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遺傳不僅靠基因 表觀遺傳也扮演重要角色

2020-12-0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外媒稱,遺傳不是僅通過基因傳遞。一項新研究證實,表觀遺傳指令也會調節後代的基因表達。

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7月22日報導,該研究由德國弗賴堡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進行,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周刊上。該研究第一次描述了這種遺傳信息的生物學後果,並證實母體的表觀遺傳記憶對後代的存活和發育是必不可少的。

表觀遺傳學是修改DNA的活性但並不改變核苷酸序列的化學反應和其他進程的總稱。表觀遺傳標記並不是基因。這些由父母傳遞給子女的表觀遺傳信息,用以調節從親代繼承的基因的基因表達。研究人員還指出,它們也牽涉到胚胎的正常發育。

表觀遺傳機制在機體運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能決定基因是否表達。該機制由環境因素調節,如飲食和生活方式。該研究不僅展示了表觀遺傳修飾如何從母體傳給後代,還著重展現了這些變化在胚胎發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很長一段時間,科學家對於人一生中積累的表觀遺傳修飾的跨代遺傳能力爭論不休。

曾幾何時,人們認為一生中積累的表觀遺傳記憶會在精子和卵細胞發育時開始逐漸被遺忘。從上世紀90年代起,人們才開始認為表觀遺傳信息可以傳遞給下一代,儘管那時這種遺傳機制還被視為一個謎。

研究人員指出,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了祖父母飲食與孫輩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間驚人的關係。

研究人員補充道,人體擁有約250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儘管這些細胞的種類因外觀和功能不同而互不相同,但它們的DNA基本構成和鹼基序列是完全一致的。

這些差異來源於表觀遺傳過程。表觀遺傳記憶通過標記DNA的特定區域來吸引或阻擋激活基因的蛋白質。

正是這些修飾一步一步創造了每種細胞中活性DNA和非活性DNA序列的模型。此外,在我們的一生中,表觀遺傳標記可根據我們的周圍環境或生活方式而發生改變。嵌入細胞表觀遺傳記憶中的壓力、疾病和飲食也會影響這些變化。

