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首席科學家Cell子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酶的新功能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來自南京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HDAC3在核心晝夜節律負反饋環中發揮兩種不同的作用,這對於生物鐘功能至關重要。相關研究工作發表在1月14日的《Cell Reports》雜誌上。

科技部重大項目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南京大學的徐瓔(Ying Xu)教授,以及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劉一(Yi Liu)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一類蛋白酶,對染色體的結構修飾和基因表達調控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情況下,組蛋白的乙醯化有利於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的解離,核小體結構鬆弛,從而使各種轉錄因子和協同轉錄因子能與DNA結合位點特異性結合,激活基因的轉錄。在細胞核內,組蛋白乙醯化與組蛋白去乙醯化過程處於動態平衡,並由組蛋白乙醯化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和組蛋白去乙醯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共同調控。HDAC3是近年來研究比較熱的一類組蛋白去乙醯化酶。

2012年,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中證實HDAC3缺失會導致嚴重的脂肪肝,但同時也能降低血糖由此保護小鼠防止葡萄糖耐受性不良和胰島素抵抗。相關論文發布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延伸閱讀:Nat medicine:肝臟代謝的關鍵調控因子)。

2013年,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糖尿病、肥胖和代謝研究所主任Mitchell A. Lazar博士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HDAC3與另一種蛋白的特異區域發生互作是HDAC3酶活性的必要條件,他們將這一特殊區域命名為去乙醯化酶激活結構域(Deacetylase Activating Domain,DAD)。發現這一「螺母和螺栓」對於個體基因組的表觀遺傳調控作用,對於癌症和神經疾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延伸閱讀:Nature子刊解析表觀遺傳微調開關 )。

2013年,賓夕法尼亞大學Perelman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副教授David Artis及同事們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報告稱,組蛋白脫乙醯基酶3(HDAC3)是維持適當腸完整性的一個重要介質,在存在友好細菌的情況下發揮功能(延伸閱讀:Nature解析疾病與表觀遺傳調控開關)。

去年,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HDAC3是PGK1的去乙醯化酶。胰島素及mTOR信號通路調控了HDAC3介導的PGK1去乙醯化及激活(延伸閱讀:復旦管坤良、熊躍、葉丹聯合發布表觀遺傳新成果 )。

在核心的哺乳動物晝夜節律負反饋環中,BMAL1-CLOCK複合物激活了Period (Per)和Cryptochrome (Cry)基因轉錄。為了關閉這一負反饋環,PER-CRY複合物與BMAL1-CLOCK複合物互作抑制了它的活性。這兩個過程短暫獨立確保了生物鐘功能。在這篇Cell Reports文章中,南京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HDAC3通過一種去乙醯化酶活性非依賴性方式調控一些激活和抑制過程,充當了這一晝夜節律負反饋環的關鍵組成元件。

遺傳耗盡HDAC3可導致低振幅的晝夜節律,抑制E-box驅動的轉錄。在早上,HDAC3調控了BMAL1穩定性,是有效轉錄激活過程的必要條件。在晚上,HDAC3阻斷了FBXL3介導的CRY1降解,強有力地促進了BMAL1和CRY1結合。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HDAC3通過在這一負反饋環的一些激活和抑制過程中發揮兩種相反且短暫獨立的功能,實現了晝夜節律基因強有力表達。

