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挑戰常規!揭示表觀遺傳記憶跨代傳遞新機制

2020-12-05 生物谷

2016年4月7日/生物谷BIOON/--根據表觀遺傳學---研究可遺傳的基因變化,其中這種基因變化並不是由我們的DNA直接編碼的---的說法,我們的生活經歷可能傳遞給我們的孩子和我們的孩子的孩子。對創傷事件存活者的研究已提示著遭受應激(exposure to stress)可能確實持續地影響子孫後代。但是這些表觀遺傳「記憶」是如何傳遞的呢?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Oded Rechavi博士和他的團隊精確地闡明讓環境影響遺傳「開啟」和「關閉」的機制。他們揭示出決定哪些表觀遺傳反應(epigenetic response)會被遺傳以及持續多長時間的規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6年3月24日那期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Tunable Mechanism Determines the Duration of the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 Inheritance in C. elegans」。


Rechavi博士說,「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一種被動稀釋或衰減過程調控著表觀遺傳反應的遺傳。但是我們證實存在一種主動過程調節著表觀遺傳反應的跨代遺傳。」


應激代際傳遞


研究人員一直著重關注應激、創傷和其他環境暴露的影響如何在幾年內傳遞給下一代。小RNA分子---調節基因表達的短RNA序列---是參與調控這種遺傳的關鍵因子之一。Rechavi博士和他的團隊之前鑑定出一種「小RNA遺傳」機制,通過這種機制,RNA分子根據特定細胞的需要作出反應,而且還鑑定出它們在跨代傳遞時如何受到調控。


Rechavi博士說,「我們之前已證實線蟲在遭受飢餓和病毒感染後能夠將小RNA遺傳給它們的後代。這些小RNA讓它們的後代為類似的苦難作好準備。我們也鑑定出一種擴增可代際遺傳的小RNA的機制,因此,這種表觀遺傳反應不會被稀釋。我們發現酶RdRP是再生新的小RNA是所需的,而這種小RNA再生讓這種表觀遺傳反應繼續傳遞給下一代。」


科學家們之前已發現秀麗隱杆線蟲的大多數可遺傳的表觀遺傳反應僅僅只能傳遞幾代。據此,科學家們猜測表觀遺傳影響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一種稀釋或衰竭的過程逐漸消失掉。


Rechavi博士說,「但是,這一猜測忽略了這種過程不會簡單地消亡相反還會受到調控的可能性。」他在這項研究中,利用靶向作用於綠色螢光蛋白編碼基因(GFP)的小RNA處理 秀麗隱杆線蟲,其中GFP是一種經常用於實驗中的報告基因。「通過追蹤可遺傳的調節GFP的小RNA---這些小RNA抑制GFP表達,我們揭示出一種主動的可調整的能夠『開啟』或『關閉』的遺傳機制。」


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命名為「MOTEK(Modified Transgenerational Epigenetic Kinetics, 修飾的跨代表觀遺傳動態變化)」的特異性基因參與開啟和關閉表觀遺傳跨代傳遞。


Rechavi博士說,「我們發現如何通過『開啟』和『關閉』線蟲用來調節基因的小RNA來操縱線蟲中表觀遺傳反應的跨代遺傳持續時間。這些開關是由可遺傳的調節基因的小RNA與產生和傳遞可跨代遺傳的這些小RNA所必需的MOTEK基因之間的反饋作用所控制的。」


「這種反饋決定著表觀遺傳記憶是否繼續傳遞給後代,以及每種表觀遺傳反應將持續多長時間。」


一種全面的遺傳理論?