研究人員藉助果蠅來探索表觀遺傳修飾如何從母體傳給一個胚胎。對此,他們專注於研究一個叫做H3K27me3的修飾,該修飾也存在於人體中。

相關焦點

  • 線蟲體內蛋白的秘密:長壽不靠基因或也能遺傳
    科學家們關於線蟲的一個研究結果表明,不僅環境可以影響基因表達,而且僅通過改變基因外的蛋白就可以開關基因功能,這一結果更首次證明了不需要改變基因,這種長壽也可以遺傳。現在,科學家們正在確定這種不靠基因就可以遺傳的長壽現象是否具有廣泛性,為將來研究人類的長壽做準備。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遺傳得靠基因,這是唯一的途徑。
  • Science: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下一代
    長時間以來在科學界一直存在著的爭論是在生物體一生中積累的表觀遺傳性狀會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日前,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Immunobiology and Epigenetics) 的研究人員通過對果蠅的研究發現,不僅DNA遺傳信息可以傳給後代,用於調控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信息也可以遺傳給後代。
  • 科學家證實表觀遺傳修飾可以跨代遺傳
    我們並不是我們的基因的總和。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圖片來自 MPI of Immunobiology a. Epigenetics/ F. Zenk。
  • 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遺傳特性和細胞多樣性!
    2020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Epigenetic regulator function through mouse gastrulation」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在胚胎發育過程中並不會改變DNA序列,但卻僅會表觀遺傳學修飾DNA包裝的關鍵因子所扮演的角色
  • 學會表觀遺傳很重要
    這還要從「表觀遺傳」說起。什麼是表觀遺傳?我們知道DNA負責儲存遺傳信息,影響著人類的性狀表達。除了一些特殊情況的變異,人的DNA在一生中都不會發生改變。研究這種調控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就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自1942年Conrad Waddington創造了「表觀遺傳學」一詞以來,這個學科經歷了近80年的發展,發現了DNA甲基化、非編碼RNA、異染色質等調控表觀遺傳的機制。
  • 科學網—表觀遺傳「淘金熱」襲來
    圖片來源:Illustration by Nik Spencer/Nature 一些奇思妙想似乎會突然冒出來,不過2008年,Chuan He卻有意地尋找這樣一個想法。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當時剛剛啟動資金支持高風險、高影響項目,伊利諾州芝加哥大學化學家He打算申請。
  • Stem Cell Rep:科學家發現特殊的表觀遺傳標誌物 有望治療癌症及不...
    ,同時他們還深入闡明了環境因素或表觀遺傳學因素如何影響這些生殖細胞,這或為開發男性不育的新型療法提供新的思路。,在細胞和組織發育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還沒有科學家們研究種系幹細胞的發育機制以及表觀遺傳學因素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 基因正常而表觀遺傳異常?上海專家最新成果有望阻斷母親基因功能...
    來源/醫院供圖新民晚報報導 如果卵子基因沒有改變,但是當基因功能發生變化(被稱為卵母細胞甲基化異常),出生的寶寶獲得母親遺傳的罕見病的概率大大增加,嚴重的甚至會影響整個子代的生長發育,例如基因印記病最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上海市輔助生殖與優生重點實驗室團隊發表此類母系遺傳的基因功能改變罕見病的最新原創研究成果,今後,此類「娘胎裡帶來的」罕見病有望被阻斷。眾所周知,哺乳動物的卵子不僅攜帶了遺傳信息,而且攜帶特定的表觀遺傳信息(包括DNA甲基化),這對於下一代個體的發育和疾病發生發展都是具有重要影響的。
  • 學會表觀遺傳很重要|DNA
    這還要從「表觀遺傳」說起。  什麼是表觀遺傳?  我們知道DNA負責儲存遺傳信息,影響著人類的性狀表達。除了一些特殊情況的變異,人的DNA在一生中都不會發生改變。  但為什麼DNA不變,人卻會有變化?環境的刺激為何會造成不同的表觀形態?同一個體中的不同器官明明共享同一套DNA,又為何各有不同?
  • 表觀遺傳「淘金熱」襲來—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Illustration by Nik Spencer/Nature 一些奇思妙想似乎會突然冒出來,不過2008年,Chuan He卻有意地尋找這樣一個想法。通過談話,他們的「大想法」成形了。 那時,生物學家正開始對表觀遺傳——修飾DNA及其蛋白摺疊的一系列化學標記——變得興奮。這些標記發揮著類似化學符號的作用,告訴細胞讓哪些基因表達又讓哪些基因保持靜默。如此,表觀遺傳有助解釋擁有類似DNA的細胞如何發展為大量不同的組織。 當He和Pan開始一起工作之時,絕大多數表觀遺傳學研究仍聚焦於DNA及其包括的組蛋白相關的標籤。
  • 科學家揭示人類表觀遺傳多樣性模式
    研究人員對來自世界五個不同種群 DNA 甲基化、基因型和基因表達的數據進了分析。研究發現,在人群範圍內的表觀遺傳變化比 DNA 序列的變化快得多。相關研究於今日發表在 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 期刊,這可能揭示了人類如何通過表觀遺傳學反應來應對環境壓力。
  • 綜述:水稻的表觀遺傳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表觀遺傳調控是生物體調節基因表達及染色體行為的重要機制之一,對基因表達調控、轉座子沉默、基因組穩定性以及生物體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植物中,表觀遺傳調控廣泛存在,在植物響應外界環境、調控生長發育可塑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近年來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及其相關技術手段的發展,一幅表觀基因組學「畫卷」也漸漸展現在人們面前。
  • 表觀遺傳修飾可跨代傳遞
    2017年7月16日/生物谷BIOON/---我們並不是我們的基因的總和。飲食、疾病或生活方式等環境線索調節的表觀遺傳機制通過開啟和關閉基因在調節DNA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長期以來,人們都在爭論在整個一生當中聚集的表觀遺傳修飾是否能夠跨代遺傳。
  • 遺傳也不都是基因說了算
    「其實,基因組學正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基礎之一。」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遺傳學會表觀遺傳專業委員會主任孫中生研究員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說,「為什麼同卵雙胞胎卻表現出完全不同的狀態,這正是表觀遺傳在起作用。」
  • 華中農業大學在油菜表觀遺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它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Nature|雙管齊下:癌症表觀遺傳治療與基因敲除的強強聯合
    針對表觀基因抑制因子的癌症療法可以通過激活人類基因組中的逆轉錄元件(Retroelements)來調節它們的作用。逆轉錄子轉錄可以形成雙鏈RNA(dsRNA),激活MDA5模式識別受體。這種病毒模擬反應(Viral mimicry)導致癌症細胞喪失適應性並刺激先天和適應性免疫反應【1】,但是目前表觀遺傳療法的效果很有限。
  • 童年創傷不僅需要一生治癒,還可能遺傳給你的後代
    也就是說,童年創傷不僅會影響人的一生,甚至連子孫後代也會受此連累。與大多數遺傳病不同的是,這種創傷的遺傳不是遺傳密碼本身的突變引起的,而是通過諸如表觀基因組這類生物學要素來調控基因組活動。傳統的遺傳學是指由於基因序列改變(如基因突變等)所引起的基因功能的變化,從而出現可遺傳的改變;而表觀遺傳學是指基因的DNA序列沒有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功能發生了可遺傳的變化,並最終導致了表型的變化。然而,有關創傷經歷的信號是如何植入生殖細胞中的?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17-10-27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2016年12月,何躍輝研究組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營養生長階段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這一機理使植物具備了在春季開花的能力(春化作用)。
  • 表觀遺傳調控或可期待
    來源:LAGUNA DESIGN / Getty基因被譽為生命的密碼,儲存著生命的多種信息,會決定人的許多生命特徵,包括是否會得某種疾病,可謂操控著人的生、老、病、死。但是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發現,在基因序列無變化的情況下,基因表達,也即表型,也會發生改變,並遺傳給後代,這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內容。
  • 在植物抗逆、表觀遺傳和基因編輯領域新進展
    ABA在植物整個生命周期中多種生理過程的調控上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這些過程包括種子成熟、葉發生、幹細胞維持、氣孔運動、光合作用、碳轉運、芽休眠、開花、果實成熟、源庫轉運、衰老等。綜上所述,該研究首次揭示了番茄馴化過程中耐鹽性狀丟失的分子遺傳機制,並為番茄和其它作物耐鹽性的遺傳改良提供了理論支持和重要的基因資源。