相關焦點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功能詮釋
    近年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運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發現了多種組蛋白密碼,極大豐富了表觀遺傳修飾調控機制。在剛剛上線的國際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該課題組又同時報導了三項最新研究成果。
  • 植物所揭示植物中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發育新機制
    在植物中,這種動態的蛋白糖基化與磷酸化修飾調節植物春化作用介導的開花過程,而O-GlcNAc信號與組蛋白表觀遺傳調控的關係尚不清楚。,表明植物體內糖基轉移酶SEC參與表觀遺傳介導的開花時間調節過程。  該研究揭示了植物體內一種新的蛋白O-GlcNAc糖基化介導表觀遺傳修飾調控開花的機制,並且建立了組蛋白甲基轉移酶的O-GlcNAc修飾參與植物發育過程的新功能。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相比於磷酸化乙醯化等早已被人熟知的修飾類型,賴氨酸巴豆醯化(Lysine Crotonylation, Kcr)可以算是修飾領域的"晚輩",其在2011年才由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研究團隊發現,刊發於頂級期刊Cell雜誌,並被Cell雜誌評選為2011年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亮點。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責編 | 酶美當環境因素影響到生物體的體徵【1】、代謝【2】、行為【3】和壽命【4】等生理和行為特徵後,機體會以非遺傳信息的形式將這種影響因素傳遞給後代,即為表觀遺傳。,且這種現象在未經熱刺激的後代中仍然能維持到F5代,並揭示了這種跨代遺傳效應被組蛋白H3K9me3和DNA的N6-mA(DNA上的N6-甲基腺嘌呤)的修飾所介導。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在其中發揮作用的是一種被稱作表觀遺傳的過程。表觀遺傳修飾對DNA的特定區域添加標記來吸引或阻擋激活基因的蛋白。因此,對每種細胞類型而言,這些表觀遺傳修飾逐步地產生典型的活性DNA和非活性DNA序列模式。再者,與DNA中固定不變的鹼基序列相反的是,表觀遺傳標記也能夠在終生發生變化,並且對環境或生活方式作出反應。比如,吸菸改變肺細胞的表觀遺傳組成,最終導致癌症產生。
  • Cell:挑戰常規!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Oded Rechavi博士和他的團隊精確地闡明讓環境影響遺傳「開啟」和「關閉」的機制。他們揭示出決定哪些表觀遺傳反應(epigenetic response)會被遺傳以及持續多長時間的規則。
  • 著名華人科學家Nature發布表觀遺傳重大發現
    論文的資深作者、芝加哥大學化學系教授、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川(Chuan He)說:「這一研究發現為我們進一步打開了通往一個全新生物學世界的窗口。這些修飾對於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過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描述了遺傳信息從DNA拷貝為臨時的RNA「轉錄物」,後者為蛋白質生成提供指令的這一細胞信號通路。
  •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
    研究揭示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對成年小鼠造血幹細胞靜息狀態的調控作用 2018-07-20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該工作首次揭示了m6A RNA表觀遺傳修飾在成體造血幹細胞(HSC)自我更新中的關鍵作用。
  • Cell:組蛋白修飾的記憶遺傳研究
    專題:Cell專題來自埃默裡大學生物系和耶魯大學遺傳學系的研究者在最新一期的Cell雜誌上發表了他們在表觀遺傳學方面的新見解,文章標題為:A C. elegans LSD1 Demethylase Contributes to Germline Immortality
  • 【重大發現】表觀遺傳修飾家族又添新成員 & 組蛋白丁醯化新...
    近年來,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課題組運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發現了多種組蛋白密碼,極大豐富了表觀遺傳修飾調控機制。在剛剛上線的國際知名期刊Molecular Cell上,該課題組又同時報導了三項最新研究成果。
  • NAR|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NST1和SND1都與MYB46,MYB83和MYB103的啟動子中的次生壁NAC結合元件(SNBE)位點結合,從而在纖維細胞中激活它們的表達,並開啟細胞次生壁主要成分的生物合成。因此,如何在厚壁細胞次生壁合成過程中嚴格調控這些NAC主開關基因的表達對植物的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然而,關於調節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機制知之甚少。
  • 動物所等揭示RNA修飾酶Dnmt2在精子獲得性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近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段恩奎/張瑩研究組和周琪研究組,與美國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 的Qi Chen實驗室以及德國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Frank Lyko實驗室合作,揭示了RNA甲基轉移酶Dnmt2在精子RNA介導的獲得性代謝疾病跨代遺傳中的重要作用。
  • 辯論之外的故事:新型組蛋白修飾與表觀遺傳調控(一)
    "表觀遺傳調控的分子本質是修飾依賴的識別和催化",李海濤教授說。實際上,近年來隨著高分辨質譜分析技術和生化實驗手段的綜合運用,除了傳統上的組蛋白乙醯化和甲基化,陸續發現近十幾種新型組蛋白修飾類型,大大拓展了對組蛋白表觀遺傳的認識。,這些組蛋白上的各種修飾在多個位點上相互交織影響,形成了複雜的組蛋白修飾調控網絡,發揮了遠遠超過辯論所涉及內容的表觀遺傳調控新機制。(圖1)。
  • NAR | 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遺傳和分子研究表明,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級轉錄調控網絡的精確調控,其中幾個NAC家族轉錄因子被鑑定為次生壁發育的開關基因:在擬南芥中, NST1和SND1兩個NAC家族轉錄因子的同時突變特異的導致纖維細胞中次生細胞壁增厚的嚴重減少。
  • 杭州師範大學Cell Stem Cell揭示幹細胞表觀遺傳調控
    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SIRT6通過表觀遺傳調控Wnt信號控制了造血幹細胞穩態。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4月7日的《細胞幹細胞》(Cell Stem Cell)雜誌上。杭州師範大學衰老研究所的鞠振宇(Zhenyu Ju)教授與助理研究員汪虎(Hu Wang)博士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揭示HIV-1新型RNA表觀修飾
    近日,杜克大學醫學中心Bryan團隊與北卡羅來納大學Ronald等在國際權威期刊Cell Host & Microbe在線發表了題為「Acetylation of cytidine residues boosts HIV-1 gene expression by increasing
  • 《Cell》:單細胞組蛋白修飾模型展示表觀遺傳多樣性隨著衰老而增加
    染色質修飾包括組蛋白轉錄後修飾,組蛋白多樣性。連同DNA一起調控表觀遺傳表型。雖然染色質修飾在多種生理學過程和人類疾病中都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於此前存在的技術檢測通道有限,無法同時檢測各種免疫細胞亞群特異性marker和各種染色質修飾。因此在人類免疫細胞中進行染色質研究具有挑戰性。
  • Molecular Cell:基因組所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組與個體化醫療實驗室 「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和奧斯陸大學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學術論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