隻熟睡的貓。(圖片來源:Hiroko Uchida)

人在睡覺過程中,腦電圖會發生各種隨著睡眠深度不同而不同的變化。根據腦電圖的不同特徵,睡眠分為兩種狀態:非眼球快速運動睡眠(NREM睡眠)和眼球快速運動睡眠(REM睡眠),夢境通常發生在REM睡眠期。

此前研究表明,乙醯膽鹼受體(可產生副交感神經興奮效應,即心臟活動抑制、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縮小等)參與了REM睡眠的調節,為了揭示REM睡眠背後的分子機制,在最新一項研究中,通訊作者Hiroki Ueda及其團隊在小鼠模型中實驗了膽鹼能神經元,這種神經元布滿乙醯膽鹼受體。

DOI:https://doi.org/10.1016/j.celrep.2018.07.082

在發表於《Cell Reports》雜誌上題為「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Chrm1 and Chrm3 Are Essential for REM Sleep」的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先通過突觸抑制這些神經元來識別對睡眠至關重要的神經元群體。之後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系統地禁用乙醯膽鹼受體基因。

讓人意外的是,當敲除了乙醯膽鹼受體基因Chrm1和Chrm3後,他們發現,REM睡眠期幾乎喪失,而失去了這一睡眠階段也就意味著不再產生做夢現象。

另一方面, NREM睡眠可分為I、II、III、IV四個階段,其中I、II期稱「淺睡眠」,III、IV期稱為「深睡眠」。II期非快眼動睡眠期佔總睡眠時間的50%左右。研究人員據此認為該實驗中小鼠睡眠時間的縮短或是由於NREM睡眠時間縮短造成,這就表明,膽鹼能調節對NREM睡眠也很重要。通過進一步研究,作者繼而得出,REM睡眠受損也會縮短NREM睡眠的持續時間。

一般來說,當REM睡眠出現障礙時,會出現一系列問題,如精神壓抑、過度飲酒、腦血管疾病和變性性神經系統疾病等。然而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們觀察到,當廣泛分布於不同大腦區域的Chrm1和Chrm3基因被敲除時,儘管小鼠幾乎完全不再經歷REM睡眠,但仍然存活了下來。

第一作者、RIKEN研究員Yasutaka Niwa說:「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儘管REM睡眠幾乎完全喪失,小鼠還是可以存活的,這將使我們能夠嚴格驗證REM睡眠是否在學習和記憶等基本生物功能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總結來說,這些發現強烈暗示Chrm1 和 Chrm3基因對夢境以及睡眠調節的重要性,尤其是對REM睡眠發揮的作用。

「發現Chrm1和Chrm3基因在REM睡眠中起著關鍵作用,這為研究其潛在的細胞和分子機制開闢了道路,並最終讓我們能夠定義REM睡眠的狀態,這種狀態自發現以來一直是矛盾和神秘的。」資深作者、RIKEN和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Hiroki Ueda說。

參考資料:1)Dream Genes Needed for REM Sleep

2)Muscar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Chrm1 and Chrm3 Are Essential for REM Sleep