儘管這項研究是針對線蟲開展的,但是研究人員認為理解控制表觀遺傳信息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機體構建一種全面遺傳理論是至關重要的。
 

論文第一作者、Rechavi博士實驗室博士生Leah Houri-Zeevi說,「我們如今正在計劃研究MOTEK基因以便精確地知道這些基因如何影響表觀遺傳效應的持續時間。再者,我們正計劃研究類似的機制是否也存在人類中。」(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A Tunable Mechanism Determines the Duration of the Transgenerational Small RNA Inheritance in C. elegans

doi:10.1016/j.cell.2016.02.057

Leah Houri-Ze』evi, Yael Korem, Hila Sheftel, Lior Faigenbloom, Itai Antoine Toker, Yael Dagan, Lama Awad, Luba Degani, Uri Alon, Oded Rechavi

In C. elegans, small RNAs enable transmission of epigenetic responses across multiple generations. While RNAi inheritance mechanisms that enable "memorization" of ancestral responses are being elucidated, the mechanisms that determine the duration of inherited silencing and the ability to forget the inherited epigenetic effects are not known. We now show that exposure to dsRNA activates a feedback loop whereby gene-specific RNAi responses dictate the transgenerational duration of RNAi responses mounted against unrelated genes, elicited separately in previous generations. RNA-sequencing analysis reveals that, aside from silencing of genes with complementary sequences, dsRNA-induced RNAi affects the production of heritable endogenous small RNAs, which 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RNAi factors. Manipulating genes in this feedback pathway changes the duration of heritable silencing. Such active control of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could be adaptive, since ancestral responses would be detrimental if the environments of the progeny and the ancestors were different.