相關焦點

  • 中國學者Cell子刊揭示基因組「暗物質」中環狀RNA新分子
    眾所周知,人類基因組中存在大量被稱為基因組「暗物質(dark matter)」的非編碼序列,包括基因間非編碼序列、內含子非編碼序列等。基因間非編碼序列轉錄產生線形長非編碼RNA分子,具有5』帽子和3』尾巴結構;而內含子非編碼序列轉錄生成的RNA在剪接後被核酸外切酶快速降解,多數沒有生物學意義。
  • 【經典回顧】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10月,Cell出版社推出旗下新子刊《Trends in Cancer》,作為創刊號的一部分科學家們花了幾十年時間,來了解可導致細胞分裂失控的精確基因突變。現在癌症患者可以通過自己腫瘤的基因測序,來確定他們疾病的遺傳根源,我們已經靶定了其中許多遺傳學改變,但我們仍然還沒有獲得絕大部分的基因組數據。2015年,歐巴馬總統在國情諮文演講中宣布了美國精密醫學計劃(PMI)。
  • 南京大學首席科學家Cell子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酶的新功能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一類蛋白酶,對染色體的結構修飾和基因表達調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組蛋白的乙醯化有利於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的解離,核小體結構鬆弛,從而使各種轉錄因子和協同轉錄因子能與DNA結合位點特異性結合,激活基因的轉錄。
  • Cell 子刊:內因還是外因主導癌症發生?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工作者對癌症的控制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展。但是也在特定的器官組織中出現了腫瘤敏感性升高和腫瘤耐藥等現象。
  •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
    張忠華教授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揭示黃瓜全雌基因分子作用機制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張忠華教授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孫進京副研究員進行合作,聯合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首次發現黃瓜中全雌基因(Female)是獲得新功能的基因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 Cell子刊:北大肖瑞平團隊揭示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2021年1月4日,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肖瑞平課題組在Cell子刊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Negative Regulation of AMPK Signaling by High Glucose via E3 Ubiquitin Ligase MG53 的研究論文。
  • Cell:從結構上揭示轉座子擴散抗生素耐藥性機制
    當在細菌之間轉移時,轉座子能夠攜帶抗生素耐藥性基因。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位於德國海德堡市的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Orsolya Barabas及其團隊著重關注轉座子及其分子結構。他們首次解析出一種轉座酶-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作為一種轉座子插入機器,這種複合物將轉座子(包括它們攜帶的耐藥性基因)插入到受體菌中。
  • 可變啟動子的工作機制獲揭示
    可變啟動子的工作機制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6 14:02:23 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Jonathan Göke研究組通過對大量癌症轉錄組分析,發現了可變啟動子的普遍調控機制。
  • Cell子刊:類器官有助於研究肝癌基因的功能|研究速遞
    Cell子刊:類器官有助於研究肝癌基因的功能|研究速遞
  • 腦科學日報:Science子刊揭示嗜酒成癮之謎;老年聾的真正原因
    《Nature》子刊發布!全球獨一無二的資料庫,揭示人類和130種哺乳類動物大腦連通性守恆!來源:腦友記BrainUp以色列的研究人員對大約130種哺乳動物的大腦進行了先進的擴散MRI掃描,生成了一個全新的、全球獨一無二的資料庫。這項史無前例的研究,旨在調查130種哺乳動物的大腦連通性。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在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員證實SIRT6通過轉錄抑制Wnt靶基因調控了HSC穩態。刪除Sirt6通過異常激活Wnt信號可促進HSC增殖。在連續競爭性移植測試中SIRT6缺陷HSCs顯示自我更新能力受損。機制研究揭示,SIRT6通過與轉錄因子LEF1互作,使得組蛋白3賴氨酸56位點去乙醯化抑制了Wnt靶基因轉錄。
  • Cell:「條形碼」+ CRISPR 可追蹤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
    追蹤細胞的譜系歷史是回答生物學中各種基本問題的關鍵,可以了解很多有關發育、衰老和疾病的知識。近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醫學院的幹細胞研究計劃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新技術——CRISPR陣列修復譜系追蹤(CARLIN),即所謂 「條形碼」技術。
  • Cell Stem Cell | 蘇大張文勝組揭示小鼠胚胎幹細胞三胚層分化調控機制
    該研究結果揭示了小鼠胚胎幹細胞ESC分化期間特定BAF和PRC2亞基的不同機製作用。胚胎幹細胞(ESCs)能夠自我更新和分化成身體的所有細胞類型,這是由關鍵因子,包括轉錄因子(TF),多聚複合物,microRNA和組蛋白修飾物調控的。
  • Cell兩連發 | 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揭示人類血液學特徵
    由於血細胞在病原體的侵襲,防禦和炎症反應中的關鍵作用,加之人口遷移史和局部進化選擇壓力,與血液學相關的遺傳基因座更傾向在血統人群中分型。例如,與歐洲血統個體相比,非洲血統個體中貧血和微細胞增多症的患病率更高,部分原因是在非洲,地中海,亞洲人群中更常見珠蛋白基因突變(例如鐮狀紅細胞,α/β地中海貧血)【2】。
  • Cell | 定量檢測基因表達跨代遺傳性
    ,以及這些基因在癌細胞產生化療抗性中的關鍵角色。這一實驗基於的邏輯是:對於表達模式遺傳穩定性低的基因來說,其激活與關閉的速率較細胞分裂速率快得多,很難將自身表達模式傳遞給子代細胞,因而不會導致上述某一個克隆中富集大量高表達該基因的細胞,最終表現為48個克隆中該基因的表達呈現為相對平均和穩定的分布。
  • Nature子刊:逆轉皮膚衰老的關鍵在線粒體
    由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UAB)醫學院的遺傳學教授Keshav Singh帶領的團隊發現,引發這一奇妙「現象」的突變發生在核基因中,關聯著線粒體功能。線粒體功能障礙引發衰老線粒體是維持細胞能量供給、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伴隨著衰老,線粒體功能也會逐漸衰退。
  • Nature子刊:能殺死癌細胞的「鐵死亡」療法是怎麼一回事?
    最近,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Helmholtz Zentrum München)的科學家們發現了鐵死亡發生過程中的一個關鍵蛋白——ACSL4,並且找到了能夠有效抑制鐵死亡過程的小分子抑制劑。他們的成果發表在近期的《自然》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2020-02-1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cience:從幹細胞到功能性心臟,揭示Mesp1基因發揮的關鍵作用
    2018年1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鑑定出關鍵基因Mesp1在心血管細胞譜系分離(cardiovascular lineage segregation)的最早階段發揮的作用。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先天性心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