相關焦點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提供強勁的證據證實不僅遺傳的DNA本身,而且遺傳的表觀遺傳指令,都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Sci Adv|周慶華團隊揭示表觀遺傳修飾調控熱應激跨代遺傳
    而高溫記憶又可通過跨代表觀遺傳傳遞給後代。那麼,熱應激引起的生存優勢是否也有跨代遺傳(TEI)現象呢?如果有,其機制是什麼呢?。並揭示了這種跨代遺傳效應被組蛋白H3K9me3和DNA的N6-mA(DNA上的N6-甲基腺嘌呤)的修飾所介導。
  • 揭示先鋒轉錄因子在細胞凋亡表觀遺傳中的關鍵作用 | Cell Research
  • 朱健康組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跨代遺傳
    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然而現在仍然不清楚親代的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是否能穩定遺傳到子代。
  • 朱健康組在DNA甲基化跨代遺傳研究中取得進展
    該研究首次發現DNA從頭甲基化的改變也能穩定遺傳的現象,並闡明了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等多種表觀遺傳修飾機制共同決定了從頭甲基化通路—RdDM依賴的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分子機制。DNA甲基化作為真核生物中最常見的表觀遺傳修飾之一,其信息能否跨代傳遞對維持表觀基因組穩定性和表觀等位基因的形成及傳代都是至關重要的。
  • Cell | 線蟲小RNA跨代遺傳的性狀分離機制
    雖然人們已經發現了若干調節小RNA活性的機制,但這些機制仍然無法解釋一個非常明確的現象:同一親代個體(雌雄同體線蟲個體可自體受精)的若干等基因(Isogenic)子代個體同樣可以表現出非常明顯的表觀遺傳學性狀差異。
  • Cell:記憶也是可以遺傳的
    表觀遺傳學是研究基因表達的遺傳變化的學科。雖然一些變異能夠遺傳,但並不是由於DNA本身的變化導致的。例如,我們的生活經驗是不由DNA編碼控制的,但這些信息也能夠通過遺傳的方式傳遞給我們的孩子。這一現象不禁引發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記憶」是如何遺傳的?來自Tel Aviv大學的研究者們希望搞清楚這一問題,他們發現能夠通過外界幹預的方式「啟動」或「關閉」環境影響的代際遺傳。
  • Cell:組蛋白修飾的記憶遺傳研究
    當中的各種分子機制和表觀遺傳學機制沒人清楚。而William的實驗室正是要解開胚胎幹細胞的身世之謎。博士後David說,我們的這篇文章解釋了受精卵發育的機制,簡單的說,受精卵首先要清除來自母體和父體的遺傳程序信息才可能分化成一個全新的生命。生物學的一個經典難題是,一個卵細胞和一個精子如何蛻變成一個新生命?
  • 外媒:遺傳不僅靠基因 表觀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遺傳不是僅通過基因傳遞。一項新研究證實,表觀遺傳指令也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7月22日報導,該研究由德國弗賴堡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
  • Nat Genet:揭示EBV通過重編程宿主表觀遺傳景觀促進胃癌新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千葉大學、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EBV相關胃癌的新模式,即EBV病毒基因組直接改變宿主的表觀遺傳景觀,促進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參與正常細胞生長的基因,發生突變後可變為致癌基因)的激活和腫瘤發生。
  • 單細胞測序助力中科院刊發《science》 表觀遺傳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安諾基因與動物所周琪、段恩奎研究組以及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所翟琦巍研究組合作,在高脂飲食誘導的父代肥胖小鼠模型中,發現一類成熟精子中高度富集的小RNA(tsRNAs)可為一種表觀遺傳信息的載體,將高脂誘導的父代代謝紊亂表型傳遞給子代,成果發表於Science。很多證據表明,上一代在環境壓力下產生的某些獲得性性狀可以"記憶"在配子中並遺傳給下一代。
  • 中科大劉強團隊揭示ApoE4導致阿爾茨海默病新機制 | CellPress對話科學家
    神經元的功能,特別是學習記憶等認知功能的實現需要對神經元的基因表達進行精確調控,而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特別是組蛋白乙醯化與該過程密切相關。該研究表明,ApoE通過調控乙醯化組蛋白在啟動子區的水平,調控早期應答基因的轉錄。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撰文 | 十一月責編 | 兮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質的遺傳是保持細胞表觀遺傳記憶的核心。本篇綜述按照時間線進行組織,首先對DNA複製偶聯的染色質組裝的機制進行總結,其次是通過有絲分裂在子代細胞中如何確保染色質的成熟,為染色質複製與細胞表觀遺傳學記憶的研究提供一個全面的匯總。
  • 科學家揭示人類表觀遺傳多樣性模式
    研究發現,在人群範圍內的表觀遺傳變化比 DNA 序列的變化快得多。相關研究於今日發表在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期刊,這可能揭示了人類如何通過表觀遺傳學反應來應對環境壓力。表觀基因組是基因組與環境之間的接口,因此研究它提供了人類對其周圍環境作出反應的線索。
  • 記憶還能遺傳?你吃的魚,可能就殘留著史前的記憶
    來自紐西蘭Otago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對斑馬魚研究發現,斑馬魚的表觀遺傳記憶,能夠通過保存DNA甲基化的方式連續遺傳給後代,簡而言之,魚的記憶能夠遺傳給下一代,甚至下幾代。 表觀遺傳學指的是在不改變的遺傳物質DNA的條件下,發生可遺傳的化學修飾,這主要包括DNA甲基化修飾,組蛋白修飾等,如果這些修飾發生在配子中,就會遺傳給後代。
  • 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癌細胞克隆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維持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30 19:48:56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Amos Tanay課題組通過單細胞分析,揭示了癌細胞克隆如何維持其轉錄和表觀遺傳狀態
  • Cell | 定量檢測基因表達跨代遺傳性
    在這一點上,對基因表達的跨代(細胞分裂)遺傳穩定性的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Cell上發表了題為Memory Sequencing Reveals Heritable Single-Cell Gene Expression Programs Associated with Distinct Cellular Behaviors的文章,揭示了普遍存在於細胞中的具有可穩定遺傳的表達模式的基因
  • 上海科學家在冬季低溫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表觀遺傳機制研究中取得...
    該研究組於2016年12月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幼苗期,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 這一機理使植物能夠在隨後的春季開花(春化作用)。在本研究中,該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研究揭示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5 10:53:38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Eniko Sajti等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工作揭示了肺中髓系細胞多樣性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